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陪孩子念童谣》读后感锦集

《陪孩子念童谣》读后感锦集

《陪孩子念童谣》是一本由果麦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陪孩子念童谣》读后感(一):经典童谣一起唱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这首童谣陪伴我度过了童年,直到后来,我有了孩子,我又把它教给了我的孩子。我一直以为,这首童谣就跟神话传说一样,是很早很早以前就有的呢,也就无所谓创作人了。后来才知道,原来它是有作者的,作者是黎锦晖,创作的年代并不是很久远,心中蓦然对他产生敬意。这些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童谣,成了那个单调、物质缺乏的年代最实际的安慰。自己唱,和小朋友们一起唱,在学校里演节目,童谣是孩子快乐的源泉之一。

因为这些原因,当我看到《陪孩子念童谣》这本书时,心中涌起很多对童年的回忆,那些回忆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耐人寻味而又美好。所以,当我打开书,重新看到很多童年熟悉的童谣时,竟然一边看一边哼唱起来,仿佛又变成了孩子。

相对于小时候我们念过的那些童谣而言,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书中一共选取了88首传唱度和文学价值都比较高的童谣,内容丰富,主题多样:有的抒情(《雪绒花》),有的写景(《让我们荡起双桨》《踏雪寻梅》),有的记人(《世上只有妈妈好》),有的叙事(《拱桥下》),还有的是知识类的(《英文字母之歌》),还有的写动物(《萤火虫》《小燕子》《小白兔》),等等。当然,这些分类也并不绝对,但足以看出童谣涉及到的事物还是非常多的,大都取材于孩子熟悉的人、事、物。

这些童谣从身边的事物出发,然后编成顺口的歌谣,节奏明快,语言活泼,让孩子在歌唱中玩耍、学习,更容易加深孩子们的印象,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们对真善美的感受和理解。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心中不由得生出对生活的赞美; 唱着《丢手绢》,就能感受到孩子们做游戏时的那种紧张、快乐。

书中的童谣有的是民间童谣,人们口耳相传,作者已经不可考,如中国的《从前有座山》;有的则是由著名的作家、诗人创作而成,如诗人林焕彰,绘本作家熊亮、日本的金子美玲,我们前边提到的黎锦晖等的创作。也因此,这些童谣的主题、风格也多种多样,充满趣味。

除此之外,书中选取的童谣,空间范围广,时间跨度大。80多首童谣来自25个国家,除了中国外,还有英国、韩国、意大利、日本、以色列、法国等国家。国家的不同,也带来形式和叙述方式的不同,让人领略到不同国家童谣的风采。如,《三只小熊》是韩国的童谣,念着它,自然地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和谐。想当初,这首童谣还是我在看韩剧《浪漫满屋》的时候听到的呢。此时看到,更加深了对那个国家的理解。

在时间上,从先秦到封建国家,再到民国、现代,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童谣的内容和形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家长在和孩子读这些童谣的时候,不妨先做一下功课,查一下这些童谣创作的时间和背景,找一找作者的相关资料,这样,我们再读这些童谣的时候,就会对它们多一些理解,也更容易和这些作品产生共鸣。还可以和孩子讲述一下自己小时候念某首童谣的趣事,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这些童谣,家长也因为这些童谣而有了和孩子共同的记忆。

和这些精美童谣相得益彰的是这本书的插画。这些插画色彩鲜明,人物形象突出,画面优美,充满想象力,让孩子在阅读之余,充分感受到美的熏陶。有些画面甚至可以看图说话,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家长在和孩子读的时候,不妨想想怎么利用这些画面:可以在读童谣前先看图讲故事;也可以在读完童谣后,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些画面对应童谣的哪些内容;还可以让孩子把童谣里有的,而画中没有的部分补充出来。总之,怎么高兴怎么来!

童谣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文学样式。我们从生下来开始,就在妈妈的怀里,温暖的摇篮里,听着童谣长大。童谣是我们最早受到熏陶的启蒙文学,是我们童年的底色。和孩子一起念童谣吧,一起重温童年的美好,感受文字的魅力!

