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达·芬奇传读后感100字

达·芬奇传读后感100字

《达·芬奇传》是一本由[英] 查尔斯·尼科尔著作,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6.00,页数:6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达·芬奇传》读后感(一):达芬奇转读书体会

在图书馆看到《达芬奇传》,被封面一句话所吸引——"渴望知道一切的人"。

我自然没法评价这位伟人,从书中了解到,他是个做事情很有规划的人,他会给在纸上写下他的饮食喜好,他会在接下订单后这出非常详细的预算,他会写下自己将来想拜访结交的各专业领域的翘楚,并学习一些知识。

他也是个幽默的人,从他会给背景严肃的画作《最后的晚餐》题了一个字谜,好像是"一个死在东方的人"。类似脱口秀的谐音梗。

他还是个伟大的造物者,发明家。他发明设计武器,镰刀马车,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国防地势要塞,臭气弹等等太多太多了但是大部分只是停留在设计上并没有实现,因为达不到他心中的标准。据说他还设计了概念超前的标签的机械工业必需品——螺丝。

他是个素食主义者,至少在晚年。

一个能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都想追根究底的人,对艺术如此着迷的人,他的精神世界到底是有多辽阔和丰满。是什么支撑着他进行着对万物的探求和创造?

《达·芬奇传》读后感(二):读透达芬奇,读懂半部文艺复兴史

如果说学生阶段对于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印象停留在《蒙娜丽莎》阶段,当然没有什么稀奇。但是如果读过了《达芬奇传 自由的心灵》依然如此的话,只能说这本书还需要在书桌上再停留一段时间,再耐心地重温一遍。

很久没有耐心地去了解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年,从学徒到正式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从早期的线稿到后期精美绝伦的画作;从鲜少有人了解的音乐才华到惊人的绘画天赋,再到现在很难看懂的晚期手稿,好似无心设计出的解密器具和充满想象力的现在依然无法实现的器械,很难用一个词汇完整地描述他的才华,他的一生。

在他成名乃至创作的黄金阶段,与意大利群星璀璨的文艺复兴时期紧密相连,或许有些人终生只是擦肩而过,但是在历史上却会同时留下他们的名字--因为同样耀眼夺目的才华,因为同样生活在一片天空下,一段时光里。也因此,想要了解达芬奇,只是看他的履历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了解一个人物从来不是只看他自己,每个人都与自己所在的环境紧密相连,只有放置到当时当下的历史背景中,或许我们才能从历史迷雾中窥见一二的真实。

“列奥纳多说自己是‘不识字的人’,是在嘲讽自己未能接受正规教育,但绝不是贬低自己。“他强调自己的独立性,他以自身的”不识字“而自豪:他通过观察和经验获取知识,而非从他人那里获得先入为主的观点;他是”经验的学徒“,证据的收集者。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获取知识,需要从认知文字开始--我们所需要掌握的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没有拐杖无法踏上这段漫漫无尽头的求知路;但是不能说这条路上竖立着”只有携带拐杖才能行走“--毕竟求知路开阔,并非只有一条路径才能掌握知识。

列奥纳多放弃了通过二手知识来丰富自己头脑从而开始创作的道路,主张通过对自然的学习来丰富自身;而”不识字“对他而言同时意味着”整洁“:头脑里没有堆积如山的教条,以准确和洞察力观看他面前的世界的视觉证据。众所周知,达芬奇的部分行为在当时看起来惊世骇俗,甚至是不被当时的法律所允许,但是他所进行的探索却让人们对于人体构造的了解前进了一大步--不止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而言。即使他的所作所为可能依然只是出自于他的本心--像天真的幼童一样对于自然中天然存在的东西始终保留着旺盛的求知欲与渴望了解的情绪,但是后人依然在他的经验中获取了难以计数的知识。

精通音乐是学习建筑和艺术的必由之路。对于达芬奇来说,不被人说熟知的音乐造诣是他多才多艺的一部分,是闲暇时光的消遣也好,是给其他艺术创作带来灵感的缪斯也罢,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难找寻到他曾经演奏过的曲谱,对于他所学习的乐器也只能模糊地判断大致是小提琴的前身。尽管真实的历史场景已不可考,但我们可以从对其他同时期的演奏家的描述中想象列奥纳多一边手执七弦琴一边即兴朗诵和吟唱诗歌的场景。或许这是艺术史上的缺憾,但对于一位在多个领域都取得极高造诣的大师而言,爱好或许只是他在创作间隙向外透出的窗口--它们无需被记录,它们只需被仰望。

