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1688年的全球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1688年的全球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1688年的全球史》是一本由[美]卫思韩著作,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4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688年的全球史》读后感(一):阅读历史的回声

图 | 文 逆光鱼

《1688年的全球史》这本书的作者,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卫思韩,将文化人类学与史学融合在一起,以单一年度为棱镜,用一个个生动有趣、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全球历史画卷,映现出站在“现代”门槛的世界图景。与此同时,卫教授摇身一变,宛如一名手握手术刀的外科医生,为“1688先生”做了一次漂亮的横切面手术:整个东西半球的血管、筋络及纹理,全被他用一根迷人绳子串起来,让读者抛开固有的纵向模式,以横向视角重新认识世界。

走近1688

在绵延的世界历史长河中 ,1688年看上去和任意一年没什么不一样,但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就会发现在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不平凡的大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欧洲,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致使议会开始掌握国家实权,荷兰发生了贸易冲突,俄国沙皇大肆清剿旧信徒派引发内乱;在亚洲,菲律宾的马尼拉群岛并不太平,各方势力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仅有百十年历史的金泽让日本走入世人的视野当中,而这一年日本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中国正处在清朝统治时期,康熙帝的权力达到巅峰,而面对着全球的变化他做出了自己的决断,关乎到未来的国运;在非洲和美洲,买卖奴隶在这一时期成为了最火爆的贸易项目,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让人不忍直视,不禁让人感叹现代人享受着生而平等的权利是多么的幸运。…这些表面上看似普通的事件却是孕育着伟大变革契机。

时光镜里的曼妙修女

笔者在去墨西哥旅行前,在兑换当地的货币时被一张200比索的纸币所吸引,在纸币的正面印着一位气质非凡的修女。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这位女子是墨西哥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胡安娜·伊内斯·德·拉·克鲁兹,深受拉美人民的尊敬和喜爱。笔者一直很好奇在这位修女身上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呢?没想到在阅读《1688年的全球史》这本书的时候,与她再次相遇。十七世纪中叶,在一个中产阶层家庭里诞生了一位私生女,正是胡安娜。从小她便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3岁起便偷偷跟着姐姐们上学,曾央求母亲让自己乔装继续读书,被母亲拒绝后仍没有放弃学习,外祖父的图书馆成了她获取知识的乐园。青少年时期,她就已经精通的哲学辩论和多门语言。16岁,她的博学多才和美丽容貌受到西班牙总督曼塞拉侯爵夫人的赏识,一跃成为侯爵夫人的侍从女官,追求者无数。但胡安娜并不为眼前的功名利禄和儿女私情所动,醉心于阅读和写作。正如书中所说,孤独才是她栖息繁衍的家。20岁时,她毅然决然的加入了教会,除了完成分内的宗教职责外,在大部分时间里,仍然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专心于创作,并拥有了一座约4万本藏书的图书馆。但她对教规的漫不经心;她对教士布道内容的己见;她的作品对性别歧视者双重标准的批判,让她陷入了众矢之,被剥夺了学者身份。在那之后,她投身于慈善事业,在照顾患有流行病的修女时不幸染病身亡。胡安娜,美洲首位女性主义者,在当时的父权社会下,却活出了自己的姿态。在21世纪的今天,胡安娜的人生选择仍然值得我们每一位女性去学习和深思。

通过阅读本书,或者有些读者会觉得书中的内容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缺乏纵向与横向间的联系。但笔者反而觉得这是培养我们自我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的一个契机。我们通过阅读,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在对各个历史事件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观点,何尝不是一件有趣又有意义的事儿呢?听!此刻,世界各地的佛寺的钟声梵唱还在继续,教堂的钟声晨祷还在继续,让历史的回声永远在我们心中激荡…

《1688年的全球史》读后感(二):1688这一年,世界上发生了什么?

