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穿透》读后感1000字

《穿透》读后感1000字

《穿透》是一本由严飞著作,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穿透》读后感(一):初见社会学

社会学入门科普书,读起来挺快的。书中观点很多,没有铺开来讲的深入些,但有些是挺受用的。对小白来说能够激发对社会学的兴趣,想要深入还是要看些更加专业级别的。前四章看的津津有味,笔记集中在2-4章较多些,里面有一些个人没有看到过的词汇,比如“商品拜物教”,对于金钱物质的追求,现在看来还是要降级消费。最后一章有点囫囵吞枣。希望以后能再多读些此类书籍~

《穿透》读后感(二):理解了为什么会有名人做序做推荐

号称是社会学通识读物,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又译“杜尔凯姆”)、孔德、斯宾塞、米尔斯、齐美尔…..这些经典社会学大牛学者的观点和理论,随处可见。看似旁征博引,实则有堆砌理论之嫌。

的确有些期待看到作者是怎样解读“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然而篇章结构基本是“一个当代社会现象/事件”+概念/名词解释+某大牛说了什么。

举个例子

《穿透》读后感(三):在生活中,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隔离28天阅读14本书

2/14 《穿透——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把社会学基础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的一本小书,每一章都由一个学派/一位著名社会学家的理论开头,穿插一些作者对中国和国际社会的观察和评论。正如副标题“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所言,作者主要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社会学理论,去提高自己“在个体与社会之间,在个人遭遇与更广大的历史场景以及社会机制之间,架构出某种连接”的能力。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概括:“在一座拥有10万人口的城市中,如果只有一个人失业,那这就是他的个人困扰。但在一个有5000万就业人口的国度里,如果有1500万人失业,这就成了公共议题。”训练自己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够帮助没有经过专业学术训练的普通人从历史变迁和制度矛盾的角度出发,去理解自己、自己周围的社会、自己如何参与历史的塑造。

因为这本书其实是作者在看理想的课的整理文稿,可能是受形式所限吧,无论是理论还是实例都不太深,对社会学有一点了解的人读起来可能觉得有点无聊,但挺适合作为入门读物

《穿透》读后感(四):在现代性引起的巨变中保持批判理解

一大群困在系统里的灵活就业者、每逢节日必定掀起的“买买买”浪潮、社交媒体背后的一张张脸孔……现代性引起的巨变让我们重新审视当下:无所不在的科层制化和理性化是否为人类为自身铸造的人性的牢笼?货币是通往最终价值的桥梁,人是否可以栖居在桥上?社会分工究竟导致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依赖而高度整合,还是造成人们彼此之间社会关系的分离? 严飞试图用古典社会学理论融合社会学的新理论和新视角,解释当代社会巨变。一本小小的册子,汇集各种社会学思潮。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到马克思异化的向度,再到韦伯工具理性的“铁笼”、齐美尔的大都市精神生活,以及滕尼斯的“共同体”…… 在分析方式上,大致是先抛出一个社会热点议题,再把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等人的理论摆出来,逐一进行解释。然而,对社会问题本身的拆解与分析略显单薄,让人觉得有种堆砌理论之嫌。因此,读者想真正地透过社会现象看本质,还是有点困难。无论如何,这本书对初学者而言是一个特别好的“引子”,总比一百六十多万字的《社会学》好读多了。 要真正学好社会学,还是需要深入、全面地理解古典社会理论,搭建起理论框架。以求穿透自身生活的图景,在自己生活的模式和世界历史进程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并重拾勇气与信心去运用自由与理性,去改造社会,对人性中的真诚、美德、自然的一面保持关怀,这才是米尔斯“力求客观,但绝不冷漠”的真意所在。

《穿透》读后感(五):絮絮叨叨

“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梁之上的——齐美尔 ”

社会学的本质大概就是让我们透过这些表面现象窥探到更深层次的原因,有了原因,一切就合理化了,合理化了自然就生出了理解,而理解万岁。

诚如书中所言:“恶行的产生并不只是个体的道德应当背负的罪名”,我们无法剥离于整个社会环境,去单一地评判事件的对与错,这也是我现在无法去随意评判与指责任何人的原因所在。社会的内在道德精神要求,或许更应该被考虑被看到,而不是一味地去点评谩骂某一个人某一件事。一个人一件事,只是代表一种现象,现象背后的真相才更应该被关注。

现代人界线感太强了,戾气也太重了。好像稍微有点越位就开始唇枪舌战,还美其曰维权。说白了,就是吃亏意识太弱,生怕被占了一点便宜。能说这样不对吗?当然不能,每个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维权是自由。只是觉得太不值了,为了一点点的公平公正,让自己大把的时间耗在上面,姿态还不那么好看,最后能收获什么呢?看不到更宽广的世界,才会盘旋于这一丝丝的得失对错之上。

好像跑题了,无所谓了。

总之,认清生活的真相后,学习好好生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