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读后感锦集

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读后感锦集

《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是一本由税琳琳 / 任欣雨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2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读后感(一):设计思维+原创小游戏的奇妙组合

本书的书名,我以为是一本游戏书,作为一个对游戏不感冒小白,刚开始没有认真阅读。当我的新书还没有到的时候,我再次翻阅它的时候,发展“设计思维+原创小游戏”的奇妙组合惊喜到了我。

其实企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游戏大玩家,游戏阿德方式轻松愉快,简单易懂。还可以活跃办公氛围。值得实践应用起来。

《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读后感(二):记录几个水土不服的游戏

1.招牌动作

游戏介绍

这个游戏实在是太尴尬了,小朋友玩一玩应该还可以。

2. 梦想名片

书上说,这个游戏的目的是:通过名片这个小小的道具树立个人目标,梳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之间的关系。

但是,树立目标为什么非要玩这么尴尬的游戏呢?直接坐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把目标定下来不行吗?

3.超能力与氪石

成年人真的愿意玩这么幼稚的游戏吗……

《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读后感(三):风靡硅谷的创意秘密武器,告诉你,灵感就是这么来的

孩子放寒假在家的时候,我想找点游戏和孩子一起做,可是打开手机搜索游戏,我很失望,上面铺天盖地都是各种电子游戏,想找一个真人互动游戏真难啊!有朋友给我支招,说你直接搜索“做游戏”不就得了,我照做了,可是出现的还是电子游戏那些事,不甘心的我继续搜索,最后终于在怎样活跃气氛这类项目里找到了游戏的影子,什么时候开始,游戏的作用就剩下了活跃气氛。

与此同时,继续较真的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还有一些家庭,他们非常在乎亲子时光,他们愿意抽出宝贵的时间,放下手头的工作,就为了陪孩子玩,陪孩子做游戏,陪孩子一起创造新游戏。

我又想到了身边好多家长都是谈游戏色变,一提到游戏,这些家长想到的就是各种电子游戏,为了让孩子远离游戏四处取经。难道那些愿意抽出时间陪孩子做游戏的家长单纯是为了让孩子远离电子游戏吗?看了《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激发无限创造潜能》之后,我有点明白了,原来,游戏不只是娱乐这么简单。

《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激发无限创造潜能》的作者税琳琳是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国际设计思维创新协会理事。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找到了游戏的真谛——游戏是创造力的催化剂。作者也将自己在世界各地玩过的游戏、包括自己设计、调整的游戏、都搜集起来,按它们的用途整理成了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创意游戏,并且可以跟着本书学习如何设计游戏。

脑洞篇1——这不是一支铅笔

参与者每个人一支铅笔、几张白纸,时间可以自己定。

参与者各自拿一支铅笔,然后开始想象如果这不是一支铅笔,它还能是什么?把所有想到的答案都写出来,看谁的脑洞大?

我们的大脑为了储存信息方便,给每样东西都设定有一个标签,看到铅笔我们大脑就会想到“笔”这个抽象名词。在进行创意游戏时,我们就要走出大脑的舒适区,激活新链接,想象更多可能,一旦你发现这不是一支笔,这支笔就有了无限可能。

这不是一支铅笔,这是柴火、是天线、是电话、是筷子、是痒痒挠、是小号擀面杖、是颗木钉子、是玩具、是一张卷纸、是杠杆、是头钗、是纽扣、是······

脑洞篇2——好的、而且······

设定一个游戏场景,比如大家一起商量如何为某一位同事举办生日宴会。

游戏分两轮:第一轮,第一个人说一个点子,接下来的每个人都以“不、还是·····”开头,比如第一个人说我们可以一起去公园办一个party,第二个人接着说“不,公园不好玩,我们还是去KTV吧!”第三人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还是······”。

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意见,直到转回第一个人这里。这时候,主持人可以询问大家感觉如何?对方案是否满意。

第二轮,还是同一个场景,但是当第一个人说出自己的意见之后,后面的所有人必须以“好的,而且·····”开头,同样,每个人发表完意见,主持人可以询问大家感觉如何?对方案是否满意?

通过这两轮游戏,相信大家都会有发现,第一轮游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意,都想否定别人的看法,到最后,就是在各说各话。而在第二轮游戏中,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好的、而且·····”的魅力,它让我们彼此接纳,而不是在别人提出意见时还没有仔细思考就急于否定,这是一种相互肯定的模式,是一种正向思考方式。遇到问题,用这种思考方式思考,我们的点子就会越来越多。

脑洞游戏3——强制联想

日本一家玩具厂商,把帽子和毛毛虫联系在一起,生产出帽子顶端弹出毛毛虫的游戏帽,在一些年轻人的生日聚会上特别受欢迎。

强制联想就是把毫不相干的物品强制性地联系在一起,单个人冥思苦想没有意思,大家一起想就能集思广益,产生新的创意。

税琳琳在《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里面共总结了五大类游戏——合作游戏、探索游戏、分析游戏、脑洞游戏、建设游戏等共75个游戏。但如果你认为它仅仅是一本教人们如何做游戏的书,你就会错了作者的意图。游戏是创意思维的催化剂,这些游戏旨在帮助我们找到新灵感、激发自己的无限创新力,让每个人面对困局,都能突破重围,看到更多可能性。

