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唐诗宋词解:诗为心声,词乃情物读后感锦集

唐诗宋词解:诗为心声,词乃情物读后感锦集

《唐诗宋词解:诗为心声,词乃情物》是一本由李劼著作,理想国 |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34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诗宋词解:诗为心声,词乃情物》读后感(一):作者红楼入梦太深

缺点是带着“深情”的有色眼镜遍照所有诗词,难免有的是3D,效果突出,有的则视而不见。批评标准的单一,对女性美和婉约的偏执,让人多次反胃。

优点就是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给人从庸常之见中惊醒的刺激吧。

总体看,作者评诗论词处处有个我在,喜欢就吹捧上天,不喜欢就贬之入地,典型的小儿心态。有些闪光点,但大部分所谓创见根本经不起推敲。书生意气的典型。

《唐诗宋词解:诗为心声,词乃情物》读后感(二):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堪称目前所读过的诗词鉴赏类书籍中最令人失望和生气的一本,市面上那些挂着赏奇析疑的羊头卖着无病呻吟的狗肉的畅销书,尽管矫揉造作,尽管空洞无物,好歹还能把自身姿态放低,不像该书充斥着令人咋舌的偏见和自以为是的无知,还摆出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傲睨古今的样子。枉费我花时间在这所谓的“才子之书”上,想不到三联书店也有欺骗读者感情的时候。原本抱着好奇心,想一睹一位中文系出身的前辈究竟如何臧否古代诗人词人,结果字里行间独断专行甚至不无蛮横,狂妄刻薄之言多,温柔敦厚之调少,也不知是自身性格使然还是心态上果真已经老了,这种狂妄劲儿半分都欣赏不来。更难以理解的是,这些戾气太盛的文字居然出自一个55年的中老年人之手,到这个愈发浑成的年纪本该让人看到不同于年轻气盛时所写出的东西,可惜真没有……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一共四编,上卷两编分别为唐诗宋词的整体概况,下卷两编则是唐宋大家的逐一评说。而实际上上下卷的内容重合之处不少,有种东拼西凑匆匆整理成书的零散感。全书不时强调“诗为心声,词乃情物”以点明主旨,但逐篇读下来会发现作者自己都无法很好地诠释这八个字,不过是在刻意重复概念罢了。作者主观太甚,好恶分明,标准单一,沉溺于一个“情”字,对“诗言志”的传统不以为然,偏好婉约词而轻视豪放词,喜欢者就捧上云端,厌恶者则贬入地狱,几无客观与理性可言,更遑论敬畏之心。

唐诗诸家里,对刘希夷、李贺、温庭筠和韩偓可谓不遗余力地赞美,尤其是温、韩二家,可谓过度拔高,认为前者心地纯粹透明,无心于仕途官场,后者是曹雪芹的知己,《香奁集》是《红楼梦》的先声,则纯属主观臆断了。就温庭筠而言,在史料记载中完全就是“文人无行”的典型,醉心于仕途经济,也长于献媚讨好,奈何生性轻狂,得罪丞相令狐绹又得罪微服出巡的唐宣宗,才把一生仕途断送,作者不细加考证便信口开河,是很容易误导读者的。李白杜甫这样的诗坛巨星尚不能全然进入作者法眼,而在后世有“泰山北斗”之誉的韩退之,在其笔下俨然成了“妄人”一个,“其智不高,其心也小”,诗文更被贬损得一无是处,叫人当真为昌黎先生一大哭!也不知作者是哪儿来的勇气,敢对先贤如此傲慢无礼?是梁静茹给的吗?