《达·芬奇传》读后感(三):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列奥纳多生前享有的独特名气,经过历史批评的过滤,直到今天仍未消退,这主要取决于他对知识的无限渴望,这种渴望指导了他的所有思想和行为。作为一个有性格和有天赋的艺术家,他认为他的眼睛是他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列奥纳多来说,视觉是人类的最高感觉体验,因为只有它才能立即、正确、确定地传达经验的事实。因此,每一种感知到的现象都成为知识转化的对象,自此“会看”成为他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他将自己的创造力应用于使用图形表示的每个领域:他是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工程师,甚至超越了这一点。他用他高超的智力、非凡的观察力和对艺术的掌握,让绘画成了研究自然本身最强有力的方式,这种探究使他对艺术和科学的双重追求得以蓬勃发展。

那些耳熟能详的画作我想谁都能说出几幅,那些风靡一时的影视化作品,我想很多人都看过,对于人们来说,我敢说少有人会说我对达芬奇的一生及其他丝毫不感兴趣。

这一次查尔斯·尼科尔停下来慢慢欣赏列奥纳多伟大的成就,讲述了众所周知的生活故事的同时使其更加生动而有形。1452 年,一个私生子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乡村出生,他的母亲是下层阶级之人,父亲是富有的公证人,后来成为佛罗伦萨金融界人物,但他仍然愿意让他的儿子成为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的学徒。年轻的列奥纳多的艺术修养在不断增长,他惊人的创造力不断深化,他的智慧成熟,他对奇幻生活的热爱与时俱进。他深思科学、工程、数学中的难题,痴迷于飞行问题,并创作了一组图画和几幅画作,他致力追寻“自由的心灵”,永远与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并驾齐驱。

查尔斯·尼科尔清楚地表明列奥纳多做了很多事情,而且基本上都以相同的方式。作为一名艺术家和工程师,他一生都在探索自然界中的设计并发明它们。像许多人一样,他在图片中思考,可作为天才的他几乎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画出自己的想法。他的笔记本——在抄本的世界中是无价的——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思考行为的天才。

这本书经过了大量研究和改进,包含从原始材料的碎片中做出了合乎逻辑的推论。查尔斯·尼科尔理解并解读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语的速记行话,还提醒我们列奥纳多的笔记沉思经常具有自传性质,回头想想在这一本不容略读的长书中,细节令人信服。

看着随着年龄增长的他追求科学探索不仅是为了为他的艺术服务,而且是出于一种快乐的本能,去了解创造的深刻之美。当他探索天空为何呈现蓝色的理论时,并不仅仅是为了创作画作。他的好奇心是纯粹的、个人的、满含令人愉快的狂热。

在一个经常将神圣的创造过程与艺术家的活动相比较的时代,列奥纳多,用艺术作为他自己的手段来接近创造的奥秘,断言通过绘画科学,画家可变成神圣心灵的复制品,因为它在创造各种动物、植物、水果、风景、乡村、废墟和令人敬畏的地方时可自由发挥作用。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自由的心灵”,带着对艺术家的崇高使命感,列奥纳多走近大自然的广阔天地,探寻其中的奥秘。他以百科全书式的视界获取并传播由此获得的知识,他的研究成果是即将到来的时代中第一批伟大成就的输出,因为它们将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建立在经验原理之上。

最后,尽管列奥纳多努力成为语言、自然科学、数学、哲学和历史方面的博学多才之人,书中列举的广泛内容就证明了这一点,但到头来列奥纳多仍然是视觉观察的经验主义者。正是通过这种观察——以及他自己的天才——他发展了一种独特的“知识理论”,其中艺术和科学形成了综合。因此,在他的整体成就面前,他完成了多少或没有完成的问题变得毫无意义。问题的关键是他的智力力量——自成一体和与生俱来的在他的每一个创作中——一种今天继续激发学术兴趣的力量。事实上,争论已经蔓延到他生活的个人领域——例如关于他的性取向、宗教信仰,甚至可能的素食主义——这只会证实和反映长期以来显而易见的事情:不管主题是否是他的生活,他的想法或他的艺术遗产,达芬奇的影响力几乎都不曾因时间流逝而出现衰减的迹象。即便“笼子空了,心灵已经飞走了”,我想它也一定飞进了所有人的心中,他是后一切时代的超人,他也将一直生活在后一切时代,因为他是——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达·芬奇传》读后感(四):依然稀薄的古抄本和达芬奇

古抄本上的线索

列奥纳多生前在古抄本上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蔬菜汤热好了”,这是本书作者创作的起点和源泉。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列奥纳多,其人、其画是多么得神秘莫测又高高在上,都好像有一团迷雾遮蔽着。“蔬菜汤热好了”是多么平易近人的一句陈述,诉说着他的暮年。而作者想要做的,也是把列奥纳多拉回到普通人的身份上来看待。来完成一个近乎不可能的命题,写一本列奥纳多的传记,但不用“天才”来描述。从成果上来看,作者基本用古抄本的线索串起了列奥纳多的生平。但因为材料本就有限,总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类写罗马、庞贝的玛丽比尔德可能是幸福的多,因题材更宏大,材料也更多,但确实讲故事的能力也是要好过本书的作者。

