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与人亲密》的读后感大全

《与人亲密》的读后感大全

《与人亲密》是一本由(美)盖伊·芬利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人亲密》读后感(一):这本书能让你从婚姻新手变高手

被誉为炫夫狂魔的蔡少芬曾经也多次被拍到在公开场合和老公吵架,据爆料,张晋36岁生日当天都和蔡少芬爆发过一场战争。

一直被无数宅男奉为心中的女神的朱茵也被拍到素颜当街和黄贯中黑脸。照片当中朱茵全素颜出镜,坐在餐厅当中完全不忌讳周围人的目光,开餐期间全程和罗贯中发火,完全没有任何女神的形象可言。

在近期热播的《婆婆和妈妈》中,侯佩岑说自己的先生黄伯俊是一个小龙虾(小聋瞎)。无论她在说什么,丈夫都装聋作哑,无论她做什么他都看不到应该看的东西,所以是瞎。

明星夫妻在镜头下也会控制不住吵架,可想而知,我们普通人的争吵更是无处不在。

比如我,我曾经会因为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跟先生闹不愉快。生活中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教育孩子上的观念更是南辕北辙。婚姻生活一度摩拳擦掌,亮起红灯。

大多数的夫妻无一例外地会感到,自己被困在两种充满破坏性的选择之间——争吵或者是压抑自己的需求。上文提到的蔡少芬和朱茵选择的是争吵,而侯佩岑选择的则是压抑需求。可是,这两条路都不会通向我们心目中的爱情。

如何剥离开婚姻中的鸡毛蒜皮,回到亲密状态,当代心灵导师、畅销书作家盖伊·芬利在他的《与人亲密:相处是一门可以习得的艺术》中,明确反对现代主流的“和伴侣吵架有益健康”的观点,重新定义了我们对争吵的看法。

它告诉我们要看透爱情也有“阴暗面”

睡美人被白马王子吻醒,爱情的关系也被唤醒。伴侣对于我们来说是特别的人,代表他比任何人都容易打动我们,他们唤醒了我们美妙的思想和情感。爱情是积极的,因为它是我们内心所希望拥有的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超越自身。但是,爱也有“阴暗”面,当我们置身于“不想要的关系”中时,其实,是在揭示隐藏在我们内心的阴暗部分,比如你害怕的,你不信任的。

认清问题发生的本质,根本是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消极思想,那么,一旦这个设定成功,你在发生争吵之前,会先审定自己。

清醒点!那些要为争吵负全责的人是你自己

既然爱情具有“阴暗面”,那么我们要认识到的是,发生争吵往往不是因为他们对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我们的一些无形要求没有被满足。例如,某天清晨,上班快迟到了,因为他肚子痛上厕所耽误上班时间,你开始埋怨他,认为都是他的错。其实,也许你是在自责自己没有能更早起一点。如果站在爱人的立场上看待这件事情,那么肚子痛并不是他能控制的,这只是偶发现象。如果连偶发现象都不能容忍,那就要从自己开始,更早地起床,为上班做准备。

清醒点吧。那些开启痛苦模式并开始争吵的人,并不是对方,那个人就是你自己!

停止那些想让伴侣变好的愚蠢想法

想要关系焕然一新,生机盎然,我们得开始用“新眼光”看待对方。《与人亲密》中作者提出,改变伴侣并不是你的工作,每次我们强迫伴侣改变,都是因为我们把那一刻的痛苦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他们本性中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让我们变得消极。但是同样,这也让伴侣一次又一次地发现,我们才是他痛苦的根源。互相伤害就在你试图改变伴侣的时刻开始了。

尝试以下的练习,拥有处就稳定的亲密关系

《与人亲密》循序渐进的从很多个角度让我们认识到,每一次争吵,其实都隐藏着一个人未完成的人生课题,我们无法回避,只能面对。怎么去面对呢?盖伊·芬利在书中融入了很多练习,通过完成这些练习,我们可以重燃对伴侣的激情,清除长久的机缘,让关系焕然一新。我简单挑选一两个罗列下来,您可以跟我一起来尝试,也可以跟书本一起去练习。

(一)在开口之前,审视自己

首先明白你感到伴侣冒犯你时,如果你尝试指出伴侣的问题,那么等待你的一定是他的反击,绝无例外。

那么,就审视自己吧,先审视自己,审视的沉默会带给你的伴侣更好地认识到自己。

(二)结束你我之间的拔河比赛

不要同伴侣竞争,让他更有自由权,也不要质疑他的判断和个人表演,充分的尊重让他感受到你也需要得到尊重,互相吸引而不是互相排斥。

《与人亲密》读后感(二):夫妻频繁吵架怎么办?冲突不是问题,错误应对才是。

为什么一有矛盾,他/她就不讲话冷暴力?

