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间烟火》读后感100字

《人间烟火》读后感100字

《人间烟火》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49.80元出版的22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2-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烟火》读后感(一):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这是一个昏聩的冬日黄昏,窗外的北风呜咽,梧桐树焦黄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上海已于前日一键入冬。

屋内母亲正看著电视剧,摘着菜,小女儿在房间内小睡得正酣,肉乎乎的小手探出了被子外。客厅里的落地灯在地板上投射出一圈暖暖的光晕,我们没有讲话,整个屋子都笼罩在了一片微光之中。我突然想到了多年前看过的汪曾祺的那句“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原来,这便是灯火可亲!

年少时,读汪老,总有意犹未尽之感。汪老笔下的一切都似自然亲切,他从不教你如何做人,也不谈诸如生命、理想之话题。他像你家楼下的那个退休教师,总在用心于身边的花花草草,家乡风物人情,且谈得最多的就是食物!让我总想起小学归家,买着烤红薯等我外祖…

当我成年开始漂流在外,每每遭遇生活的emo时,汪老却总时第一个跳出来安慰我的人。

这本《人间烟火》共分四辑,第一辑故园声犹在,讲汪老的故乡风物;第二辑灯火人要归,讲人,亲人,家乡的故人,身边的友人;第三辑今朝风日好,是一些有趣的杂文总汇;第四辑至味在人间,写的都是汪老在西兰联大读书时的云南味道。

汪老说:

水不但于不自觉中成立我的一些小说背景,并且也影响了我的小说风格。水有时时汹涌澎拜的,但我们那里的水平常总时柔软的,平静的,静静的流着。

下午出去走了走,空气清润,若经微雨,村前的槐花盛开,我忽然蹦蹦跳跳起来。一种解放的快乐。风似乎一经接触我的身体即融化了。

“人生时个迷”这句大智若愚的话可以解说一切可疑,产生一切可能。

下午渐渐淡没了。如一杯冲过太多次的茶,即使叶子时极好的。

西瓜灯里点了蜡烛,洒下一片绿光。父亲鼓捣半天,就为了让孩子高兴一晚上,我的童年时很美的。

看它们窜跑跳跃,感到生命的欢欣。提在手里,令人心中怦怦然动,胸口yangyang。

我喜欢看汪老的书,失意时喜欢看,得意时也喜欢看。因为汪老的笔下兼具着世间的一切人情味,他不说理,又处处透着理。他一生饱经沧桑的智慧都汇聚于他笔下的真实人间,总是善于在细微的事物之中发现存在的意义。他是老者更时少年!

他笔下的一切都告诉你,人间值得,我们都可以在动荡中领略一种奇崛也可以在平淡中体验一份惊喜!

《人间烟火》读后感(二):《人间烟火》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我看来,生活中,没有太多可复制的地方,也没有太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没有太多值得我们去缅怀的过往。生活,就像一杯陈年老酒,总是甜而不腻、醇厚而不烈、甘甜而不苦。这杯酒和人间烟火一起,伴随我们度过了一个春天。 这本《人间烟火》分为“故园声犹在”“灯火要人归”“今朝风日好”“至味在人间”四个章节,收录了汪曾祺尽40篇的精品散文。烟火气,是人间烟火气,更是生活的滋味。《人间烟火》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人情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文章中,作者用诙谐有趣、活泼轻快的笔调描写着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主要通过回忆、描摹、感叹、抒情等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中的喜怒哀乐,生活百态尽在其中。作者是对历史和民俗文化感兴趣的人,喜欢看书和看小说、戏剧和文学以及散文。在文章中他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在书中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强烈的向往。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 汪曾祺笔下人间烟火:人间烟火,最抚人心肺,最能治愈世间一切! 在这部散文里,他的文字不会给人以太多的雕琢,也不会让人觉得腻。他通过一些普通的小事来反映大时代的风貌,大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内心的变化。看他笔下的“人间烟火”。生活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又有一丝悲伤的味道;平凡而又深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这个世界与人之间的那种温暖和爱。

《人间烟火》读后感(三):人间烟火,不一样的土味情话

看到《人间烟火》这四字,不曾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纵然岁月如白驹过隙,但在忙碌中不妨停下自己的脚步,抬头看看那天中的一抹浮云,不失为一种乐趣。而汪曾祺在书中,让我看到他在工作之余的闲暇之情,以及对故土的眷念。

这本小书共分为四辑,分别是作者去过的地方、作者的家庭、身边的风土人情和一些特色吃食。虽然人间烟火,离不开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酱醋茶,却将这些讲的绘声绘色,能从中学到东西的,我也就见过汪曾祺一人。

他每写一个地方,都仿佛化身为导游,领着我们逛上一逛,告诉我们这儿的东南西北分别有什么别样的风景,我的生活似乎和他交织在一起,走过他走过的路,看过他不经意间看到的风景,我作为旁观者,看着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感觉十分奇特。

他写人的冷漠、情感,却是通过描写那人的一举手一抬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看到对方的心里去。

比如,第一篇写堂倌,“他身子大大的、肩膀阔,可是他透出一种说不出来的疲倦,深沉的疲倦。座上客人,花花绿绿,发亮的,闪光的,醉人的香,刺鼻的味,他都无动于衷。他眼神空漠漠的,不看任何人。”

从中我看出了堂倌的冷漠、平淡、对世事漠不关心,感情麻木,思想混沌,仿佛工作于他就像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是完成本职工作。包括理发师也是如此,他们剪头发十分机械,仿佛对着的只是一个个脑袋,剪出来的发型更是毫无美感可言。但,作者更愿意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在工作中“流溢出一种得意快乐。”

汪曾祺也很喜欢以景抒情。就像《理发师》那篇散文里的最后两句“那是一个秋天,理发店窗前一盆蠖爪菊花,黄灿灿的。是个好天气。”初看是对理发店的回忆,实际上也饱含了一种情感,金黄色的菊花和好天气都是暖色调,象征着作者对理发店老板发自内心的尊敬和喜爱,对工作报以热情的弘扬。

作者的散文还写了午门的三个用途、“分期付款”古已有之、吴三桂传言并不可靠、耿七公在门前立旗杆,挂红灯,让迷路的船夫平安到岸的大爱…………这些种种,都透出作者的见识和价值观。

一口气读完,种种情景跃然纸上,映在脑中,人间烟火气息犹在,久久不能散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