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贪吃女王读后感摘抄

贪吃女王读后感摘抄

《贪吃女王》是一本由安妮.格雷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202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贪吃女王》读后感(一):维多利亚时代英伦宫廷八卦集~

想知道“公鹿与火腿宫”(白金汉宫)的梗是怎么回事吗?

想了解维多利亚女王在1837年7月13日迁居白金汉宫之后的第一顿正式宫廷晚宴上都有哪些珍馐美食吗?

你知道为世界上许多人所推崇的法式料理、英式料理刚好是在维多利亚时期发展起来的吗?

你知道1902年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宴会,因王室指定的慈善机构需要先将容易坏掉的宫廷剩菜给白教堂区(Whitechapel)的穷人送去,而被迫紧急延后吗?

就连BBC也曾经在一档纪录片中专门拍摄并介绍了王室的厨房,以及他们的烤肉厨师是怎样烤制出上乘牛肉的……

另外,书中每个章节以及末尾的附录中分别展示了一些精致的宫廷菜式的菜谱,也让喜好尝试西餐的读者得以DIY属于自己的英法大餐料理。

全书意趣盎然且八卦频现,是世人轻松了解英国王室生活与维多利亚女王的人生历程的一枚透镜。

如果从宫廷历史与八卦的角度上来讲,与本书相呼应最贴切的莫过于【北京联合】的那本《大门背后:18世纪凡尔赛宫廷生活与权力舞台》。若从维多利亚女王对苏格兰的喜爱程度来看,则可联动《苏格兰民族:一部近代史》。

《贪吃女王》读后感(二):假如维多利亚女王有一个中国大厨

《论语·乡党》上有这样两句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表面意思是说,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而言外之意则是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精致美食的大国,从两千年前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由故宫研究员、前宫廷部副主任苑洪琪和中国厨王顾玉亮共同完成《故宫宴》一书,就以清代宫廷荐新食材为线,以《膳底档》记载没事为案,以清代宫廷饮食习惯为味,介绍了清朝皇帝们的日常饮食,用料未必稀罕,但却足见精致。

和《故宫宴》中介绍的80道尘封已久的皇家复原美食相比,英国历史学家、厨师安妮·格雷所著的《贪吃女王》一书中所谓的那些同样堪称皇家美食就真的算不上什么了,甚至某种程度上简直就不值一提。可想而知,倘若维多利亚女王能够在那些英国或者法国大厨们制作的美食面前“趋之若鹜”的话,那么,要是她有一个中国大厨,女王估计会很情愿天天待在厨房里、餐厅里不想出来了。

在《贪吃女王》这本书中,安妮·格雷从一个常人没有想到的角度去介绍了一位英国历史上很具代表性的君王——维多利亚女王,这个角度就是英国食物,或者说一个字“吃”。通过引用个人日记、当代畅销书、王宫工作人员的工作札记,甚至禁书等资料,作者展现了食物、英国及其女王之间的若干关联,令人不胜捧腹之余,也颇有几分感慨——想当年,告子曾说过“食色,性也”的话,却不曾想,维多利亚女王不仅喜欢吃,而且居然被安妮·格雷用上了一个“贪”字,就轻易地将女王对美食的向往、引领给点透了!

表面上看,维多利亚女王胃口甚好,称之为饮食革命的女王也不为过。但是从女王登基之前的历史却不难看得出来,维多利亚成为“贪吃女王”毕竟还是有很多原因的,不单单是因为她是女王,就能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是因为,她对吃的这一种“贪”的评价,是因为某种程度上她曾经受制于不自由的吃。因而在她成为女王之后,就相应地具备了“所以然”的条件。

《贪吃女王》的十一章中,第一章“引言”部分非常值得看一看,借此可以对全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接下来,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维多利亚的童年、用餐风格、厨房、厨师等内容。女王的“贪吃”养成之路还真的非同一般,而她对美食的称赞、引领,也或多或少地暗示了以维多利亚女王命名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某种侧面。

但是在另一个角度,毫不客气地说,维多利亚女王在成为“贪吃女王”的道路上,倘若她的45名厨师,有几位是中国厨师的话,比方说中国鲁菜、川菜、粤菜、江苏菜、闽菜、浙江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代表名厨能够齐聚一堂,把中国人的炒、烧、煎、炸、煮、蒸、烤、凉拌、淋等烹饪方式逐一展现的话,维多利亚女王一定会对那些美食更加倾心——这是显而易见的。

