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师语文:多说与少说》读后感100字

《大师语文:多说与少说》读后感100字

《大师语文:多说与少说》是一本由叶圣陶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师语文:多说与少说》读后感(一):重燃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读叶圣陶先生的这本《多说与少说》之前,我对语文的概念还停留在读书的时候。的确,从上小学开始,接触拼音,识字学文,由简单的课文开始学习,一步步认识文字里的世界。上了初中、高中开始学习古诗词、写作文,对语言的运用有了自己的体会。上了大学,学语文就是学习文学之美、之精神了。

语文是我们学习母语、学会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功课,也是最重要的功课。语文如此重要,当然要好好学习了。但是,在读了叶圣陶先生的这本《多说与少说》之后,我对自己语文的学习感到很惭愧。因为,在大师眼里,我自己对照他的“能”的标准,竟然是很不合格的。我感到惭愧的同时,也对过去大师们所教授语文的方法和那时候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感到敬佩。

一个高中毕业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能力水平呢?叶先生说,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应该达到如下的程度:

阅读方面——(一)能读报纸和各种并非专门性质的杂志;(二)能看适于中学程度的各科参考书;(三)能读国人创作的以及翻译过来的各体文艺作品的一部分;(四)能读如教本里所选的欧阳修、苏轼、归有光等人所作的散文那样的文言;(五)能适应需要,自己查看如《论语》《孟子》《史记》《通鉴》一类的书;(六)能查看《国语词典》《辞源》《辞海》一类的工具书。这里所说的“能”表示了解到家,体会得透彻,至少不发生错误。叶先生还说,眼睛在纸面上跑一回马,心里不起什么作用,那是算不得“能”的。读到这里,我心虚了,这六种“能”的体现,某几个方面我是不达标的,至少是在我高中毕业那时候的水平是达不到的。

写作方面——(一)能作十分钟的演说;(二)能写合情合理合式的书信;(三)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所感记下来;(四)能写类似现代社会中通用的文言信那样的文言。这里所说的“能”指表达得正确明白而言,至少也得没有语法上理论上的错误。就演说和书信而言,还得没有礼貌上的错误。叶先生说,为什么把演说也列在写作中,因为演说和写作是同一源头的两条水流,演说是用口的写作,写作是用笔的演说。很显然,我自己高中毕业时候在写作方面的能力是达不到叶先生“能”的水平的,至少是在演说方面,我是不过关的,现在也不是很在行。

不得不说,在叶先生那个时代,一个合格高中生的所学是很全面的,仅就语文这一门功课而言,一个高中生的水平完全可以胜任一般非技术性的工作。我也感觉,那个时候的高中生的水平也许不比现在的大学生差,至少我认为不会差的太远。叶先生对语文的学习、运用都有很高的见解,从他的文字里能看到他为人师表的坦率和真诚。

今天能一读他的作品,实在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再提高的过程。想起提笔忘字就很痛恨自己的现实,我觉得学习语文是一辈子的事。读他的书,也使我更加明白,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学以致用,才能真正的保持自己的母语水平,才能真正的不断提高自己。