《陪孩子念童谣》读后感(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陪孩子念童谣》书中配图

童谣,对于我来说已经是相当遥远的记忆了,当我开始一字一字读起书中的童谣时,一首接着一首,一发而不可收拾。许多童谣是小时候学唱过的,有些已和记忆中的有些许的出入,有些只能记得开头几句。忽然意识到,原来以前的许多歌词都来自于童谣。至于是先有了童谣再配的曲,还是先有了曲后将词改编成童谣,已不重要。几乎每一首童谣都能哼出些曲调,唱的不亦乐乎。

从没想过在二十多年后再次这样亲近得走进童谣的世界,柔和甜美风格的配图尽情展示着童谣的内容。这是写给孩子们的诗,可以抒情、可以写一只新燕,可以描述风景,可以介绍一个人,讲述一段故事,甚至还有关于学习的准备练习。像数字歌,字母歌,叠字歌就属于富含知识内容的童谣,通过记忆童谣而掌握数字的特点,初识叠字的简单用法。

《陪孩子念童谣》精选了各国经典的童谣作品,以中国童谣为主,添加了各国比较有特色的童谣,其中的许多国外优秀作品早已被大众所熟知,比如著名的《雪绒花》就是来自美国的童谣,而《大象》则是日本的童谣作品,看过《蜡笔小新》动漫的朋友对这首童谣一定不陌生。就中国的童谣而言,又分为古代的童谣与现代的童谣,以及民间童谣。比如先秦古歌《击壤歌》和明代童谣《狸斑童谣》就属于古代的优秀作品,《两只老虎》、《马兰花》等则属于民间,就连前些年流行的《虫儿飞》也被收录在本书之内,可谓一应俱全。

《陪孩子念童谣》——狸斑童谣

童谣具有简短、押韵等特点,符合儿童早期学习语言时的特点,儿童在学说话过程中,先是单个的字,接着是几个词几个词,再然后是两三个词一起蹦出来,最后才能说出一整句的话。恰好《陪孩子念童谣》这本书中,这些阶段的童谣都有选入,十分方便。

再来看不同国家童谣的特点,日本的童谣代表作多以抒情写景为主,满满的清新文艺范儿,而英国的作品则给人以浪漫优雅的感受。美国山姆大叔的特点展现了当时农场主的盛行,有很多描写农场的童谣应运而生。俄罗斯的童谣体现的却是当时大生产的高度热情,全民团结协作《拔萝卜》。当然还收有乌兹别克、捷克、墨西哥、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朝鲜等其他多个国家的少数作品,很新奇的是尽管作为外来品,却是耳熟能详,比如朝鲜的童谣《小白船》,早已是上一个世纪脍炙人口的歌曲。

读童谣,说是对孩子的陪伴,有时候想想,这何尝不是孩子们给我们的陪伴。陪伴我们重拾童年的记忆,陪伴我们读过许多个快乐的时光。

《陪孩子念童谣》---外婆桥

《陪孩子念童谣》读后感(三):每个孩子的童年,都需要一点诗意

1

说起婴儿的需求,恐怕每个大人都了如指掌。他们饿了会吃奶,困了会睡觉,尿了拉了会有大人帮忙清理,在这些事情都处理好之后,孩子们会是什么样子呢?当他们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生活需求之后,有一个画面一定都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那就是爸爸妈妈逗宝宝玩耍,亲亲他,抱抱他,用好玩的语气词逗他开心,或者抚摸着他哼唱歌谣。

我们无意识地做的这些事情,恰恰说明孩子有这样的需求。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的:“再小的孩子,也有精神需求。”哪怕是还未出生的胎儿,听到音乐都会踢踢妈妈肚皮,何况是小宝宝呢?可是很多人却在孩子出生之后忘记了这个事实,只把精力用于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以及过早强调的习惯和规矩。著名育儿专家李跃儿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就曾指出,孩子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他的内在秩序就会混乱,行为上就会出现种种偏差,不懂合作。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沉迷于电视节目时,就要反思,他是不是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发展其他方面的兴趣?当一个孩子总是想捣乱,去破坏时,就要想一想,他的内在秩序是不是建立得足够好?这些都源于孩子的精神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

