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别让我消失》读后感100字

《别让我消失》读后感100字

《别让我消失》是一本由刘书宇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85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2-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让我消失》读后感(一):刘老师的励志之作!

暑假期间,自己有幸重读了《别让我消失》一书,我深度品学了刘老师提出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丰富了自己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通过阅读《别让我消失》这本书,结合职场工作,我觉得更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更加积极努力地投身到工作中去,做努力奋斗、忠诚领导、勇攀高峰的合格员工!感谢刘老师,让我充满了乐观与希望!!!

《别让我消失》读后感(二):谁又真的存在

“一位伟大小说家的作品往往依赖两三种哲学观念。”本人今早在海格·庞蒂文集(第4卷)里读到这句话。于是我思考约两分钟:刘书宇的作品,依赖什么哲学观念?—— 也许是存在主义。当然创作手法上可能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

为了避免成为一个掉书袋的主义主义者,对这本书的讨论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因为我没有读。这本“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实体书,在经过两年多的反复修改之后,难免是少了一部分精气神的,且我和大多数刘书宇的读者一样,早就读过“网络版”。

我始终觉得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所谓互联网的记忆,源于停留在互联网上的人,人的消失,亦会带走他们发表和检索的一切(尤其是简中世界)。出于对艺术作品的传统呈现形式的信任,我总觉得实体书会留存更久。于是,早些年我常对刘书宇说:“刘总,想想办法出本书吧,你看那些逼崽子都出书了。”

彼时的刘书宇不以为意,原因不可考。

祝贺及感谢。

得知一些旧友的ID跃然纸上,往事便历历在目。于是,关注作者本身,似乎比关注作品更重要一些。

所以,出书,应该是留下了一些东西,也许就能证明自己的存在。

但谁又真的存在呢?书里面的人物,是一些文学形象;刘书宇这个人,也是生活里的一个形象。也许你们能在签售现场看到他,但也并不能确定那个在炸鸡的200斤胖子不是他雇来的小时工,5G时代过于迅猛,存在的也是虚无的。

人到中年,不该过分思考了;但年轻的朋友,你也应该尝试去留下一些东西。

《别让我消失》读后感(三):我也是哭着长大的

看小刘的小说,让我回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肮脏的苏北、垃圾的学校、令人窒息的父母、让人抑郁的学业、一筹莫展的工作、灰色的云龙湖……那时的抑郁无助又浮上心头,模糊又钝重,仿佛生命里的诅咒。

为什么我们都要被父母伤害,为什么我们要上大学,为什么我们都为钱所困,为什么我们不配谈爱,为什么我们成为了一无是处的废物,为什么我们都那么恨自己……

很多时候,除了哭,真的没有别的办法。

回想起来,高考没考好➕运气不好的我,滑档到了第二志愿,大学开学的时候,是一个人去报道的。(不过看到别人都是一大家子去学校还是挺震惊,上个学而已,多大点事……)第一次出远门坐高铁,还搞错车站了,差点没去成。到了徐州,校车把我送到校门口:徐州师范大学。当时我就绝望了:这就是大学?下意识想要逃跑,不不,不是这样的,我要复读!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还是凑合入学了。过了两年,学校就改名了,变成了江苏师范大学。小刘在书里写的科文学院其实是个三本学院(我没去过)所以小说里的那个阿姨会在那边卖吃的,可能是因为觉得三本学生更有钱。

不同于小刘的挂科,因为糟糕的高考经历,我在大一大二时就把基本的奖都拿了一遍,不过后来发现也没什么意思,就也没有再去刷绩点什么的了。不过总得找点事情。后来周末一大早,我就傻乎乎去xx书院听一帮老先生讲国学,现在想想真的服了我自己,年轻人就该多睡觉!这就是穷乡僻壤的穷学生业余唯一坚持的无聊事情了,其他活动地点就是:学校、宿舍、公园、图书馆。徐州是个不太安全的地方,我们学校旁边的步行街墙上都写有枪支贩卖的电话,大家都并不太敢出去。

那时候每天心情都似乎不太好,偶尔会去云龙湖散心,印象里的云龙湖总是烟雾缭绕的,那时候还挺迷恋那样的灰色。

等到了大四的时候,我来上海找实习,实习后顺利转正,人生就开始变得不太一样了。

这本书里收录的是小刘过去写的一些文章,总体还是比较流畅的,就像在和读者聊天一样。像这样能让我不走神的书真的太少了。读完又想哭又想笑,这大概就是我们的青春吧。文章里面的有些措辞可能是因为出版需要才改的,虽然改得文雅了点,但弱化了文字张力。大俗大雅,说的就是小刘这种人吧。

期待小刘的下一本书,写写黄总和南京张柏芝的爱情故事吧。

打四颗星,希望小刘继续努力,不要骄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