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历史的温度5》读后感100字

《历史的温度5》读后感100字

《历史的温度5》是一本由张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裸脊锁线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页数:5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的温度5》读后感(一):读《历史的温度》有感

相较于《历史的温度》1-4,第5本书更多的围绕国家间的战争、人类的温疫、病毒等展开,力图以史为鉴,告诉人们那些博弈、较量背后所隐藏着的人性从来都不曾改变。而不论人类曾经如何自相残杀,夜郎自大,在大自然面前却永远渺如沧海之一粟,脆弱不堪一击。

所以读历史让我们懂得谦卑,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读历史让我们了解人性,明白善恶美丑一念之间。读历史也让我们学会思考,客观冷静守中抱一。

其中很多故事令人潸然泪下,最感动的当属邓稼先。作为“两弹一星”的元勋,与钱学森,郭永怀一样,胸怀大志,襟怀坦荡功勋卓著。那一代人的拼搏、奉献和牺牲精神令我看到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芒。

而人性中的魔鬼也永远是历史的主题,毛姆曾说过“魔鬼作恶时总是借圣经之名”。多么深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从来如此。所以历史不会重复,却总是押韵。或许我们很难避免人际间的矛盾纠纷,但是懂得了人性,便拥有了一颗平常心。这或许正是读书带给我们的重要修炼。

《历史的温度5》读后感(二):读者的温度

这个系列看到第五本,风格统一,已经没有什么好多说的。翻了翻评论,发现大家争论的点还是第一部时那些:有人认为好看,受益匪浅;有人认为太浅了,流于表面;也有人认为有迎合的意味,贴脸写作。

老实说,这些观点我都有同感。有的内容我完全不了解,通过一篇小文章就接触到学习到了,感觉真好看,真长知识;有的内容我看过专门的书籍或研究更深入的文章,就觉得点到即止浮皮潦草,甚至未尽准确;有的感悟让人觉得有点道理,有的让人觉得有点牵强,甚至有的想象不到会是如此结论等。

但如果就此评价这本书连出版都不应该,那我是万万不赞同的。撇开剂量谈药效是耍流氓,撇开定位谈意义一样是毫无道理。我们当然需要专业书籍,深刻的,审慎的,扎实的;我们同样也需要简单的书,调剂的,普及的,轻松的。这本书的受众从来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学习者,甚至都不是资深的历史爱好者,这是一本给对历史不了解的人看的故事书。从不知道这些人这些事这些历史,到了解一点、知晓一点有什么不好,这类书籍当然有存在的意义。这难道不必机场里的成功学好看多了?退一步讲,成功学、厚黑学也有受众群,有市场需要,这种需要也该被尊重、被满足,只要在合适的范围内就好。另外就是读者应该有这个意识,这不是专业书籍,如果对某个历史事件感兴趣,应该去找更丰富更详实的资料,不能仅以为本书说的就是全部了。

《历史的温度5》读后感(三):2021-4-26读书笔记

《历史的温度5》,作者张玮。本书是系列丛书的第五本,也是我看的第一本。书的副标题是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诚如所述,这本书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事件和著名非著名人物,并附上作者的一段简短的思考和评论。全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篇,一是《长崎事件:大清对日外交的最后荣光》,一是《【排华法案】:一部应让美国人至今惭愧的法案》。其中长崎事件一篇讲述了1886年清朝战舰停靠日本长崎水兵与当地人发生冲突后,外交处理过程中的故事。彼时凭借海军的优势地位,清朝的几位外交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得朝廷在外交上勉强算是没有吃亏。而日本人经此事件后达成了空前的一致,大力发展海军,短短几年时间海军实力超过清朝,并在1894年甲午海战中大获全胜。这时,同样的清朝外交人员已经无力再与日方抗衡,最终签订《马关条约》。另一篇则讲述了早年华人到美国淘金、打工谋生,修筑太平洋铁路,从事各种底层体力劳动的故事。由于华工吃苦耐劳,薪酬要求低,遭到了白人工人的欺凌迫害,而整个美国社会为了迎合这些白人的情绪,缓和矛盾,也在不断丑化华人,并在1882年出台法案以各种形式欺负排挤华人。这个法案直到1943年底才因为特殊国际形势的博弈而被废止。而20世纪末至今,美国对日本、夏威夷、非裔黑人、印第安人的道歉都比对华人表示的“遗憾”要诚恳的多。作者对这两个故事的解读,都主要是从国家实力角度,基本上是围绕落后就要挨打的主题,这个我也很同意,尤其是提及无论是移民定居、旅游、华裔后代,中华民族背景都会对个体产生影响,所以PRC的强大对绝大多数海外华人个体绝对没有坏处(这点鄙视个别中港台人士和美国华人政客的短视)。同时,我个人还感觉到文化力量的强大。作为延续了2000年历史的中央集权国家,我们文化的特质似乎一直是保守内敛的。虽然清朝的国门已经被打开差不多50年了,但是面对日本的时候,仍然没有足够的警惕,对于世界的新变化不够敏感,异常保守,以致被快速赶超,被痛打。而华人群体,忍辱负重,即使被残酷压迫,只要不危及生命,采取的还是以忍为主,抗争非常无力,维权意识淡薄。在感慨被白人欺凌的同时,换个角度,白人底层工人实际也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是在抵制华人到来造成的内卷,只是方式过于粗暴野蛮。总体上,本书值得一读,参考的材料主要是期刊杂志、网站文章和一些传记回忆录,算不上严谨的历史,可以作为日常闲扯的谈资。

