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史记的读法读后感锦集

史记的读法读后感锦集

《史记的读法》是一本由杨照著作,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532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9-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史记的读法》精选点评:

●8.3分真是太扯了,这就是本一般的科普书,但成功的让我讨厌了燕丹和郭解。

●史记故事改写+读后感。勉勉强强断断续续跳着读完,有些观点太难苟同,比如,说汉武帝任用酷吏是因为他没有识人之明,“武帝最大的问题是根本不会看人”(P439),我嘞个去,真敢说!

●全局感去读史记,每一篇与其他篇幅的逻辑关系,会思考历史会重复,但又不是简单重复。历史会有高峰,低谷,人生也是如此!其中很多简单观念值得思考!

●胆子大,文笔好,知道研究史,非常优秀的史记读本,不必听自暴自弃的所谓「历史学者」的批评的话,他们是永远对他人作品不满的(同时自己写不出来)。

●史记导读之最佳

●8.9/10 杨照老师对《史记》的导读真的相当不错,对于我理解史记及司马迁其人的作用极大!如果没有他的解读,我阅读史记的感触会浅显很多。

●已推给多个朋友,都说想法被改变很多,回头再详细点评价。

●颠扑不破,念兹在兹。其实水平一般。

●非常一般吧,感觉就是个读后感。

●通俗的读法,重点篇章介绍介绍罢了。

《史记的读法》读后感(一):司马迁的精神世界

今天再读《史记》,不同于中学时代,中学时代更多的关注点在应试,大部分时间会花在背诵重点章节上,又由于文言文的关系,一般也不太会很主动的去读未入选进教材的那些章节,因此会缺乏一种整体上的把握。而要全面地理解司马迁的精神世界,则必须要完整的研读《史记》的每一个章节。《史记的读法》可以则作为研读《史记》的一个指南。从《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入手,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理想追求,然后进入到文本,在本纪、世家、列传、书、表里去寻找线索,感悟司马迁的用意。

《史记的读法》读后感(二):个人觉得,初读史记的读者不推荐。

虽然很多人都说这本书是入门书籍,但是,我很想说,要是没读过史记,或者,只是粗粗读了点的读者,这本书暂时别读,不算入门。虽然书名叫史记的读法,但是,也会有很多观点给你带去先入为主之见,很影响后期自我对原书的理解。还是那句话,当然,也是这本书作者传导出来了,太史公是要成一家之言,我们看史记要有批判思维,但是,思维还没有之前,就先套了思维,留给自己的阅读乐趣就少了。

作为一个史记迷来说,这本书绝对值得读,给我开个好几个角度,当然,有几处不太符合原著的地方,或者说,不是很恰当,及一些可以和其他记载引申出去的地方作者没写,很想跟作者交流一下。主要我虽然看了很多遍史记,但是,都是闭门造车,很希望跟大神沟通一下。

还有,游侠列传的解读,及后面几章可能,我读的不深,不过觉得作者有点强力解释的意味,读起来有点不适应。欢迎有大神给解释一下。

《史记的读法》读后感(三):这是一位史书老师

这本书其实最后没有看完,但是有一些值得自己以后看书的技巧和方法的借鉴。 尤其是读历史书,前期看的时候一直觉得看完了没有作用,看完了就忘记了。

需要考虑什么性格的人、

在有什么样的经历背景下

做了什么样的决定

在什么环境下

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

这样总结出来的一个循环对我们是有用的。

作者写的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这部分在前面,

另一个部分在后面这样的安排有什么目的

借 由这些内容想表达什么的道理

作者写书最后都是成一家之言,即使是《史记》这样的著作也不例外。

那么我们作为一个读者要判断作者这样的一个判断、分析是否是正确的。

需要的是一个主动的分析,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这是读一本书的前提。

《史记的读法》读后感(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很好看。坦白来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完全不理解《史记》为何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如此高的地位,读完大致明白一些了。

首先司马迁是具有野心的太史公,以一己之力提高了史家在历史上的地位。从整个人类进程来看,史家担任着记录和整理事实的工作,可是究竟哪些值得被记录呢?那些德行很高但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就不应该记录吗?那么一本只记录胜利者之歌的史书对后人会留下什么价值观呢?书中写到:史家史笔需要记录那些好人没有得到好报的情况,历史重要的存在理由之一,就是弥补“天”与命运的这种不公平,将好坏行为与名声彼此相称地存留下来。司马迁认为,史家承担着弘扬人类高尚价值观的伟大责任。

其次,杨照先生从专业角度分析了《史记》中的篇章形构,为何这篇放首篇?为何这里繁笔那里简笔?谋篇布局中也透露着司马迁用独特的笔法在传达他的智慧。

另外,司马迁在看待历史时有着自己的史识和史观,这是《史记》最为精彩的地方。所谓“通古今之变”,“通”不是个别事件的解释,而是能够归纳的、更明确的模式。读史使人明智的奥秘在于,用历史中的通则智慧去解决现实问题。

就我看来,杨照先生在这本书中确实夹杂很多私货,但似乎也在用司马迁的方式传达着:每个人、每个阶段对历史的理解都是不同的,独立思考的同时,享受跨越时间长河的思想碰撞的乐趣吧~

《史记的读法》读后感(五):借由《史记》思索中华文明的“天人之际”——《史记的读法》读后感

非常有趣的史记导读。在杨照的笔下,司马迁不是个呆板记录的史官,而是近似一位胸怀天下的非虚构作家,要通过梳理历史注入自己的思考,以达中华文明的“天人之际”与“古今之变”,为人们对过去的种种疑问,留下一份自己的解答。

以这样的视角看待史记的篇目,才能进一步了解司马迁的深意。

英明神武的汉武帝为何会疯狂地寻求仙道?他的举动为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这又反应了帝国巅峰者的什么宿命?

在秦末乱世中,刘邦究竟为什么战胜了项羽,他们的抉择与性格影响了什么?

统一六国的秦真的是暴起暴亡吗?

酷吏和循吏的变迁,反应了帝国身上的怎样一种变化?

汉武偌大盛世之下,连接民生的经济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

不仅如此,司马迁的目光还要超越具体问题的时空,去询问历史,挖掘出被洪流淹没的善良之人,告诉大家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好人。

伯夷和季礼,他们为何坚持自己的原则?

刺客和游侠们,身上闪烁的人格魅力都是什么?

卜者与医者们,他们积累下来的职业智慧都有什么?

等等,不一而足。

但也不得不说,在对史记与司马迁的阐发上,本书作者多多少少有些六经注我,部分私货可在大段的抒情文字里窥见一二。但瑕不掩瑜,通过《史记》去思考中国文明,这是一个普通读者阅读史记的很好的思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