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精进》读后感锦集

《精进》读后感锦集

《精进》是一本由采铜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8,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进》读后感(一):你的梦想里有“厉害”这个关键词吗?

你想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吗?

在你眼里,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厉害的人呢?

和平年代,告诉发展的国度里,能够在平凡之间创造出高于大部分的价值,就应该算厉害的人了吧。

曾经年少时,认为自己拥有改变世界的机会,认真努力过的人都明白,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都是在用一些“舍” 来换取 “得”。每一份收获的背后都有大量的汗水。

一起读书的伙伴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成功的路上从来不拥挤,恰恰相反,简直是寥寥无几。

的确,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需要爬过山越过河,越是难走的路,越是无人踏足的路,越是难以坚持。所以很多人,都是走着走着就停下了,然后脱离道路,走向他方。

一直很感慨,成功的人手是厉害的人,怎样变成厉害的人呢?

最近读到一本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采铜就是在书中这样表达: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这便是精进。

作者有这样一个比喻:就像,你发现了一把你寻觅已久的钥匙,这把钥匙意味着可以用另外一种全新的视角、经验、智慧去审视我们既有的生活,而这种审视本身就意味着生活的改变。

如果你的梦想里,有“厉害”这个词,那就如实的面对自己,给自己一个变厉害的机会。

首先,脱离充满惯性的生活,不再单纯的在教导下学习,不再墨守不变的成规中思考,不再因为被劝解而做出决定,无论结果如何都坦然面对不畏前行……

我们着实需要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的路径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人生的七个侧面——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展开思考和解读,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思考,尤其是那些稀少而又珍贵的思考,一一剖析在面前,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我们心底一同震颤。

《精进》读后感(二):是什么让你开始放下手机去读书?

01放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是需要被替代。

书读的多了,自然的就做出了选择,习惯了写下自己的所得,根本就停不下来的节奏。

即便偶尔一天,告诉自己放一天假,看看小说,刷刷剧吧。结果,很快就会觉得无聊,放下手机的一刻会更加的无聊。

02对待时间的态度

《精进》一书中说,对于时间如何使用的问题,近代儒学大家梁漱溟先生曾以两字作答:“郑重。”

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想要改变当下的习惯,需要拿出郑重的态度,去做一件你认为有价值的事情,然后就是让自己不断的关注,以至于可以专注的去做。

03时间的收益值

手机本身就是分散注意力的重要工具。手机的即时响应、多样化、短时满足等功能,会让很多人“成瘾”。

尤其是短视频一类的霸屏,游戏的占屏,是经过精准算法,把人性和社会现象都算“透”的产物。而这类事情属于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

那么什么是收益值,而什么是半衰期呢,《精进》的作者给出这样一种阐述: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长半衰期的事件,它的效益可以累积和叠加。即便每一次事件的可见效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够长,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成为奠定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的基石。

当我们想在享受当下的同时,还能在未来再享受一份收益的话,那我们就应该尝试把当下的享受,换成长半衰期的事情。

04长半衰期事件对照清单

· 积累可信的知识

· 训练实践技能

·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 提升审美品位

·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 保持和促进健康

·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 获得高峰体验

《精进》读后感(三):以时间为尺,你学的会丈量吗?

01时间之尺的样子

翻开《精进》,看到时间之尺时,就异常地喜欢这个表达方式。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都已经离不开时间这个维度了。都说一个人把时间花在哪里,就会在哪里呈现出他的样子。

其实每个人都在努力成为心目中厉害的样子,只是有的人走着走着,走丢了路。很小的时候就被老师、家长和校长教育着要珍惜时间。

于是乎,越是长大,就越发的关注时间的管理。当我发现大家越是管理,越是焦虑时,我也已经深陷其中,迷茫而不知出处。

《精进》里有一段讲述说,据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在《技术与文明》中所述,机械时钟的最早使用始于13世纪欧洲的寺院,用于帮助人们准时地参加宗教活动。而直到公元1345年左右,欧洲人才开始普遍接受将一小时分为60分钟,把一分钟分成60秒。也是从那时起,时间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参照框架,把人的生活从大自然的背景中分离出来。

看了这段我才意识到,时间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她也是一种工具,用来丈量光阴的长短。

02时间之尺的丈量

对于时间如何使用的问题,近代儒学大家梁漱溟先生曾以两个字作答:“郑重。”而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所以,“郑重”就是不负当下。

书中引用了一段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提出的“时间视角”概念,指出了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五种不同视角:

第一种是积极过去的视角,具有这种视角的人总以积极的心态往回看,他们是怀旧的,经常怀念过去美好的事情,珍视亲情和友情,对已经拥有的东西怀有感恩之心。但这样的人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第二种是消极过去的视角,具有这种视角的人总以消极的心态往回看,他们经常回忆人生中的负面经历,沉浸在以前的伤害中无法自拔,因而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比较大。

第三种是享乐主义视角,也就是以享乐的心态看待当下,这样的人认为及时行乐是第一要务,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都没有太大必要,尽情享受当下便好了。他们的幸福感比较高,但出现成瘾行为,如吸烟、酗酒或暴饮暴食的风险也比较大。

第四种是以宿命的观点看待当下,即宿命论视角,这样的人对现时发生的事情感到无能为力,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自己只能顺从和忍受外界的安排。

第五种总是习惯往前看、为未来谋划,被称为未来视角,这样的人具有前瞻性,更关注有待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为了完成未来的目标,他们愿意舍弃当下的享乐,时间的利用更有效率,因而更容易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但是由于一直在为未来担心,所以幸福感并不强。

所以说,时间这把尺究竟丈量的是什么呢?被你藏在光阴背后的又是什么呢?

是过去的忧伤,还是往日的快乐;是年少的梦想,还是应时应世的无奈;是来日的憧憬,还是为老谋生的远虑。

03共勉

喜欢书中的这句话:过去最远的延伸正在此刻,未来最早的起点就在此刻,我们可以完全掌控的自我也在此刻,所以只有此刻才是最重要的

用时间之尺,共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