为什么一有差错,我们就互相指责对方?

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对方却一点都不领情?

两个人走在一起,最开始一定是被对方某些特质相互吸引,我们相信在一起会变得更好。但两个人相处越久,产生的问题却会越来越多,甚至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

难道是爱情变质了吗?

盖伊·芬利的《与人亲密》就如何与身边的人建立一段美好而持久的关系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本书通过分析与实践,巧妙地传达了如何实现自愈、获得持久的亲密关系。

我们对爱和被爱的渴望并不是某种固定的羁绊:一旦双方同意在一起,就能永远满足我们对爱的需要。

前两天老公晚上喝酒回家太晚,我又大发脾气,我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为了同样的问题争吵了。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为同样的问题喋喋不休陷入争吵呢?

因为他们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没有按照我们“要求”的去做,没有让我们开心。

等等,你有没有发现这里的问题?为什么别人要负责让我们开心呢?难道我情绪好坏的按钮掌握在别人手里吗?

如果我没有期待把“完美男人”的形象放在他身上,我还会对他的行为感到失望愤怒吗?

我们之所以会被某种特定的关系吸引,是因为随着我们对一段关系的投入增加,我们对自己了解得越来越多。也就是在相处的过程中,透过别人这面“镜子”,我们借以看到自己。

我们一直以来逃避的,其实是我们对自己负面反应的恐惧,以及我们是多么轻易地就被那些愤怒和怨恨牵着鼻子走。

我们每个人都有多面性,积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那些消极的一面,也许是一种害怕,害怕受伤害、害怕被抛弃、害怕不被爱;也许是一种不信任感,不信任别人的感情等等。我们对他人的大多数怨恨或失望感,心中“刺”的真正根源就是我们的一些无形需求,当它们没有被满足的时候,我们便爆发了。

比如,当我看到另一半喝醉回家的时候,内心的刺儿被撬动了,但是当我看到他是为了工作业务而非娱乐喝多时,内心从愤怒变成了心疼。这一瞬间,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呢?

之前我盲目地相信:他就是为了玩乐而喝酒,不管事实如何,我对自己的论断就是如此有信心,甚至迫切等着回来指责他、挑起战争来证明我的正确,我迷失了自己。

在愤怒的情绪中,我已经无法客观的看待事实。

任何形式的单恋,都会注定因自身不稳固的根基而在重压之下崩溃。

亲密关系是一个对等式,左边是我,右边是你。当夫妻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总是习惯第一时间为自己辩解,去指责另一个人,似乎犯错、蛮不讲理的都是对面的那个疯婆子(臭男人)……

犯错的真的是面前的这个人吗?

但他只是这个关系中的一半,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一半。爱,不是也不可以由别人对我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来决定。我们不可能因为别人对我们好就爱别人,对我们不好就狠别人,如果是这样还算什么爱呢?所以,别人不需要也不应该为我们的负面情绪负责。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事情?

当我们看一个人不顺眼的时候,内心充满厌恶感,那不管他做了什么事情,他哪儿都不顺眼。吸引力法则还会让我们看到更多讨厌的事情和人,仿佛生活和你处处作对一般。

当我们确信是“伴侣错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地了解一个人,除非你从他的角度理解事情,除非你爬进他的皮肤里,披着他的皮肤四处走动。--《杀死一只知更鸟》

我们很难真正想另一半所想,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的感知,尽自己所能去看、去感受同一时刻表达出的能量。有意识地选择去看见自己,观察自己的负面反应,意识到它并不是我们的本质。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就是彼此之间的强烈对立,超越亲密关系中看不到的限制和痛苦模式。

任何一个不断升级的冲突背后,真正的原因是我们不知如何处理自己的痛苦。

改变的秘诀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构建新的东西上,而不是与旧事物做斗争。所以,当负面想法或感受诱导我们去责怪另外一半时,我们必须立马意识到并且丢弃它。接着,将更高层次的自我理解转变成一种全新的行动。

第一,当你感到自己激动起来的时候,请立即停下来。不要让负面情绪牵着你的鼻子走,掉入痛苦的坑里去。

第二,保持高度的自我意识,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和状态。

第三,当我们处于对立状态时,问问自己:真正爱一个人同时,还想着伤害他,这可能吗?

