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生处处是修行》读后感精选

《人生处处是修行》读后感精选

《人生处处是修行》是一本由鬼脚七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20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处处是修行》读后感(一):找回被偷走的时间

看到朋友圈更新,又忍不住去点;听到朋友说微博热搜,又忍不住去搜一下;做手帐不知道怎么排版,又打开小红书参考一下。不知不觉,一天中消耗了多少时间,觉得自己很忙,但是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做,而且不敢承认自己浪费了太多时间。人是矛盾的,事物也是矛盾的,会像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往往得到的是追求快乐带来的痛苦。鬼脚七十六字找回时间:确定目标、制定原则、砍掉依赖、保持警惕。不管做什么事,想着自己的目标,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效率也会提高吧。

《人生处处是修行》读后感(二):一个人真正的财富,是他的经历

读鬼脚七这本《人生处处是修行》,体会他托钵行走之后的思想沉淀,感叹他越发精进了,时而简短几句话就引人深思。或许是山间修行更能激发人的灵性,文字间能感受到他时常能打破思维的局限,从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待人生的困惑。

尤为喜欢他在多篇文章中提及的六个词:精进、ren辱、布施、持戒、禅定、般若。在不同的境遇下,不同的职位上,不同的心境中,这六个词都是提醒自己过好每一天的准则。

精进: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职责……想要获得更高的成就,都免不了常演常练,从练xi中获得提升。

ren辱:无论事情的好坏,中正的看,好的建议吸纳,攻击的评价忽略。做事、评事要点在事上,别人如何待我是别人的事,我待别人如何却是自己的事,坚守准则,不妄加揣测,不擅加评论他人。

布施:凡事以“善”为本心,善念引发善行。施舍财物是财布施,传递正能 量是法布施,人人都可修。

持戒:不说大话、不说假话。管住嘴,不妄加评论他人之事。

禅定:无论做什么都专注,以心流状态感悟生活与工作。吃饭、骑车、阅读、跑步、开会……均一心一意,专注地做好当下事。

般若:是有智慧的意思。在我看来能在不同的境况中做到前面五项,就是有智慧的表现。在不同情况下,能守住本心,用同一标准和尺度衡量人与事,做出智慧的选择。

正所谓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愿有一颗简单心,清净看世界,欢喜过生活。

《人生处处是修行》读后感(三):人生处处是修行

书名:《人生处处是修行》

作者:鬼脚七

类型:心灵鸡汤

评分:3.5分

作者鬼脚七一篇篇充满智慧的文字,人间清醒,抚慰困扰生活疲惫的灵魂,清净看世界,欢喜过生活。

书中57篇内容,每篇文章都是通过故事讲述一个正向道理。为什么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因为你与他人阅历不一样,道理只是可借鉴,人生需你一步步走去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

年龄不到,真的体验不到作者四十不惑的道理,但是我从书中挑选三个经验,我们一起修炼。

①当我们有“这些事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的想法时,试着把这个想法变成“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些事是想要教会我什么”,逆境是最好的老师。

②每一件事情很小,去做,就是在生活中修行。能不能过好这一生,不在于你懂了多少道理,而在于你真正做到了多少。

③我愿意接受所有可能的结果,如果真的被伤害了,那就是注定会发生的,抱着这种心态做事,做事效率提升了很多,不设置条件去堤防别人,内心也轻松了很多。

看书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作者见多识广,思想包容性大,除了多看书,阅人和修行是探索人生的另外一种方式。

《人生处处是修行》读后感(四):人人心中都有烦恼,而烦恼即是菩提

王小波说:人必须吃一些苦,虚掷一些年华,以此来变得崇高,这种想法,不但有害,而且有病。 对这段话,我深以为然。仔细想想,若不是家里没有矿谁还愿意吃苦呢?吃苦的都是放眼望去没有其他的退路的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吃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那么,既然我们的人生都是苦难,它的意义到底在哪呢?难道我们就不能换过另外一个视角去看待它吗? 比如:老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过人生坎坷的人,才会懂得更加珍惜如今得来不易的生活等等。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本书,书名叫做《人生处处是修行》。作者鬼脚七,本名文德,法号行空。他曾在在阿里工作九年,从基层员工做到高官。 他是文学、哲学爱好者,喜欢研究佛法、老子智慧,曾短期出家,用八十一天钵行走,从五台山徒步走到峨眉山,从迷茫走向了坚定。 作者在《人生处处是修行》一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当我们有“这些事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的想法时,试着把这个想法变成“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些事是想要教会我什么”。逆境是最好的老师。” 网上有一个流行词叫做“躺平”,或许有很多像作者这样的人,也有想过要远离城市的喧嚣,找到一个能够安定自己内心的地方,待上一段时间。 可是,人到中年,对于每天都要面对着家庭、事业和生活琐碎的我们,想要说走就走又谈何容易呢? 不过,既然本书作者把人生看成是一场修行,那么,想必他一定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这本书,正式的进入第一个主题吧。 01、遇到的烦恼都是菩提

