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信号读后感摘抄

信号读后感摘抄

《信号》是一本由[美] 蒂姆·高特罗(Tim Gautreaux)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2022-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信号》读后感(一):杀死那个固执的人/读《偶像之殇》有感

“你到底需要他做什么?”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反问,却似一把砍向朱利安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被掩盖的孤独像积郁已久的毒脓汩汩流出。此时的朱利安愣住了,恍惚了,被震慑住了,然而他不愿相信这个猛然蹦出来的、“如同一声惊雷”的真正的问题,他宁可紧紧捂住耳朵假装自己是个聋子,也要继续没心没肺地修复老祖宗的地产——企图恢复往日的荣光。

从孟菲斯市驾车前往祖宅时,“他想象棉花采摘者在吃力地拖着袋子,慢慢穿过热气腾腾的田野,他理解他们是在为这座宅子付出辛勤的劳作”,被一场“必然”会发生的火宅逼上祖宅的瞭望台时,他拼命地幻想“在一辆朝着孟菲斯颠簸而行的巴士上,他身穿借来的衣服,垂头丧气地偷偷逃离”。从自以为是的美好幻想滑向狼狈不堪的幻梦,杀死朱利安的不是那座沉寂多年的老宅,而是朱利安自己,他的固执、自负让一个本该留于人间苟活的生命就此毁于一旦。恐怕直到最后一刻,朱利安也没能真正懂得“想要和需要之间是有区别的”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他以什么谋生呢?“在孟菲斯的一条商业街推销和维修打字机”,哪怕打字机已经被滚滚向前的时代所抛弃,他却停下前行的脚步,怜悯打字机的苟延残喘举步维艰,理所当然的认为通过自己的修复,打字机依然可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甚至倾家荡产地修复老宅呢?因为“那座老宅是他家族历史中唯一的辉煌业绩”,可是仅仅是因为“那屋子是我家历史的一部分”就值得朱利安倾其所有去与一座闲置的老宅相依为伴吗?朱利安想要的不仅仅是修复老宅,他还想重新拥有曾经光耀门楣的种种,老宅是他寻找失去的现在的开端,也是他唯一的依仗。

波克斯利先生好心地劝阻多次,甚至直言不讳“按照你的速度,花一百年也只能使这宅子看上去像堆豆腐渣。如果你住在里面,这屋子会杀了你。假如这是你的梦想,那么,它就是一个噩梦”,但是朱利安已经活在自以为的“美梦”里欲罢不能,暗自嘲讽他人看不穿。他曾经像克里斯多夫·夏布特《灯塔》里的那个怪人一样遇见了水手——奥比,奥比为了消除自己的“偶像”勤勤恳恳地工作,忍受清除纹身的疼痛,忽视朱利安见缝插针的吝啬,“像一只准备飞翔的瘦鸟”等待“新我在路上迈进”,在曾经的“偶像”和那个佐治亚女人的陪伴间,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

——而朱利安却“陷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如此之深”,他“把上帝的整个宇宙都看成是自己的时区”,宁肯相信自己能救打字机于被淘汰的水深火热之中,固执地认为守住一个摇摇欲坠的老宅就能让家族历史被永久地镌刻在所有人的心中。他亲手把自己推向了地狱,“地狱里的人非要吃草莓蛋糕,但是他们吃不到”。

《信号》读后感(二):《信号》第一篇《偶像之殇》读后,2022年10月20日,卡蓝

这是一个怀揣恢复往日荣光的梦但最终破碎的花甲老人的故事。

我们先来看看这是怎样一个老人。

63岁,年轻的时候跟着妈妈背井离乡,偷偷逃离的。

工作是修理古董打字机。

离异状态,和妻子离婚是因为妻希望他能实际点、多赚钱,但是他喜欢做修理古董打字机的工作,不怎么赚钱。

主线:

