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1000字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1000字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一本由【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元,页数:202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一):架构精典

一桩关于陈年旧案的现实复仇,看似不相关的火车旅客,却是精心设计的一场局,布局巧妙,小说架构清奇,结局却又不失人文关怀,正义得到伸张,凶手得到惩罚。似乎跟某部港片有相似之处,不管怎样,欣赏这种小说的架构,抽丝剥茧,逻辑性强。

第一次看阿加莎的侦探小说,虽说很多年前的写作,还是蛮有借鉴意义的。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二):“正义”到底是什么?

即使是在21世纪,就算已经看过同名电影被“剧透”,阿婆的作品依然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更别提文字中那种旧日时光对我本人的吸引力了,她可说是个“最会讲故事的人”。不是不是资深推理迷所以还说不出来到底精妙在哪里,但是阅读时无疑是被剧情(案件)深深吸引的,可是她又完全不理你的急切,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像自己笔下洞悉了一切的侦探,凶手的揭晓每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然而,只有这样吗?读者总能在愉悦刺激的感官体验中找到一些作者想要表达的,更为深层的东西,比如人性,比如本书中围绕着的——正义。如果我们把法律对违法者的制裁和惩罚,在现代意义上代表着的叫做“公理性的正义”,而假如违法者逃脱了这样的正义呢?由“血亲复仇”这一人类最早的“正义形态”,是否可以杀死一个“本来该死”的人,追求和达到“个人正义”的实现呢?

PS:书中提到的绑架案让我联想到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林德伯格(林白)的儿子被绑架撕票的悲剧;另外关于东方快车,在《佩拉宫的午夜》中有一些相关的描述,更拉进了一些虚构剧情和现实感的距离。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三):剧透|《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诡计

诡计:

1. 关于犯人的设定:全员犯罪。不得不说阿婆真是推理小说各种诡计的鼻祖。

2. 案情的梳理:乘客们的证词互相配合。在证词当中跟着波洛去循证推理,一大乐事。

3. 犯罪手法:每人制造不同的伤口,提供不同的线索,让案情更加扑朔迷离。

因为太经典,除了给五星,不敢妄加评论。因为一场惨剧,一群人聚在一起替天行道,伸张正义,哪怕是大侦探波洛也不得不动容。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四):正义应当来临

我其实早就看过《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电影。不过那是在几年以前了。虽然早就知道列车上的那么多人都参与了这件事,但时日已久早就忘记了谁对应什么身份。加之想知道结局是不是和电影里一样,还是细细地看完了。的确是很精彩的一部侦探作品。我又一次想起了读《白夜行》时候的疑问:如果法律和审判不能让罪犯得到应有的结局,私人的复仇是否合理?相较唐泽雪穗的扭曲和扩大化犯罪,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好像更符合我这样优柔寡断又虚伪的读者胃口。被杀死的罪犯是针对儿童犯下的罪行,而且不止一个儿童受害。杀害儿童的人本身就是反人类的,而为了这个小天使复仇的人又是那么贴心,精心设计,绝不牵扯进一个无辜的路人。如果说目前为止我读的其他作品中的赫尔克里·波洛是一个伟大的侦探,那么,在这本书里他的身上还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是一桩看似完美的谋杀案,但即使本身这个人物的存在就是虚拟的,还是令人感到痛心。后来去搜索了一下原型,甚至心里暗暗期盼会有这样的一群人,在某个地方,已经审判了真正的罪犯。希望,所有的正义都能得到伸张,特别是那些针对儿童的犯罪分子,一一受到应有的惩罚。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五):不可能的事不可能已经发生,因此不可能的事尽管看起来不可能,但肯定有可能发生

后世仿写推理女王阿加莎的人众,改编的也不少,甚至于改得不错的也很多,只是唯《东方》一部,实在是难以改变。

赶往加来的东方快车,一个注定不平静的夜晚,哀嚎,和服睡衣,闷响。

第二天,乘客雷切特身中十二刀被残忍杀害在自己的包厢。

恰巧侦探波洛在同车,进行及时调查。

线索一条条出现,却是断断续续,甚至于前后矛盾。在场的乘客证词也众说纷纭,疑点重重。

逻辑的失常,案发现场的死状蹊跷,在众多疑惑中,波洛发现一个关键的姓氏——阿姆斯特朗。

重雾拨开,天日显现,牵扯的是一场让人心碎的幼童绑架撕票案。

巧合是安排的必然,疑点是预设的圈套,甚至于残忍也是因果的循环。

案件真相是这部小说的惊艳之笔,大师级的操作,不会刻意华丽,却能让人拍案叫绝。

经典语录:不可能的事不可能已经发生,因此不可能的事尽管看起来不可能,但肯定有可能发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