窦文涛在一档圆桌派的节目当中说到:有一位美国的占星家跟刘索拉聊一个话题。 占星家说:人死了之后,所有人都是去天堂,肯定是去天堂。 刘索拉说:难道没有地狱吗? 占星家说:这不就是地狱吗?人间即地狱。 也就是说六道轮回,在我们这个人世间都能看得到,也能体验得到;而有些人真的是生活在地狱里,只是我们并不知道。 而作者在书中说:“生活就像一个大学校,从出生开始,每个人都被安排了独一无二的功课体系。” 可见,每个人的人生课题都不一样,有的人要在家庭的矛盾中修行,而有的人要在工作中修行。 然而在生活中修行却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课题。因此,作者在书中给我们在生活中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 1、人到中年,要给生活做减法。 对于一个中年人而言,无论你是事业有成也好,生活碌碌无为也罢。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最难做到的就是不被身边的人和事所影响,因此懂得拒绝诱惑是我们在人生中,最应该注意的课题。 2、愧疚感是所有情绪里最没用的。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令自己很讨厌的人,甚至会让自己做了很多傻事。作者在书中说,这辈子最恨的人就是以前的自己。只是这个恨现在也过于牵强,牵强到自己的内心没有多少羞愧。 快乐能够来温暖,愤怒能耐来力量,但羞愧除了让人陷入痛苦,什么也有不来。更重要的是,这种痛苦永远无法排除,直到自己不再愧疚为止。 比如:以前谈恋爱时吵架,每次吵架都觉得自己很厉害,事后还有点得意。可现在想来实在惭愧。 而如今,越来越真心地想要感谢生活。虽然生活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但每次烦恼过后,自我都会得到明显的成长。 所以,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在生活跟内心期望不一致。所有焦虑、悲伤、愤怒、不安等情绪产生时,都要向内看。当你觉察到了某一个执着,就要尝试去超越它。 02、为什么你会过得这么苦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应该去苛求别人为自己做些什么。如果你把期望总是建议在别人为你而活之上,那你必定会感受到痛苦。 生活中,可能每一个父母都有过苛求孩子做到这个,做到哪个的时候;比如在学习成绩方面也必须做到名列前茅。 然而,在作者看来,这是因为我们把结果看得太重,所以才会过得很痛苦。我们应该多些关注过程,多体验过程。 比如:虽然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但是他在和朋友的社交上表现得很出色,懂得以礼待人;在家庭的角色当中,他懂得尊敬父母和长辈。这就已经非常的好了。 俗话说:人无完人,假如这一点连父母自己都做得不够好,你又有什么理由去苛求孩子,要以一个完美的形象示人呢? 所以要想让孩子成绩优异,父母也必须跟着学习。孩子只有在父母的正确的引导和带领下,才能做到你所想要看到的样子,因此环境教育是培养孩子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

03、如何才能过上精彩的人生

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所以所谓的精彩人生是不存在的;人生的精彩并不存在于外在的某一个形式上,而是存在于每个人自己的内心当中。 正如书中所写:“真正的你本来就是圆满的,没法增多,也没法减少。” 也正如《金刚经》当中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作者告诉我们,这句话的本意有两层意思:第一,人生无常,变化快,你所能看见的都不长久。 第二,你以为的世界,只是你头脑编出来的故事。 这就意味着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不一样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造成。也就是说,所有事情都是因为各种条件组合在一起而发生;没有一个个体是独立主宰的,一切都是条件成熟自然发生。 比如:你在大街上看见一位女性,请你去爱上她。可结果你发现,无论怎么努力,你也无法爱上她。这是因为,爱是自己发生的。 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空无自性,一切都是自然发生,没有好坏之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书中说,“修行不要用头脑,而是要用觉察。觉察不会判断,不会下结论,不会排斥,不会偏好。” 无论我们过的是什么样的人生,一旦有了觉察就是精彩的人生。 写在最后 其实,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想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人本来就是本自具足的,也就是生来我们就是圆满。 或许你会因为某个人的某句话开心一整天,也会因为某一件事幸福一辈子,这都是由自己的心所决定,与外界无关。 本书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去找寻自己内心宁静的力量。修行莫过于就是降服其心,接受一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