《大师语文:多说与少说》读后感(二):叶圣陶《多说与少说》:写作中谈不上秘诀的秘诀

叶圣陶《多说与少说》:写作中谈不上秘诀的秘诀 现在还有很多人在问:我的写作能力不行,写出的文章如流水账一样,有什么写作秘诀吗? 在我看过叶圣陶先生的《多说与少说》这本书后,我可以回答你:写作没什么秘诀。如果非要说一些,那就说说写作的几点谈不上秘诀的秘诀吧。为什么谈不上秘诀,因为以下方法人人皆知。为什么又称为秘诀呢,因为虽然众人皆知,却大多数人忽略了它们的重要性,就如画龙需要点睛之笔一样,写作也需要使用巧方,才会使写出文章读来余味悠长。 写作的秘诀一: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想要行文如流水,就要学会阅读。阅读的方式我强调三点:精读、略读和揣摩。 精读。精读意在让人通篇阅读后,掌握其主旨,并且能说出文章写作中的优点与弊病。精读的目的是让整篇文章通过理解、消化和吸收为自己所用。精读的过程中少不了做读书笔记,这是在为写作打基础。精读的前期还需要略读来做准备,接下来我们说说略读。 略读。略读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阅读前的准备。这一点叶圣陶先生与美国的莫提默·J·艾德勒与查尔斯·范多伦合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惊人的相似,看来教育家们对于阅读是高度重视的。叶圣陶先生讲:略读的方式首先看序目。而《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还提到书名也要看,并且可以从书名中了解到书的分类与主题。 略读的方式其次为掌握读各种书的方式。叶圣陶先生列举了阅读小说或剧本、诗集、古书等不同分类的书籍的阅读方式。掌握各种类型的书籍的读书方式,才能够很快读懂主旨,学习其精髓。 揣摩。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指阅读时需要思考,没有思考,就不会区分精读与略读;不能找出文章的主旨;也不会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那么你读书时有没有掌握精读与略读,有没有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呢? 写作的秘诀二:享受生活 写作的方法除了注意文章的整体一致以外,还要注意文体的形式、描写与修辞的手法到位而不做作。除此之外,常常被人忽略的一点是,写作来源于生活,写的文最好是真情实感,这才是好文章。 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离不开生活,如果生活过的丰富多彩,那么生活就是源头,写文如泉水,有富裕的源头做后盾,还怕没有奔流不息的泉水吗? 《多说与少说》这本书中有篇文章为《重读鲁迅先生的〔作文秘诀〕》,这篇文章中就讲到,鲁迅先生所谓的秘诀也是作文之道: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其中的“有真意”,最为重要,它来自于平常时候的积蓄,也就是生活。 生活原本不为写文,如果还能通过写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莫不是极好的。 写作的秘诀三:想象力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文学鉴赏能力的高低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文字修养,也可以反照出写作能力的强弱,所以我们要很好的培养文学鉴赏的能力。 培养文学鉴赏少不了认真阅读。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于是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成长起来。 驱遣我们的想象有助于培养文学鉴赏,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一点独到的观点。这里的驱遣想象,可以理解为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那么,接下来就好理解了。 比如文中叶圣陶先生拿王维的一首诗句作解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通过展开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将这一句描绘为一副画面,画面的主体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荒凉的大漠中,炊烟直直飘向天空,没有一丝一缕的风来吹乱它的心智。蜿蜒绵长的黄河之上,一片通红,原来是那圆圆的落日还在留恋白日。天地之间,唯有这四中事物,可见这是多么寂静的境界啊! 如果不能很好的展开想象力,那么,我们就无法直观的感觉到作者的感受,同样无法深刻的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所以我们要很好的学习这一点: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方法教给你了,你要自己先去尝试理解、学习、实践,如有什么不懂的再来翻书本,或者请教师长。这也是叶圣陶先生从始至终的教学思想。 《多说与少说》 叶圣陶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大师语文:多说与少说》读后感(三):20180122书评~像话像人话~叶圣陶《多说与少说》

从来没有看见过哪本书以插画开始的,本书刷新了我的读书观。本书是教育家叶圣陶大师的语文教育观,学语文观和教语文观,师生皆宜。

画风清新,简洁明朗。第一幅画一师一生,一笔一墨,一教一学,世界唯育人最真;第二幅画一书一桌一台灯下,世界唯书唯教育最好;第三幅画校园斑驳的墙,古旧的车,掩不住求知的笑脸,世界唯求学最乐;第四幅画绿草茵茵,红花柔柔,一卷在手,面朝溪流,春暖花开,世界唯读书最美;第五幅第六幅书包、黑板与老师办公桌,跳跃的身影是校园最靓丽的风景。我的求学生活在回忆中一点点浪漫起来,我的教书生涯在此时一点点也温情起来。

本书有两个序言,序一为中学国文学习法,主要谈学习国文一需认定目标;二靠自己的力;三需应做准备;四懂阅读举要;五懂写作需知;六懂写作举要;七需写字匀整。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目标是阅读与写作---阅读得精审,写作得适当;需做的准备有:留心听话,留心查字典,留心查辞典,留心看参考书。阅读得有方法----念诵、默诵、目治、回想、回读、标记、笔记等;写作得懂技巧---中心、材料、语言(词要熟练、句法要通顺、段落要连贯、修辞要恰当、标点要审慎)凡此种种,如何记物,如何叙事,如何写信,如何写日记,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投稿,如何写字,简洁明了,真是人文与工具同在。学生可以照书学。

序言二为《授与和启发》,是叶圣陶在北京市语文教师讲话的提纲。讲授如何达到使学生不待教而自通的境界。提倡预习和诵读,提到练习和积累。教师可以照书教。

本书分三个单元:阅读与指导、写作与指导、文学鉴赏。第一单元阅读为吸收输入,指导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第二单元写作为表达输出,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第三单元文学鉴赏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同时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目标性很强。而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正是语文界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最权威解读。

第一单元阅读与指导是叶圣陶先生对语文阅读观的阐述之精要。

本书从中心入手告诫教师们:要重视阅读教学。他认为:“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因此,必须好好教阅读课。譬如讲文章须有中心思想。学生听了,知道文章须有中心思想,但是他说:“我作文就是抓不住中心思想。”如果教好阅读 课,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本书从出题与批改两方面告诫教师们:与其事后辛劳,不如事前准备,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作者指导如何揣摩好的作品, 对精读、略读分别进行指导,并且举例说明,相信也会让你受益匪浅。

第二单元写作与指导是叶圣陶先生对语文写作观的阐述之精要。

本书和教师谈写作,他认为写作应该想清楚再写,以提纲提笔、以修改落笔。多念念稿子,多积累材料,语言准确、生动、鲜明,要把写给自己看的日记和写给别人看的文章分开等等。;

