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寒夜》读后感1000字

《寒夜》读后感1000字

《寒夜》是一本由巴金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4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寒夜》读后感(一):寒夜

说不上来,整本书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故事也是围绕着汪文宣一家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的困苦的生活展开的,全文都给我一种压抑的感觉,关于汪文宣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汪文宣的那种软弱,无能,自卑和无奈的感觉,曾树生是爱汪文宣的,但是她更爱自由,比起汪文宣她更有活力,她想要改变现有的生活环境,我感觉曾树生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被逼无奈之举,如果汪文宣对生活积极一点,如果婆婆能对她稍好一点,如果这个家能多一点温暖,如果不是在这么一个特殊的年代……曾树生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吧,因为她不愿意让自己青春就这么消逝……总之,我对曾树生的出走表示理解吧。全书中,好似只有汪文宣的母亲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她也不过是一个爱自己孩子的老母亲罢了,虽然读过书,但是旧时代的封建思想还是可以在她的身上找到的,她真的有点爱他的儿子、孙子他可以为他们牺牲一切,但是她对她的“儿媳”就显得有刻薄,其实这种现象在当今的社会中还是可以看见的……

《寒夜》读后感(二):我读《寒夜》

1.艺术特点

采用大量的心理铺排、语言描写,结构单一。

2.人物性格

汪文宣:老好人;

曾树生:生命力旺盛,追求自由、理想与幸福的女性;

母亲:疼爱孩子,任劳任怨的传统母亲形象;同时也是封建、保守的代表。

3.写人生的小说

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战争造成的,但我认为《寒夜》不是在写时代,而是在写人生。为什么《寒夜》能打动我们?因为里面的所有人都深陷在生活的泥沼中,根本没有办法挣脱。我们也是。我们也是!

《寒夜》写了很多东西,疾病、家庭、爱情、贫穷、理想的破灭,这些东西就构成了——人生。人生的虚幻、痛苦、无助。

为人生而作的书太多,但如此贴近生活的不多。这就使《寒夜》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使各时代的读者产生共鸣。因为人生的苦痛,大抵相似。

4.死亡叙写

《寒夜》大概有六分之五的篇幅,涵盖了汪文宣的死亡之路。这在整个文学史上是非常特别的。在许多的小说中,为着小说的结束,人物才死,且死法各异、突然(突兀)、具有传奇性,或为自杀、或为他杀。

《寒夜》读后感(三):太憋屈了

阅读进度57%,我实在忍不下去了!按理说我不应该这样为情节而激动,我应该尽职尽责地体会这本小说的艺术技巧,可是他大爷的我真的太气了受不了了!胸闷心塞,上次读《受活》我也没这么憋屈过,我现在就要骂个痛快!

首先是两个女人的雌竞,当然可鄙可厌。但最令人厌恶的是无能懦弱的男主角,只会和稀泥,只会给妻子说婆婆有多么辛苦让她原谅,妈妈面前大气不敢出一声。拜托,是,又不是你妻子妈,你试图拿对你的付出去感动谁呢?当两个女人吵的时候,他嫌她们吵,也就只有这时候他敢大声了,大声喊一句“你们能不能别吵了”好像自己很有威严、好像自己是个受欺负的人似的。您是完全不找找自己的原因是吧,婆媳关系后隐身的男人是吧,只会嫌别人多事是吧,您可真牛。

再次令人烦躁的,就是作家本人。巴金固然是优秀的作家,只可惜就目前我看到的部分而言,终究也只是“男性作家”,超越不出性别的窠臼。在他的笔下,女人有两副面目,在争夺男人露出的是丑态,是可鄙可厌的;而她在照顾男人的时候呢?就是爱怜、悲悯、温柔、亲切的天使化身了!而男人夹在争吵的女人之间时,他是引人同情的受害者,他好可怜,他还带病,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典型的男性视野,无聊至极。但毕竟是老年代作家了,理解。

