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东西街读后感精选

东西街读后感精选

《东西街》是一本由[英] 菲利普·桑兹著作,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5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西街》读后感(一):东西街

前阵子读完了《东西街》。虽然涉及波兰犹太人在二战时的遭遇,但其切入点却是莱特派特的“反人类罪”和莱姆金的“种族灭绝”的起源和区别,因此担心害怕心情郁闷的读者可以完全放心地拿起此书。

这本《东西街》让我想起了《纳粹猎人》,因为两部书里都提到了莱姆金的“种族灭绝罪”,我本以为这是一个很顺理成章的法律条款,没想到也是好事多磨。深究两者区别,“反人类罪”强调的个人权力,“种族灭绝罪”则更保护群体。

同时,两部书中都出现了纳粹德国的波兰总督的儿子。我印象最深的是《纳粹猎人》提到弗兰克骗他儿子说自己会回家陪他过圣诞节,可是过不了多久就上了绞刑架。儿子对于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即使在《东西街》中这个儿子也已经(或快)是个古稀老人,从访谈来看他个人依旧怀念着父亲,同时又鄙薄父亲在波兰的所作所为。

书还是很不错的,推荐!

《东西街》读后感(二):年度推荐系列

断断续续好久终于读完,五星力荐。作为同样在二战中留下刻骨铭心悲怆记忆的中国人,面对各种血泪凝结的屠杀事变,也有过亚太审判,东京审判。这些往事或许因为各种原因不为世人熟知,但同样是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作为一个阴差阳错进入国际刑法圈子,并侥幸一窥其中奥妙的学生,读着《罗马公约》中的条款解释,也在课堂上学着德国刑法的各种归责理论,而似乎总是不能把这些融合在一起,找不到历史的脉络。

感谢作者,行云流水的文笔,润物细无声地描述了那个风起云涌但是真命如草芥的时代,汹涌背景下对比每个个体的死亡与挣扎,莫名有种超越人类和法律的虚无感。可能这就是国际刑法这个看起来甚至有几分不伦不类的学科产生的底层逻辑。作者本身对于其中几位国际法学者和律师的介绍,足以比拟两项国际刑事法院规约中罪名的编年史。不同于书本上冷冰冰的时间沿革,非虚构文学的笔法,写出了罪名的坎坷,也有学者凝结在法律中的细微情感。可能就是这些历史中凝结的心血,赋予人文学科不断迸发的生命力。

世界不可能永远充满爱与和平,逆全球化时代会发生什么依旧无人知晓,人类智慧的闪耀,可能就是摒弃同态复仇,用法律取而代之。或许没有爽文的复仇感,但是成了后世永恒的规训和提示。

《东西街》读后感(三):不谈起,但不遗忘

一部越往后越精彩的作品,一段每个人都需要去了解的历史。 外祖父莱昂和纽伦堡审判人员两条线都很出色。因为个人对法律方面毫无了解所以更喜欢莱昂那条线,简直是侦探故事的写法,我们和作者一起把零散的拼图渐渐湊在一起。由于个人法律素养真的不足,劳特派特和莱姆金那两章真的看得极其艰难…中间甚至有点想要弃书…幸好坚持读下去了。 劳特派特从个人角度出发的“危害人类罪”,莱姆金从群体角度出发的“灭绝种族罪”,虽然存在矛盾,但他们都是在正义之路上苦苦追寻的人,他们的故事经历是破碎的,他们的爱,懵懂,纯真是破碎的,但他们本身并不破碎。他们裹挟着全部的破碎,拖着自己的小世界向前走。尽管磕磕绊绊,但他们步履不停。这种坚定有易碎的感觉实在令人着迷。(部分化用wb蔚蓝山坡老师的话) 结尾很有画面感——我们同作者一起,穿越漫漫岁月,走过无数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带着或悲愤或感动的情绪,目睹了水底的千百遗骸,但也感受到了靛蓝天空上太阳的温度——那仿佛是一丝希望的余温。

P.S.感谢我同桌的推荐,让我认识了这么精彩的一部作品。 *以下仅个人看法* 我们就这样忘记了“水晶之夜”,忘记了战前那些倒下的身体和荡起的尘土,忘记了那三个被“无罪”释放的人么?确实,法律是建立原则的手段,但是否有些时候这所谓的“原则”只是纸上稀疏无力的笔画?是否有些时候,“东方快车”的正义需要被执行?

《东西街》读后感(四):不失为生动的纪录读物

阅读背景是,刚看完《她来自马里乌波尔》,才把这本早已加入想读清单的书来看。

以下是一些非常个人的感受:

大时代下每个人的命运都被裹挟,当存活都难保,更不论自由。但即便如此,还是能有爱情,真神奇。书里偶尔写入的个人生活,例如莱昂与他数十年的好朋友的合影和书信,都为本书增加了一些生活的温情。本书不仅是为了介绍灭绝种族罪和危害人类罪的如何诞生这一单一目的,此外还展现了这些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普通人而已。

东西街是串联了提出危害人类罪的劳特派特和灭绝种族罪的莱姆金的客观的地理存在。时代背景和所处环境都大体相同,一直很期待从他们的人生过往窥见他们理论分岔的根源,但我在书里没有看到明白的答案。对于弗兰克为何成为纳粹重要领导,为何对种族清洗深信不疑,也没有找到很好的答案。这是比较遗憾的一点。

