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经纬天人:《史记》精解读后感摘抄

经纬天人:《史记》精解读后感摘抄

《经纬天人:《史记》精解》是一本由王紫微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纬天人:《史记》精解》读后感(一):一本解读《史记》的佳作

对于《史记》这部纪传体通史,如果我不阅读《经纬天人---〈史记〉精解》,我想绝对不会有更新的认识。这部关于《史记》精解的书籍,在先前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带来了作者王紫薇自己的一些看法,提出了一些新的推测或论断。因此,我自身感觉收获良多,对《史记》的史书意义、文学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了解一部大型通史,对一般读者是非常有难度的,作者的研究类作品的出版,对我这样的外行读者是个帮助,不能只停留在历史课本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表述,深层次的要点还是从很多线索中梳理出来的。作者从成书、思想、流传三个角度展开了自己的分析。

我感受到,解读《史记》离不开考据,考据离不开阅读分析大量古籍。作者在考据上狠下功夫,才有了本书的基本。在《成书篇》中,作者介绍了《史记》是如何写成的,司马迁是在熟悉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传》《国语》基础上,糅合了自己的写作方式进去。作者得出了《史记》原本不是史书的论点。《思想篇》中,作者介绍了司马迁是站在诸子百家哪一家流派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的,思想基础决定了作品的历史地位。最重要的是《史记》的核心精神,它不是单独为了记述历史才写作的,而是揉进了作者对时间空间的思考,如果不读该书,我根本了解不到《史记》的核心内涵。《流传篇》中,作者记述了《史记》成书之后的命运,它是被后世焚毁呢?还是被后世传颂呢?失传了多少?保留至今又有多少呢?后世文人政客又是如何评价《史记》的呢?

我认为,作者的大量考据结合自己的论断,作为解读《史记》的辅助,为开拓读者的视野是非常有益的。

《经纬天人:《史记》精解》读后感(二):史记的飞短流长

上虚美,不隐恶,是《史记》能流传至今,奉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二十四史的头牌非《史记》莫属,绝不是一句空话,司马迁坚毅的品质让那段早已尘封的历史重见天日,看到的是忠奸善恶,读到的是天地玄黄,但是我们真的没有想过这一部跨越千年的作品是否历史的本来面目?经过了历代历朝的文人武将、皇帝平民的流转,更多的可能是四不相的,兼顾各方利益只会使其成为大杂烩,每个人,每位有权力的人、每位有金钱的人,都希望为自己立传写书,所以我们看待《史记》,应当站在平视者的角度,既不仰视,也不俯视,我们无须研究其史实的真假,只须从中领悟创作的精神,使《史记》不失为一本史书,更多的是太史公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追慕。从像牙塔里走出来的学者,本应有人间烟火气,如果故作高深,那我们岂不是被所谓的大家专家牵着鼻子去行走,久之我们还有方向感吗? 说真的,《史记》的早期名称还是称作“太史公书”,这是以官职而代之,足以说明政治对于历史的影响,代表的是以个人视角所写就的国家典章,仅以此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史记》的证伪是多么荒诞的事情,写的是你皇家的事情,偏要一个个人承担不应有的责任,写得好了,也是政治的功劳,写得差了,只不过掀起政治的遮羞布。 刘邦,不是政治家,而是 高明的政治家。这种人如果活到今天,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能利用别人,让别人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做事,弥补自己在能力心态上的不足,这是一种本领,其实我们读《史记》并不是为了还原或考究历史的真相,而是通过历史的叙述找寻自己的方向,让自己走得更加从容更加坚定更加健康!

《经纬天人:《史记》精解》读后感(三):千古绝唱两司马

作为藏书爱好者的一员,作为热爱古籍的一员,有人收藏一套好版本的二十四史为心愿,看着书架上摆满几排史书,胸中自是一片喜悦;有人以毕生读完二十四史为志向,当阅读完那厚厚书籍,将之转化为脑中、口中的知识时,那份自得自是不必言说。我只踏出了第一部,收集前四史。而前四史中,《史记》的名声最响,可是每每拿起看到那些繁体字时又很惆怅,不懂作者生平、不知作书由来、不明书中所提及人物,就特别需要一本常识普及类的书对其做个大致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内容。恰好,这本《史记精解》就属于这样一本通识性书本。 《史记精解》的作者是王紫薇,北大古代文学博士、古代文化研究学者、文史作家。相对地来说,以专家的眼光来看待古籍,他们会非常客观,不仅旁征博引力求丝丝入扣,还追求严谨,绝不信口胡诌。本书中的语言是从专家研究的角度为大众所做的普及类书本,文字内容也不复杂难懂,没有那么多专业术语。《史记精解》分为三个部分:成书篇探究《史记》的作者、体例,思想篇陈述《史记》中渗透的思想意识,通变观、政治观、礼乐观、悲观,流传篇展示《史记》由“禁书”到“藏书”的流变以及对之后史书撰写的影响。 《史记》非一人之力,一人之才,一人之得而出,它是作者司马迁在阅读大量书籍,广泛吸收各代经典书籍中的内容,外加其父司马谈的影响和司马迁个人的感悟,然后集结成册的。谈到《史记》创作的原因与最初的版本,王紫薇谈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司马谈,且经过史学专家考证《史记》中有部分篇章并非司马迁所作,而是其父司马谈的作品。所谓家学渊源或许就是如此,父创子续,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的一时感念创作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子言”的文学巨著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后来的史书更是沿袭太史公模式,将史书内容布局的撰写当作传统。尤其是太史公所提倡的“发愤著书”说,更是引得无数文人前赴后继,诸多文学作品上展现出惊人的魅力。 《史记精解》的引导下,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神化的太史公司马迁,也不是盖着神秘面纱的《史记》,而是一部由司马氏父子通力合作的史家巨著。不论是拿来研究,亦或是普及史实,这都是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史记》精解推荐给你。