而宋词诸家,得以与南唐李后主一般青眼有加的,也只有柳永、贺铸与李清照了。作者有意向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观点发难,对温庭筠和柳永都进行了大篇幅的“翻案”,唯独对李后主,只怕比王氏爱得更为深沉。作者肯定温、柳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没有问题,但近乎盲目的推崇便不足取了,温庭筠上面已经提及,而关于柳永,作者指出其艳词与欧阳修之区别在于后者物化女性,而前者把女性当人看这一点可谓相当精准,可惜又出现了褒扬起来毫无节制的老毛病,甚至不惜踩苏轼一脚加以成全——“柳永的了不起,岂是苏轼能望其项背的”,然而说来说去也只会引用《雨霖铃》和《八声甘州》两首常见词作,殊不知最能代表柳词整体风格的作品当属《定风波》(自春来)一类,叫人不得不怀疑作者是否通读过《乐章集》。至于南宋主流词人,只有辛弃疾一人“幸免于难”,其余皆多少“惨遭毒手”。特意翻出其评价白石男神一篇,读后脑海里立马蹦出“bullshit”一词,我担心是否自身粉丝滤镜太厚,又认真地读了一遍,对其观点仍旧难以苟同。王国维再不喜南宋词,对白石也不得不给出“犹不失为狷”的评价,到了作者这里便只剩下“为赋新辞”。诚然白石的词作有其人生经历与自身性格造成的局限性,但说白石词少真性情,恐怕是没能看到清苦的背后一颗敏感而克制的心,以及那些无法言说的疼痛与无奈吧。而张炎在作者眼中就更不堪了,词作饱受挑剔,其仕元一事更成为被一再攻击的靶子。

若论诗词鉴赏能力,我自问远远不如作者,但作为诗词爱好者,诗人词人们的历史地位和文学成就我还是略知一二的,因此对于此等有失公允又缺乏温情的鉴赏读物实在反感至极。主流的诗词学者那套“以政治寓意穿凿言情诗”的评价标准固然有其时代局限性,但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岂不是又落入了另一种偏狭?为喊出高论而大发厥词,为标新立异而不懂自谦,说实话是很遭人厌恶的。

当然,该书并非没有优点,语言凝炼,表达流畅,佳句迭出,比如“权力是枭雄的春药,又是文学的毒药”,在诗词解读上提供了另一种视角,较往常那些平庸俗滥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叫人眼前一亮。真知灼见也偶有闪现,例如分析元稹与李商隐诗作的不同,认为“情无高低优劣之分,然诗有深浅幽白之别……但元稹的悲怀日常而浅白,义山的情诗沉潜而幽深。不同的风格,源自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禀赋”;又如对王维与杜甫诗歌的认识,指出“王维之所以空而不灵,并非空得不够,而是空得无情。空,必须有情垫底,方得空灵。比如,杜诗的精彩,不是精彩在家国情怀,而是精彩在真情绘色”。但其“嬉笑怒骂皆由我”的任性姿态类似于现在的宫斗爽剧,看时过瘾,而后索然。如果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缺乏了解,本身也没有多少诗词积淀的,还是不建议一读,免得把偏见当真理,误入歧途那就得不偿失了。

《唐诗宋词解:诗为心声,词乃情物》读后感(三):读妄人李劼的《唐诗宋词解》

2018读书清单之24 读李劼《唐诗宋词解》

第24本

2018.05.07

李劼《唐诗宋词解》,副标题“诗为心声,词乃情物”,2018年度第24本读物。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1月精装版, 12.8万字,346页。

以前不知道作者是何许人?百度后发现居然还有其新浪博客,百度介绍如下:男,本名陆伟民,上海市人,1955年出生,文化思想史学者,作家,文学批评家。现旅居美国。2014年7月1日,凤凰网文化频道刊登独家文章《北京文人集体遭批判 李陀北岛被指"皇权意识重"》,报道北京文人集体遭李劼批判事件。

李劼不但写了N多的学术评论,还写了许多的历史小说。我应算得博览群书,居然不知。

关于古典诗歌、特别是唐诗宋词,一般有三种读法。

一是仰视读法:赏析,选住等,绝大部分属于此类包括周汝昌老先生;

二是平视读法:似乎只有叶嘉莹、王国维、顾随算得。面对面的平等的的解读。

三是俯视读法:目前见过的只有李劼。李劼《唐诗宋词解》这本书即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侃读唐宋诗词诸作者的。

如果只用一种方法读古典诗词,往往如盲人摸象,无法看到全貌;比较而言,叶嘉莹教授的平视读法视角最宽广;仰视读法见优点多;李劼先生的俯视读法见缺点多。

从本书的解读唐诗宋词看,俯视读法折射了李劼自大狂的性格特点;不仅仅对诸多的大诗人不屑一辩,对近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全是一幅高手训导土老帽的嘴脸;十足的妄人一个。

