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唤醒潜能》读后感100字

《唤醒潜能》读后感100字

《唤醒潜能》是一本由慕容歌著作,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7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唤醒潜能》读后感(一):愿你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好的故事

人生的旅途中,遇到挫折,有的人沉沦,有的人逃避,有的人不知所措,而还有一些人,他们也有挣扎,也有彷徨,但始终选择清醒地面对周遭的一切,正是借着在隐忍中坚持,在痛苦中成长,而最终化茧成蝶逆风飞扬。

慕容歌的故事就是如此,但又不仅如此。

她的成长并没有只是停留在自己的故事当中,她开始喜欢心理学,热爱心理学,并孜孜不倦地学习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事业。她把学习到的心理学知识结合实际咨询中的案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我们,耐心地讲给我们听,希望借此可以帮助到有相似困境的人。

我们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我们迷茫和痛苦时,我们需要找朋友倾诉,有时我们也需要专业的人士给我们以帮助,而阅读慕容歌的这本书也许可以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正如书中开章所提到的“种子”这一形象化的对于潜能的比喻,在阅读此书时,如果读者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诚与温暖,能获得一些对自己现状的理解和帮助,我想这对于写作者来说最为欣慰。希望每个人能认识到自己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无论是成长为一棵树还是一株花,都能够成长为一个完整的更好的自己。

《唤醒潜能》读后感(二):唤醒潜能,就现在

你是否时常发觉思维遇滞、无法将所思所想尽数表达?你是否时常困囿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堪琐事叨扰?一旦出现上述现象,你必须静下心来审视自我,与自己的心灵沟通、交流、和解。现在有了一个更加简便易行的方式——拿起手中这本《唤醒潜能》,按照书中所述的方法与自己进行交流吧。 何谓潜能?查阅资料可知,潜能就是潜在的能量,表意识以内的潜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必须循序渐进才能不断挖掘潜能直至死亡,比喻人类本具有却没有被开发的能力。进一步而言,潜能是一种对外界刺激感应很敏锐的东西;而且它一旦被唤醒之后,仍需不断的教育和鼓励,诚如有音乐、艺术天赋的人必须注意培养和坚持一样。否则,潜能和才能,会像鲜花一样,容易枯萎或凋零。

《唤醒潜能》一书的作者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慕容歌,她在身心疗愈方面实践经验丰富,曾先后学习过精神分析、NLP治疗技术、催眠治疗技术、时间线治疗技术、危机干预技术等。慕容歌在疗愈个案的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人的情感、工作、生活问题都与潜能受限有关。为了追本溯源,所以决定将所学所见所悟记录下来,帮助更多人看清真相。 潜能对我们每个个体而言由多么重要呢?作者慕容歌说道,当一个人的潜能被唤醒时,很多人也会产生类似的感受。比如,比平时更有力量,更善于表达,有了一种超脱于过去及未来的感觉。事实上,在感到强烈幸福的时刻,我们的怀疑、恐惧、忧虑和软弱也会消失,有的只是从当下一刻切入的临在感。

《唤醒潜能》一书的作者在构建全书脉络体系之时便花费了一番心思在里面的。比如说,寻找问题根源、优化行为模式,激发爱的潜能、修复过往伤痕,找回使命感、用信念唤醒沉睡的“巨人”,正确认知情绪、激发自身潜能,重新认识你自己、开启生命原动力,洞悉潜能、提升人际影响力。 正如《唤醒潜能》封面所言:所有的过往,都不能说明你是谁,但每一个此时此刻的选择,成就了真实的你。

《唤醒潜能》读后感(三):悦纳自我,消除内耗

《唤醒潜能》一书通过26个小章节,从寻找问题根源入手,通过优化行为模式、修复过往伤痕、找回使命感、正确认知情绪并激发自身潜能、重新认识自己、提升影响力的过程达到创建“有再造力”的自我的目的。作者在书中引用各大心理学者的观点,辅以自己帮人进行心理辅导时的案例来完成自己的论述。