《贪吃女王》读后感(三):食之性也

贪吃女王

本书唯一女主---维多利亚女王

今天如果你去英国旅游,会吃到很多英国典型食品: 炸鱼和薯条、维多利亚三明治、约克夏布丁,优雅的下午茶等等这些好吃的食物都指向一位英国历史上伟大的君王-维多利亚女王。她是那个时代的象征,本书也围绕着她的饮食展开,从女王年幼时光开始讲述了她一生的饮食习惯和那段时间中整个英国社会的餐饮文化的变化。

他们的食物从何而来?谁来制作?什么样的环境?饮食的作用是什么?

炸鱼和薯条

约克夏布丁

整本书大量描写了英国皇室的饮食结构。食物的制作方法,吃饭的礼仪习惯,用餐风格甚至包括整个皇室厨房的发展,以及厨师帮厨的人员变化。

幼年时期的女王,因为妈妈的管教,餐饮的限制导致她的童年长期保持饥饿状态,尽管如此她依旧保持了对食物的巨大兴趣。

之后几章讲到她的女王生涯的生活起居。她与阿尔伯特亲王的婚姻异常幸福,他们共同养育了九个孩子。带着孩子们享受各类美食,1853年建造的瑞士屋曾是全家人的天堂。他们在园子里种植大量的水果蔬菜,在厨房制作了很多蛋糕点心,这些都成为孩子们快乐的来源。这里的食物和厨房对孩子们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埃尔伯特亲王逝世后瑞士屋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但它依然成为孩子们长大后充满回忆的美好时光。目前瑞士屋是对民众部分开放的,可以去自由参观,也可以坐下来喝一杯咖啡吃吃蛋糕。

瑞士屋

第十章对于大量的平民的食品也做了详细的描写。在那样一个我们看似繁华的年代,其实是有大量的贫民长期处于一种饥饿和营养不良状态。相比较于第九章英国皇室的奢华盛宴,会让读者更直观的感受当时社会的真实环境和不同阶级的餐饮文化。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维多利亚女王希望让人民吃饱穿暖而做出的种种努力。

书的最后奉献了十个菜谱。其中有甜点也有主食的制作方法,对美食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在家试一试。也许能做出像维多利亚时期一样的美食。

中国人讲食之性也,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女王终身热爱水果和甜品,有严格的就餐习惯和时间,利用宴请四方来客结交欧洲各国,吃喝中促进了友谊。

能吃是福。一位喜欢吃的女王,必定是一位热爱生活的女王。对美食有要求的人一定也是对自己的生活有要求的人。

因为她喜欢吃,所以她的美食观念,对于美食的遗俗都延续下来成为了今天的英国美食。而英式料理是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格融合在一起的结果-实用,讨喜,接地气。

温莎城堡里的厨师

《贪吃女王》读后感(四):吃饭无小事 —— 一部值得书写的维多利亚女王饮食秘辛

作为英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王之一,维多利亚的生活一直受到后人关注。这本《贪吃女王》就是从饮食角度去介绍维多利亚女王及她在位时期的英国王室及社会。全书结构以维多利亚女王的一生作为时间线,插入英国王室的饮食习惯变迁,以及餐桌以外的故事。

喜欢这个封面

女王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结婚以前、与阿尔伯特亲王相依相伴、丈夫死后独自一人走过余生。其中她的少女阶段生活颇为引人注目。从小缺少父亲陪伴的维多利亚,处于母亲的牢牢掌控之中,常年居住在“冷宫”肯辛顿宫,生活简单乏味,作息时间严格规律。令人惊讶的是,虽然维多利亚出生后受益于母亲的先进观念接受母乳喂养(而上层社会其它母亲多雇佣奶妈代哺),但是婴儿食品却长期伴随着她,还有那始终独自一人在育婴房吃饭的孤寂。就算是母亲举办大型晚宴,她也只能露个面而已,不能参与吃饭过程。所以当上女王后,维多利亚呈现出的行为,尤其是在“吃”的问题上的表现,就不难理解了。例如维多利亚会通过对于食物的控制来宣誓自己的主权;她对新鲜的食物有冒险精神,最喜欢尝试新的东西,而且对平民的食物展现极大热情;和内廷成员吃饭时比较严肃,聊天话题相对无聊;面对执政与舆论的压力,她又毫无节制地投入食物的怀抱……直到阿尔伯特的到来,这一切才有所改善。

