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方科学简史读后感100字

西方科学简史读后感100字

《西方科学简史》是一本由文聘元著作,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科学简史》读后感(一):有意思的西方科学史

所有的事情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这本书便是细数西方科学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探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部展示人类思想进步的发展史。

最开始被吸引的是书的前言所讲的内容,在中国古代“腐草化萤”的说法存在了很久,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奇怪甚至荒缪:认为萤火虫是由腐烂的草变成的。要说只是传说中的记载或是猜想,但些许的文字记载里会发现这种念头持续了很久,从《礼记》甚至 持续到近代的清朝,都能看到这样奇怪观点的记述。然而当十七世纪的清朝还在沿用两千年前的观点时,此刻的西方,不但对萤火虫对大地万物甚至是整个地球与太阳系的诞生都有了相当清楚而科学的理解。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忽视科学的产生与作用,对事物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主观感觉或是简单联想。借用书中对科学的定义“科学的根本特点就是面对事物本身,仔细的观察,深入的思考,找到其中的客观规律”。

而我们现如今,要研究科学,使用科学,除了面对事物本身,也应该了解已发现的自然科学规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也就不得不提及西方的科学,既是让我们更了解科学本身的发展史,也可以使我们看到西方人是怎么发展他们的科学的,这样的发展过程又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借鉴意义。

本书按照六大基础学科分为了六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按照是什么,分类组成,现阶段的重要研究成果的历程来展开叙述,文字简要通畅,穿插着科学的数字及理论,简明扼要又不至于晦涩生硬,全书从整体到部分的角度出发,看完会对整体科学的脉络有一个清晰框架的认识。高于生活又不脱离生活的本质,可读性较高。

纵观整个科学发展的历程,对事物本身的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要是对事物没有仔细的观察,细致的思考,可能都会出现偏差,即便是现在看来著名的科学家们,也都有犯错的时候。

这告诉我们,在日常的生活里,不只是科学,要细致、不怕错,但也要遵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来寻求知识与变化,做一个懂知识且会用科学的人。

《西方科学简史》读后感(二):一本书读懂西方科学发展史

科学,通常来讲,就是关于自然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科学的应用无处不在,它是从古到今无数人探索、发现、实践的结果,其间不知跨越了多少岁月,才形成今天众人所认识的样子。因此,我们在享受科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了解其漫长而艰辛的演变过程。

《西方科学简史》一书是作者文聘元写给众多读者的西方科学发展史的普及读本,整体内容脉络清晰,深入而全面的介绍了那些与六大基础学科相关的核心内容,也是一本每个人都可以看得懂的书。

无论是怎样的科学,都是围绕着人而出现的。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科学自然也就有了它的痕迹。比如古埃及纸草书中记载的为法老制作的独特计时装置,比如美索不达米亚人根据天象制作的星表,比如苏美尔人发明的有属性和种类的楔形文字,其证明某些矿物质早就存在......这些无疑都是人类所能知道的最早科学知识,也是以后复杂的科学知识的基础。

在六大基础学科中,天文学算是最早被人们所注意的学科。其次,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和生物学。丰富而庞大的的知识体系,浩如烟海,越是深入了解,越会被自然所折服。

在本书中,作者就按照时间顺利依次介绍了六大学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相关重大发现。

我们都知道,在宇宙中有很多的天体,它们一直遵循着各自的轨迹存在着。那么,研究天文学,到底是研究什么呢?这点,在相关章节中可以找到答案,即研究这些天体的起源、演化、组成、距离和运动。当然,人类的视野和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所能了解的也不过是像星系、太阳系、太阳、行星、卫星、流星这样比较熟悉的天体,在宇宙中还有更多的空间需要探索。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哥白尼的“日心说”是人类对认识世界的飞跃性标志了。

数学,是有关数的学科。数的种类也有很多,其中有正整数,也有负整数,有有限小数,也有无限小数,有实数,也有虚数。不过,数学所包含的内容可不仅于此,还有代数学、几何学和分析学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分支。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就是西方历史中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给后人留下了不下10种与数学有关的著作。

物理学是以物质作为研究对象的,它同样有很多分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力学、光学和量子力学。我们熟悉的大科学家牛顿就是对物理学具有重大贡献的人物,以其名字命名的“牛顿定律”几乎没有人是不知道的。

科学的世界是如此美妙,每一种发现都有可能改变世界。《西方科学简史》中提到的内容虽然只是与科学有关的入门知识,但胜在它既系统又有条理,可以为人们构建一个清晰的系统认知,从而更加喜欢上这门奥妙无穷的学科。

