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懂你的职场焦虑》读后感摘抄

《我懂你的职场焦虑》读后感摘抄

《我懂你的职场焦虑》是一本由文双著作,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懂你的职场焦虑》读后感(一):书对我的改变(跑题版)

本以为又是一本职场鸡汤,没想到收获了N个职场故事。

拿到这本书,习惯性的先看目录(新媒体人的坏毛病),结果 却鬼使神差的被一个很不标题党的标题吸引——《普通人的工作是为了什么?》

作为一个大俗人,还是更喜欢看看故事。书里写的都是些职场的人琐碎小故事,但是好在接地气不飞天,这是我最最喜欢的。

而作为职场人,混了几年,工作不好不坏,生活不咸不淡,最近也常常想这个问题:工作到底为了啥?

跟作者一样,我也遇到过抢你功劳的人,也试过连续加班把自己身体搞垮。

同样从喝不起星巴克,到现在偶尔也会在周末跟朋友进去呆个小半天,

同样从安逸18线小城镇,来到必须得给自己打鸡血才撑得下去的广州。

书里写的场景大多我都遇到过,但书中所呈现的方式方法却是我未见过的,读时有种莫名其妙的爽:

文字特有画面感,当时的事,某些人、包括那些现在早就没啥交集的人的脸,忽然就清晰起来了,让我猛然顿悟:OH!!!原来还可以这样!

好像写得有点乱,总结一下吧。

位子、车子、房子、孩子,这些普通人逃不开的东西,路叔作为高高在上的CEO也没能幸免,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我都逃不了职场,注定活在“996”当中,如果想把他的现在变成你的未来,那么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就很大。

为什么这么说?像我,以前做母婴行业,整天混在妈妈群里,太懂一个女人一旦结婚生子后,要牺牲的东西有什么了。

也因此,我这个能把母婴健康教育说头头是道的人,反而不憧憬婚姻。可是,看了路叔在从北京回到广州,开始拼命挤出时间给家庭和孩子,自己对婚姻的接受程度莫名有点提高了。

就是我读了书后的改变!

(天呐,我爸妈和亲戚都改变不了我的事情,这本书做到了)

很多事情,不管你的接不接受都得发生,包括婚姻。

(我是不是跑题了,哈)

《我懂你的职场焦虑》读后感(二):你需要的不是不可替代,而是与众不同

你对「自我定位」偷的懒

会让「迷茫」写在你脸上

最近面试一位小女生时,她的回答让我震惊。

毕业于“985”院校,在北京某知名出版社从实习到转正,做了四年的编辑工作,在职期间参与过出版七本畅销书的工作。

我们分别聊了她以往的工作,对编辑工作的理解、女生都做流畅作答。

我对她的印象也很不错——共情同理能力强,表达有条理,踏实的工作经历,可以说我已经决定录取她了。

她接我的话说:“对,有一家了,是做新媒体的。”

我问:“新媒体跟编辑虽然都是文字工作,但算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喔,你有想过未来自己的发展吗?”

她听我这么说后,表现得有点迟疑,说:“没想过以后。”

我接着问:“那你现在具体在找什么工作呢?”

她小声说:“跟文字相关的我都会投简历,新媒体、文案、策划、编辑都有投,好的工作就行。”

我又接着问:“那你有没有什么梦想呢?”

她想了好一会,笑着说:“没怎么想过。”

我对她的这些回答感到震惊,震惊于在她身上表现出来的巨大反差,这份震惊是带着失望的,同时我又不敢去失望。

因为如何投简历选择工作是她自己的事,但是多领域的投简历,会让人感觉她并没有准确的定位。

这两个回答跟面试表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位各方面都很好,甚至说远比起普通人优秀的小女生,居然在未知的未来面前,如此无力。

2

关于「职业」和「工作」

是被大部分人混淆的概念

很多人把工作与职业这两个词视为同一个词,很人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而不是问“你是从事什么职业呢?”