《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读后感(四):使用这款转换器,拥有把任务变成游戏的能力

好友曾经跟我说起过她的奇特体验,她拥有两种能力:把平凡事物变得不平凡,把工作变成游戏。

第一种能力,只需要掌握一个口诀,当看到一个事物时,心中默默念:“闪闪发亮!”那个事物就放佛被施了魔法,变得闪闪发亮,再普通不过的样子也变得不普通,自己的心情也会变得非常好。

第二个能力,是她把工作中的职级都变成了游戏等级,把任务当作升级打怪,和同事一起工作是找队友组队,搜集工作资源是捡武器。哪天失败了,就关机下线,第二天再开机重启上线。连失业也不过是被KO,再开一轮便是。

或许是乐观爱玩的天性让她有了这样与众不同的体验,但她的这种游戏精神并不荒诞。美国国家游戏研究所的创始人斯图尔特•布朗博士说:“大多数人认为游戏的反面是工作(尤其是在企业界),其实恰恰相反,游戏的反面是无聊,甚至说是抑郁。”

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在长大成人后,就不再游戏,甚至失去了游戏的能力。我们一本正经,我们井井有条,我们循规蹈矩。有没有发现在失去了游戏能力的同时,我们失去了什么?

创造力。

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说的:“游戏之于创新就像美酒之于李白,有好酒才有好诗,有游戏才能激发创造力。”

如果用比喻,这本《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激发无限创造潜能》就像一个转换器,让我们脱离因循守旧的状态,重启游戏能力,进入创新的世界。

一、为什么需要以游戏开启创新力?

在斯坦福大学HPI设计思维学院,教授曾将让学生们探讨游戏与创新的关系。学生们普遍认为,游戏是参与一种充满想象的探索活动,创新是突破期待,创造一些令人兴奋的东西。斯坦福的教授们认为,游戏与创新齐头并进,是创新配方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神经学家研究发现,幽默、游戏和幻想等不仅是有趣的,还能让人变得更加聪明。曾经有著名设计师设计了一个“笑球”检测笑声,可以根据检测器的输出控制色调灯泡的颜色和强度。当房间里有很多笑声时,灯光会发出明亮的黄色,以反映笑声给空间带来的温暖。当笑声减少时,它会变为淡蓝色,以帮助团队保持冷静和专注。这位设计师认为,笑得最多的团队往往也是最成功的。

很多事业成功的人都是超级大玩家。埃隆·马斯克、乔治·卢卡斯以及伟大的篮球运动员科比等,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具备一个重要的特质——玩家心态。

本书作者税琳琳教授认为,游戏是创新的催化剂。游戏能带来乐趣、生机、活力;游戏并不是工作的反义词,也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模式;不按常规路径规划的游戏模式会激发“创意意外”;游戏能让双方就可以在一瞬间建立信任,带来团队归属感;游戏还能帮助人们讨论禁忌话题。

二、如何利用游戏启发创造力?

游戏对于提升创新能力如此重要,如何获得这种游戏能力?《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就是一本工具手册,本书对创新涉及的游戏类型进行了分类,按照合作游戏、探索游戏、分析游戏、脑洞游戏以及建设游戏五大类,提供了75个不同难度等级、有助于激发游戏参与者创造力的小游戏。

在税琳琳教授的另一本书《设计思维行动手册》中,曾将创新活动细分为四个流程。

创新活动的第一步是从理解当下具体的世界开始,这部分需要观察和共情,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第二步是萃取有效信息,进行提炼洞察,找到创新机会点,这一步需要很多抽象思考;第三步是创意环节,根据前面找到的创新方向生成具体创意概念;最后一步是将创意概念制作成产品或服务原型,并在现实中进行测试,触发真实的改变。

在每个环节中,都由相应的游戏作为工具。探索游戏从具体世界出发,主要应用于“观察”区域;分析游戏将具象的事实变为抽象的思考,找到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主要应用于“洞察”区域;脑洞游戏帮助团队产生新的概念,带来有趣的想法,应用于“创意”类活动;建设游戏将虚拟的概念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应用于“原型”区域各类活动的开展;而合作游戏贯穿于整个过程,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三、应用举例

在第一个阶段,创新者可能会花几个星期去探索可能的方向,但直到开始深入研究并尝试各种选择,才真正开始取得进展。本书就提供了15个探索游戏,可以在这个阶段运用。

游戏:喜欢谁,讨厌谁,谁有趣

这个游戏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演一出情景剧,参与者在观看舞台剧的过程中跟随角色的台词、动作、微表情等线索,理解演员的内在情绪,猜测他们的内心感受,从而训练“共情力”。

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的共情力得到训练。共情力、同理心正是用户调研的起点,也是挖掘商业洞察过程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企业可以通过共情用户,感知他们的兴奋点和痛点,从而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作者税琳琳教授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专注于计算机动画、数字游戏研发和设计思维创新教育,现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设计思维创新中心主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她出版了一系列关于设计思维与创新的书籍,这本书作为游戏工具手册,和她的其他书籍配合阅读使用,会更容易理解创新和游戏的深层逻辑,对创新活动的助力会更大!