这篇小说,讲的是他翻修老屋,到雇工离开了,到没钱付账单了,到老屋挺不过冬天,被大火付之一炬了的过程。

分析一下这个主角吧。

朱利安,修理古董打字机是他喜欢做的事情,把破旧的老屋恢复到往日的荣光时期状态也是他喜欢做的事情。

实际上,这里有一个隐喻,他自己就是破旧的老屋和坏掉的古董打字机,他是在修补伤口,让自己恢复往日荣光的状态,让自己在这个格格不入的现实中能有一份内心的理想坚守,让自己持有不变的梦想,让自己不那么孤独。

但最终他还是被老屋吞噬了,被活生生的现实吞噬掉了。

而作为对比,那个雇工,曾经也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理想在活。他身上的纹身也是他往日荣光状态的指代。但最后他是妥协了。

他的工作是为了把文身一点一点去掉,就是把往日的荣耀剥离,就是把曾经的梦想丢掉,他要回到现实的妻子身边,他要接受大多数人那样的生活轨迹。

再回到主角朱利安身上来,《圣经》《诗篇》第六十四,就是他最好的注解,他的坚守梦想的内心注解。

再回到两个男人身上,我们可以说,两个男人的偶像都死去了。

对雇工来说,他是在毁掉心中的偶像(梦想)。

对老人朱利安来说,他是在修补心中的偶像(梦想),但是也死去了,破碎了。

他们都是在遭遇现实生活中死去的。

《信号》读后感(三):阳光不能毁灭我的风暴

2013年99读书人出版的那本薄薄的《死水恶波》,是我第一次遇见蒂姆·高特罗。相比理查德·福特,罗恩·拉什这些南方作家,高特罗显然要小众得多,自《死水恶波》后,时隔八年,才又等来了他的《信号》,当然,其中还有几个重复选篇。

我是非常喜欢《死水恶波》的,读完后诧异于高特罗讲故事的高超能力,他笔下的人物都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分子,是想要逃离现状的农妇、是渴望孩子的杀虫人、是日复一日做着单调工作的火车司机,但他们都处在一个摇摇欲坠的崩溃边缘,而读者永远无法预知那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也无从得知坠下深渊后究竟是地狱还是救赎,黑暗而绝望,这是我对高特罗的初步印象。

而这本《信号》再一次让我看到了那个熟悉的高特罗。客观地说,他写小说的方式非常传统,在模式上甚至有点“千篇一律”,没有花哨的炫技,没有夸张的情节,没有过度的修辞,我甚至能想象出他坐在书桌前写作的样子,不是依靠突然迸发的灵感而进行的激情式创作,而是诚恳的、从容的对文字进行着加工与修改,像一个勤勤恳恳的老皮匠,否则,是无法写出这种冷静又克制的文字的。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依旧是那些底层人士,但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故事,看似寻常却又带点离奇色彩,使得人性作为矛盾综合体呈现了出来。

《偶像之殇》中,喜欢过时的手动打字机、收入微薄、被妻子抛弃后独自生活的朱利安,要坚持修缮一座年代久远而破旧的祖传乡村大宅,在明知自己无力负担全部费用的情况下,他还雇佣了一名叫做奥比的维修工。而这名瘦削的高个子维修工,尽管遭受着妻子的家暴,(《坏种》里那位骗健忘症老人给自己挖水沟的安迪亦是被妻子暴力对待)但还是要赚钱以让医生用激光烧掉自己身上那妻子不喜欢的纹身,而这些纹身,被她称作“偶像”。朱利安对奥比的行为无法理解,甚至骂他需要看看脑子,奥比也并非乐于受虐,只是因为他太寂寞了,太需要有人做伴,而无论对方怎么对待自己——殴打或者谩骂都无所谓,这都好过一个人孤单生活,就像此时独居的朱利安一样,不过好在后者还有打字机和老宅。然而老宅毕竟破败严重,在修缮数次之后仍然问题频出:墙壁上的灰泥大面积掉落,供水系统出了问题导致水管爆裂,而此时的奥比已经放弃了修缮,朱利安不得不在深夜给他打电话,问着一些与维修相关的问题,得到的回应却是卖掉房子的建议。“我绝不离开这里,一万年也不!”“我也一度说过决不放弃我的纹身。”故事的最后,老宅由于意外在大火中化为了灰烬,那些打字机或许也未能幸免,当这些朱利安的“偶像”崩塌之后,他只能幻想着身边坐着一个人,也许是个没受过教育的穷人,也许是个像奥比一样的维修工。朱利安此后会不会选择奥比那样的方式面对生活不得而知,而高特罗在此展示给读者的,只不过是人生的残酷真相——孤独是常态,避免孤独是要付出代价的。

