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将无同》读后感精选

《将无同》读后感精选

《将无同》是一本由胡宝国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6元,页数:2019-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将无同》读后感(一):吾辈楷模

这本书是前几天排核酸检测的时候打发时间读的,一拿起就放不下了。论文文字深厚平实,毫无炫技,论述精准透彻,切中要害,所用尽是熟史料,但分析起来能于无处见有,于有处见无,乍看大巧不工,细读精致绵密,令人叹服。预订个人年度最佳。 说来惭愧,这本书在书单里已有一年多了,因为自己孤陋浅薄,往往视中古史为畏途,草草翻过几本史书便丢开不理,直到现在才读这本,实在后悔。先生那本《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倒一直是我的心头所爱,常备案头时时翻阅。

摘录一段作者的《学人自述》 “我重视的是在大家公认的、熟知的历史事实之间发现联系。这种发现既是对已知历史事实的一种解释,同时,它本身也构成了历史事实的一部分。这部分历史事实是最宝贵的,因为它本来是'隐藏'着的,是被研究者'发现'的。一个研究者对历史理解的深度往往可以在这里得到展示……只有把那些不易察觉的间接的材料也挖了出来,让它的意义得以呈现,这时的文章才有魅力,才引人入胜。”

《将无同》读后感(二):《将无同》读后

《将无同》,全书收录文章30篇,其中论文19篇,杂文11篇,共计26.6万字,正文406页。

花了一月逐字读完,全书文笔洗练且无炫技,言之有物而论证平实。正如豆瓣评论这所说:“我知道论文不再能这样写。但多希望论文能这样写。”在我所读过的文章中,观感类似的,古代史领域,依稀只有唐长孺、李伯重、田余庆等人,近代史领域,也只有罗志田等人。关于各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中华书局的文章写的很好,一读便知治学之不易。https://mp.weixin.qq.com/s/i5zidzGJiFb2f2zhWCZFUw

先生在《以学术研究为宗教》一文中这样写道:“(田余庆先生)特别强调说,你还年轻,写文章不要追求数量,也不要追求职称,要追求境界,追求一生在学术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页393)先生说,他的文章中,《〈史记〉、〈汉书〉籍贯书法与区域观念变动》一文大概最受好评,五千字的小文,是先生文章“寸铁杀人”的典范,应该也是目前先生最高水平的文章了。

74页注①有一个错别字:“仆射请葛恢”当为“仆射诸葛恢”。

最后,序言中先生说自己重病缠身,可能时日无多。读来心酸不已,毕竟正是做学问的黄金年纪。先生以雄文飨余,余以康健祝先生。

《将无同》读后感(三):胡保国:《通者的气象》读书笔记

本文是对钱穆《中国史学名著》的书评。胡保国老师对钱穆学术做了如下概括:[从一个一般读者的角度看,我觉得他的特点或许可以用一个“通”字来概括。从纵的方面看,自先秦到明清,他都可以写出质量一流的著作来;从横的方面看,经学、史学、文学、宗教诸多领域他都懂。这样一种知识背景再加上他锐利的眼光,就使得他讨论问题时总能纵横驰骋,总有一种大视野、大气魄。] 如讲《春秋》置于先秦以来学术的大变化上,而非就事论事,注意王官学与百家言的区分。【368】又如讲《隋书·经籍志》同样在这个大变化上,驾驭大场面而不被细节淹没的气象。【369】史学与子学的关系,子学源头在史学,但又注意到子学对史学也有影响,如《史记》的列传问题。“轻松地出入于子、史,而不局限在史学之内考虑问题,这是他能得出新见解的关键。”【370】纪传体与编年体的利弊得失。注意到“无事情表现”的人在中国史上的英雄,并从这个角度评判纪传体的价值。【370】又如评价袁枢纪事本末,只知有变不知有常,这个思想与注意“无事情表现”的人有相同之处,超越一般史学史研究而站在了一个更高的位置【371】介绍《史记》的《货殖列传》与《游侠列传》,不把史家写作的取舍仅仅看成史家个人的事情,而是从史家不同取舍中看到了历史的变迁【371】钱告诫学生读书不能只看到书,还要能看到书背后的“人”;胡保国则指出,钱[的很多精彩见解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看到了书背后的“人”,而更重要的是,他还看到了“人”背后的“社会”。他研究史学史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 引表彰章学诚。胡希望不要只把史学史看成史学史,而要把它看成学术史、总体史的一部分。【372】最后提及钱穆的即兴发挥,如认为西方写史重事不重人,停留在《西周书》阶段;如马克思《资本论》,中国人一句“为富不仁”就讲明白了;对公历纪年不以为然,认为黄帝纪年、孔子纪年还比较有意思;对未来中文在世界上的地位充满信心。胡指出,[在他的世界里,中西较量,得分的永远是中国,失分的永远是西方,这是一场完全没有悬念的比赛。照我看,西方人若信了他的话能着急死,中国人若信了他的话能高兴死。我常常想,一个非常渊博、非常有智慧的大史学家为何会有这么多幼稚的想法呢?其实道理可能非常简单,他实在是太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了,心中总有一种深深的眷恋,正像余英时先生说的那样,他“一生为故国招魂”。招魂,这是一件很庄严的事情,因此,或许我们不同意他的某些意见,但我们绝对应该尊重他的情感。]【373】按:此处或未把握钱穆用心,这种爱背后实为王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