本书和学生谈拿起笔之前应该做什么,他认为应该思考生活,思考语言,做好这种准备工作才可以动笔;和学生谈如何开头和结尾,他认为好的作文开头要抓住人心,好的结尾要舒服地停止进程;

本书谈作文论,真的是可以另写一篇读书笔记的节奏,中心是诚实写,写真情,有真意。

第三单元文学鉴赏更是需要驱驰你的想象,让每位老师,每位学生都从前两单元的阅读中,教学相长,教语文世界,育核心素养,达到不待教而自通的境界,不枉阅读此书,不枉学习大师语文观。

《大师语文:多说与少说》读后感(四):《多说与少说》︱如何走出语文学习困境?

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古有先人前辈给我们留下了琅琅上口的唐诗宋词,包罗万象的小说……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满腹经纶、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但我们经常会遇到想要表达某些东西却总是表达不出来,于是感叹肚子里的墨水太少。说明我们输入不够,需要大量阅读。

而叶圣陶先生的这本 《多说与少说》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所必须要掌握的:养成阅读习惯、训练写作技巧、培养欣赏能力。

作者叶圣陶先生,原名叶绍钧苏州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1. 养成阅读习惯的好处

有人说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当我们读任何文章或书籍都好像与作者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交流,都会学到不同人的内心对事物的不同看法,读的越多,成长越快。

阅读虽然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虽然不能改变我们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我们的终点。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可以充实自己,增加知识。

无论想要学好哪个学科,都要先学好语文,比如想学好数学,那就要先学好语文,否则没办法分析题目……诸如此类有太多,这里不一一举例。

再比如我们经常看的电视剧中、小说中的成功人士、名人……在谈论事情的时候背景都是在书房,而现实生活中那些演讲能力非凡的人,看着他们侃侃而谈,感叹他们知识渊博,其实这都与他们曾经看过的书籍有莫大的关系。

阅读不仅能增加知识面、提升写作能力,多读书还能让人变的有气质,可以增强交际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同时阅读也是输入。就像我们平时无论是聊天还是演讲等等,都需要大量的阅读,需要大量的素材,所以只有源源不断的输入,才能有效的输出。

2. 怎样阅读

赞同《多说与少说》书中的精读与略读观点,因为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需要有详略。

精读要求咬文嚼字,对文章细细推敲,不仅要了解文章大意,还要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要揣摩文章的精髓。而略读就是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注重的是效率。

作者分别用精读与略读指导我们如何阅读,至于怎样精读与略读这里就不剧透了。

3. 训练写作技巧

《多说与少说》中强调写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并讲述了动笔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开头与结尾要怎么写、以及写作过程中的要注意的8点:想清楚再写、修改是怎么一回事、把稿子念几遍、平时的积累、写东西有所为、写文章要准确鲜明生动、到底应该写什么、挑能写的题目写。

有人说文章的开头就像凤的头,凤头美好招人看,文头亮丽引人读。的确,一个好的开头才能有让人往下阅读的欲望。而文章的结尾应该结实、有力,直接点明文章中心。

要写好一篇文章一定要学会搭框架,越详细越好,框架搭完了基本文章也差不多写完了。框架是一篇文章的骨头,而一篇好的文章只有骨头还不够,还要有灵魂。

所谓灵魂就是一定要有能打动读者的情绪点,就是说文章是否牵动了人的某根神经,是否让人感到痛了、哭了、笑了、感动。有时候不妨站在读者的角度再读一读文章,问问自己读了是不是得到了一些好处?

有人说没东西可写,这就涉及到了平时的积累,就是说我们平时要通过大量阅读来积累知识,积累素材,除阅读外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朋友故事、身边人的故事、看到的新闻都可以拿来当素材。

拿到一个素材后,可以做两件事:素材很好,直接就是一个话题,建立文章,寻找更多素材,开始写。素材不错,但想不到能写什么,先放着,过几天有新的素材,再来建立文章。重点是要不停的阅读,不停的写,时间久了,自然会根据素材写文章。

4. 文学鉴赏

《多说与少说》在第三部分主要讲述文艺作品的鉴赏,强调了阅读任何东西都必须认真,以吸取那些对我们有益的,排除那些不可取的,才能让自己渐渐成长起来。详细列举了胡适的《差不多先生》和茅盾的《浴池速写》,略谈了韩愈的《答李翊书》。

书中强调了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要认真阅读、驱散想象、训练语感、听听别人的话!至于怎样认真阅读、怎样驱散想象、怎样训练语感、如何听听别人的话。快到《多说与少说》中寻找答案吧。

就像谭旭东说的:重温大师的教诲,必将收获多方面的教益和深刻的启迪。而书中的“经典训练”部分就像一份大师的“私家书单”,分层详细,实用又有益。整本书都通俗易懂,道理讲的很透彻,非常值得一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