整本书读下来,发现高特罗似乎对某些“物”情有独钟,抑郁症患者的钢琴,保险柜里的缝纫机,石棉小屋里的电阻器,而这些特定的物体,也成为了故事主人公精神世界的阿基米德点,收音机也是其中之一。记得在《死水恶波》里,他就写过一个年轻人爱上收音机中女主播声音的故事,在这本小说集里,收音机依然是一个奇妙的客体。《收音机的魔力》中,渴望出名的克利夫从广播电台“以物易物商店”中收藏了各种奇怪的东西,他把他们布置在自己的“男人洞穴”里,构建着自己的乌托邦。而一次偶然交换到的老式收音机,却勾连出了一个喜剧女演员丧子的悲痛故事——儿子在去世前用收音机播放着由父亲录制的、母亲年轻时在电台讲过的所有笑话磁带,他想让母亲的声音永远留在世上。“他告诉我,一些信号会怎样直上太空,奔向各个星球。某天我的一个笑话会擦过冥王星,继续穿越到上帝才知道的什么地方,远远超过我们视线所及。有时我会想,我们发出的声音永远不会真正停止,然后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是出名的,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如果你想出名,那么到你自己的院子里去,对着天空喊叫你的名字。”女演员的话最终启发了克利夫,他扔掉了那些麋鹿头、向立陶宛致敬的牌桌和人体模型,仰望着夜空,看着像是涌聚鱼群般的星星,喊道“我的名字是克利夫”。读到最后眼眶不禁湿润,这篇里,看到了难得温情的高特罗,这里的收音机,是一个温馨的情感联结仪。《信号》中塔利斯教授珍爱的立体收音机也是如此,在妻子离开自己后,他一直过着离群索居般的生活,收音机中传出的音乐是他唯一的慰藉。因此,在收音机出故障后他无比焦急,求助专业人士无果之后,他冒险让给自己修剪草坪的女工贾妮斯帮自己维修它。而在这个过程中,教授也逐渐摆脱了以往的生活状态,尝试着和贾妮斯约会,与《偶像之殇》中被动放弃打字机的朱利安不同,塔利斯教授在最后主动砸碎了已经修好的收音机,他心中已经有贾妮斯,便不再需要这台收音机。

另有一些故事,是异常沉重的,我甚至没有勇气再去阅读第二次。《修炉人的哀歌》便是如此,就像那位陷在雪地里手指脚趾冻僵的修炉人一样,绝望也会一点点从文字中蔓延到读者心里,人生中一个小小的错误决定,所产生的后果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悔》当中住在废弃卡车中的酗酒流浪汉,死亡或许是他摆脱这个难以忍受世界的最好方式;《水上魂影》中和男孩去钓鱼、却由于意外翻船而最终导致男孩死亡的老人,广阔的水域再无他的容身之地....这些故事中,高特罗又营造了一种令人窒息的低压氛围,挣扎在生活这片泥沼中的人们,都在以各种方式去摆脱困境,有人选择在赌船上投海自尽,有人选择去抢劫,而作为读者,我们没有任何权力去评判他们的行为。

正如高特罗自己所说,他要写的是具有感情分量而丝毫不感伤的故事。他的故事里,每一个文字都是饱含着厚重情感的,但却不是廉价地换取着读者的眼泪。高特罗笔下的绝望,不是小布尔乔亚式的自怨自艾,而是直面生活本身具有的黑暗时的无力感,阳光不能毁灭风暴,希望也无法消解痛苦,他的文字像一块沉甸甸却挤不出水的海绵,读完之后,只觉得千斤压顶,透不过气,而这种体验,对于被封闭了68天的我再熟悉不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