绿林网

《读书与跌宕自喜》读后感100字

《读书与跌宕自喜》读后感100字

《读书与跌宕自喜》是一本由马雁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5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书与跌宕自喜》读后感(一):读书与跌宕自喜

书名:《读书与跌宕自喜》

作者:马雁

类型:散文

页码:592

评分:☆☆☆☆☆

感受:《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中第一次读到马雁的文字,文笔犀利,但又优美隽永。本书中的马雁有犀利尖锐的批评,同时也不失女性的细腻柔情。对于写作、阅读、生活,尤其独特的体验,生长于四川的马雁,有着“山”的巍峨,也有“水”的隽永。既巍峨不动,又潺潺细流,选集中的文章,由着个人强烈的阅读倾向和审美倾向,个性独特又知识丰富。如对于葛兆光的文笔的分析,不会仅仅因为是“大拿”而无边的推崇,优劣参半,评价中肯。对于研究方法的重视,多过于对内容的深挖。

马雁先是诗人,而后才是散文家。对于文字的把控,内容的删减,主题的深度,由着不同于一般散文家的理性思考。有人说:要理解现代诗歌,即时翻译再好,也非本土预言不能够体会诗歌的深层魅力,马雁的散文同样有这样的能力。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独属的“马雁式”幽默,在不禁莞尔的时候却会引发更内里的思考,或许这才是“诗人散文”的独特魅力。

《读书与跌宕自喜》读后感(二):有时大智若愚,有时悲天悯人

作者应该是任性的,书里的文字仿佛不是要写给读者看,只是有太多的感悟与思考,所以要倾泻而出。零散的和琐碎的,努力才能跟上她跳跃的节奏,但是毕竟还是有很多地方是跟不上的,因为实在不是她身边的人,不理解她那些时不时夹杂在读书笔记与阅读理解之内的生活片段,只言片语却又串联全篇的感受,她不像是对着读者在说话,她像是在对着朋友在聊天,因为朋友本身就熟悉她的生活经历,所以凭默契就该仅凭一些线索就能知道她话语里的经历和事件的全貌。

但是作为陌生人的我就不行了,像是进入了一个陌生人的饭局,听着对面在激情洋溢地发言交谈,却总进不去那个圈子,除了尴尬地沉默之外,甚至有种被排挤的落寞感。作者也是骄傲的,她读了太多太多的书了,脑子里装着古今中外的哲学文学艺术,落笔反而不愿意深聊那些是是非非,似乎没什么好说的。她写陶渊明,焦虑的人才注意去看花花草草豆子树叶,用文字意境去重构生活本身,不焦虑的人都忙着酒池肉林地快活,充分地进入到生活里。

厚厚的一本书,像私人日记,越读越觉得,仿佛她的脑子是满的,她的心是软的,她读的那些书和知识,把她脆弱又敏感的心层层包裹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护在了里面。她也常有开朗的活泼的状若洒脱的言行举止,但是她那些大智若愚的背后,总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底色在,绝不是看完就能收获轻松与温暖的文章,而是特别容易感知到文字背后那些落寞与挣扎。

看到一些后续她朋友的采访,许多都是在说马雁本人的大方开朗活泼。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读过她的文字,如果只是从社交层面地交往,大概很容易感觉到她的快乐与大方,起码她努力让自己显得快乐与大方,潇洒而率性。但是读她的文字,就能感觉到她的那些迷茫,那些漂浮感。

有点像,一个会游泳的人被扔到了一片茫茫大海上,她的身体在水里,她的头在外面还可以保持学习。她需要不断地继续着游泳的姿势,才能让自己不至于往下沉。她的脑袋在外面,一直在于她其实可以摆出任何她希望摆出的表情,快乐的或者不快乐的,去展示或者掩盖情绪。但是她的身体是在水里的,那些特别耗费体力的游泳动作,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很累也很崩溃,可是不能停,一停就会往下沉。偶尔也会飘过一两块浮木,比如生活里看到好看的书,吃到好吃的食物,交到有趣的朋友,她都能攀在浮木上,短暂的休息滑动,但是,浮木会被海浪卷走,大部分的时间,就是得不断地绝望地在茫茫无际的大海在游,才能让头在海面之外,才能拥有氧气。这个游荡的过程令人绝望的根本原因,因为完全没有方向,没有一片陆地可以朝向,没有一片陆地可以让人上岸,远离沉溺的可能。

