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白色记事簿》读后感100字

《白色记事簿》读后感100字

《白色记事簿》是一本由陈拙·主编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色记事簿》读后感(一):不得不面对的残酷

在病人和家属共同面对生老病死的时刻,一幕幕人间悲喜剧就开始上演。有人真心真意,不离不弃,有人暴露的却是利益算尽后的凉薄和冷漠。纵使某人的一生曾驰骋江湖,指挥千军万马,待一朝躺倒病床,命运的转折往往让人瞠目结舌。病房里发生的真实故事,一线医护人员的如实记录,人间世,有温情,更多的是残酷。

《白色记事簿》读后感(二):短小精悍,回味深长

我比较喜欢真实故事,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病人都让我流泪,健康是这世界上最奢侈的东西。希望医学科普能做得更好一些,希望过几年真的能做到中医知识进校园,让每个人先做自己的医生,管理好自己的健康状况。希望每个人都能摆脱“996”魔咒,好好工作,好好锻炼,好好休息。希望看到这本书的你,看到这个评论的你,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尽管我们身处“疫情战争”之中。

《白色记事簿》读后感(三):敬畏生命

以医生和护士们的第一人称角度讲述白色高墙下的悲欢离合,虽说有一定的艺术加工成分但依然令人动容。 医院是直击人性最清晰的地方。在疾病面前,有人家财万贯却被轻易放弃,有人倾家荡产也要挽留一线生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选择,我们没办法去过分苛责,这也是最令人无奈的。 医院里的病人是没有尊严的。我以前不理解这句话,在母亲做了场小手术之后突然懂了。你赤裸裸地往手术台上一躺,任人宰割,生死也一并交到别人手上。他们会失禁、会呕吐,会意识模糊只能在他人照顾下“苟延残喘”,也会神志清醒地被迫接受自己的疾病导致的丑态。有人说,走投无路万念俱灰时不妨去医院坐坐,因为在生死面前其余的好像都无关紧要了。所有人的目的只有一个:“活着。” 看完这本书,对生命的敬畏又增添几分。还有这么多人在苦厄与病痛中挣扎求生,原来无病无灾已是最大的幸运和幸福。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

《白色记事簿》读后感(四):医疗人文的进步

连续读的第三本关于医院、医生和病人的书。前两本都是发生在急诊室里的事情,面对各种疑难杂症时,急诊室医生的应对,关于各种疾病和治疗方法的硬知识比较多。

这本和前两本不太一样,它是一本对医生和护士的访谈录,当然也涉及各种疾病的诊疗,但更多的是关于疾病和医疗的人文方面的思考,例如医患关系、病人和家属面临绝症时的坚持和放弃、病人的心理状态等等,读起来让人感动,也让人唏嘘。

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会面对的,无处逃避的。只是当疾病来临时,病人、家属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应对,包括心理上的、财务上的准备,对于病人最后一段时间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结合以前看的关于国外临终关怀的书,我们也要思考,在面临绝症时,坚持到什么程度、是否能尊重病人的医院放弃过度诊疗、通过临终关怀能让病人能体面的离开人世,这已经不只是医疗技术的问题了,我们医疗人文方面也需要更多的进步。

《白色记事簿》读后感(五):读后感

作者从医生和护士的角度精选出十来个短篇故事,内容有正能量的、积极的,但也展现人性真实的一面。

面对生死,一般认知是病房里充满了病人的痛苦、家人的悲伤和哀嚎,是诀别和留恋,但事实上除了这些令人沉重的低气压,还能看见许多患者求生的坚强意志,面对死亡的从容淡定和亲人的耐心守护,生命力也可以很顽强。

文章吸引人的是它把人性的真实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文章中谈到,如果家中重病的是男人,那么大多数的女人会倾尽所有也要救活男人,但换成女人重病,就不一定了,很可能男人会选择放弃。在医学科普力度还不够的条件下,比如捐献骨髓(人们认为捐献骨髓对身体会造成很大伤害),即使难得的骨髓配型吻合的亲戚也会做出见死不救的行为。艾滋病患者为了担心医院拒绝对他进行治疗,会隐瞒自己的感染史让没做任何防护的医生和护士对车祸后流血的面部外伤做处理,不考虑他人被感染的可能。死亡面前,是人生最后一道关卡,也是人性的试金石。一个人是善良的还是自私,亲属家人有没有担当,怕不怕事,都会在这一刻被扒下面具,呈现最真实的样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