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独处读后感精选

独处读后感精选

《独处》是一本由【日】诸富祥彦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022-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处》读后感(一):你会为了得到别人的关注而委屈自己吗?

小时候,你特别努力,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表扬,他们的一句肯定,可以让你开心一个学期。

而你不管多努力,好像父母永远都不会给你一个表扬,总在你面前说哪家的孩子更厉害,慢慢的,你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了。

长大后,你还是依然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只是这个别人换成了领导或者同事,或者是朋友,你通过不断的努力,就是为了得到他们的肯定和表扬,却发现不管你多努力,依然得不到他们的肯定。

你开始变得浮躁和不自信了,自己是不是就这么差呢?一直都得不到别人的认同。

只有得到期待的回应才能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这是孩子的心态。

很多人都会有一种固定思维,觉得只要我努力,大家就会理解我。其实努力不一定会被理解,这才是人生的常态,不努力的结果反而有时会超出预期。

真正的成熟就是不苛求他人的理解,一个人无论能否被理解,都要坚持认真生活,这样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

如果你也想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吗?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一切,记得要看诸富祥彦的《独处,安顿一个人的时光》。

《独处》读后感(二):独处的人并不孤独

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从小就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最开心的就是放假的时候,爸妈去上班,留我一个人在家。 记得网上有过一个孤独排行,版本很多,测试你有多孤独。等级最高的是一个人做手术,有过这种经历的着实是孤独界霸主了,不过一个人去医院做检查这种事我还是做过的。至于其他的一个人下馆子,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去游乐场,一个人旅游,对我来说都不在话下。 在日本留学的一年,我基本都是一个人度过的。跟男朋友异国,还有将近十二个小时的时差,交流基本就是打个招呼,连视频的次数都寥寥无几。我还记得他抱怨过我不关心他,甚至怀疑我喜欢上别人了,其实我那个时候整个心都在玩儿上。去日本是我从上大学以来的梦想,那一年我自己去了不少地方,都是一个人,完全没觉得孤独,只觉得开心。当自己的世界足够充实时,一个人也能过得精彩。 这本书的中文名起得很好,日文名是“孤独の達人”,直译为孤独高手,而中文翻译成独处,一下子减轻了“孤”这个字中的悲凉感,变成了中性的意思。独处本来就不是需要同情的状态,还可以象征自由。 书的内容有些杂,总结一下,达到独处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是个人需要做出的努力,作者举了很多著名哲学家的例子,而我脑海中蹦出来的其实是去年很火的综艺,《再见爱人》里的郭柯宇。她让我认识了一个词,实心人,简单来说就是能一个人满足自己,不需要依靠别人的肯定就能活得很好的人。这样的人内心世界是那么丰富和强大,只是一个人站在那里就散发着魅力。 第二是社会的包容和理解。在大众眼中,开朗合群一直以来都是优秀的品质,而喜欢独处总是被当成负面的性格。我之前看过的纪录片《零零后》里有一个名叫一一(和我女儿小名一样)的小女孩,她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喜欢一个人玩儿,好在家长和老师开明,并没有逼她交朋友,而是给了她独处的空间。后来,她并没有变成一个自闭孤独的人,反而是一个内心世界无比丰富,对世界的认识远比同龄人通透,而且善良美好的姑娘。或许正是因为她喜欢独处,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面对自己和整个世界。 我很喜欢书里提到的,从京都大学开始,日本的大学食堂开始增设单人座位。这说明社会在接受独处,并且在逐渐给予包容和认可。书里提到的一组数据挺惊人的,预计到了2035年,将有一半日本人选择不结婚。就像书里说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社会的成熟和多元,能够接受更多种的生活方式,反过来说,更多选择非主流人生的人群可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能够过上很好的生活。 日本这几年一直在探讨越来越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比如新垣结衣和星野源的分居婚,这一季日剧中《无法相恋的两人》讨论的无性恋。同样是保守的东亚国家,不管是不是因为现实所迫,日本在这方面毫无疑问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希望当我的女儿长大时,会有一个更包容的社会在等着她。

《独处》读后感(三):独处的勇气

众所周知,人类是群居动物,这不仅体现在生存需求方面,也在精神需求中不可或缺。尤其疫情隔离期间,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孤独”带给我们的不适感。同理可证,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这一突然脱离社会的行为,也是一种在生理与心理皆难适应的状态。由此可见,“孤独”本身并不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常态化状态。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But he who is unable to live in society, or who has no need because he is sufficient for himself, must be either a beast or a god: he is no part of a state.)”也就是说,学会享用“孤独”,能够给人类带来积极的影响。 本书中,将各种“孤独”的情况分为三大类。 1.非选择行孤独。 2.选择性孤独。 3.深度孤独。 对应着本书的每个章节,我是带着欣赏的心态展开的阅读。作为一名能够享受孤独状态的人,个人一直非常欣赏“人最高级的自律,就是享受孤独”这句话,尽管每当有人向我倾诉独处的孤单时,我总是很难产生共情的情感,也不清楚这种状态形成的原因。因此,对本书的阅读,又是一场自我剖析的旅程。 回顾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莫名且被动的经历的不少非选择性孤独,虽然没有沉重到生离死别的程度,但对于幼小的心灵来说,也是一种不断被鞭策着成长的过程。通过一次次的非选择性孤独培养出来的,便是自身能够适应选择性孤独的能力。 但是,能够适应选择性孤独并不当然能够享用“深度孤独”。因为,选择性的孤独中有舒适与快乐的状态,但非选择性孤独却可能伴随着痛苦。能够适应“孤独”不代表能够完全享受“孤独”,那么便不属于“深度的孤独”。 通过阅读本书,我发现了与自己内心建立联结并接纳自己内心感受的重要性。走出非选择性孤独的困境,直面自己的勇气不可或缺。只有在面对“非选择性孤独”的时刻抬起逃避的头颅,才有可能在面对不确定的变故时改变固有想法,演化出不同的结局。 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的一样:“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让我们学会独处,一起在人生的旅途中,时而迷茫,却又享受成长。