我们只要尽力做好自己,爱会完成剩下的那部分。同样的,面对伴侣,也只有一种办法可以帮助他们成长,那就是展示爱,帮助他们实现天性中任何积极的变化,留给他们足够的空间,看到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想长久的拥有幸福的婚姻生活,如果你想和他/她成为一对情投意合的神仙眷侣,《与人亲密》这本书可以成为你的参谋长。或许初读这本书甚至会有些晦涩,但这不妨碍它作为一本“爱的练习册”可以让我们学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

《与人亲密》读后感(三):为什么在职场打拼十年得不到好评?学会这三点,收获职场好人缘

前公司一直流行最佳员工评选的活动,上周偶遇前同事听她吐槽,她已经为那个公司服务超过十年了,却从来没有得过优秀员工。

原因是在前公司优秀员工是互投的,我的这位前同事从来就是有话直说,看谁不顺眼就直接指出其问题,虽然她对别人也很好,新同事有问题找她她必定热情帮助,但她改不了喜欢吐槽和直接指出对别人不满的这些小毛病,在公司一直得不到好人缘。

说起这个,估计有朋友会想起前几年热播的宫斗剧《延禧攻略》。

当时魏璎珞大火的原因就是无论她看不惯谁都直接能把别人给绊倒,尤其是她的那一句:“我来宫里不是为了交朋友的。”引起了很多打工人的共鸣。

打工不是为了交朋友,这确实是很多职场人的心声。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们谁也无法把自己处于局外。

那怎样才能在江湖这样的事非地得到更多的好评和支持呢?这就得学习与人相处的技巧了。

美国当代心灵导师盖伊.芬利,在过去20年里,曾在北美和欧洲主持了4000多场独特的自我实现研讨会。他着力于帮助受众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核心—人际关系、成功、上瘾、压力、幸福等。

为了帮助人们从生活的烦恼获得令人愉悦的解脱,盖伊撰写了畅销书《与人亲密:相处是一门可以习得的艺术》。

这本书虽然主要针对无法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人,但书中的分析对不擅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朋友也很有帮助。

打工人可以留意以下三个方面:

以前在国企工作的时候,领导和行政经理经常会根据其他同事、协作部门领导的意见和反馈找员工谈话。内容主要就是劝勉新员工尽量要听从老员工的工作安排,别自以为是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

刚进公司的时候,我真是很不习惯,怎么职场不是按你能力和工作输出情况来衡量你个人能力的呢?

而且老员工也不一定是对的啊,既然大家是一起工作,为什么不能有凡事有商量,偏偏新员工只能听从老员工呢?

这个情况真有点像宫斗剧演的那样,老员工总是倚老卖老,总觉得你必须听他的,不然就是不懂得尊重他的经验。

久而久之,在这样企业环境下工作过的人,会逐渐失去自我价值感。因为这样的环境会让人以为自我价值感不是自己可以自给自足的,而是要别人给予的。

明明自我价值感应该是自己给自己的,由于各种职场因素的影响,让我们越来越难自我认同,逐渐失去自我价值感。

实际上,像著名身心灵导师张德芬说的那句经典名言那样:“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而且换了个职场,或许又会有不一样的景象,所以如果单纯要靠别人的眼光来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感,是一件可其愚蠢的事情。

其实我们都能从人际交往中发现,自己愿意亲近、愿意跟其深交的人也会同样对我们敞开心扉。反之亦然,如果你对某人从心底就瞧不上眼,他也肯定不会对你有很好的印象。

所以对于关系的镜子,我们首先要正视的是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

像前文所说的,我的前同事之所以在单位同事的相处中得不到大家的支持,也跟她打心眼儿不认可其他同事的能力脱不了干系。

在一个需要靠相互协作、互相帮助的职场里,我们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是复杂且繁重的,并不是单纯做好本职工作就能解决问题的。

正如盖伊老师说的:“我们人际关系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还没有看清和理解自己。”

是的,真正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没有看清自己的需求。我们不能既希望像魏璎珞一样清高自傲不卖任何人的账,又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并且收获职场的好人缘是吧?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的是职场的好人缘,那就得学会跟别人和平相处,凡事多考虑大局,而非个人情感因素。