《唤醒潜能》一书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序学,该学说源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种团体觉醒培训,主要技术手段涉及潜意识、解梦和催眠,以达到激励和改变自己的目的。该学说有别于学院派正统心理学,但整体读下来确实有有益之处,因此随手读读还是有所收获的。

整本书核心思想归纳起来就是悦纳自我,消除内耗。

下面说一下作者在未来的写作中可以改进之处。

一是建议对书中的专业术语进行脚注,如“导入模式”、“生存策略”等等。毕竟本书面向的读者不仅是圈内人;

二是对案例的描写不够详实,部分论据与想说明的论点的没有关联。全书并没有深入写实任何一个案例,都是写一个问题开头然后三言两语概括结局,没有对实际辅导的交代进行过渡,案例的转折都很突兀,没有任何前因后果深入分析,求助者就“释然”了。用名人事件举例时亦如此。这一问题在第二小节中尤为突出。如对斯皮尔伯格的举例,没有写他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解决办法,仅仅在结尾运用“他通过正确的生存策略,发掘出自身最大的潜能。灵活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做事方式…”这样的描述。没有说明具体“正确的生存策略”是怎样的,也没有说明他如何调整行为。特别是本节的总结写“我们着重强调了生存策略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而实际上除了小标题,哪里都未强调“生存策略”,更没有进行解释。第五章“内向觉察”部分同样如此:整节通过男女经历的道德发展阶段入手以说明男女不同的性格特征,然后转到对历史名人单亲率的说明,最后落脚点是困境和潜能之间存在互相转化的关系。整个逻辑链并不合理,有些数据也没有对比,比如未说明普通人中单亲比例,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够有说服力。而由男女的例子引出困境与潜能的关系也并没有关联,最重要的是几乎毫无关系的论据占据90%篇幅但结论只有几句话,十分头重脚轻。

这一点写的很好的书籍推荐张丽珊老师的《与厌学孩子的心灵对话》。

三是过于倚重心灵力量,特别是“激发自身潜能”一章,该章节主要关注体现出焦虑症和抑郁症倾向的人。从负责人的角度来说,建议作者在章节开始明确有抑郁倾向和抑郁症两者的区别,并说明该章节所述仅针对有抑郁倾向但未确诊抑郁症的人进行排解,对已确诊的人请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总体而言汲取精华还是有所收益的。

《唤醒潜能》读后感(四):了解自己,善待自己再到圆满自己

谁的人生不是起起伏伏,尽管客观上看每个人的境遇千差万别,但就每一个个体而言,人生中面临问题时的主观感受却没有那么大的差异,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不容易”。

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人与社会环境的诸多撕裂,人们的价值和观念未及达成社会共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影响着个人心理述求在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回馈,因而具有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的人越来越多,《唤醒潜能-自我进化的26堂课》对于面对困惑和困难的人确实是一本值得读的书。

慕容歌的这本书确实给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宝贵的观念和方法,有的地方甚或给我茅塞顿开的欣喜,因此,我觉得我有必要去推荐,并就个人感受做一下评论,以期帮助尚未读的朋友快速选择。

《唤醒潜能》一路研读下来,我的总体感觉是,这本书初看书名会以为是一本励志类书籍,但认真读下去发现是一本探寻心理问题的实务性很强的书,而全书的知识脉络更多的是讨论关于心理发展机理以及了解了机理后如何摆脱心理问题达到自我圆满的,而对于潜能的扣题多少有点牵强。另外书的前面章节文字风格尚未固定下来,时而治疗手记,时而鸡汤文,时而励志,但随着章节的展开,作者文字风格慢慢的统一下来,内容也渐入佳境了。

我觉得适合三种人看,第一种是人生中遇到了某些困境,感觉无助的人,在生命历程的低谷,恰好可以沉下来细细品味,这本书未必会告诉你克服困难的手段,但却能够帮你理顺个人与家庭和社会的能量关系,帮你重新看到希望;第二种是有轻微的心里障碍和心理问题的人,慕容歌是一个心理实务经验非常丰富的人,书中的很多观点和方法对于一个人探寻内心能量的脉络很有帮助,你可以循着书中的引导去了解自己,当然很多时候需要去挖掘内心深处最脆弱的东西,这个过程需要勇气;第三种是对人的心理规律感兴趣,愿意了解更多心理发展机理的人。

