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吉尔伽美什史诗读后感锦集

吉尔伽美什史诗读后感锦集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一本由拱玉书 译注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吉尔伽美什史诗》读后感(一):死亡别称为走向命运

真是浪漫。美索不达米亚的谚语和比喻又沉又美丽。最后一系列的斗勇、冒险、死别、流浪和追逐之后国王回到家乡。

最喜欢的篇章是恩启都之将死。一头狂躁的悲愤的猛兽,作为神的造物,按照普通人来说完全是个婴儿,是神为吉尔加美什创造的一个朋友,仿佛为他而生,最后为他而死,承担了以为英雄和神王生命中引导者和朋友的短暂的角色。

啊,或许其实甚至可以这样理解,他将死是痛苦的咆哮和诅咒,或许是他作为一个神王的命运中的朋友的必死的结局的诅咒。在混沌中由神捏出的造物,对于踏入文明社会后的悲剧生命发出的嘶吼。“我固有纯净之身,你在荒野把我变成了弱小之人”。

一点题外话: 译者应该很喜欢李白和楚辞hhhh 另外故事的永生篇章很难不让人想到周穆王见西王母,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当然啦吉尔伽美什的故事没有这般悠远和惜别的味道,远古永生的王应该说的是,子终一死,尚归勿来!

《吉尔伽美什史诗》读后感(二):算不得书评,读后感都不算

·如果故事改编成电影或游戏,大概就是《诸神之战》或《战神1》的既视感了吧。分享几条印象深刻的地方:

1.恩启都,在我心目中是个悲剧角色。他存在的意义(活着、在冥间),就是辅助吉尔伽美什:活着的时候,或中和他的脾气与战斗力,或提起他消沉的意志;死去后,激发他对死亡的恐惧,引发他对永生的探寻(最终还需用心好好活着)。至于恩启都自己呢?他不是这篇史诗的主角,自然没能像吉尔伽美什般获得善终。

2.“洪水与方舟的故事”,我是头一回确实读到了,比希伯来《圣经》中更早的相似故事了。通过作者的注释得知,此类故事,在人类文明的相近时期,出现过不少,大框架相似,细节略不同。(我还没读完袁珂的《中国古代神话》,不知会不会碰到类似的。可以确定的是,自然灾害向来是对人类生命冲击最大的,它特别能引发“末日情结”。

3.我对吉尔伽美什没有好感,就像对太过调皮的男孩儿很容易动怒那般,也许是“上年纪了”,缺少了点闯劲吧,哈哈哈!

《吉尔伽美什史诗》读后感(三):一篇关于生与死的故事

一星扣给一些莫名其妙的删减,一些英文译本中的表述被删了,而那部分泥板没有缺轶。

这是一个古代乌鲁克帝王与友人一起交游、建功,后因友人之死踏上寻找长生之路,最后安于现状的故事,整个故事的一个核心命题就是死亡。在巴比伦人眼中,死亡是一个非常骇人的事情,难以捉摸,难以预测,无法逆转,无可违逆。死后的冥界往往是阴暗苦痛的(虽然少数人因为供养而收获安乐),就像第十二块泥板和《因南娜下冥界》所说的那样。在冥界,无论你生前是贫富贵贱,都要来到一个暗无天日、尘埃满布的世界。但不同于东方的学者们对死亡的虚无化,也不同于基督教对死亡的神圣化,巴比伦人还是坦然接受了死亡这一概念。人的生命就是像芦苇一样脆弱、飘忽不定,人不知什么时候会死,在众神的裁定下人的死亡是不可违逆的(吉尔伽美什寻找长生之术的努力因此成为徒劳)。因此,人就要在有限的光阴里建功立业、博取声名、流芳百世。巴比伦人颂扬英雄,赞美功业,比起死后那无法捉摸的“乐园”,他们更关注羊圈乌鲁克那炉火所炼的城砖、七贤所奠的基石、高大的城池、美丽的花园、宏伟的神庙。这倾向于一种注重现世的乐天安命的哲学。这篇史诗所体现的思想内核,与两河流域人化的诸神体系一起,似乎构成了雅典古典文明的思想源头。

《吉尔伽美什史诗》读后感(四):吉尔伽美什

(超字数的随意短评。)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语与阿卡德语,古名“超越万王”(古巴比伦版)、“见过深海之人”(中巴比伦版,即十二泥版标准版,据称作者辛雷克乌尼尼)。

联想到后世的《伊利亚特》以及一系列希腊神话:①口传史诗的重复性,荷马体现在广泛形式上的程式化表达,《吉尔伽美什》体现在具体内容上的副歌式剧情,粗朴、古拙;②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阿喀琉斯与帕特罗克洛斯,都情谊深厚甚至暧昧,都死别;③“洪水”的神话母题,二次创世的时间坐标,吉尔苏德拉/阿特拉哈西斯/乌塔纳皮什提,丢卡利翁;④生死观,都注重荣誉性、强调英雄主义,恩启都深憾不是死在沙场,然而吉尔伽美什畏死求永生、阿喀琉斯知死却向死而生——好像一种人类精神之于未知的演进,由婴孩的蒙昧惶惑到青年的坦然。(不得不说,就此而言,阿喀琉斯比吉尔伽美什有魅力多了,帕特罗克洛斯死后,他情愿与他同葬而非逃避。)