80、90后以独生子女为主,很多朋友习惯了在家里享受被父母“独宠”的待遇,所以到了职场依然我行我素。后来遇到各方丢难才明白自己需要磨去棱角的东西特别多,这些也是每个人要正视的历炼。

现实中,我们很难无条件去对身边的人表现爱心,有时候即使是至亲的家人、爱人,也需要别人先给予我们爱心和关怀,我们才会给予同样的反馈。

尤其现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敢结婚生孩子,真正问题的根源也是在于不会向别人表露爱心,也害怕自己付出太多然而得不到回报会因此失望。

在职场中,我们都知道更受欢迎的人是那些愿意无私帮助别人的同事。

像前段时间热播的职场剧《平凡的荣耀》,剧中白敬亭饰演的职场小白孙弈秋虽然对职业的认知一片空白,但凭着一腔热血和任荣任怨对办公室每个人的吩咐都尽全力去完成,到最后不仅收获了所有上司和同事的认可,还得到更好的职场发展。

有时候我们需要忘记自己的执念、忘记自己的期盼,尤其要忘记自己希望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才有可能放开一切全力向进。

如果我们把自己能否在职场得到奖励的幸福感交托在别人身上,我们大多会失望。

所以别人是无法对我们的幸福感负责的,我们也不需要为这个而努力。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还是先做好自己,然后真心待人、平静地看待人际关系。

如果我们把所有办公室的同事都看作是竞争对手,那么我们每天就得面对多个对立面,单纯去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已经可以让自己心力交瘁了。

所以想在职场中收获更大的进步,并且得到更多的好评,放下自己对别人的期望、学会与人亲近、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很重要。

《与人亲密》读后感(四):《与人亲密》:郑爽式失败,归根结底在于不为人知的“欠账臆想”

2021年1月19日,郑爽被前男友张恒爆出代孕且弃养一对儿女的消息。一时间,郑爽被全网口诛笔伐,疑似被封杀。而张恒也不好过,被网友扣上了“心机”、“渣男”的帽子,口水一点儿也不比郑爽的少。

但,也有许多网友们在吃瓜的同时,不忍唏嘘:

曾经爱过的两个人,到底有多大的仇恨,才要用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方式来锤死对方、雷死网友?

当代心灵导师、畅销书作家、资深生命教练——盖伊·芬利在他的新书《与人亲密:相处是一门可以习得的艺术》曾经说过:

“我们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一切都好得不能再好了;现在我们的激情开始消退!我们的爱情去了哪里?”

一段关系的开始总是充满浪漫的魔力,但当两个人的生活开始逐步交织在一起时,潜在的冲突便不可避免地浮出水面。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没有随着成长学会如何有建设性地解决冲突。

其实,人的世界就是关系的世界,而婚姻也就是两性关系的世界,当我们缺乏发现情感问题本质的能力时,伴侣双方的沟通就会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很难与对方拥有深度联结与磨合,关系也就无从维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活中,我们不光要维系与爱人的关系,同要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维系与邻居、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的关系。

如果不懂与人亲密的艺术,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也必将大打折扣。好在,相处是一门可以习得的艺术。跟着心灵大师盖伊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好的关系并非难于登天。

01

伴侣是否该为冲突负责?

当我们身处一段婚姻或者感情之中时,常常在玩“山中之王”的游戏:在家争地位,吵架争输赢,还总想让伴侣为这糟糕的关系负责。

在《女儿们的恋爱2》第2集里,张恒开心地给郑爽买了二十几件衣服,还让郑爽去试穿了一遍。

可郑爽在试了几件之后,要不就是嫌弃宽松,要不就是说穿着像孕妇,没有一件满意的。

这时候,张恒有点儿不开心了。

这真的不能怪他,毕竟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会因为伴侣一个不赞成的表情,或是一个漫不经心的评论,引起不好的体验。

所以,张恒在看到自己买的衣服不受待见的时候,也只冷冷地说了一句:“以后你自己买吧,我再也不买衣服了!”

事后,他也评论了郑爽的衣服“像老人穿的”给予回击。这个时候,郑爽也有些不开心了。

本来,就只是因为审美观点的一点儿分歧,这一来二去,郑爽认为男友不迁就自己崩溃大哭,而张恒认为付出没有得到肯定而选择了沉默。

通常情况下,一对普通的伴侣或情侣之间争论最多的是什么?

