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经典读后感有感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经典读后感有感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是一本由谭力勤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读后感(一):国内少有的生物艺术的权威著作

随着近现代生物学、医学、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知,生物和艺术的结合正逐渐成为现代艺术的一个主要分支。国内关于生物艺术的理论研究弥足珍贵,谭力勤老师的这本书是继《奇点艺术:未来艺术在科技奇点冲击下的蜕变》的又一力作。拜读之后收益良多,建议大家可以将两本书一起来看,会对未来在新科技的影响下艺术、设计的发展有个全新的认识。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读后感(二):奇点艺术

“生物艺术是一种致力于探讨生物物质性(DNA/蛋白质/细胞到完整生物体)的艺术,它操控、修改或创造活体生命和过程。” “没有直接的生物性干预,只有丙烯、纸、像素、塑料、铁或任何其他非活体物质的探讨都不是生物艺术。” ---爱德华多·卡茨《生物艺术宣言》。目前国内科技和当代艺术观念普及较低,较难成潮流;希望生物艺术能在中国早日得到成效。得到更多的支持来推动前沿艺术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读后感(三):书名就是伪命题

看到书名,似乎很有感官刺激。又是奇点,又是颠覆性,又是生物艺术。仔细一看,是给奇点下定义的书吗?奇点:冒号后面可不就是进一步解释该名词的补充句么?正常有小学语文水平都能判断这个句子。那么,先不管形容词,奇点这一词语是指生物艺术吗?加上颠覆性的又能成立吗?书名一般是命题,试图介绍奇点这一概念,可是书的内容是介绍生物艺术,书名本身从概念到内容都像是一个伪命题。

不知道作者有什么学历背景,奇点一般是科技范畴的概念,生物涉及伦理和生命科学,如果不具备这些知识基础,只是像书名一样堆砌新词,混搭一些时髦术语,不免牛头不对马嘴,误导读者。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让不懂生物的去玩弄生物艺术,弄不好就出现伦理问题,危险很大。不会是借艺术之名,搞反伦理、反人性、反人类的勾当吧?

“用未来指导现在”也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该书不像是按科学发展观来看待未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者连未来是什么都不清楚,连基本的科技术语都不理解,低级常识错误一堆,能用虚无缥缈来指导现在?

不是钻空子到中国来出本书就能出头,还是要老老实实做学问,不要勉强自己,误导大众。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读后感(四):生物艺术使用生物科学工具创作艺术来预测未来之维度,从而改变数字化的后产业世界的基本属性。

生物艺术使用生物科学工具创作艺术来预测未来之维度,从而改变数字化的后产业世界的基本属性。——苏珊娜·安克(Suzanne Anker)

视觉艺术和前沿生物科技的交集,成功扩展了生物学的研究导向。随着数位比特重新制定信息传递过程的改变,许多艺术家转而拥抱生物学体系。根据生物艺术术语的分类,其具有“湿润”生命特性的艺术正成为现代美学探索一部分。除实验室生物标本外,艺术家们还致力于计算机、计算法、传统媒体和表演,以此提高公众对科学的参与度,并深化科技美学实践的参数。

由于生物学正经历崭新的黄金时代——锻造最先锋的艺术实践,乃至包容更前瞻性的创意和蜕变的生物实体,为此,艺术家们都呈现出高度兴趣加入此该变革行列。从生物组织工程到生物印刷再到“智能材料”的采用,生物艺术中细胞与基因蜕变的交响曲已经奏响。

谭的《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一书在此领域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他将摩尔定律以及纳米机器人增强人类能力的愿景扩展到了生物艺术研究领域。众所周知,生物学作为一门技术,它使生命代码在这一时代被广泛解读。谭一书阐述了生物艺术的发展简史,追溯了DNA作为分子和图谱融入艺术实践的方式,考察了微生物、生物光泽甚至蛋白质与人类文化范畴开展对话的手段。

就此而言,还需特别强调的是,每一科学突进都是平行展开的、它同时催促文化和美学涵义的重构。此现象在科学史发展中都已被证实和观察到,今日,它再次作为一种全球现象而萌发。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读后感(五):探索未来生物艺术的“超前读本”——《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被誉为探索未来生物艺术的“超前读本”

我们所处的21世纪无疑是瞬息万变的智能时代。从打破自然固有认知定律的人工智能,融合虚拟与真实世界的VR、AR、MR技术,到万物互联5G时代.......生活中那些悄然发生但却不可忽视的改变都在提醒着我们科技进步之迅速,发展之强大。

与此同时,随着科学家们在生物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和突破,“生命”的基因组合与构成也不再如过去那般神秘而不可估测,艺术家们渐渐收回从自然和社会中寻找“生命”的目光,把那些掌握改变生物命运的权柄化成设计的线条、色彩甚至造型,生物艺术由此应运而生。

国际著名生物艺术先驱、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教授苏珊娜·安克曾表示,生物科技体系目前正经历着崭新的黄金时代,即锻造最先锋的艺术实践,乃至包容更前瞻性的创意和蜕变的生物实体,其中那具有“湿润”生命特性的艺术逐渐成为现代美学探索一部分。

那么,当未来某时间节点,非生物智能发展超出人类生物的智能能力,产生所谓的科技奇点时,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生物艺术将如何走向那精彩的蜕变之路?未来生物艺术的构思和设计又将呈现出怎样出奇的内涵特色?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将填满我们对此所有的好奇心,带我们领略一场生物艺术与设计的未来博弈盛宴!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全书共四章。基于对先锋生物科学、科技奇点学和生物艺术创作的研究,作者谭力勤教授在书中全面阐述了科技奇点、奇点艺术和生物艺术的概念、相关规律和重要学术论点,并对即将来临的生物艺术在科技奇点冲击下的蜕变给予大胆而有可靠依据的演绎和剖析,例举了大量未来生物艺术范例和构思,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生物艺术、艺术家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分类,从生物技术性质和生物艺术展示特质上陈述了一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生物艺术简史。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通过大量的例证和果敢地推测告诉读者,当人工智能超越人工智能后,会进入超越人类,并同人类融合的“后人类”状态,成为超越生物学范畴的“生物-非生物混合体”。奇点艺术即是建立在人机文明基础上的“后人类艺术”,而生物艺术便是奇点艺术的核心架构部件之一,未来所有科技奇点艺术中都能看到生物柔性成份的渗入,生物艺术也会随之在灵感和造型上产生充满科技质感的崭新元素。

记者翻阅该书发现,《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的阅读色彩是明朗活泼的,它并非像普通的学术研究读物那般晦涩枯燥,谭力勤借助了大量图文并茂的生物艺术实验范例,让读者能够充分理解吸收他的研究主张观点,给予读者启迪,从而引发他们关于生物艺术这一领域更深层次的思考。

据悉,谭力勤教授曾被美国当地媒介誉为“革命性艺术家”,是中美两国“科技奇点艺术”的倡导者和实验者,并独创了“数码原始”观念的交互动画装置形式。可以说,谭力勤对科技奇点和生物艺术的深度探索,并试图将摩尔定律以及纳米机器人增强人类能力的愿景,扩展到生物艺术研究领域,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对当今清晰艺术现实的重新认知。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被视为当代艺术设计教学和创作必备的实用参考书,它用颠覆性的研究特质,来启示独特的艺术创作思维,更像是一部探索未来和当代生物艺术与设计的超前读本,为生物艺术爱好者必读的专业著作之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