1688年,跟历史上的任何一年一样,都不过是漫长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但是这一年的浪花却仿佛有了自己的灵魂,于是恣意的在浪中跳跃、翻转、怒吼,这朵浪花最终让世界缓缓流淌的历史长河在这一年改了一个道儿。各国的王公贵族、诗人画家、市井百姓以及奴隶、宗教狂热教徒等等,都在为这一朵浪花贡献自己的力量。

1688年,那是什么样的一年。

这一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斯图亚特王朝倾覆了,是世界第一个开始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国家;这一年,俄国的彼得大帝在寒冷的岁末翦除内乱,改变了俄罗斯乃至称霸欧洲的政权;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子在他的凡尔赛宫展示着法国的力量;中国的“千古一帝”康熙皇帝正在紫禁城统治着大清帝国;美洲殖民地的奴隶一边拼死劳作,一边又不停地想着如何逃离苦难;这一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卫思韩的新作《1688年的全球史》让我们从1688年的历史中去了解现代世界早期的面貌。

《1688年的全球史》一经出版就登上《洛杉矶时报》畅销书的榜首,业内也获得广泛的赞誉,这部作品也是卫思韩的集大成之作,而作者卫思韩不仅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对中国文化研究颇有造诣的汉学家,这个不仅从作品中关于中国的章节看出来,而且整部作品对于中国人的阅读角度来说都是很友好的,虽然是一部史学作品但是读起来并不枯燥,特别是对于喜欢史学的小白来说,读卫思韩的作品入门,作者这种文字读起来让人有一种畅快、无阻塞的阅读之感,对新手来说是非常友好的。

《1688年全球史》全书一共分为7篇,以威尼斯共和国的宇宙地理学家、方济会成员文森佐.科罗内利神父给用户寄地图贴片为故事的开头,看起来这个事情只是历史角落中不知名的某个事件,但是却因为这个事件让很多不同国与国之间串联起来了,让世界流动了起来。

《1688年全球史》大家不要以为这只是一本书写1688年的事情,卫思韩在这部作品中的时间脉络有时候可以延长至百年以前,也可能是1688年的前后几年,读完后这部作品后,让我觉得1688年好像是一个因,也好像是一个果。

比如,在白银帝国的章节中写到,1688年马尼拉街头流传出中国面包师把玻璃磨碎以后加进面包里,而为什么会发生出这样的街头传说?要想找到答案你还要顺藤摸瓜地去马尼拉的历史长河中去找,你会发现马尼拉对中国人即依赖,但又深深的恐惧,所以街头的流传的话成为了历史的一个果,同时也变成了驱逐中国人离开的因。

而这样的事件在这本书中比比皆是,可能是一场运动、一次冲突也可能是一个王朝、一些人物之间、一些宗教信仰等的较量,每一个事件都有特定的主角,而这些看起来像彼此独立存在的事件,却又常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1688年全球史》的七章中,它们就如同环环相扣的链条,带动着世界的流动。

1688年最安全的街道你知道是哪一个国家吗?你知道第一个在沙漠中放牧的人是谁?为什么刚果的王公要用葡萄牙文写信?波托西和它源源不断的白银为什么是建立在暴力体系上的?为什么欧洲的商业和文化思想在这一年是特别的?.....阅读《1688年全球史》,你会有答案。卫思韩以有趣的视角为我们探索到一个庞大的主题,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缺点,就是因为太过于庞杂反而不能深耕一些主题和事件。

这部作品以点带面,纵横交错,以丰富的史料文献和作者的学养为依托,让我们在阅读这部作品后为我们在构建一个看待世界的广阔视角了增加了一份知识储备。

《1688年的全球史》读后感(三):(重发)《1688年的全球史》是关乎17世纪晚期全球的《浮生一“年”》

卫思韩老师的《1688年的全球史》不管从哪个角度,都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后者的另一译名为《无关紧要的一五八七年》,两者的区别除了年份差不多刚好隔了一百年外,就是国别,黄先生只讲了明朝时的中国,主要围绕六个当时的历史人物,而《1688年》则放眼全球,除了古代外星人之外,好象该讲的都讲了。当然对于一般读者,特别是中国读者来说,《1688年》要比《万历十五年》更有挑战性一点,毕竟后者中主要讲述的几个人物,相对来说都很有名,大家对有关的事迹大致都有印象,而《万》中再以特别的角度重新讲述,更觉亲切与新颖,而如果您看过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的话,那就更像是在读“祖谱”,更别说书中有一段“闪回”,便提到了嘉靖严嵩,与海瑞的高层往事。

但身为读者,也应该常常跳出舒适圈,而把视野放得更长远与宽广。读《1688年的全球史》,其实更像是在进行一次环球旅行,当然与其说是像葡萄牙人麦哲伦那样的航海旅行,还不如说更像是19世纪后期,儒勒凡尔纳在《八十天环游地球》中所幻想出来的各国旅行,以及之后不久,真的有人在现实中所真正实现的壮举。我依然还记得小时候在正在剧场看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那个版本,虽然对于异国风情也非常着迷,但更希望看到在这种故事与视野下的中国段落,就算还带着西方猎奇的视角,但总终归觉得一种异样的亲近,只是篇幅太短了,因为这早就不是蛮夷进贡的天朝上国,而只是世界版图的一块而已……