究竟如何去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我们还要回到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那时的他,在内心和精神上就有了表达需求的意识。比如他知道妈妈抱着他,他就可以安心睡去;他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会停止哭闹。这时亲密的母子(母女)关系是他最重要的精神食粮。

而妈妈和孩子的沟通,仅仅这些还不够。一首儿歌哼唱的次数多了,宝宝也会腻烦,所以要满足小孩子的精神需求还要有更丰富的内容。给孩子念童谣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小孩子对于韵脚、节奏的感知很灵敏,押韵的字和音,在固定的每一句出现,这种重复性给了孩子很好的安全感;童谣的节奏,在妈妈念出来时,与呼吸频率、心跳产生共鸣,这在亲子沟通中是很容易被小孩子感应得到的。小孩子听着妈妈舒缓的语气、柔和的声音、有节奏的短句,就会感到欣喜和愉悦。如果童谣的内容生动有趣,传播性强,到孩子稍大一点可以搭配图画阅读,那种效果就更棒了!

说到这,就不能不提一本书——《陪孩子念童谣》。这是果麦新出品的一本书,与《给孩子读诗》属于同一个系列,只不过《陪孩子念童谣》这一本更适合0-4岁的低龄小宝宝读。

3

这几年陪孩子读的童谣有很多,有的侧重古诗比如《新学堂歌》,有的侧重英文比如乐乐趣的《我会唱英文儿歌》,有的侧重现代诗歌比如《蝴蝶·豌豆花》,也有的侧重民间童谣比如《中国童谣》、乐乐趣《我会念童谣》等等,各有特色与风格,而果麦出品的这一本呢,最大的优势就是综合性强。

它的内容没有很精细明确的分类,第一首是《外婆桥》,第二首是英国童谣《雨》,第三首是《两只老虎》,第四首是《蜗牛与黄鹂鸟》,有当代的、有现代的,有大陆的,有台湾的,还有外国的,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

记得《给孩子读诗》刚出版的时候,大家的吐槽比较多的是选的内容没什么逻辑,孩子读的时候感觉思维很跳跃。而这一次《陪孩子念童谣》的编排风格依然延续了这种形式。但我发现,在给孩子念的时候却毫无违和感,似乎孩子完全没有在意这个逻辑顺序。这点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论说专门分出古诗、现代诗、外国童谣这些分类不是更好吗? 拿到书这几天我又留心观察孩子的状态,发现孩子自己跟着我读一会,又蹦着跳着唱英文歌,唱完了翻了几页看到古诗又跟着念古诗,念完又抓来一册绘本嚷嚷着要读。因为这本童谣中除了选了一切儿歌、童谣,还有几首已经制作成绘本的童诗,比如《一园青菜成了精》《不畏风雨》等。孩子读的时候也并没有出现思维被打断连接不上的状态,每一首都念完听完,每一首都或唱或演玩个尽兴。

我才发现也许这种短篇的小童谣,在总体内容上分门别类对小孩子来说意义不是那么大。他们唯一的标准就是喜欢和熟悉,朗朗上口的、熟悉的有趣的童谣,不论古今中外,不分地域风格,我觉得顺口好听我就要读就要念。你如果真的分类,说不定他还觉得你分得并不合适呢!这也正符合小宝宝的心理特点,喜欢一切有节奏的形式,并不拘泥于内容。 因此本书选取了二十五个国家传唱度最高的八十八首童谣,十几位翻译家,三十位插画师,整体上也保持儿童化、唯美的风格。童谣内容都是耳熟能详的,我们印象中小时候读的童谣在里面也很容易找到。这样包容性很强的童谣,对于思维不受约束的小孩子来说,整体感知比我们的刻板分类要好得多,他们得以按照他们的思维去寻找规律,也许所谓的规律就是美,好听,喜欢。

4 当孩子想要一个拥抱时,我们怀着一首传承百年的童谣抱着他,那么他的心上就印上了百年来亘古不变的亲情;当我们和孩子聊天时,我们把一首唯美的童谣讲述给他,那么在未来,这首童谣里的每一字、每一句,在他面前都是爸爸妈妈爱的影子。

再小的孩子也有精神需求,所以,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应当需要一点诗意,一首童谣,去点亮他的内心,去唤醒他的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