对于两个罪名,也很期待有较为明白的分析,例如关于二者的构成要件、主要区别点、引入纽伦堡审判的利弊,但对此书里的介绍较为零散,没有体系化。我所见是,劳特派特反对引入灭绝种族罪的原因在于担心这一罪名会弱化个体主张权利的基础;以及,灭绝种族罪的定义模糊,难以举证其中构成要件。至于莱姆金对危害人类罪的看法,除了危害人类罪在行文上的bug,导致管辖上国际法庭无法管辖战争发生前的暴力行为,未见更多其他的意见。这也是我个人比较遗憾的一点。但这可能是身为法律从业者对技术分析的本能要求,对于这类非虚构类作品要求可能太高。

一个细节是,很关键的,《宪章》中危害人类罪的定义,后文论述一直提及其中分号的关键性,但在引用的定义中,未见分号所在?包括尾注,也没有对分号进行说明。这应该是本书最大的bug,非常影响阅读和理解。(但对于大众阅读者来说,这一技术问题可能没那么关键。)

读这本书正值疫情期间,关于如何在时代冲击下维系生活的运转,从中竟也有一二启发。无论是去了英国的劳特派特或辗转去了美国的莱姆金,好的经济基础、学识、社会资源、前沿信息,都是助力他们从风暴中幸存下来的因素。如果不细究灭绝种族罪和危害人类罪的技术问题,这本书不失为一本良好的读物,关于二战期间几组人命运的走向,他们的生存状态,生活中的残酷与温情。

《东西街》读后感(五):从思想到法律

这本书作为由法学者写出而获文学奖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作者将祖父莱昂、国际法学家劳特派特和莱姆金、纳粹的波兰总督弗兰克四人生平交叉叙述,最后在纽伦堡审判这一历史事件中汇聚,其运思精妙、张弛得宜,有一种交响乐般的宏大和精致感,的确称得上一件艺术品。

而作为国际公法的学习者,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处理的主题:灭绝种族罪和危害人类罪的起源。这两种罪行被纳入国际法,以及其所开创的个人应为国家行为负责的观念,是国际刑法之得以建立的基石。不同于国际法教科书,作者的文学性叙述给了我们个人化的视角,使读者得窥国际法观念之形成、规则之确立与那个时代人们切身经历之间的曲折联系。

作者的祖父莱昂是一个普通的酿酒工人,因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他被迫四处流离,最终面对整个家族被屠戮殆尽的惨况。他的故事所呈现的是一个普通犹太人的视角,通过这个视角我们得以经历纳粹种族清洗政策下犹太人难言的恐惧和惨痛。随着这个视角,我们接近了劳特派特和莱姆金这两位国际法学家的关切。他们曾与莱昂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作为少数种族而受歧视和攻击是他们共同的记忆。这也促使他们开始从国际法层面思考保护受迫害人群的问题。

然而,他们选择了不同的进路。避难英伦的劳特派特似乎沾上英格兰的冷酷理性和自由主义传统,希望通过书写《国际人权法案》并建立危害人类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不加区别地保护作为个体的人。在他看来,只有强调人之为人的权利的神圣性,才能一劳永逸解决人被国家所否定的问题。莱姆金身世艰难,在战争中饱受飘零之苦,也因此更加怀着谴责纳粹暴行的义愤对待这一问题。他在浩如烟海的文件当中孤独奋战,写出《轴心国占领欧洲后的统治》,并创造出灭绝种族罪(genocide)这一概念以控诉纳粹的暴行。可以想象,莱姆金在梳理纳粹有条不紊地杀害种族的文件时,是怀着怎样酷烈而沉郁的心情。对他而言,只有灭绝种族一词能够真实地描述纳粹所犯下的罪行,也只有这个词才能抒发出被迫害种族的悲愤。

劳特派特和莱姆金创造的概念在纽伦堡审判中碰撞了,碰撞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消灭被告席上22名纳粹战犯的肉体,毋宁说是为了消灭纳粹组织所创造的系统而彻底清除某一种族的邪恶观念。虽然在庭审过程中危害人类罪和灭绝种族罪都有被提及,但是莱姆金的发明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他与劳特派特的关键分歧在于,劳特派特认为,强调灭绝种族的主观意图最后只会加强这一概念试图消除的观念,意即加强被害者种族的群体意识及其对施害种族的仇恨,最终强化种族之间的对立。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但问题在于,纳粹的行为清楚地表明,它在任何方面都完整地契合灭绝种族这一词语所表达含义。最终,灭绝种族罪没有出现在法庭的判决书上,被告大多以危害人类罪定罪。

纽伦堡之外,莱姆金在这一概念中蕴含的热情却引发世界上更广泛的共鸣。1948年,各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共同通过《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清楚地把灭绝种族规定为国际法上的罪行。如果说危害人类罪的形象是一位纯洁慈爱的天使,那么灭绝种族罪就更像义愤填膺的力士。他的力量一经释放,所造成的后果就不完全如创造者所期望了。

学术之外,从中国学人的角度还可思考的是,一种地方性的观念何以发展成国际公有的法律?中国自古面临多民族的环境,但从不存在欧洲诸民族与犹太人间隔阂、歧视、仇恨的问题,那么灭绝种族罪对中国的重要性何在呢?同样,危害人类罪又是否能反映中国这片土地上隐隐存在的关切?这些问题再次重复了那个浅显而实在的论断,中国之作为一个国家是被拉入现有国际法体系的。那么,类似劳特派特和莱姆金那样由一种思想而建立国际法规则的路径,对中国、对中国学人敞开吗?

向若

辛丑正月廿六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