《1688年的全球史》这书大致也给我这样的观感与反思,作者在最后的致谢中提到,他起初在用传统的治学方法研究欧洲与中国的关系中,偶然发现了本书中的一些故事。本来在收集资料的阶段,作者曾想跳过1688年,但很多史实,包括跟康熙朝施琅有关的事情,让1688年变得不可忽视,更无法跳过。于是越来越多,可能被传统史家看来并不太重要,或者无须并列的人与事,纷纷爬上心头,落下笔端,从胡安娜修女的诗歌,到松尾芭蕉的俳句,再到石涛的山水,以及康熙与彼得大帝,太阳王路易十四,从光荣革命后的君主立宪,再到美洲种植园里的奴隶,以及阿姆斯特丹的街道……

当然如果有人期盼看到一个戏剧性与设计感很强的,如同蝴蝶效应式的故事,那未免会失望,毕竟那只是17世纪晚期,虽然世界各国间的联系已经有了一些,但毕竟还不是地球村的时代,不太可能因为在东半球的一件小事,在西半球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更何况,即使像《万历十五年》那样的写法,也有负面评论认为对于史料的研究与运用很不严谨,对于脚注大多掐头去尾,甚至找不到原文,是“六经注我”,以论带史的写法,简单来说是设计感太强。而《1688年的全球史》一方面,以我浅薄的世界史知识,应该没有这么做,另一方面,因为涵盖的范围实在太广,也很难这么做,毕竟这样的历史著作,跟大卫米切尔《云图》这样的小说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书的开头,是《巴洛克序幕:1688年1月3日》,非常和缓抒情的一个开场,让人很有代入与亲切感,而且如今国外制作的一些大主题与投入的纪录片也会这么拍,以阳光为“视角”,掠过与洒满日本,吕宋,澳大利亚,中国紫禁城,北京城西边牛街的清真寺,以及棉兰老岛,安汶岛等地的清真寺,以及穆斯林,基督徒的晨祷,早课,穿越大洋,来到彼岸的美洲大陆……显然对于1688年而言,不仅是历法上的不同,对于穆斯林来说,那是1099年,对于中国人,那是康熙26年,还有宗教,经济与文化等等层面上的……在第九章《遗民大师》中,提到了易学思想家王夫之在那一年70岁时写下的《偶作戊辰》,王先生毕生都在研究《易经》,著述也众多,但直到19世纪中叶才得以出版,为世人所了解,不久之后,一批年轻的湖南人在20世纪初建立船山学社,研究他的著作,毛泽东便是当时的成员之一。除此之外,还提到了石涛的《山居图》,以及“一画”论,和多年研究的,来自印度的佛教,作者对他的评价甚高,认为凭石涛的艺术天分与创新思想,称雄1688年全球画界,除他之外,不作第二人想。书中另外有关中国的章节里,除了提到康熙帝之外,还重点讲了那些年来中国传教的老外们,毕竟他们才是沟通东西方交流与发展的生力军,而其中最着重讲述的,自然是在1688年3月被风光大葬的钦天监监副南怀仁……

《1688年的全球史》中有很多的历史碎片,与“冷知识”,有待有心读者去撷取与串联,更像是中国小说传统笔法中的所谓草蛇灰线,你很难要求其中有一条清晰的线索与论点,因为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历史书写。又不得不举一个当代的例子,那就是《浮生一日Life in a Day》,由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和托尼斯科特牵线,YouTube邀请全世界网民用摄像机纪录下2010年7月24日这一天自己的生活琐事以及对一些简单问题的回答。凯文·麦克唐纳担任导演,负责选取精彩短片加以剪辑,希望大家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如今在生活中最惧怕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你喜欢什么;第三个问题是,什么让你开怀大笑。该活动自开始至结束,有192个国家(地区)的网友参与,共收到多达80000段短片,总时长达4500小时。最终,主创团队从成万段的视频短片中选取了1125部,剪辑成95分钟的成片……

而《1688年的全球史》应该就是有关17世纪晚期全球的《浮生一“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