阅读完《西方科学简史》,在感叹科学魅力的同时,也让我认识到拥有科学的思维实在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然,在快速发展的未来,恐怕也只能成为拖后腿的存在了。因此,凡事多观察,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也挺好的。

《西方科学简史》读后感(三):综合的科学史

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言,回首前人巨擘的工作,会有利了加深对学科的理解,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学科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学科发展方向。

在九年义务教育及高等教育过程中,科学史往往依附于自然科学课程,即在自然科学学科教育前,简单地讲述本学科的发展历程。这样的科学史虽然目标明确,内容集中,但不易形成全面的科学观,难以找到交叉学科的脉络。因而,科学史学科的创始人萨顿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的主张科学史的自主性,提出只有分科史不是真正的科学史,只有综合史才标志着科学史学科的出现。北京大学吴国盛老师也认为,科学史应该由理学学科走向史学学科,综合史才是独立自主史学。这样的科学史有助于形成跨学科的研究意识,在跨学科研究的观念形成、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等环节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聘元老师所著《西方科学简史》即把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性学科集中在一书之内,梳理了六大基础学科的核心内容,并从古埃及、古希腊时期开始,介绍了西方科学从无到有、并在曲折中壮大的发展历史。他一反教科书先介绍历史再讲授学科内容的模式,先对六大基础学科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再介绍“我从哪里来”的历史。在历史进展的叙述中,以代表性人物的研究成果提携时间的前行,也不同于平时按时代划分,例举该时代著名学者的模式。例如,在物理学部分,作者先分四节介绍了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什么是物理学”、“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两种类型的光学”、“物质的构成”;再用五节介绍物理学的重要历史进展:“古代物理学”、“伽利略”、“牛顿”、“多普勒效应与以太难题”、“爱因斯坦与相对论”。整本书脉络清晰,内容紧凑,对了解欧洲科学历史及学科基本内容十分有益。

在现在的科学史界,科学史被区分为内史和外史,科学内史注重科学方面的思想、哲学、概念、观念和文化的历史分析。而科学外史,一般指科学社会史,关注政治、权力、经济和意识形态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单独的内史派或外史派在完整描述解释科学史的过程中都稍显不够全面,内史派易忽略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影响,而外史派则缺乏科学的具体内容。文聘元老师在《西方科学简史》中以内史为重,尽其所能简明通畅地讲解晦涩的科学知识,但同时兼顾了社会政治经济对科学家及科学研究内容的影响,做到了内史与外史的综合。

不可否认,作者在讲述科学经典理论方面的功力,但在科学前沿方面则略有保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除去爱因斯坦外,作者在书中提及的科学家都是活跃在20世纪前,而20-21世纪是众所周知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许多学科得以高速发展;二是地域,二战后,由于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西方科学形成美国与欧洲并头前行之势,而这本《西方科学简史》只有欧洲部分,完全没有提及美国。省略了这两部分内容,则相当于摒弃了科学进展的前沿内容,虽然保证了科学性,但少了前瞻性,没有足够判断学科前进方向的基础。

此外,在地学和生物学两部分,作者只介绍了学科知识,而没有历史进展。作为一个生物学相关学科出身之人,深感可惜。

《西方科学简史》读后感(四):科学道路阻且长

简史,历史的缩写。《西方科学简史》是西方科学发展史的缩写。 在书中,文聘元先生将西方科学的发展分为了三大时期:科学的兴起时期,走向经典的科学时期,现代科学时期。 于古代到中世纪是科学的兴起时期:科学的起源并不能精确的说得出来。最初的对天上星星、太阳、月亮的观察、猜测,大抵就是天文学的起源;打猎归来,对猎物的计算就是最早的数学吧。古埃及贵族为法老设计的记时所用的水漏,妥妥是一种物理仪器。这些人类最早的探索,就是以后更为复杂的科学知识的基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这个时期三个伟大的人物,以自己哲学家的态度,涉猎于各个学科领域,并做出很大的贡献,将西方的科学向前又推进了一大步。 走向经典的科学,以牛顿为标志。我们是听着“苹果为什么会落向地面”的故事长大。这个时期中,包括牛顿在内的一大批伟大的科学家,“将科学带入了又一个黄金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科学研究,范围越来越大,不仅仅是几个大国的事情,它已经逐渐扩散到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这一时期的科学研究成就有若“夏夜繁星”。 现代科学:以爱因斯坦为标志。科学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曾经以为已经完美无缺的科学因为新生事物的诞生,遭遇了“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此,新问题的出现,使得新理论不断的诞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终将科学推向了“全新的现代科学之境”。 不同于以往的一些科普性书籍只单一介绍一种学科的做法(术业有专攻吧),《西方科学简史》于一书中,集中了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性学科(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和生物学)的核心内容。

