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五胡十六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五胡十六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五胡十六国》是一本由[日]三崎良章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9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五胡十六国》读后感(一):几处技术性错误

其一,P126 “......于三六八年一月将慕容冲杀害。”

应为 “三八六年”

其二,P128 “(第186页【系图11】)

应为 “图10”

其三,P194 “......慕容皝的弟弟慕容仁以辽东的平郭(今辽宁省盖州市)为根据地对抗慕容“皇兆”。”

不知皇字旁加兆为何字,疑应为“皝”

《五胡十六国》读后感(二):简记

第二章检索了一下五胡、十六国的用例,认为二者的固定化都是13世纪(南宋)以後的事。

第四章分析君主称号,着重谈了作为准皇帝称号的天王号,并且把十六国依君主称号不同划分为两种,一种有五德历运的意识,占领过中原地区,一种没有,体现了不同的国家意识。

第五章讨论十六国徙民的规模,以後赵规模最大,北魏建立以後反而减弱。

第六章利用甘肃、辽宁两地壁画墓,反映当时民族融合的现实。

好像比较新鲜的看法也就这些了,其他的看史料或者一般的教科书也差不多。

《五胡十六国》读后感(三):很好的问题意识

今天看完了《五胡十六国——中国史上的民族大迁徙》。作者是日本的三崎良章。 最近天气很好,早上送完娃上学,回到家里,我就端起书本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看着书,累了就吹吹风看看大朵的白云,很是惬意。 这段历史我一直是比较模糊的,看完这本书清晰了很多,抓住了脉络。 作者的笔法也很干净利落,事情繁多民族复杂,三崎开篇亮明了自己的问题意识:(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国境内的民族大迁徙,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全书围绕这个点,串起了这几十个国家一百多年的历史。最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回头想想,做规划、做汇报,逻辑也是一样的——抓住一个有价值的核心问题来组织,自然纲举目张。 昨天我下单了一本新书,有关五代十国。难得有这么长的闲暇时光,正好可以把这些乱成一锅粥的历史好好看看。 历史总是一再重演,生逢乱世的人们,真的是生如浮萍,轻如鸿毛。 还是祈祷世界和平。 PS:脉络还是挺清晰的,就是地图少了点,往往需要脑补。

《五胡十六国》读后感(四):一书了解中国最乱的时期——《五胡十六国》读书笔记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也最让人忽略的历史阶段,这150多年间,中国北方政权此此彼伏昼夕更迭,东晋政权偏安一隅,维持着中华第一帝国(高晓松的说法我认为有点道理,从秦统一到南朝陈灭亡)的一点文化血脉。

历史书更喜欢那些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放屁,盛世个鬼),花团锦簇昂扬向上。

但在这混乱中,孕育着中华第二帝国(同上,从北魏至唐灭)的种子,此时的第一帝国,清谈成风,门阀贵胄如铜墙铁壁禁锢着这个行将就木的帝国,魏晋宋齐梁陈,谁上来都救不了它(它的事儿我们改天再说)。

此时的中原,主要是以陕西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和以河南为中心的关东地区,成为了“五胡”争夺的关键之地,前赵与后赵,前燕与前秦,后燕与后秦,北魏与夏,都曾分别占领东西两边,形成对峙之势。

这种对立又是流动的,后赵占领关中灭前赵,而前燕又从东北方来造成后赵退缩至西边。

诸如此类的政权变动,是此书第三章着力介绍的,也占了本书最大的篇幅。有意想了解各个国家的源起至灭亡,这一章可以作为参考,也因为是日本学者写的通识类书籍,不比中国学者的专著那般难读,完全可以作为故事书来看。

所记录的二十三个国家无一例外,在创始人去世或即将去世时,继位者立马纷争不断,杀弟弑侄,毫无新意,得来的王位不过二世就被灭,仿佛二倍速的“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以前秦统一北方又分崩离析为界,

中原之前为前赵、后赵、前燕,之后为后秦、后燕,

北方拓拔鲜卑之前为代,之后为北魏,

西北甘凉地区,之前为前凉,之后为后凉,后分裂为南凉、北凉、西凉,合称五凉。

东北在后燕被北魏打散后由后燕残余占领,后被北燕占领,被打散的后燕还有一部分留在山东半岛,为南燕。

西南之前为成汉,之后被东晋占领。

至于西秦流亡政府,前、后仇池割据甘南青海,吐谷浑在西南高原兴起,不赘述。

看这段配合社科院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一起效果更佳。

中原地区关于这一时期的遗迹几乎无存,历来为兵家必争,建得快毁得更快,而西北因地处偏僻,局势较安定,大批中原儒生都逃到此处避难,而此时西域来的佛教徒,也在此观望定居,反而使这一地区文教昌盛,佛法精深。武威文庙是全国三大文庙之一,而佛教石窟也在此地到处开花(天梯山、文殊山、麦积山、马蹄寺、以及莫高窟~)。

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工匠,佛教高僧,当世大儒,北魏统一北方后调了大批工匠开凿云冈石窟,魏孝文帝推行汉化,一股更实用更新兴的文化即将席卷中华大地。

后记:

看此书的动机是研究敦煌早期石窟,分不清朝代先后,找本通识书籍恶补一下,此书很好的完成了任务。但也因为是通识书籍,更以史实为重,深入分析不够,除了记一堆国名和人名(刘渊、石勒、苻坚、姚苌、慕容、郝连勃勃、沮渠蒙逊可以记一记,吹牛用),对这一时期成因(为何五胡此时南下),人口流动,民族融合,各部落起源,文化,为何多采用汉族官秩,对中原文化的影响等等相关问题都没有更深一步的讨论。作为一本小开本不到300页的书籍来说,可以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入门书籍看。

《五胡十六国》读后感(五):叹息和感恩

上学的时候,历史老师总是在说,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绝对算得上是其中非常非常典型的时期。 没想到,再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很深的看法来自于日本人写的一本书《五胡十六国》。 主标题看上去平淡无奇,甚至连一丝的感情都没有,而副标题才是重点明确,中国史上的民族大迁徙。不管主动还是被动,迁徙总是真实的。 何况,离开舒适区,总是有些恋恋不舍,怀旧和执着成为了歌颂的重点,对故土深深的感情基础上,对新的生活居住地的建设,繁荣才是最大的“后果”,也是不经意之间的功劳。 认真的说,每个朝代,如果可以称呼为朝代的话,更迭的太快,快到大家都没记熟年号和各个的主政官。 算起来,读书最后的就是收获,对历史的收割可以看做心得吗? 很难说,毕竟在过程中,不断冲击的思想还有因之而生的思考,收获更大,也是一种真实的副作用吧。 生在和平年代,更要懂得感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