如果不经过第一种仰视、第二种平视读法,即贸然看李劼先生俯视读法的书,则毒害颇深;如果看过了赏析、叶嘉莹的解读,再读李劼先生,则多提供一个视角,对诗歌的理解更有益处。考虑本书别出一格,给4星,但不建议初读诗歌者阅读。

唐诗部分:

唐诗排序:初唐王勃、刘希夷双峰并峙;张若虚遗世独立;盛唐是李白;中唐李贺;晚唐温庭筠、李商隐。最后,扭扭捏捏的说,也许杜甫也算一个。

呵呵,杜甫他老人家混得在唐代都需要商量是不是顶峰了。而历朝历代,对李贺、温庭筠甚至杜甫的评价往往大相径庭,而对李商隐均情有独钟。不喜欢杜甫,说明60多岁的李劼心态尚年轻,年轻人没有几个喜欢杜甫的,因为根本不懂得老杜的。

由是,韩愈是第一个遭到全面否定的诗人,即“妄人韩退之”。

什么是妄人?百度的定义:妄人的缺点是狂妄自大 、老奸巨猾、双重标准、欺世盗名; 优点是情商高、审时度势。

李劼定义了中国历史四大妄人:董仲舒、韩退之、朱熹、康有为;并称“韩愈在四大妄人中间程度最轻,虽然离谱,但危害不大。”

说实话,这几个人我都不怎么喜欢,但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是妄人,还是第一次听说,简直是骇人听闻。而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攀祖认宗朱熹的,如今倒成了妄人。

由是,杜牧是第二个遭到全面否定的诗人。

我本也不甚喜欢杜牧诗,但如李劼的根本否定,亦太过分。评价《阿房宫赋》,未必全有道理,而角度别出,似是点中了杜牧的要穴,即杜牧把六国的破灭完全归结在“奢靡”二字,是以偏概全的;但你彻底否定了杜牧的这个结论也不对,只能是杜牧不全面。而评价杜牧诗歌:“别看杜牧下笔狂傲,骨子里却是无知填底,既不懂天下兴亡之奥义,又茫然于女人之辛酸。”

评价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却露出了作者不懂得欣赏诗歌的狐狸尾巴。作者如是说:要说到亡国的责任,就算皇帝不承担,那么多的大臣士子军官武夫,养着干吗?真是无耻的可以。当然,更无耻的是后世众多的权男传诵者。谓红颜祸国,就像粗鄙的村夫在外边吃了瘪,回家使劲揍老婆一样。

这一大段的论述,固是替歌女解气,却反而显得李劼先生不懂得诗歌。诗歌就是感受、感动、感发的;谓商女不知亡国恨,是表层的意思,商女唱歌不过是为了生存,至于唱什么?自然是给钱听戏的人说了算,那谁在听?非达官贵人莫属。其实杜牧是在讥讽达官贵人的腐化堕落的诗歌化的手法,可惜李劼先生不懂。

倒是评价《叹花》还算中肯。“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作者说:前两句猛泻花未开时不曾摘花的气急败坏,后两句对人家生米熟饭的恨恨不已;一语道破“淫诗”面目。

评价超高的诗人,中唐:李贺、元稹。晚唐:温庭筠、韩偓、李商隐。

评价李杜:诗歌方面充分肯定李杜的天才,但认为李贺、李商隐在其之上,这个可能得不到认同。做人方面称李白无厘头、杜甫向日葵,我认为这种评价是中肯的。书中称李白把作诗作为副业,主业是政治,而李白的政治水平恰恰可以用无厘头形容,其实辅佐永王李璘已经证明李白的确不是菜了,但李白始终怀有远大抱负。杜甫也是认为自己有大的治国能力,其实在四川严武手下干的时候,证明老杜没有政治能力;但他八九品的小官,位卑未敢忘忧国,如向日葵一样,关心家国,天天替皇帝担忧,替天下百姓担忧!

