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巴黎图书馆读后感摘抄

巴黎图书馆读后感摘抄

《巴黎图书馆》是一本由[美] 珍妮特·斯凯斯琳·查尔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黎图书馆》读后感(一):图书馆--心理的避难所

除了家跟大海,图书馆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跟爸爸到图书馆借书;长大后,更是日常泡在图书馆。无论是狭小的学校图书馆,还是封闭式的十八线县城图书馆,仰或是古朴的省图书馆,对我都有着无比的吸引力;图书馆管理员更是我向往的职业。听闻这本《巴黎图书馆》是一本讲述巴黎亚米利加图书馆图书管理员的故事,我立刻找来阅读。

《巴黎图书馆》读后感(二):不单是守护图书馆

读到大结局,眼泪仍然止不住。

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被书名骗了,我以为是一个温暖与守护的故事,守护没错,至于温暖,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构建在战争之上的文学作品会很有味道,不同于《飘》的波澜壮阔,《巴黎图书馆》娓娓道来,之前的疑点随着叙述缓缓展开,在最后像榴弹一样击中我的心。

刚开始读可能有点懵,人物众多,外国人的名字又难记,一会奥黛尔一会莉莉,以及大量图书名称(不懂这些书也不影响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劝退。但实际上慢慢读下去,会有剥开丛林重见天日的感觉。

《巴黎图书馆》不仅是描述一群人如何守护图书馆,二战时期法国的生动画像,各种人物轮番登场,展现最不为人知的隐秘人性。

懒癌患者,说点感受就撤了,《巴黎图书馆》,很值得一读。

《巴黎图书馆》读后感(三):一个雨天,静下心来看完《巴黎图书馆》,感受书籍带来的治愈感

如果这本书下一个关键词,本来想说是个“救赎”的故事。但后面仔细想想,觉得用“治愈”来给这本书做关键词更合适。

第一层治愈,就是书籍给人心灵的治愈,包括现在情况下的自己。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用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现在的我,雨天在家待了一天,和这本书共处了一天,似乎都忘记了困扰自己半个月的压力。战争时期的图书馆,用书籍安抚了漂泊的心灵。

第二层治愈,是奥黛尔和莉莉的相互治愈。乍一看,以为是奥黛尔一直在治愈莉莉,在少女面对失去母亲、继母入室、青春期等问题,是奥黛尔一直在教导莉莉。看到后面,原来,莉莉才是那个治愈奥黛尔的人,让一个孤独到即将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人,重新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当然,这本书更重要的一点,也是作者的意图,也是向世人展示,在战争时期,有那么一群图书馆人,用自己的勇敢、用自己的智慧,保护了图书、保护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捍卫了读者的阅读权力,无论你的身份是什么,但在书籍里面,我们仅仅是一个读书人。

在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速食消息的获取,人类似乎丧失了阅读长文章、阅读书籍的能力。希望自己,也希望心中仍有一片小空间热爱书籍、热爱读书的人,能够放下手机,重拾书本,从5分钟、10分钟到半小时、半天、1天,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

《巴黎图书馆》读后感(四):借阅自图书馆的《巴黎图书馆》

这本书,是借阅自图书馆的《巴黎图书馆》。

会借阅这本书,是突然想起,所在的这座城市,图书馆有便民服务,可以通过手机一键借阅,在惶惶中,毫不犹豫的借阅了。

这是一本,互相救赎的书,很温暖,也很有力量。

在书的最后一页,作者手记的最后一段,写道这样一段,字字入心:

“外籍图书管理员和读者一度被认为是“敌对国公民”,其中一些人被拘留。犹太读者不允许进入图书馆,许多人后来在集中营被杀害。一位朋友说,在阅读以二战为背景的故事时人们会扪心自问,如果重新回到那个时代,你会怎么做。我认为一个更好的问题是,把视角移到现在,问问自己现在能做些什么,让每个人都能去图书馆,都拥有学习的权利。我们还要问自己,该怎样给人们尊严,该怎样保持自己的怜悯之心。”

我喜欢这座城市的原因之一,就是,图书馆对任何一个人开放,你只要洗手,就可以进入图书馆,阅读或者,休息。

书摘:

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肺脏,书籍就是人们呼吸的新鲜空气。它让我们的心脏持续跳动,让我们的头脑充满想象,让我们永葆希望之光。有了这座图书馆,读者才能了解外面的信息,才能聚在一起从社群中汲取力量。战士们需要读书,需要知道图书馆里有一群朋友还在挂念他们,关心他们。

人生就像蒲公英的花球那样脆弱。不管从哪个方向吹一口小气,它都会四散飘零。

一个没有读者的图书馆就是一个藏书的墓地。书就像人,没有接触,它们就会枯萎灭亡。

《巴黎图书馆》读后感(五):读书点亮生活,唯有阅读让你心安,好好看本书

1. 这本书花了两天读完了,看到一个爱书如命的女孩的改变。 人生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一个爱好而改变了自己这一生,而读书的爱好也是最容易让人见效果的。  热爱读书的女孩奥黛尔,怀着对图书的热爱,应聘到了巴黎亚米利加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这就是《巴黎图书馆》书中的主人公,一个热爱读书,因为读书结识了很多朋友,因为喜欢读书而遇见了自己的爱人,因为读书改变了自己思想。 通过一个爱读书的女孩而展开的故事,读书可以使我们更勇敢。当书中的主人公奥戴尔在第一次面试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在面试中表现不棒,可能得不到这份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  但是她因为读书遇见了自己的一位朋友,通过朋友鼓励她,她再一次鼓起勇气写信馆长,才拥有了这一份工作。 有时候我们在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给予自己信心和力量。 2. 读书可以让我们更清楚自己前进的方向,奥黛尔出生在比较富裕的家庭,实际上,她根本就不需要去工作。 她通过读书明白自己的需求,她希望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做个图书馆管理员。因为热爱读书,热爱书籍,所以她才有勇气去反驳自己的父亲,并且让母亲去说服自己的父亲让自己参加这份工作,因为自己的喜欢,所以才更能去坚持,读书可以锻炼一个人坚持的品格。  读书也可以过滤你的朋友,读书遇见得更多的也是喜欢读书的朋友。就像曾经有句老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奥黛尔的爱人,就是通过读书当中遇见的。因为读书才遇见了适合自己的爱情,曾经她的父亲给她介绍过很多小伙子,但是他们都不来电,当她看见保罗的时候,他们两个人最先开始也是因为喜欢同样的书,然后喜欢发现彼此拥有同样的爱好和志趣,他们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3. 读书是我们最好的避难所,当战争发生的时候,物资和很多东西都是稀缺的,但是当图书馆把书捐过去的时候,大家才发现书籍才是最抚慰人心的。  于是奥黛尔他们不仅把书捐过去,还热情得给很多战士们写信,因为她们的信件,让很多战士的内心得到了温暖和鼓舞。 这是一本以二战为背景的故事,细细读来让人思考。改变一个人最大的是内心,改变内心最大的是书籍,改变一个名族最大的是文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