因为问前者的可能是在拉近关系,多用于找话题,问后者的通常是在做调查,自带“陌生感”。

但它们并不是同一个意思,工作是指你现在所做的工作,是你为之谋生而做的工作,跳槽的话就是叫换了一份工作。

而职业是你工作的方向,你的事业,比如一个人的职业是教师,跳槽去别的学校,他还是教师,一个人的身份是医生,那去到哪里,他都是医生。

因此,如果目前这份工作不满意,你可换一份,做文员的可以从学校跳槽到医院;但如果是职业,要换往往就不简单了,不同职业需要不同的专业能力,做医生的就不能直接去做教师。

搞清楚工作与职业的关系,那就不难理解面试的女生,在没有想自己未来的发展时,她的目标是找一份好的工作,同时懂得放宽了自己的职业定位,只要是跟文字相关的工作都会考虑。

她的这种只想要好的工作和放宽职业定位的策略,其实是她在无意识中形成了对抗时代“不确定性”的方法。

可是这种方法真的是好的方法吗?它能被通用吗?

这位女生的综合素质可能不是最优秀,但至少也是职场中顶尖的20%,而今天大多数的职场人连城市平均工资都拿不到。

《我懂你的职场焦虑》读后感(三):一本写给职场小白的GuideBook

一本写给职场小白的GuideBook。

精髓在于用极简的眼光看待复杂的职场,比如职场小白很难拿捏的难题:如何选择工作、如何不断升职加薪、如何跟猪队友相处、如何用一生做好一件事,如何和上级做好朋友等等。

还有,像“上司是傻逼、“上司架空下属”、“上司给下属穿小鞋”、“上司抢下属功劳”这样的吐槽,在电影、电视剧、小说、自媒体文章、餐桌饭局上,屡“闻”不鲜。

仿佛,职场=大型舔狗现场+古装宫斗实录。

但是,职场一定要这么难搞吗?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还是得看个人的认知层面。

先交代下自己的情况,再来谈谈这本书给了我什么启示。

作为一名半只脚踏入职场的预备生,想从职场中获得两件校园没有的东西:

一是升维的能力。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必要的、临时的、结果化的,有时候还是前所未见的,这就意味着,没有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没有重考的机会、不能“准备好再上阵”,要考虑的结果,不再是唯一的标准:“是否考到一个好成绩”。也就是说,校园培养的能力以及职场培养的能力,都不在一个水平维度上,前者不符合商业的世界,所以唯有切换到新的赛道。

二是升维的关系。

虽说“校园就是小职场”,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很大区别:一、受范围限制,校园这片区域,学生就这么多,找到“同行”的人也就这么多;二、受年龄限制,同龄人之间的见识差不多,遇上问题时,思考的高度和广度疑似“盲人摸象”。而在职场中,关系网无边无际,年龄、地域、行业、岗位的跨度都很大,链接的人更有质量。

无论是获得升维的能力,还是升维的关系,其实都离不开和上级建立好关系。

初入职场,遇到工作困难的时候,上级几乎是你的第一求助者。如果上级愿意为你指点迷津,再配合自己的努力,做事肯定事半功倍。而且,上级涉世早,识人更多更广,如果上级认可你,便会在你需要的时候,主动分享ta的关系网,帮你链接到更多有质量的资源。

我们都懂这个道理,但是一和上级闹矛盾,本能反应往往是:“99%都是上级的问题”。我也不例外,但是看完这本书,我发现这样的本能反应是基于常识性的认知错误。

路叔在书中提到,上下级关系”的常识就是:你的上司是有能力的,因为上司是公司选的,不是下属选的。因此,质疑上司其实是质疑公司的管理体系,质疑公司的判断能力。

从常识的角度思考职场问题,就变得没那么复杂了。正如路叔在书中提到的,懂常识,不在常识上犯错,在职场中做到90分并不难。

思维改变态度,态度影响行为,基于常识进行“向上管理”,好简洁的思维。

书中给出了三种和上级沟通的方法,我个人觉得确实抓到了重点。

因为职场新人和上级打交道时,无非是:汇报工作、请求协助、获得支持。所以,掌握“如何向上级汇报”,”如何向上级求助”,“如何根据上级的管理风格,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最大化削弱分歧,赢得工作上的支持”等等相当基础,也相当核心的问题就很重要。