评价李贺:认为其才远超李白。我基本没有读过李贺的诗歌,也许?但李贺27岁就死掉了,再天才也缺乏生活的阅历与经历。

评价温庭筠:有唐一代一流诗人不少,同时又是上乘词客的也就温庭筠一个。

评价韩偓:《香奁集》给于超高评价,称之为曹雪芹《红楼梦》的知己。

评价李商隐:称李义山诗作从上品到极品,乃唐诗审美标高之所在,境界在李杜之上。这只能是他一家之言了。

这书似乎有这么一个特点,写男女之情,痴于男女之情的,都给了特高评价,如温庭筠、韩偓、李商隐、柳永、元稹。而对杜牧、白居易、甚至欧阳修等人,因与女人没有过真正的情感,用李劼的话,就是属于玩女人的一类,所以给予了比较负面的斥责。其实那个年代的文人,天天和妓女混在一起,动情和不动情有区别?不动情只能说明找妓女是解决动物需求;而天天换来换去的不停的动情者,我看不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对于作者欣赏的元稹,说元稹抛弃莺莺,属于合理不合情。我只能呵呵了。

宋词部分:

对宋词大家排行榜:

柳永、李清照、秦观;晏几道,周邦彦,苏轼,辛弃疾,姜夔。

相信这样的排行,估计没有谁当真,只能是作者的自娱自乐。

评价柳永:认为其词与“红楼梦”遥相辉映。但津津乐道于柳永的一些淫词,内有李劼先生的无限羡艳之心在。

看看作者津津乐道的柳永《菊花新》,完全是淫词一首。

欲掩香帏论缱绻。先敛双蛾愁夜短。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

须臾放了残针线。脱罗裳、恣情无限。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

转帖———读柳永《菊花新》

欲掩香帏论缱绻。先敛双蛾愁夜短。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

须臾放了残针线。脱罗裳、恣情无限。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

没有哪个词人象柳永这样,能成为歌妓们心目中的超级明星。他偎红依翠,他的词曲传遍大江南北。及至死后,是歌妓们为他行葬,送葬;且认识的也好,不认识的也好,送者如云。

一位落泊才子,受如此待遇,有多种原因。其中,少不了他真正地了解歌妓及其生活这一条。他写过她们的美貌,才情,如“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朝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也写过她们的情爱,如《拋球乐》《金蕉叶》等。其中,《菊花新》就是直写男欢女爱场面的。

《菊花新》中的女子应该是一个性爱方面的老手,外表温顺内心火辣。“少年郎”来了,在她的心目中,今天的他可与以往的嫖客有别,早已是她的“白马王子”!

这位“白马王子”看起来不老辣,或是太过斯文,或是心里留了点什么,乾纲不振,久久还不知道开个头儿。

时间依旧流驶,即使是冬夜,对于有情人来说,还是“愁夜短”了。而女子是有情的,有爱的;尽管在风流浪客面前打情骂俏算不了什么,尽管这情和爱早已经变成内心对“论缱绻”的强烈欲望,但是,在“爱”和“情”面前,她还是欲说还愁,“先敛双蛾”。

也许是窗外寒风催冷提醒了她,也许是“豁”出去了,她终于“催促少年郎,先去睡”,并且给了他一个大男人去呵护女人理由:暖被窝儿去!这是一个多么俏皮和煽动性的理由。

“须臾放了残针线”,看,哪里是真让他暖被窝儿!是放下为他没有绣完的鞋还是放下为他没有做好的红肚兜?我们不管它。她正红着脸,要用柔美的雪白的手宽衣解带为“少年郎”呢。

然后呢?或许她时不时对和“少年郎”对几眼神,或许她时不时地理理头上的饰品,或许罗裙脱到一半后,她将玉手塞进被窝儿,问暖好没有,因为她已是“恣情无限”。

木炭升温,两人开始热乎起来。

但是,这时候又来了一个插曲。女子竟不让急不可耐的“少年郎”吹掉“帐前灯”。为什么?她是要她的王子在驰骋草原之前反反复复看足她的娇容,她是要让她的王子在划船尽兴之前先将她牢牢地放在心底。所以,她“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竟懂得反复记忆的方法和先入为主的心理学规律呢。

李调原《村语词话》说:“柳永淫词,莫逾于菊花新一阙。”的确,这首词描写性爱大胆、露骨,但是,它不是停留在再现性场面上,它的意蕴恰恰在于借性的外围事务来表现人和人的神,表现歌妓在严酷现实面前内心的复杂层面。

也许,这正是柳永打动歌妓们的一个证据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