有些人很幸运,他就是生活在陆地之上,生来就有那些足够生存的氧气,即使躺平,也不至于窒息。有些人没那么幸运,但他们够坚韧,他们长期生活在那些本应该让人窒息的深海混沌里,但是他们进化出来鳃,能够从那些水里,得到氧气,于是仍然能够在深海里生存。有一些比较惨的,就是被扔在了海上,不断地游啊游才让自己不沉下去,当然可能后面没有力气了就沉了,但是之前也努力活过。另外一些更惨的,带着氧气瓶往海里沉,以为自己可以随便自由的呼吸,却不知道氧气瓶终会有氧气耗尽的那一天,突然面对缺氧的事实,离海平面太远,上升无望,而又没有进化出鳃来,只能在突然地惊恐中,绝望地窒息了。

《读书与跌宕自喜》读后感(三):淅淅沥沥的雨声——《读书与跌宕自喜》

今年读了一些书,如果只留一本,那应该是马雁的《读书与跌宕自喜》。

我从马雁的诗一路寻到她的生平、网络文字,进而见到这集子:书评、生活随笔和日记砌起的人生片段。

她的书评是不太时髦,又有点时髦的。不太时髦是因为马雁还带着太多对作者和作品的恭谨专一,赞损褒贬出自本心,聊文人花边也透着天然的真切,和当今图书直播带货、知识付费全包万能的仁慈迅捷药到病除比起来,倒显得古板。

说有点时髦是和萧乾那些老前辈比,个人审美倾向表达更强,也更洒脱,细碎新鲜的生活自叙和文学评述融到一块儿,小雨一样淅淅沥沥的声音,读起来很舒服。

这种湿润的阅读舒适感,我很久没接触了。近些年看的东西,设心机氛围的,玩弄逻辑的,粗率油滑的,都指向“干”,干燥、干涸下刺激性的表达。即使有些人讲远山旷野的神韵,也更像在对着城市文明发泄炫耀。

我更愿意看马雁写成都菜场,懒散的女人,周末爬野山,北大往事,对挥土如金生活的诚实欲望,幻想在一间糊死的屋里疯狂地、与世隔绝地爱一个人。这些记叙不会引发焦虑,面对巨大或渺小的生活,马雁愿意用坦率的态度描绘细节与感知,愿意在感知之余坦白模糊性与无力,稳稳站在读者身旁说话而非跳蹿。

「温暖的2004年春天,在这座我深爱着的城市,我期待着一些珍贵的瞬间能保留下来,延续下去。当数以百计的沿街菜市场正在被拆除,我真的不愿意过多地留恋这过去时代的市民生活,我接受——这瑰宝已经老去。但我更希望慵懒、缠绵的成都把她多年来散发着的魅力洒落在青菜、豆角之间,洒落在即将矗立在城市各个方位上的崭新、明亮的菜市场中。」

「我把一切伟大的事物都命名为艺术,一切严肃的思考也都是艺术。这种命名其实是错误的,但我并不能找到一个准确的命名。应该用什么来称呼这种独自的,惟一能够使我感受到真实尊严的精神活动呢?虽然只具有非常有限的创造性,但确实是我能够做到的惟一一种使自己作为独立个体参与其中的精神活动。我尝试着绘画、写作。虽然这些努力都是微不足道的,但确实给了我巨大的幸福。在平庸的生活里,我获得了一些非常珍贵的瞬间,这些瞬间让我发现了人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可以造就一切,至今我仍相信这一点。」

看马雁的日记,偶尔会想现实里遇见这么个人,我大概是要远远躲开、或者干脆冷嘲热讽起来的。我不爱看别人激动、热爱生活、敏锐地感知与争执,对懒散愚钝的执着是我的现实生活保护/逃避方案。但精神层面我会退让空间给这些鲜活的人,在那里我们甚至是同根同源的。

这么讲是拔高自己,旧学底子与古典文献专业划出的框痕让我在读马雁时好像浸入一口泉井,那里有我过去刻意忽略的诗经绝句,被污渍了的诸子,我再次看到这些古旧的东西从一个女性笔下以轻巧不失理性的姿态被谈及时,我会有追悔的感觉,从这点来说马雁是我今年遇到的最好一位启蒙者。