读罢天文学一章,你会知道什么是天文学,了解到太阳系的形成,恒星的一生,我们的太阳,以及太阳系的行星们,还有卫星、彗星与流星又是怎么回事。这些深奥的关于天文学的知识,作者用简明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的娓娓道来,使得即使是天文学的小白,也可以听得清楚明白。之后,作者又以天文学发展过程中,各时期的代表人物为线索,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了一个个天文学发展史上的典型事件。这些事件,有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也有些是我们从未听闻的。每一个故事中,就有一个重大的理论诞生。而我们于看历史故事中,就又轻松的了解了一个曾以为深不可测的科学理论。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科学家,在科学探究的路上,所做出的努力,付出的心血。甚至为科学献身的也比比皆是。 之后,文聘元先生从第二章开始,用同样的模式为我们依次介绍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地学、生物学的发展。亦是这样一条艰难的路途!从来没有一个发现,一个理论的诞生是轻而易举的!永远不存在不劳而获的事情! 《西方科学简史》一书,令我们了解了西方科学的简单历史与发展的一般脉络,对六大基础性学科的核心内容有了整体性的了解。而我看到文聘元先生更希望通过这本书向我们传递一种思想。他渴望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也拥有对事实真相探求的精神,以及对真理的不断追求。愿“腐草化萤”的故事不再出现在我们的身上。中华民族在科学方面当奋起直追!

《西方科学简史》读后感(五):科学简史亦是人类简史

古代和现代有什么区别? 那就是现代人比古代人看待事物更加的清晰,更加的透彻。对于大自然的各种法则领域的更多,可以把这些更好的去运用,更好的造福人类,人类的生活更好。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科学”。 何为科学?面对事物本身,仔细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找到其中客观的规律。这种规律就是科学。 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这么得来的。 但很显然对于科学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只是一个小学生,甚至于现在也没能做别人的老师。 《西方科学简史》这本书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透彻的了解科学的来龙去脉,了解那些科学界的开阔者。开普勒、牛顿、爱因斯坦、道尔顿……。 百年前我们的国家经历过一段屈辱的历史,那一段黑暗的历史自今历历在目。在洋人的坚船利炮下区区数千人,把我们的数万大军打的溃不成军。泱泱大国亿万人口却要向弹丸小国卑躬屈膝。都说大清朝无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当时朝廷当中也不乏能臣良将,如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等等。对付太平天国也是异常勇猛。之所以遇到洋人就丢盔弃甲,还是科技上差异太大了。 当别人已经坚船利炮的时候我们还在玩刀,怎么能不败? 就像《西方科学简史》这本书开篇的时候说的那个关于萤火虫的故事“腐草化萤”。 在很久以前《礼记.月令》当中就有记载: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 “腐草为萤”,在古代我们认为腐烂的草会变成萤火虫。可悲的是我们一直以这种观点为主,延续到封建王朝结束。 在著名的唐、宋时期人们都这么认为的,从来没有一个人去真正的去观察过事实的真相。 当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西方的科学已经成为常态化的时候。而我们还停留在两千年前的思想,沉浸在往日的辉煌当中,怎能不败。 《西方科学简史》这本书共分为六大部分从天文学开始到数学、物理学、化学、地学、生物学给我们清晰的讲解了科学的成长历程。 科学,究竟起源于何时已经不可考证了。 因为科学就是人类从古到今一步步进步,走向文明社会的过程。 在古代人们就会观察天上的星星、太阳、月亮对他们的运行轨迹进行计算、推测。这些就是天文、数字的起源了。 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开始对大自然有更多的探索。或许从古埃及那个聪明的贵族为法老设计了一座独特的计时器开始,就打开了科学的潘多拉魔盒。 最古老的科学家与古埃及文明同样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他们观察了天象,制成了一种星表。 后来古埃及、苏美尔的科学知识传给了古希腊人。从此开启了古希腊的璀璨文明。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各种数,比如长方形的数、三角形的数等等。 当然还有天文学家菲劳洛斯、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还有后面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 19世纪的时候科学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当时的一部分科学家认为科学已经发展的完美了,以后科研人员要做的只是修补而已。 然而十九世纪末,以爱因斯坦为标志的一群科学家发明了一系列新生事物,这些研究成果让我们迈入现代社会,但同时也是对之前的研究成果有致命的打击。 现在科学达到理想了吗?没有。 现在虽然解决了以前很多不明白的问题,但更多的新问题出现了。还需要人类一步步的去发现,去探索大自然的奥妙。 科学就像宇宙一样,无穷无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