对的事有很多种,但错的事数来数去还是那一些,其实就是吃了‘’不尊重常识”的亏。

比如,认为上司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下属毫无头绪的问题只要交给上司就好。作为下属,求助上级时,至少提供一个解决的思路。如果没有办法把事情做到10,那么至少不要带着0去找上司。有时,只是带去一个1,可能给上级一些灵感,ta就可以触类旁通,帮下属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又比如,带着自我的偏见去看待上级。上级的管理风格多种多样,如果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就会自己臆想“上级应该是怎么样的”,这时候,下属就很难主动去适应上级的风格,矛盾和分歧就很容易产生。所以,要规避这个错误,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观察上级平日的言行举止,推测ta的风格,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二是主动向上级提问,最好是给出选择,像“你希望我多久向你汇报一次工作?发邮件还是微信发私信呢?”

所以,这是一本职场老司机写给职场小白的【实战型】GuideBook!

《我懂你的职场焦虑》读后感(四):知识付费让你更焦虑,但这本书不会

记住这四个职场金句,你可以比别人跑得更快:

1、职场常识,是每个职人的必备软技能。

何为常识?常识就是普通知识。分内基础要做的事情,叫基本常识。

你在公司在每一件事、每一句话之前,应该先自我审视一下,咱们做的这件事,符不符合常识?

比如上班是否迟到?

见到领导要不要打招呼?

工作没做完应不应该自觉加班做完?

……

在长达40年的职场生涯中,常识是帮助你找到好的信仰、做出对的选择,选择到正确的方向,让你的努力最终不白费的底线。

总而言之一句话:认知之内是常识,认知之外是见识。

2、职场工作汇报的万能公式:计划123,完成123,不足123,下个月计划123,需要123。

很多职场新人经常碰到的问题是:不会做工作汇报。

要么三句两句草草带过,要么洋洋洒洒两三千字看不到重点。领导很忙,如果你无法在一份书面上简单、快速明了的呈现自己的工作成果,其实是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充当了职场的隐形人口,错过了加薪的机会。

汇报工作的公式很简单,只有记住123法则:

把工作之前的计划、设想按照123列出来;

把你工作的完成情况按123列出来;

把工作不足的地方123罗列出来;

再把你下个月的计划按照123表达出来;

最后再把你为了完成工作需要的资源需求提出来。

这份逻辑的汇报,就像一个完整的闭环,包括了你对工作的思考、执行以及反思,既能让领导看到你的成果和反思,也能让领导看到你对工作诚意满满的态度。

3、职场不可逃避的思考:我是谁?我贡献了什么?我的价值?

没有公司会养闲人。其实这是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心照不宣的事情。

如何避免自己沦落成为可替代性极高的“闲人”呢?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自己工作中的成果问题了。你一定要记住: 一切没有成果的努力都是自High!

而成果=时间X效率X有用性。

在做一件事之前,思考你手头做的事情对公司是不是有用的?是否是和公司的方向一致的,这就是有用性。先确定了方向,再思考如何提高你的工作效率,配合你的工作时间,最终才能产生成果。

倘若在你和同事的工作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如果你想在办公室脱颖而出,你想产出大成果,则需要你走一点极端:做公司最早来,走最晚的人。

王健林、雷军、乔布斯、等很多CEO都很聪明,方向对工作效率也很高,但是他们能做出大成果的前提,也是建立在他们每天12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上的。

4、职场中要学会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分为初级向上管理和高级向上管理。

初级的向上管理是每个职场小白都需要掌握的,说白了,向上管理约等于向上沟通。 有三种与上级有效沟通的方法,分别是:多选项、少负担、没偏见。

高级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想到老板应该想到但还没有想到的地方,并调动资源去实现。如果你能做到这点,职场中你起码是中层。

以上的职场小干货,都出自我读文双新书《我懂你的职场焦虑》里面的文章。

很多人都说在知识付费上,付费越多、听得越多越焦虑,而我想说,这是一本让你不再焦虑的书。

《我懂你的职场焦虑》读后感(五):忙忙忙 — 一种不断与各种焦虑对抗的战争

浑浑噩噩地,浪费着美好的生命!

