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独处的力量读后感摘抄

独处的力量读后感摘抄

《独处的力量》是一本由林非 施晗/主编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处的力量》读后感(一):《独处的力量》读书笔记—20221106

本书收集了关于独处的散文集,共收录散文集58篇,主编为林非和施晗。 --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沈从文 --如果我们有悠闲的心,所有忙碌的事情都可以用悠闲的态度完成—林清玄 --一人之自恋,他人之疲倦—余光中 --一个人不能经常的随和别人,别人就转回头还给你一堵石头砌成的墙壁—陈染 --人只有半条命,人只能拥有半个自己—陈染 --我倒挂在枝头,轻轻摇摆,找寻世界颠倒可爱的那一面—郭红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余光中 --未曾审查的人生没有价值—苏格拉底 --要读书你就拼命的读,要玩你就拼命的玩,这样你就能使自己的生命达到酣畅淋漓的状态—钱理群 --人生的道路上,你得忍受人生隧道中那短暂的黑暗—雷抒雁 --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李国文 --死并没有原本的、固定的面貌,而取决每个人如何描绘—彭程

《独处的力量》读后感(二):生活应该慢下来

生活应该慢下来 读《独处的力量》 ——听雪7801 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生就是越走越孤单吗?越长大越孤单这首歌相信很多人都听过。 多年以后 你回到我身边 不安全 充满了你疲倦的双眼 看着我 也告诉我 你是否 依然相信童话 你曾对我说 每颗心都寂寞 为啥想到这首歌,是因为名人也是越长大,越孤单。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怕死卡尔说的,我不认识他,但是他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 朱自清的《匆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脸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望的双眼里过去,你聪明的告诉我,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这就是人生,《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也是红极一时。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里枯木又开花 半生存了好多话 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他 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篇幅有限只选一段,这也是所有人的心声。他唱哭了很多人,有些东西是一样的,虽然我们的经历是不一样的。比如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沈从文在《时间》里,说生命是意义就是,活下去,活着,倒下去,死了。就是几十年时间,是做有意义的事情,还是做没有意义的事情,都由你别人不会也不能干涉到你。 林清玄也说生活不过是忙碌,或者悠闲,有大有小,又吵又闹,飞鸟来了又走,悲哀的是每一只鸟都不属于我,每一只鸟都留不下来。 余光中先生,谁能让世界停三秒?估计没有人,但是摄影师,能记录下来你的一个时刻。却不能记录你一生的每个时刻。 还有很多名家也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去匆匆,没有跟家人朋友好好的聚聚,聊聊,想做的事情,还没有来的及做,时间青春就匆匆过去了。我好像突然一天感觉到自己有点老了,虽然才不到四十,因为有一天我的身体不舒服,感觉到累了,没有什么征兆,突然之间,腰开始酸了,牙齿也没有那么洁白如玉了,有点松动了,有点力不从心了,我老了吗?人生七十古来稀,还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把人的精力毫尽了,生活需要慢下来,看看你身边的风景,关心一下你的亲人朋友,和老童鞋聚聚!享受一下我们应该享受的生活,也许这才是该有的人生!

《独处的力量》读后感(三):这便是独处的力量!

上高中时,我们班上曾经有一位同学很让老师头疼。

原因是他太能与人聊天,不管周围坐的是谁,内向的还是外向的,开朗的还是木讷的,都能够与人家搭上话,也不管是坐在哪个位置,哪怕是上课时就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他也能够喋喋不休的说个没完。对此老师简直是无计可施。

当年觉得他是个话唠,现在想想他只是不能够忍受一个人独处而已。

我们常说与人交往是一种技能,但是能够学会自己独处又何尝不是一种力量。

有人曾经问过我,一个月不出门不与人做任何的交往,是否能够忍受。我当时的回答是只要你满足我足够的水和食物,再让我的房间里摆满了书。莫说是一个月就是一年我也能够做的到。

这其实只是我理论上的一种预估,但是若真正到了实践的地步,我还真的是不敢保证自己能够坚持几天的。

任何人都不能够脱离了这个社会而独自存在,所以在这个喧闹且压力巨大的繁华世界中即便是再累、再辛苦,我们也要疲于奔命的去应付一些人际往来。但是即便是再忙碌我们也是需要为自己安排出独处的时间,并且去学会并适应独处。

独处并不是让自己一个人呆在那里发呆,而是通过利用好这段独处的时光学会调节自己,从而不让自己虚度时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处的方式与不同的心灵感悟。那么那些知名的文字作家对于独处这一状态又有怎样的感悟。他们又是怎样看待独处的呢?