无非是你让我不高兴,我就必须让你知道我不高兴了。而接下来,你则因为我对你失望而生我的气。

双方总是试图让对方知道他们错在哪里,从而证明自己对当前形势的理解是更准确的。但是,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如果最终导向的结果是让痛苦一遍又一遍的上演,那么根本就没有所谓“更准确的理解”。

这就引出了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看不出这样的争论是徒劳的呢?

因为我们现在对爱的理解,常常是这样的:如果伴侣不能让我们高兴,就意味着她或他不爱我们了,至少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爱我们。那么我们的爱将会发生什么呢?

答案是不到一瞬间就冷了。

而且,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在吵架后,让对方为冲突负责。可显然,这样除了让指责不断升级,什么都改变不了。

02

抛弃伴侣之间的“欠账臆想”

盖伊在《与人亲密》里告诉我们,在情感生活中,真爱是一种属于更高层次的爱,从不记仇。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引入了爱情关系背后的隐形法则:

当我们在餐厅接受服务后,服务员会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服务,为我们提供食物。在晚餐结束时,我们将会支付一份账单,其金额是双方都同意的。

当“账单”还没有支付时,代表着我们和服务方之间暂时的不对等,服务员为我们提供周到的服务;在服务结束后,我们付清账单,双方达到平衡。两者之间的差异得到了调和,都不再欠对方的债了。

盖伊将该例子的阐释叠加到伴侣关系上,发现许多相似之处:

我们与餐馆达成一种不言而喻的共识,即他们会尽其所能来满足我们的需求,而我们与伴侣之间也有一种类似的默契。

通常,我们不仅期待“及时服务”,还认为我们的伴侣应该永远“在桌边”等候着,随时准备着满足我们的需求。在我们看来,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就是违背了我们之间的协议!

当我们的愿望或期待被他们草率地驳回时,就好像我们在他们的眼中一文不值。在这些时刻,我们被一种强烈的不平等感震撼,因为我们的伴侣没有给予我们那些“亏欠”我们的东西。

可是,大家都还没意识到的是,这种“亏欠”只不过是我们臆想出来的,而且,伴侣与我们的感受是完全一样的。

在节目中,郑爽觉得张恒就应该按照她的意思来购买衣服。而张恒呢,他的感觉是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那么多,最起码应该会得到对方的肯定。

可是,二者都没有得到满足。这时候,他们两个人其实都是感到受伤的,且持续被对方的不公正行为伤害。

那么,是谁挑起的这场争吵又有什么区别呢?

事实证明,即使他们任何一方在争论中“赢了”,也永远无法真正地摆脱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

所以,在看清这种模式的真相后,我们首先要纠正自己的意识形态。那就是,伴侣本就不“欠”我们的,而我们和他/她也是平等的。当我们和所爱之人成为彼此的伴侣时,双方都要对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负责。

当我们做好这一准备时,就可以开始练习与人亲密相处的艺术了。

03

相处是可以后天习得的艺术

郑爽有三次公开的感情,均以失败告终,且三任前男友在与她分手后,似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怨念”。

张翰在分手一年后,发表疑似分手感言:“你今天所做的好与坏,在未来的某一天,福祸都会来找你,别急。”

第二任前男友胡彦斌在与郑爽持续了大半年的恋情后,同样的,也有一句分手感言:“……它也许是个粪坑……”。

最后,张恒在与郑爽分手之后,说:“我不说不代表是哑巴……”

不得不说,郑爽在对亲密关系的经营上,实在是失败。就算情侣之间不能走到最后,至少应该好聚好散,何至于弄得鸡飞狗跳,让对方来报复你呢?

那么,要想好好维系一段好的情侣关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认识关系魔法ABC 法则

如果想要学习滋养与伴侣之间的关系,就需要知道一些基本的原则。盖伊把这一基本原则称为“关系魔法ABC”。

①不要指责对方

“关系魔法ABC”里的A,是愤怒(angry),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盲目的力量。