忙 , 一种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过程;

忙忙 , 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处世状态;

忙忙忙 , 一种不断与各种焦虑对抗的战争。

我们很多人,

往往陷入了“忙忙忙”中,

浑浑噩噩地,浪费着美好的生命!

花钱太容易,

知道自己为什么花,却太难了。

窦文涛在『圆桌派』里,也有感于此。

热热闹闹的“618”刚过,

95后小君陆续收到了一堆快递,

新的手机,新的耳环,新的显示器...

按她的话说,她买的是新的生活,

——忙碌的工作之余,

主动为自己制造新的刺激,

以安抚时刻紧绷的情绪。

新手机能让她的微信,

不再卡死在繁忙的工作群聊中,

为一百分的努力再添一分精良。

耳环买的是Tiffany,

她觉得也只有蒂芙尼的“蓝”,

才配得上在CBD上班的成就感。

至于为何买显示器,

她一度考虑再三:

一万多的MacBook都买了,

但13寸屏幕里的字太小,

还是配个4K的32寸吧,看着舒服。

于是在信用卡分期的帮助下,

小君终于能够如愿以偿,

在32寸大屏前无障碍地“忙忙忙”。

有没有很熟悉?

穷忙、月光、负债以及无存款,

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他们都有相同的表现:

在各类购物节“前戏”的催化下

随大流地——

用“买买买”来安抚着什么,

用买什么,来证明自己是谁!

这就是焦虑人群的典型表现。

在名为社会——这座万丈高的金字塔上,

被“成功”“攀比”“欲望”等念头,

激发出如大海般的巨量斗志,

但同时,

他们的焦虑,也如同无尽的波浪,

一浪接一浪,永不停息地到来。

这个时代的梦想,

你总有方法提前实现。

可是,三五七年后,

实现的是如初的梦想?

还是招来更多的焦虑?

有谁知道呢?

哲学家笛卡尔曾经发出终极怀疑:

世界上一切都是假的。

但面对“我”时,

笛卡尔却说:“我思,故我在”。

他觉得只是“我”才是真的

——世界以“我”为主。

许多90后、95后继承了这种思想,

一种终极“自我”的唯心主义,

他们偏爱说:“我购物,故我存在”,

同时向往将“高配”过成“标配”。

但是

还真不能怪罪他们,

他们是无辜的!

毕竟,

欲望太多与能力太少之间的矛盾,

一直存在。

他们左右不了任何人,

可能还被强制“996”,

甚至部分人在某些特殊家教下,

连自由也掌控不了。

于是“自己的未来”,

就成了他们能够使用的

唯一资源。

一边积极工作,追逐梦想,

一边透支未来,对抗焦虑,

这成了很多人的工作常态。

不仅如此,

在长期焦虑之下,

还会引发一系列新的情绪,

比如:

...

阻碍职场发展最大的敌人,

就是负面情绪。

而以上所有的行为,

都会加剧焦虑累积,

让焦虑更进一步,变成:

抑郁、愤怒、怨恨、嫉妒,

负面情绪像死海里的水,挥之不去!

那么他们面对焦虑,

该怎么办呢?

《我懂你的职场焦虑》里说:

焦虑无法根除,

我们要学会与焦虑友好相处,

焦虑带来的动力,能帮助我们实现梦想。

而与焦虑相处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运用极简思维,以终为始,

明白成果才是最关键的,

而不是24小时活跃在公司微信群里。

第二步,找到“长板”,储足燃料,

职场是一场长达40年的“马拉松”,

你需要大量的职场爆料——

可迁移技能、有意义的经验和持久的关系,

才能不会在“不确定性”不堪一击。

第三步,明白成功存在第三种配方,

除了“梦想+天赋”,或“梦想+努力”以外,

“梦想+常识”才是适用于大多数的凡人。

“梦想+常识”具体是什么呢?

大家可以到书中一读。

面对焦虑,可能有无数的解决方法,

而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新书

——《我懂你的职场焦虑》,

好书都不贵,

贵的是你平时买买买的“焦虑”。

愿它能成为你,

打赢焦虑战争中最高配的武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