不妨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来读一下这本《独处的力量》,或许通过这本书,能够对于独处这件事有着新的认识与感慨。

这是一本与独处有关的散文集,编者精心挑选并收录了五十余篇散文,其中包括杨绛、林清玄、沈从文、余光中等这些知名的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

其实细细读来,这些文章中的一些篇章的主题并非完全直接讲述的是与独处有关于的事情,但是我们却能够透过这些文章感受到这些作者们在喧闹的世界中为自己寻得的一片安宁之地。在那里他们静静的思索着自身或周围曾经发生的事情,写下了这些他们个人对于生命、人生以及世界的思考与感悟。虽无直白的表达独处,但是却在其中向我们暗示了独处的力量,那是每一个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会独处,喧闹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在宁静中思索人生与未来。不管是热闹,还是静坐,人总得学会通过思考来自我调节才是啊!

这便是独处的力量!

《独处的力量》读后感(四):独处是最美好的时光

《独处的力量》书中为沈从文、周国平、余光中、杨绛、林清玄、贾平凹等几十位知名作家的经典散文作品,这些名家解读了独处的思考和体悟。

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呢?也许有的人觉得独处意味着孤独和寂寞。而独处恰恰是一种最好的享受。事实上确实如此,在许多黑暗时期,独处可以使我们拥有一种内在的安详。书中散文如《读书与做人》《面具》《谁又不是孩子呢》等,共收录散文作品58篇。可以从中看到这些著名作家对人生和生活的深刻的思考。

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许多人感觉压力大,心浮气躁,害怕孤独,全然没有静静独处的耐心,其实我们应该超然物外,享受独处的美妙,人们普遍认为,独处就是离开了人群脱离了社会,意味着孤独和寂寞,有谁会愿意忍受孤独和寂寞呢?

王丽文的《独而不孤》中讲述的故事就非常有代表性,独处并不是说让自己的思维散乱,天马行空地四处游荡。应该学会放下对过去的思忆,对未来的幻想,回归当下。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要明白,事实上过去和未来都是我们意识的产物,由这些意识产生出来的幻象,时刻干扰着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果我们不能真正觉察,安住在当下,即使我们生活在僻远的莽林中,仍然算不上是真正的独处。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觉察,完全安住于当下,即使生活在拥挤的市区,仍然可以说是独处。

其实,独处并不意味着拒绝世界和社会,这是与世间万事万物乃至与自己更高层次的交流。多数人会认为交流只是一种语言形式,其实不然。当我们同蓝天、白云、绿柳或者玫瑰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用语言来交流,而是体认和接受这些事物,并感受它们所带来的温暖,从它们的存在中学到许多东西。独处的真正含义是,让自己生活在正念当中,而不是要把自己同社会割裂开来,假如我们体悟了独处的精妙,就能更好地同他人和社会进行交流。

独处可以使我们的心如白云一般轻盈,如明月一般亮澈,可以转化你的内心,转化过去也可以转化未来。使它们在你眼中不再那么黑暗。独处可以使你内心变得强大,能让你懂得活在当下的美妙,懂得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与世界交流。独处还能成为自己和他人的宁静和快乐的源泉。

《独处的力量》读后感(五):愿你,妥善安顿自己的孤独时光

上一次认认真真地读散文大概还是中学时期,学习、考试,听老师念叨“形散神不散”……但其实直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什么是“形散神不散”。这五个字拆开来看倒是都认识,可凑到一起了之后愣是叫人分不清,什么是“形”,什么是“神”,怎么才算“散”,怎么又不算“散”?不管了,只要是散文,答“形散神不散”就对了。

比起散文,我更喜欢小说。莫泊桑的《项链》、都德的《最后一课》、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和《祥林嫂》……这些或讽刺,或感人,或具有现实批判意义的故事,我在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记忆犹新。感谢那些经典作品为我打开了文学的大门,让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最近手头有一本《独处的力量》,由《鲁迅和中国文化》的作者林非与《青年文学家》杂志的执行主编施晗合编。乍一听书名,有点像励志鸡汤或心理书籍,但翻开封面就会发现,这是一本关于独处的散文集,收录了冰心、毕淑敏、贾平凹、沈从文、席慕蓉、杨绛、余光中、郑愁予、朱自清、等几十位知名作家的经典散文作品。其中,毕淑敏的《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和王宗仁的《藏羚羊跪拜》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各种习题集的阅读理解中都有它们的身影;而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更不消说——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如今看来,不过是六七百字的短文;可当年要全文背诵,也是费了不少功夫的。而隔着漫漫岁月,重读以前不曾理解、只是囫囵吞枣般死记硬背的篇章,竟有一种深深的亲切感,这才发觉,散文蕴含着别样的美,且这种美,非静心不可领略——精巧的小说如骨架,用创意撑起了文字;优美的散文似肌理,用诗意丰满了语言。

周国平在《独处也是一种能力》里写道:“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说不擅交际是一种性格的弱点,那么,不耐孤独就简直是一种灵魂的缺陷了。”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孤独同样如此。愿我们每一个人,既能享受红尘作伴的潇洒繁华,又能妥善安顿一个人的诗意时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