另一个在意的点是,恩启都劝谏吉尔伽美什除掉并未作恶的洪巴巴,完全不共情他与自己同样无父无母的身世。可以解读作勇悍的英雄主义、文明铲除异类的传统,同时联想到无母的雅典娜在俄瑞斯忒斯弑母一案里对女性/母亲的叛变、对父权的倒戈,吉尔伽美什的存在填补恩启都的“无”,因此后者与雅典娜相反,背叛的是最初空荡荡的野性与孤寂。

恩启都啊,放弃你的敌意, 吉尔伽美什,沙玛什爱他无疑, 安努、恩利尔与埃阿,使他更加大智不愚。 你从深山来此地,就在这之前, 吉尔伽美什已在乌鲁克梦见你。 黑暗无边无际,没有一丝光线。 没有理由回头,身后无物可见。 我的朋友,逃亡之骡,高山之驴,荒野之豹, 我的朋友恩启都,逃亡之骡,高山之驴,荒野之豹, 他是我深爱的朋友,所有艰辛都与我一起担当, 恩启都,他是我深爱的朋友,所有艰辛都与我一起担当, 人类的命运却降到了他的头上。

《吉尔伽美什史诗》读后感(五):苏美尔文明

史诗是一种以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的长篇叙事诗为题材的文学类型,它涉及的主题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等 。公元前遗存下来的史诗,有公元前20世纪的《吉尔伽美什》(苏美尔神话)、 公元前19世纪的《罗摩衍那》(印度神话)、公元前1316年的《摩诃婆罗多》(印度神话)、 公元前8世纪的《荷马的伊利亚特》《荷马的奥德赛》(希腊神话)等等。

正如《荷马史诗》中精彩的特洛伊战争一样,《吉尔伽美什史诗》也讲述了苏美尔文明时期的精彩故事。身为半神的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第五任国王,其统治期间残暴无情、任意妄为、荒淫无道,激起民愤。在遇到神创造的恩奇都之后,他的言行举止发生了很大改变。读者更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认识这部史诗名著, 并从中得到许多有趣的启示。

一、了解史诗的背景文化

涉及到洪水的故事,应该算是这部史诗的灵魂所在。公元前300年《圣经》描述有“洪水故事”,众神为了自己的享乐,制造了人类,又因人世间的喧嚣,用那场史前大洪水,重塑了人间,洗去了人们对过往文明的记忆。当学者史密斯在众多的泥板中,找寻到公元前1300年有关洪水的主要内容后,他因此而一举成名。随着研究的深入,史诗里的故事也发现不再是原创文学,撒迦利亚·西琴《地球编年史第一部:第十二个天体》,提到史前大洪水的故事版本,话说有五个之多,不过都会提到"诺亚方舟"的美妙结局。

标准版作者辛雷克乌尼尼,在古巴比伦版之前增加有前言部分,很像各种书籍的内容简介,概括了国王吉尔伽美什的人生不平凡的旅程。史诗的汉译本译释,其实有很多种,如拱玉书译注版、李晶的硕士论文等等。这些论著各有特点,各自展示着独特的风格。同时译释之间也能相互弥补各自的缺陷,放在一起阅读更能领悟史诗所要表达的意蕴。如,拱玉书有提到三胞胎、双胞胎的内容,初看起来还真有些不明白,而李晶翻译的三只羊或二只羊可能更为实在。

标准版和古巴比伦版之间,某些细节上,作者在选择内容上是有所取舍的,比如,劝告国王不要过分追求永生,正如作者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所说的,别去“自杀”,要重视当下,面对现实,及时行乐,这样才会使生活更加美好。

二、理解苏美文文明的灿烂文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时苏美文文明生活时留下的痕迹,已经被历史所掩盖,史诗依然记录下品食物、葬礼等当时的许多生活情形。如,恩启都在洪巴巴身上取獠牙的场景,或许正映射了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九世纪,美索不达米亚时期猎杀大象、获取象牙的现象。在书中也能见识到人类的贪婪,在国王监督的方舟制造过程中,竟然还存有偷盗的行为。或许在任何时候,国家社会都不可避免地存有腐败现象。此外连国王也不例外,品尝美食前还要找人来为其试吃,原来流行在皇宫里的试吃行为,是有悠久的文化历史。

电影《勇敢的心》里,苏格兰民族英雄华莱士揭竿而起,为了反抗英格兰领主的“初夜权”。传说中2000年前的罗马暴君卡里古拉,有霸占国民初夜权的爱好。而在这部史诗中,国王吉尔伽美什也同样有权享受了新娘的初夜。在李晶阐述的宾夕法尼亚泥版里,也确认了如此的行为。或许这个可怕的传统,它来源于很久以前的部落文化。

史诗中也描述有当时的妇女地位,想想也是可怜的,作为女人,神妓沙姆哈特把森林里野人的恩启都带到了人世间,接受到人民和国王的热情对待,恩启都在临死之前首先需要感谢的应该是这位女人。没想到他竟然生有厌恶之心,诅咒起这位可怜的女人,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为男性服务的女性,依然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男人的欺压。

这篇精彩的史诗,使读者沉浸在精彩的故事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