列奥纳多出生在佛罗伦萨统治着的一个名为芬奇的小镇,是这里一个公证人的家族的私生子。达芬奇的意思,实际是“来自芬奇镇”的意思,后来却成了这位私生子简写的、被世人熟知的名号。在早年的古抄本上,便体现出列奥纳多对于鸟类,如叉尾红鸢的兴趣。作者还澄明其早期作品《圣母子与圣安妮》中藏着一只鸟,以引用佛洛依德的幼年性心理来暗示列奥纳多与其父母的不对等关系。更加出人意料的是列奥纳多的同性恋取向问题,列奥纳多亲切地称其为“背入式游戏”,也丝毫不避讳。这种游戏当时在佛罗伦萨的上流社会美第奇、洛伦佐蔚然成风,欧洲人甚至把同性恋者称为“佛罗伦萨人”。此风尚与古希腊、古罗马一脉相承。

列奥纳多出生于1452年,次年的1453,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希腊学者流回欧洲,加速了几个世纪以来的思想流动,古典学问的“重生”。所谓文艺复兴,究竟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突变和断裂,又或者是19世纪后世评论家的构建。作者的论点是,其实复式记账和国际汇票的兴起为思想艺术繁荣提供了经济条件。而列奥纳多从佛罗伦萨出生、到学徒、到成名,再转辗到米兰、曼图亚、威尼斯、再回到佛罗伦萨的经历,确确实实也是一个普通人在战乱和时代洪流中游走的反映。列奥纳多和米开朗琪罗受命在佛罗伦萨维奇欧宫创作壁画,列奥纳多未完成的那副《安吉里之战》便是反映佛罗伦萨军队1440年上演的经典战役。当面对战争的必需品时,想象的作品时多么脆弱无力。

印象中的列奥纳多,因为其“天才”的各学科能力,往往会忽略其世俗的一面。但回过头来看其从学徒时期开始,慢慢展露头脚,再到佛罗伦萨发际,受到美第奇家族的资助,得了一套带花园的宅子。再到搬到米兰,受到米兰大公的优渥待遇。艺术或者极客的创作,实际也没有脱离世俗的影响,列奥纳多一生与达官显贵的关系都相当紧密。列奥纳多晚年与马基雅维利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留世的许多列奥纳多的画作里,有许多宗教题材的圣母像。一来基督教影响在当时原本就很大,抛开列奥纳多本人的宗教信仰不谈,其金主也会邀约相当大比例的宗教题材画作。另外可以看到,列奥纳多也留下了《蒙娜丽莎》这样的贵族肖像,虽然其人现在依然神秘。也会留下像《丽坦与天鹅》(未现存)和《酒神巴克斯》这样的异教作品,其中充满了性暗示。

列奥纳多的古抄本反映了其各领域全才,其中音乐、艺术、建筑在早年列奥纳多学徒时期便开始培养,理性点说它们更像是一块敲门砖。而后列奥纳多对于机械,工程,雕塑,解剖学的兴趣,就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列奥纳多的全才,是一种可怕的好奇心,就好像其对人体的兴趣,分析其骨骼、内脏的构成,反哺到他在机械、雕塑、绘画上对于结构的精细把握上,都是超出时代的。古抄本上出现的各种机械,甚至是机器人、扑翼飞机,更是超时代的天才想象,好像几百年后的仿生学。不知道《沙丘》里的扑翼飞机是不是从列奥纳多的古抄本上找来的灵感。

书中穿插着会提到许多列奥纳多的名作,从早年的《天使报喜》、《岩间圣母》,遗落的《丽坦和天鹅》,再到《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再到回到佛罗伦萨以后与米开朗琪罗叫劲的《安吉亚里之战》。作者有几点描述相当动人,当写道《最后的晚餐》时,他说列奥纳多的艺术创作时刻苦积累的过程,不是天才一步到位,也不是突如其来的灵感爆发。比如《最后的晚餐》中的犹大,就推测肯定是以某位“仇人”为原型来画的。李奥纳多使用油和蛋液来作画,和传统的湿壁画不同,可惜的是此种技法更不易保存,列奥纳多在世的时候,表面就有所脱落,而如今原画表面只有约20%幸存下来。《最后的晚餐》也是如今最难约到的一副可以一睹真迹的画作之一了。