这本书的文字属于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那里有尚存善意的互联网,有乱糟糟的逐利迷醉,有古典时代残留的形象,有生活,有一点效率和几点拖沓,和文字背后不可测知的人和事。对我来说那十年是比现在痛苦但更值得回忆的,那时好多雨水。

《读书与跌宕自喜》读后感(四):这是一本属于夜晚的碎碎念

大概是在三个月前在逛豆瓣读书板块的首页书籍推荐,被书封吸引从而我入手,因为我从来都是凭借感性去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是去做某件事,但是只要感性这方面出了问题,啥都不好说。腰封是淡蓝色+灰色,和莫兰迪色调很像,还有海浪的加持,书封是深蓝色的,另外有一根淡黄色的丝带点缀,可以当书签用,透着一股浓浓的文艺范儿。

入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等同于大部头的精神食粮,接近六百页,本体很厚重,四十三万字,字数不算多,反正这一段时间有事干了。作者生平我之前并不了解,也可以说不知道有她的存在,于是好奇查了她的个人简介,作者叫马雁,一位标准的女文青,可惜了英年早逝,余甚是倍感惋惜且节哀。书本太厚,前部主要写的是书评,中部是关于生活随笔,后部写的日记。我不太喜欢中部,就是生活吐槽,太私人化,只能是奔着两头读。(不过最后也读完了,还不错,就是太碎叨,有时候读着读着会感觉驴唇不对马嘴) 作者马雁给我的感觉,她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小姑娘,忧郁且敏感,天真且浪漫,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很喜欢她对日常生活中的碎碎念,另外她也给了我一种反差萌的印象,她有自己美好的小世界,在里世界是一位小公主,但是落入世俗便成了一位英勇的女骑士,自信且热爱生活。她的文字干干净净,尚有灵动之气,段落中有着恰当好处的幽默,我不知道她是否有第二人格,因为我总能在她写的段落中发现少有的自我拉扯,有时候还会在文末宕开一笔,另辟蹊径。在我所阅读的作品中,其中女作者,她们大概都是忧郁且敏感,天真且浪漫的那一拨人吧!就是这四十多万字让我了解了这么一位有趣的灵魂,这么天真浪漫的女写家!

读书与跌宕自喜

8.6

马雁 / 2021 / 上海文艺出版社

《读书与跌宕自喜》读后感(五):她这一生专挑“几乎不可能”的事去试

单读编辑刘婧的推荐语:

如果你熟知马雁,这一本是相当齐全的马雁散文集,可以供你收藏;如果你不是她的老读者,那更好,我也不是(我们多幸运!),下面这些碎片的阅读感受,正适合与你分享。

读马雁时的十来个瞬间感受:

01

有时候深夜也不能从白日的纷乱中拔出自己,但最近夜读马雁时能。以至于白天把它曝露在噪音里,竟觉得暴殄天物。

02

总觉得是我自己正坐在桌子前写日记,倒不是说我有她那股通天的才气,只是觉得,非同一般的近。

03

总觉得她的朋友们说起话来都充满诗意,哪怕在胡闹,或许有诗意的人写出的人都有诗意,就像我觉得波拉尼奥的朋友都在反叛和斗争。

04

已经有好多年,只要读到“生活像潮水,朝我涌来”时,我就会鸡皮疙瘩掉一地。直到看马雁写,我觉得那股生活的大潮,真真实实就在我心头翻涌起来。

05

“反正,我真是迷恋生活呀”,这句真让人能对万般琐碎的生活,生出一丝迷恋。尽管她很快又说了些相反的话。可爱。

06

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她的原话。但我觉得她会专挑那种“几乎不”的事情去试。

07

你可以写你的绝望、失落、无力,但写这些时,最好幽默一点。

08

对自己诚实,除了需要很多的勇气,还需要很多的才华。

09

偶尔的自相矛盾不妨碍真诚。

10

第一次较为深刻地动起离开北京,去到一个二三线的、离家近的小城市的念头。因为看到马雁在成都的日子,“拣了临河的小桌,要了一杯菊花,开始看书”,也是妄想自己在那样的生活里,就能写出点什么东西。

11

“跌宕自喜”,怎么会有这么精准的词,能概括我们作为读者的全部心理体验。

12

有些事情不会因时代而变的,当我们做不到时,就仅是做不到而已,不一定是什么时代的错。 这次就先写这么多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