待到维多利亚成为女王时,本书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英国王室的饮食习惯也进入了人们的眼帘。女王的菜单以法语写成,保留着以前的法式用餐习惯,有固定的上菜顺序,食物选择的种类非常丰富。这一部分的内容,对照后面的第八章“日常饮食”来看,可以对女王每一道菜都吃些什么有更多的了解。

按照书中内容自己整理了一个上菜顺序

在汤品中,特别提到当时的发明“小牛肉胶(veal glue)”, 方块型的固体方便旅人外出携带,加入热水即可食用,似乎就是浓汤宝的前身。女王的法式饮食习惯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被逐渐兴起的俄式风格取代。

随后作者又将我们的视线从楼上带到楼下。无论时为女王及内廷成员准备日常食物,还是服务王室宴会、外交宴请,都离不开一个井井有条的高效厨房团队。王宫厨房往往要面临更多的挑战:服务对象众多,包括从高层到底层各个阶层的就餐人员;食物花样层出不穷,既有满足上层阶级的佳肴美馐,也有贴合劳动阶层的粗茶便饭;用餐量巨大,食物消耗快。应对这些问题,王宫厨房的硬件需要保持前列,而人员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运营效率,阿尔伯特王子还亲自对厨房团队进行改革。王宫厨房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职责划分明确,厨房、甜点房、糕点屋、银器室、地窖等部门各司其职,主厨大厨副厨小厨等人员各尽其责。整体来说,男性员工占比例更高,工资也更为丰厚。女性员工尤其时女佣流动性很大,但服务人员都可以寄希望于来自皇室官方的认可:退休金和王室赏金。

温莎堡的厨房数一数二,经常接受外宾参观

最后,作者还不忘放眼于更广阔的食物世界,介绍了英国社会普遍饮食状况。一方面是女王衣食无忧的生活,一方面则是约2/3的英国人民,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线以下。对于穷人来说,鲜肉依然是稀缺食品,一旦获得也要先供给一家之主的男性,其次是小孩。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变化,英国经历城镇化,社会结构从原来的农耕型为主逐渐转变。正因家中耕地的减少与铁路的发展,人们很少吃地里自产的食物或自己烹饪,选择了更容易从远方获得的丰富食物及工厂产品。用餐的时段不再固定,但总体来说,劳动阶级吃饭时间偏早,越是上层社会吃饭越晚。

书中对于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的几处宫殿、维多利亚与孩子们的互动、孩子们的瑞士屋、维多利亚的外交旅行、她的晚年等方面也有很多介绍,在饮食这条主线之外,对女王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很好补充。本书充斥着大量细节,适合边读边记录,趣味性很强,是非常友好的历史类读物。

马车上的《女王》

而回忆起我对于这位女王的初印象,恐怕还是来自柯南道尔笔下的《马斯格雷夫礼典》。本篇便以此为结。

附:想更多了解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不妨继续阅读:

1. 狄更斯和简奥斯汀的小说(伦敦底层与英国乡村生活)

2. 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小说 (伦敦的社会安全问题,犯罪问题)

3. 《简奥斯汀的英格兰》这篇的写作角度非常有趣,立足于人生,按照出生到去世的顺序写一个人在维多利亚时代生活的情况。

简·奥斯汀的英格兰

7.7

【英】罗伊•阿德金斯 【英】 莱斯利•阿德金斯 / 2019 / 上海文艺出版社

4. 《成为一名维多利亚人》一般推荐,写作角度不如上一本。

成为一名维多利亚人

7.8

【英】露丝•古德曼(Ruth Goodman) / 2018 / 广东人民出版社

5. Tea With Jane Austen 对于英国下午茶习惯的研究。

Tea with Jane Austen

评价人数不足

Kim Wilson / 2004 / Jones Books

6. 《荒诞医学史》 可以了解本书探讨健康问题时提到的放血等治疗手段。

荒诞医学史

7.9

莉迪亚•康 内特•彼得森 / 2018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7. 《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影响世界历史的一种食物,书很薄,好读。

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

6.9

[日]川北稔 / 2018 / 南海出版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