一般说来,心理说方面的书大多艰深晦涩,如果理论性强则看不懂,如果通俗简单的又容易流于鸡汤,而作者是以为有着非常丰富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而且对心理学理论也涉猎较广,因此读这本书让人感觉干货很多,贴近我们的日常并有实际指导意义,但这本书作者立意不在于系统的完整性,不在于理论部分的深度,因此读此书时建议别纠结于脉络细节上的理论衔接,只当是自我进化的26节生动务实的课,课与课之间稍显零散,但课课有干货。经过开始一章的铺垫,从第二章开始会越来越觉得精彩和实用。

我放弃了谈论《唤醒潜能》这本书的内容给我的启发,转而叙述读这本书的感觉和方法,是因为我确实觉得这是本好书,但很担心有些读者因为看到书的名字就以为这是一本一般的励志书籍而做了错误的选择,或者有的读者看了几页觉得不适合就轻易放弃。对于适合的人而言,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唤醒潜能》读后感(五):寻梦

《寻梦环游记》是我很久以前看的一部电影,印象很深刻。最近,突然又回忆起这部电影,是因为一本书——《唤醒潜能》。

电影中,12岁的墨西哥小男孩米格是一个有音乐梦想的孩子。虽然在家人的观念中,他们的家族被音乐所诅咒,但他依然在背地里偷偷练习音乐。

米格应该和他的家人一样吗?他会不会也受到音乐的诅咒?事实上,他身上有音乐的潜能。

如果你是米格,你会怎么做?也许我们中的大部分都会选择随大流,我们会选择跟家人保持一致。这是为了表达对族人的忠诚,也更有利于我们融入集体。

然而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我们的“潜能”将被唤醒,就像米格的祖先一路为他指引。

在中国的文化中,也是如此。

有人说:每当我们深陷人生困境的时候,多想遇到一位导师和引领者,帮助我们闯过难关,抵达自在、丰盈、能够自主掌握的生活状态。

我们希望这位导师能够发现你的天赋才能,引领你走一条正确的道路。谁可以做我们的导师?他可能是我们的家人,也可能是我们的老师,甚至是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古人有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在亡灵世界里,米格遇到了他的导师——魅力十足的落魄乐手埃克托。其实他和米格一样,也是有梦想的人。靠着他们俩彼此的互相帮助,改写了各自的命运。

来到亡灵世界之后,米格发现这里是一个可以永生的地方。然而,也有人会在亡灵世界里死亡。“当你被生者遗忘,便是再一次死亡。”

逝去的家人,对于我们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关于死亡,中国人不喜欢说。孔子的学生曾经问过孔子相关的问题,孔子却反问道:未知生,焉知死?

如果我的孩子问我什么是死亡,我想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但是我又不想去敷衍TA。于是我认真思考:万一孩子问我,我该怎么回答呢?

最近,我听到了一个很好的答案。这个答案要追溯到一个神话。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个人类的祖先——盘古。

盘古出世后,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挺立在天地之间。以后,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地深得不能再深,盘古自己也变成了九万里长的顶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柱子一样撑着天和地,使它们不再变成过去的混沌状态。

没错,这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可是,你知道盘古死亡之后变成什么了吗?

盘古倒下后,他的头化做了高山,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毛发肌肤都变成了花草,呼吸变成了风,喊声变成了雷,泪水变成了甘霖雨露滋润着大地。

如果小朋友们还是不懂的话,可以再举例说明。比如说糖融化在水里,糖看不到了,就意味着糖的死亡。可是,水却变甜了。所以,一个生命的死亡也不可怕,他只是融入了这个世界,化作这个世界的一份子。

原来,我们中国早就有关于死亡的传说,而且如此美丽。

《寻梦环游记》中有关墨西哥亡灵节的风俗是这样的:在那一天,曾经死去的人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

很喜欢《唤醒潜能》这本书,让我有了这些思考。也许,这本书可以做我的人生导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