《经纬天人:《史记》精解》读后感(四):从另一个角度看史记

这本《史记精解》眼瞧着作者名不错,于是就这样被带回来家了,可惜的是这本书我并没有足够的史记知识,并不能够领悟到足够的深刻,还未多看几遍,就被我的小侄儿霸占拿走了,内心无限遗憾。相比较于许多人来说,我写这篇书评的资格并不太够,因为我算不得上一名历史文化爱好者,对于史记我了解的也仅限于高中课本教材上的义务教育和语文老师平常讲课时突然心血来潮时的拓展知识,简短一些形容便是知之甚少。《史记精解》我认为其实很适合像我这种对史记了解得不多的人看,对于纯历史不太感兴趣的人也可以试着读一下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即使我不懂史实,但知道点花边新闻出去和喜欢历史的小朋友一起聊天不至于三句话把天聊死(对,就是这样,对于这类书籍我的阅读目的很明确——至少可以用知识来吊吊书袋,让别人不至于一眼就看出我的一贫如洗)。 至今我仍记得高三时候因为看了一本小说而知道了织田信长,信口在一位男同学面前提起这位知名将军的一些事的时候(至今已不记得是自己胡诌的还是真的记忆清楚而复述准确了),那位男同学和我聊了很久的日本文化哲学,当我将这件事已经忘却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他问我:“你真的读了很多书吗?我以为整个班也就只有我在高三还读这些没用的书了。”(因为我们是理科班,文科知识高考不考,班主任一直灌输着不考的就不要看了,都是些没用的这种思想。)我惊呆:“没有啊。”接下来他说:“我觉得你和普通女子不一样,很少会有人知道织田信长,你肯定不是一般的女子。”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更爱看书了,无论好恶,我都能欢欢喜喜地看,那句“你不是一般的女子”留在我心里很多年了,每每想起都能给我力量——做个不一样的女子,如何?我想,阅读是从被激励的时候开始的后来的他们应该都有了比较好的阅读习惯了吧。从这种角度去看这本书,我认为十分不错,具有争议的事物总是能更容易引起话题,以后和小伙伴聊天又会多一个不错的话题。这本书不同于繁杂的历史类图书,简洁,文中对许多古文引用做了简单的解释,也对其背景做了简要的介绍,非常适合记忆力不好无法迅速调动记忆联想的人来阅读,这使这本书读起来比较容易。同时,这本书对史记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精解,如果要拿这本书的内容来聊天的话,恐怕算得上的十面埋伏也不惧了。

《经纬天人:《史记》精解》读后感(五):妙趣横生话史记

《史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伟大的纪传体通史,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史学上的传承记录以及对著作所处年代的一个汇编和理解。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作者将本属于专业学者研究的史学内容清晰通俗有趣而且图文并茂的展现给我们广大的读者,让我们在读这本书之时,不受晦涩难懂的文字或者词汇所累,能比较轻松而愉快的理解这本书的内容。另外,作者在对史记的精讲的同时,行文脉络也很规整清晰,没有杂乱无章的感觉。作为读者,读完此书,也对史记本身以及历史有了一个更客观以及较为详细的认知和理解。

作者从《史记》的成书篇开写,我们通过阅读,能了解到《史记》的作者并不是只有司马迁一人,而是以司马迁及其父作为主要编写者,然后集合众家之言而成此书。作者在行文中,对于关键人物司马迁之父(即太史公司马谈)作了详细的介绍,引用《太史公自序》中的文段说明了史记的编著原因,以及引用《赵家传》等著作也切实的说明了司马谈在史记著作的贡献和地位。另外,由成书作者司马谈和司马迁引申出“太史”官职的详细叙述,也是引经据典,列举来由史实文字说明太史此一官职并非大众读者所认为的与编撰史记密切相关。在惊讶之时,作者在不知不觉中将读者带入了探索历史奥秘的频道,读者此刻已经化身为学者。同时,对“王莽九庙”遗址的配图,体现了必要性和说明性,充分的还原了历史境况。而史记本不是史书更令读者诧异,在了解汉代史学观念的同时,也对春秋等时代有了衔接。接下来的体例和神秘数字则丰富和扩大了读者的想象和思考空间,图表和数字等等的列举也让阅读变得妙趣横生。 而成书篇和流传篇则是一个比较大而深的拓展,涉及到占星学、《周易》、礼乐文化、政治文化观念等等。

从这部精解来看,很适合作为大众了解史记的读物。作者由浅入深的叙述也减轻了读者的阅读负担,同时作者的成功在于把读者的阅读兴趣给提起来了,读此书有点读十万个为什么的感觉,在抛给读者问题指引读者思考的路径同时,使读者与作者达到一个共鸣。

对于史记的解读是无穷尽的,作者为我们打开了这样的一扇了解史记了解历史的窗。而阅读史记,也赋予我们读者的责任感和传承历史文化的义务,很庆幸阅读此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