以及心理描写确实很好,语言也晓畅,带有诗意。比《家》好多了!当初读《家》简直被那拙劣的文风吓跑。

暂时以上。

《寒夜》读后感(四):寒夜

一九四四年冬天桂林沦陷的时候,我住在重庆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楼下一间小得不可再小的屋子里……于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我开始写了长篇小说《寒夜》……

在《寒夜》后记里,巴金对《寒夜》的写作背景做了交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人公--老实的读书人汪文宣登场了。这是一个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人。

他生活在大时代的夹缝里。1944年,抗战艰难进行,陪都重庆物价飞涨,找工作艰难,保住一份糊口的工作也难。朝不保夕,人人风声鹤唳。上司刻薄,同事势利。不幸患上结核病的老实人汪文宣在单位里谨小慎微,却依然难逃被裁的命运。

他生活在小时空的夹缝中。在狭窄局促的屋檐下,母亲和妻子势如水火。身为读书人的母亲看不上儿媳,因为她不是八抬大轿迎娶进门的;看不惯儿媳,因为她总是花枝招展抛头露面,现实却是儿子生病时不得不靠儿媳的收入度日。妻子曾树生大学毕业,学教育,怀着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现实却只能委身银行从事着交际的工作。回到家里,还要面对敌视的公婆,“我总觉得冷,觉得寂寞,觉得心里空虚。”老好人汪文宣传爱母亲也爱妻子,却无能为力。

夹缝里生存,一步一步无可避免的,一个渺小的读书人走向了死亡,在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以今日眼光来看,单位辞退久病的员工称不上坏---不违反《劳动法》至多接受一点点道德上的谴责,在贫穷潦倒的病夫与年经多金的陈经理之间游移不定的妻子也称不上坏--1944年的曾树生心理上剧烈挣扎,行动上为病夫和刻薄的公婆按月寄钱,今日的“曾树生”估计会义无反顾地远走高飞吧?

也许是我悲观吧……2022年在将近四十度的酷暑里读《寒夜》,心如冷窖。

《寒夜》读后感(五):一个中年男人的悲哀

书中人物关系简单,汪文宣,他的妻子曾树生,他的母亲,他的孩子。这看似简单的人物关系,在巴老的笔下,却写的离奇曲折。 巴老擅长描写人的心理活动,且描写的也极其到位。

写出了汪文宣作为一个中年男人的无奈,正如周星驰在大话西游的结尾中所说:“他活的好像一个狗"。

他是一个好人,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在家,他即不愿伤害五十多岁的老母,也不愿伤害结婚十四年的妻子,每当他们争吵时,他总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该劝谁,内心极其矛盾,永远在挣扎,两者都是他最爱的人,他都不想伤害,想尽力去缓和她们的关系,但总是事与愿违,越想去缓和,反而她们的关系越僵。他却也始终得不到她们的理解,反而总是换来她们的冷嘲,热讽,结果总是压抑自己情感,永远在自责,最终抑郁而终。

在公司,面对周主任和吴科长的咄咄逼人,他忍气吞声,任劳任怨,只为了不愿得罪她们,好能为了那点可怜的薪水继续养家糊口,虽然他无法支付孩子高昂的学费。即便他在生病期间,也不敢多休假,依然为公司加倍的工作,但最终还是被公司无情的辞退。不得不让人痛恨资本的无情(没想到21世纪的今天也依然是这般境遇)。

汪文宣活得憋屈,他谁都不愿去得罪,也不愿伤害所有人,但却没人理解他,他是孤独的,抑郁的,伤感的。他只想靠自己的努力,好好地去保护他的家人,不管自己受到多大的委屈,他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他只想过好他的小日子。在他生命中所剩无多的日子里,他想的还是成全他的妻子(纵然他心有不舍),在信中,只说自己很好,始终不告诉她的病情,只为她能安心的在外生活,愿她幸福;想的是他死后,不让他母亲哭,让他母亲伤心;想的是他的孩子还小,谁来照顾。

但上天就是这么的无情,连他仅存的一点希望,也要无情的剥夺。为什么好人不长久?为什么心善的人总要受尽这世间无数的磨难?愿汪文宣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不再经受寒夜的折磨,开心快乐得度过生命的下一个轮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