《独处》读后感(四):独处,是一个人的心动

在一生之中,每个人都会有没有伴侣,没有朋友的时刻,有的人会陷入孤独的生活。有的人却能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感知自己的存在。 其实,一个人的时间也可以是解放身心,享受自由的时间。 日本心理学家诸富祥彦在《独处,安顿一个人的时光》一书中,讲述了孤独对现代人的意义,我们终归要学会与自己独处,才能真正集聚内在成长的力量,获得面对生命的淡定从容。 在独处中,同样能够活出真正的自我,拥有自由自在的人生。 一、独处,可以自由转换自己内心的频道。 人生会经历很多阶段,面对不同的情况,能转换内心的频道很重要,该坚持的时候坚持,该随遇而安的时候随遇而安,做到这一点,内心的自由度就会大大提高。 朋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她搁置了自己的爱好,把业余时间都用在孩子身上,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尽力做好后勤保障。 孩子上大学之后,她有了空余时间,重拾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家读书写字,一个人享受独处的宁静。 母亲和自我,两种角色都能在她身上自由转换,没有焦虑,没有抱怨,扮演好每个阶段的人生角色,把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二、人生可以“绕道而行”。 我们习惯给人生制定目标,沿着固定的目标前行,会让我们觉得方向明确,效率显著,对于路上的风景,我们往往会忽略。 就像我们去书店,只按计划好的书单买书,而对计划外的书,即使自己喜欢,也会忽略而过,但有可能就错过了激发自己灵感的新东西。 如果只是按照计划一成不变地去生活,那么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窄,我们不妨试试不按规定的目标前进,而是选择“绕道而行”。 朋友每天都会去公园跑步,有一天,发现公园门口有人宣传志愿者活动。 她对公益活动很感兴趣,就上前咨询,后来加入了公益组织,周末参加公益活动,日子过得充实。 这比她原来只是跑步的生活丰富了很多,当然,这也是“绕道而行”给她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一个人独处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找到发自内心想去追求的事情并沉浸其中,内心就会有深深的满足感,而独处,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和空间,帮助我们实现这些愿望。

《独处》读后感(五):学会享受孤独

这本书关于讨论孤独的小书非常的有意思,本书的一大看点是作者并不只是堆砌自己的观点,他还善于引用许多名家名著里面的观点来作证自己的观点。比如说作者举出的例子中有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歌德的《浮士德》,司汤达的《论爱情》等就使得文章内容没有那么的枯燥。尤其是当你看到举出的例子是自己所看过的作品时,你会有一种莫名的惊喜。

再有一个看点就是作者是用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孤独,作者有一个观点我是深有体会非常的赞同。就是“如果没有独处的时间,人就会与自己的内心分离而偏离中心。偏离中心以后,人的内心就会变得支离破碎。如果一直和他人共处,我们就会慢慢忽略自己的内心,因看不到中心而迷茫彷徨。”是的尤其是谈恋爱中的男女,恋爱中的某一方将对方看得非常的重要时时刻刻都想着对方,一有空闲时间就想找对方。一开始可能双方觉得都还好,但是时间一长对方就会感到厌恶而分手,另一方就会感到世界末日一样。所以说一定要给对方足够的独处时间,不仅是给对方独处时间,也是给自己独处的时间。

独处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在这段独处的时间里,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你可以使自己越来越优秀。像我就是属于热闹的时候非常喜欢热闹,独处的时候又非常喜欢独处。其实独处挺好的,没有那么的令人讨厌。

作者书里的有几个观点我觉得对于现在的人来说非常的有用,首先就是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不成熟的人就会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成熟的人会这么想“只要懂我的人懂我就好了,其他随他去吧”。毕竟人无完人嘛,不可能任何事情都做的很好。还有一个就是不要太在意手机上的点赞了,我觉得现代人生活有一种通病,就比较在意朋友圈的点赞人数,其实这也没有太大的必要,还不如做一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事情。总之就是不要太在意那些有的没的东西,多多关心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人的一生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候是需要自己有个人走过的,所以不要觉得这些独处的时候不好,要学会享受孤独。除了最后的后记有点打鸡血的感觉之外,其他章节关于孤独的讲述还是挺有用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