《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读后感(五):你敢相信吗?爱玩游戏的人,工作能力更加优秀!

“游戏玩的好,工作没烦恼。”或许这句话很“调皮”,但是这句话确是事实,因为我们从小就是从一个又一个的游戏中成长起来的…… 小时候我们经常被父母的“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吸引了注意力;长大后开始上学老师看我们注意力不集中经常靠游戏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工作后游戏成为了我们社交的工具,我们所观看的综艺节目靠游戏来活跃气氛。(譬如《快乐大本营》经常做各种游戏来增加互动性,《明星大侦探》更是以游戏为载体的综艺节目,还有《疯狂的麦吉》这类真人闯关类的节目都是以游戏为载体,能够很好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我时常想为什么游戏和综艺那么受人欢迎呢?为什么孩子会那么热衷于动画片和各类游戏?直到看到童书妈妈的这句话我仿佛在一瞬间明白了它的奥秘:“游戏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书封

是啊,游戏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游戏的奥秘又不止于此,在《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里向我们揭秘了更多,带领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游戏”世界。 【01】多“玩”游戏会不同程度的激励员工的创造力! 在普罗大众传统的思维认知里游戏是“不务正业”,玩游戏没有任何意义。但其实游戏也有不同的作用,电子竞技已经成为了大学专业,电子竞技选手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游戏不仅仅是放松,它也能给人带来正相的效果。 在书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意思的案例。著名设计公司IDEO游戏实验室主任布伦丹·博伊尔尝试用游戏增进项目成功概率。他认为笑得最多的团队往往也是最成功的,集结科学家团队制作了一个“笑球”原型,它不仅能检测到笑声,还能根据检测器的输出,控制色调灯泡的颜色和强度。当房间里有很多笑声时,灯光会发出明亮黄光,以反映笑声给空间带来的温暖。当笑声减少时变为淡蓝色,以帮助团队保持冷静和专注。通过环境对人们的活动和情感做出反应,以增进项目的成功概率。 你看,借由游戏枯燥无比的实验开始变的赋有生机。其实,通过书中的案例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好的公司是存在许多良性的优秀竞争关系的。一家好的公司借由游戏互动不仅可以扁平化的进行管理协调还可以高效率的完成工作。除之以外,游戏还可以加强公司成员之间的互动性,加深彼此的了解,从而适放出更大的能量。

游戏介绍

我很喜欢的一个博主《我不想吃饭》主要模式就是老板利用各种游戏来报销员工的午餐。通过每天的游戏来赚取午餐的模式也引发了一大堆笑料。所以你看,游戏是寓教于乐,更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02】游戏,突破你的状态“极限”。 当下,大多数公司都喜欢借由团建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但是传统的游戏很难调动大家的情绪,在这本书中作者呈现了75个赋有创新力的游戏,让我们的生活代入了不同的情景中去。

你会是哪一个角色!

假如你是一名人民教师,你可以通过简单的小游戏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像“词汇攀亲,闲逛一分钟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假如你是一个公司领导,在面对消极怠工的员工时书中提到的“招牌动作,梦想名片,心情交流会等”都是很不错的游戏伴侣。 其实,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领导。玩游戏看似是放松活跃,但实际上又不仅仅是这样。老师们利用游戏看似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为接下来重点的内容做铺垫,让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的有趣一些;领导们利用游戏的本质其实是为了实验出团队成员的本心,通过游戏不仅仅可以考察出员工的综合能力素质,更可以从游戏中观察出不同员工的优势项目,从而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达到团队利益的最大化。

名家推荐

无论在任何位置任何情景中,当你作为一个中心领导者你可以通过游戏观察出每一个游戏参与者的能力值,你就可以观察出整个团队成员的优缺点究竟有哪些。这样你就可以更好的更合理的安排工作,让成员之间互相协助,取长补短,达到利益最大化。这,就是游戏的魔力所在。 书中从游戏准备,过程,玩法,拓展衍生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75个不同类别的游戏。而到了最后一章节却开始为自己设计游戏。 其实,这并不难以理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游戏的创造者,而我们的人生旅途就是这场游戏的过程,我们在这中间遇到的种种困难就是我们遇到的各种关卡,终其一生我们才可以达到这场人生游戏的尽头。 其实,我们为自己设计的游戏就是我们美好灿烂的一生,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为这个游戏增加不同的砝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