因为审美观念的分歧,郑爽和张恒在争吵后冷战。那时的郑爽肯定把张恒冷处理当作了不关心和敷衍,而她忽视在她崩溃的时候,张恒也同样不安,正像个孩子一样咬着指甲。

盖伊说,在情侣关系中我们所坚持的越多,对方似乎也越不愿意考虑我们的要求。愤怒不但没有让伴侣“认识”到错误,反而诱发了他们心理上的“失明”。

在这种“失明”的状态里,男人们可以屏蔽所有他并不愿意接收到的信息,包括正在攻击他的女人和他急于逃避的事情。

所以,你往往看到,明明这个男人还坐在我们的身边,但是似乎已经神游天外,你说什么、做什么,他都随声附和,但是也仅仅是附和而已。

②不要把痛苦归咎于对方

“关系魔法ABC”中的“B”代表着blame (责备),这种责备不光是表现在语言上的,还有表现在身体行为上的,比如痛哭。

因为审美分歧,郑爽感到痛苦,所以大哭。之后,又将这痛苦归结于男友的不关心,不体贴。就连郑爽的父亲也感觉生气,他说:“孩子长这么大,我都没让她这么哭过。”

在大部分人的眼里,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的痛苦都来自于伴侣,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温柔、不理解,才让自己承受了这么多委屈。

可在智慧大师盖伊的眼里,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的伴侣也一样。当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感到自己正在被攻击时,会本能地选择逃离和躲避。

所以,当郑爽企图用大哭来让张恒对冲突道歉时,张恒不接招,不安慰,不求和。当然,张恒那时肯定知道郑爽的苦闷来自于他,而他也烦恼和愧疚过。

可当郑爽通过哭诉,不断地重复他的“错误”时,他的理智就像一根越绷越紧的弦,随着压迫不断拉紧,直至不堪重负,最后他愤怒、逃避,甚至“爱咋咋地”态度放任这段感情关系……

对于这种情况,盖伊一针见血地指出:“把我们所受的痛苦归咎于伴侣,并不能改变什么,因为我们责怪伴侣身上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改变我们。”

③不要用武力改变对方

“关系魔法ABC”中最后一个字母C(coercion),代表着强迫。“强迫”这个词语,在字典里的解释是用武力、恐吓或权威强迫他人,尤其不考虑个人的欲望或意志。

在张恒与郑爽的矛盾激化后,张恒的朋友还爆出:郑爽长期对张恒实施精神虐待。

该长文的信息量非常大,除了提到 “代孕”的问题,还说到了郑爽利用感情去逼迫张恒陪她创业,最后甚至精神折磨他,让张恒非常痛苦,要不就是走入法院,用法律的武器使之屈服。

在盖伊的看来,女人们往往认为只要指出男人性格中的某些缺点,他们就能看见这种缺陷并且改正它!

但是结果呢?男人们很少能做到这些。

于是,女人又把他们的“做不到”,看作了他们对于爱情的“拒绝”,进而推断出他们不可能,至少不会像女人们爱他们那么爱着我们。

于是,更多的矛盾便被激发出来,更多的争吵,更多的冷战,更多的分离,似乎也并不难以理解。

盖伊告诉女人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就一定要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重新审视两性关系。如果我们想帮助伴侣改变,那么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出改变。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2)两组练习帮助你和伴侣一同成长

盖伊指出,健康的两性关系一定不是“山中大王”的游戏,而是不断努力地去寻求共同成长!他列出两组训练来帮助伴侣一同成长。

练习一:“大声说出来”之前,先审视自己

当和伴侣在一起时,假设看见他身上的一些“触动你熟悉神经”的东西:也许是表现出不耐烦、明显的装模作样,亦或是仅仅是一些不友好的字眼或是让你感到痛苦的话……

这些时刻,我们通常会涌现出“他们怎么又这样了”的想法。此时,盖伊建议女人在“大声说出来(责备)”之前,先审视自己:“你看见了什么?”

这相当于是为即将爆发的争端按下了暂停键,借以让男人在这段时间里发现自己的缺点。当压力从你的身上转嫁到了他的身上时,男人可能就开始反思了:我是不是真的应该改变了。

或许,当男人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改变的曙光也就不远了。

练习二:结束这场看不见的拔河比赛

情侣之间所有形式的竞争都会产生冲突,所以盖伊建议,当对方抢在你的面前谈论自己时,不要试图去争抢“舞台”,而是让他成为焦点;不要去竞争,而是给对方足够的空间,竭尽所能地为他们“鼓掌”。

这时,伴侣就会发现,原来一个人站在舞台上是多么的空虚!尽管他们不可能立即改变,达到你满意的要求。但是当我们敢于打破与伴侣争吵的常规漠视时,所有的争执都会得到改变。

发生在相爱的两个人之间的所有的战斗,都没有赢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通过观念的提升和方法的改变,来解决分歧。就让我们跟随智慧大师一起,从《与人亲密》里去寻找、去学习、去不断实践与人相处的艺术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