《历史的温度5》读后感(四):历史,是一场场博弈

人是历史的缔造者,但一定是历史的主导者嘛?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人类的历史上,显然有些事实回答了这个问题。加缪的《鼠疫》描写了一座城市因为鼠疫而遭受的折磨,生灵涂炭,痛苦挣扎,民不聊生。在《历史的温度5》中,最后一个部分就讲述了自然界在人类的历史中发挥了如何如何的作用。作为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一份子,每个份子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历史的温度5》是作者张玮的《历史的温度》系列第五本书,这套书自出版就获得了读者的喜爱。内容充实,笔触不枯燥,是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的不二选择。

在序言部分,作者写到《历史的温度5》写于2020年,这一年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意义非同一般的一年。于是,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博弈。

“博弈和较量,其实是贯穿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的。”这本书很好地诠释了这个主题。第一章是国与国之间筹码的较量;当国与国不能和平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时,战争便被发动了,这是第二章的主题;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有的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许,正是因为他或她的抉择历史有了不一样的颜色,这便是第三章的主题;在才开始时,我便写到了人类的历史不单单是人的主场,还有自然的角色在扮演着。这一章章串联起来,构成了《历史的温度5》整体的“博弈”的主题。

我最开始看的“朝鲜最后一个国王”,讲述了朝鲜的最后一个国王高宗李熙。在朝代末期时,统治者都会面对着无力回天的局面,他们也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而有时却要背负着一切的压力。历史的洪流任谁都无法逆转,这是必然的趋势。

李熙也是这样一个可悲的人。当时的朝鲜局势岌岌可危,内部矛盾和外部冲突交织,不断地冲击着这个国家。李熙12岁当政,父亲却在12~22岁时当政,历史上,朝鲜国王会给自己的生父封一个爵位—“大院君”。而后世一提到大院君,想到的就是李熙的生父李昰应,可见,这个人在朝鲜历史上的地位。第二位对李熙有影响的是妻子,闵妃,即明成皇后。除此之外,因为地理位置的因素,外部还有当时的俄、日和清政府。这使得朝鲜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历史,就是一次次博弈。

《历史的温度5》读后感(五):历史的温度,历史的迷雾

不知不觉,已经读到张玮的第5本《历史的温度》。

初读《历史的温度》是2017年,张玮把他的“馒头说”进行整理,变成一本有温度的书,而这份余热,一直保持到现在。在历史长河中,个体终究是沧海一粟,不论帝王或者凡人,人和人之间构成的事,不经意间发挥着蝴蝶效应,成为历史跌宕起伏剧情的注脚。

纵观历史发展长河,是一部递进的演绎史,也是一部对于“规律”的改编剧。历史有规律么?吴稼祥在《公天下》中说,三个700年,负压出盛世。春秋到汉武,魏晋到唐宋,宋元明。中国历史一直在高压稳定到战乱分裂的单循环中。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阶级矛盾的不断变化,利益的重新分配,相应的制度也在不断变化发展。

张玮的第五本书,讲的主题是“博弈”。本书分四个章节来叙述历史事件,分别是筹码的较量、炮火的怒吼、个人的抉择、自然的抗争。

第一章筹码的较量,主要讲近代外交事件,如1930年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排华会议》、乒乓外交等。博弈和较量是贯穿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有的是势均力敌,甚至是以少敌多,无论什么时候,弱国无外交,战场上赢不回来的,谈判桌上又怎么能够拿来。近代中国史,确实是一部“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历史。决定国家之间利益关系的,永远都是实力。高中的汪晓露老师有句话,记忆犹新,“男人有实力就有魅力。”

第二章讲的是炮火的怒吼,讲的是美洲被发现后遭受到的纬度打击、日俄战争,中日战争、料罗湾战争、梁露海战、科威特战争等。开放与炮火并存,甲午海殇从根本上讲就是国家体制的对抗、经济文化实力的对抗、最后才是战争指挥决策的对抗。发展才是硬道理,否则遭受的绝对是“维度打击”。冷兵器如何和现代武器装备抗衡?

第三章讲的是个人的抉择。讲的是县令李忠岳之死、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民国奇人杨度、赤子陈嘉庚、国士邓稼先、追求自由的余纯顺等故事。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面对一座山,并不是完全没有选择。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恰恰是时代才能检验出个体的本色。面对信念,义无反顾,有人在负重前行。众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保持本色,不随波逐流。

第四章讲的是自然的抗争。讲的是1910年东北的鼠疫、1918年大流感、天花的灭绝以及青霉素的发明者英国人压力山大.弗莱明的故事。从19年末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来看,在历史洪流中也有类似的事件,不光光是书中提到的,还有我们亲身经历过的03年的SARS,人类和细菌、病毒之间的博弈,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新战争。作为星球的万物之灵长,我们必须心存敬畏。

馒头说:”如果能够多读懂一些过去的故事,现在就可能会更积极地面对生活,然后会有一种更坦然的心态去面对未来。”14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说也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史,永远是当局者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