透过生平,看到列奥纳多游荡的一生,其涉猎广泛,少受束缚。有超出时代的部分,亦有困于时代的部分。这是一个接地气、却有些稀薄的列奥纳多。

《达·芬奇传》读后感(五):不被束缚,自由放飞的灵魂

坐在羽绒垫上或躺在被子下,都同样不能天下扬名,一旦没有声名,虚度此生的人只会在世上留下这样的残痕:犹如水中的泡沫,空中的烟云。——列奥纳多摘抄的但丁《神曲.地狱篇》诗句

列奥纳多·达·芬奇一生经历仿佛和他《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神秘,这主要是因为后世对他直接记载实在太少,而他又拥有超多常人不能想象的身份,画家,科学家,发明家、雕刻家、工程师、建筑家……他一生成就斐然,却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萦绕在他身上的谜,总有人想要解开。

后浪出品的《达·芬奇传:自由的灵魂》一书就是这样一部试图解开达·芬奇之谜的著作,此书作者查尔斯·尼科尔在书中翻译和使用了大量原始手稿、笔记和最新发现的文字记录,这对于接近更真实的达·芬奇,无疑是重要的证据。然而,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人生经历十分复杂,此书依据事实推测还原出的达·芬奇,也不过是揭开了达·芬奇神秘面纱的一个突破口。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出生与童年经历,已然拥有了神秘的色彩。他生于1452年4月15日晚上十点半左右,出生地位于托斯卡纳的芬奇小镇,他的父亲塞尔·皮耶罗拥有良好的地位和声望,他的母亲却是贫穷人家的女子,因此他的父母并未结婚,他也成了私生子。童年的列奥纳多,很可能是跟随亲生母亲生活的,他拥有的是贫困的乡村生活、辛苦的手工劳作和粗野的暴力,这也导致他与父亲之间的隔阂。

童年的列奥纳多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的这些经历造成了他独立的性格,童年的所看、所思都为他后来的创造奠定了基础。童年时,列奥纳多就能够试验不同的油画材料,独自研磨颜料,他后来作品中复杂的交织图案,似乎是借助了当地的柳条编织工艺,这是他的个人标志,譬如我们所熟知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衣服的纹路。

列奥纳多是素食主义者,他热爱动物,还会和动物说话,他对家乡的自然风景有着别样的感情,这也流露在他的绘画与笔记之中——“画作中有明亮而神秘的风景,有精心描绘的植被、树木和林地”。

《特里武尔齐奥古抄本》中写道:“一切知识都基于我们的感官……”这话放在列奥纳多身上最合适不过。列奥纳多常说自己是“不识字的人”,他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这并不妨碍他学习,其实,我们可以说他一生都在学习、探索,不过不管在学习什么,他从未放弃过绘画和雕塑。正是因为他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列奥纳多的灵魂是自由的,他通过观察和经验获得知识,而不是从他人那里获得所谓的经验。这一点对于他之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不受束缚,勇于想象,不然他如何绘制出各种城市构想草图、建筑模型、飞行器的图纸等等。

列奥纳多15世纪60年代离开芬奇镇,前往佛罗伦萨,后来成了安德烈亚·德尔·韦罗基奥的学徒。在这里,他开始学手艺,后来还参与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后来,他创作了《康乃馨圣母》,伴随着《吉内薇拉》的问世,列奥纳多已然展露出他的绘画才能。1477年,列奥纳多在佛罗伦萨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距离他做学徒已经经历了十年的时间。此后的他不再拘泥于绘画,在设计、发明、创造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甚至他还写过诗、写过乐谱。

然而,列奥纳多的一生,注定是漂泊的一生,此后他前去米兰,应圣弗朗切斯教堂的邀请绘制祭坛画《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也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1500年,列奥纳多回到佛罗伦萨,历时四年的时间创作出《蒙娜丽莎》。据说,《蒙娜丽莎》列奥纳多画过两幅,其中一幅始终带在身边,平时会拿出来再涂一涂,这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那幅《蒙娜丽莎》。而《蒙娜丽莎》的出名,居然是因为它被盗了,甚至《蒙娜丽莎》的丢失,还上了巴黎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引发整个欧洲的轰动。还好后来被找到,《蒙娜丽莎》再次回归卢浮宫。

查尔斯·尼科尔《达·芬奇传》并非普通意义上的传记,他是以真实的手稿、笔记为依据撰写,其中因为缺少相应的文字记载,也只能是推测,即便如此,此本传记仍然是我们认识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一个渠道。因为书中有大篇幅内容是对他生存时代背景的讲述,以及他相关作品的分析,也有大量的列奥纳多留下的手稿、笔记,这对于我们了解列奥纳多也十分有帮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