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个观点,不一定对读后感1000字

一个观点,不一定对读后感1000字

《一个观点,不一定对》是一本由黄章晋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观点,不一定对》精选点评:

●书名产生误解,跟内容没什么关系,可以读一下

●看了这本书, 很多习以为常的观点, 有了不一样的解读。

●大象公会的新书,背后体现的思维牛逼

●就是一般大象公会的风格,通过一些文献资讯分析为你解读一个社会现象,可以帮你改变既有的一些认知,文章题材都很新鲜,我读了有关饮食的几篇很有收获,如果你看完目录觉得也感兴趣的话,推荐购买。

●平时有关注,买书权当支持大象公会。

●就是公号文章合集,可读性不错,有一些我觉得说理说得不对。当谈资可以的

●公众号文章合集,很多冷门议题,质量良萎不齐。

●习焉不察的生活问题,多维有趣的释疑角度

●还不错,成人版十万个为什么,睡前读物。

●内容良莠不齐,有些写得过于啰嗦,有些又写得太简略没重点。

《一个观点,不一定对》读后感(一):买这本书就是为了给黄教官送钱

一看见书名和作者就掏钱了。之前在牛勃网等地白嫖了许多大象公会和黄教官的文章,现在终于买票支持,非常开心。

第一眼把书名看成了 一个思考,不一定对。特师也赶紧来出本书骗钱吧。

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

《一个观点,不一定对》读后感(二):意大利军队为什么弱

近代意大利为何鲜有军事成就?与德国、日本同为法西斯政权,意大利为何在“二战”中沦为笑柄? 军队历史佐证了意军残疾的形态。 民族国家构建的失败是意大利军事悲剧史的原动力。 ①国家建立之初,意大利民族认同感不足。 ②为了提高民族认同感,国家制定了“以战促统”的方针,多次对外发动战争,但是都惨淡收场。 ③战绩不佳,导致国王不再统领军队,军权下放,但是未与内阁进行良好交接。导致了一直维持到二战前的军政平行线形态——军政沟通不及时不通畅。一战期间,先是内阁决定不蹚浑水,总参谋长差点打出去;后是外交部宣战了,参谋长比敌人还迟知道自己的军队要打仗啦。 ④左翼的自由派政府崛起,威胁到了各方势力,被强力镇压之后,意大利迎来了一位民族主义的集权首相——贝尼托·墨索里尼。 ⑤墨索里尼集权统治,架空总参谋部,妄图一力掌握海陆空三军。(意大利法西斯发动战争的思想仍然是“以战促统”)为了掌握军队,安插亲信,墨索里尼用高额军费满足军方需要,收买大部分军人,再打击少数反对派,在军中培植亲信——意军成为腐败的军事组织。 ⑥军队党派化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军事发展。海陆空三军在国内争夺资源,互相敌视,导致三军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军事沟通。 ⑦腐败就算了,老大还傻。墨索里尼自己做老大,不听谏言,自作主张。钱和军备不给自家崽,给外人送。在战备未准备完全的情况下仓促宣战,送人头。 ⑧由于总参谋部缺席,意大利在参战时所有作战计划都是由三军参谋部在毫无协同的情况下分头制定,出现了作战时两个军种之间无有效沟通、协调互助的情况。甚至呼叫之后姗姗来迟的空军炸自家军舰。(……我笑死哈哈哈。)

总结了书中倒数第三章的内容——意大利军队为什么弱。这也是我回顾历史书的二战描写时不理解的地方,文章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考据和理由,算是解了我一大疑问。

《一个观点,不一定对》读后感(三):《一个观点,不一定对》书摘

中国男性的这种自信并不只是体现在对女性的吸引力上,同样也体现为对同类的心理优势——我只要比你成功,你的年轻、健康、俊美之类的就不值一提,而且我越是不在意仪表形象,越能展现我的社会地位。 女性对男性的审美要求,远不足以改变男性在仪表形象上的投入产出比,也可以说是中国男性缺乏改善自身仪表形象的动力。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近似的结论:相对而言,中国男性对自己的性魅力大多不依赖于仪表形象。 一段完全安全的爱情关系是不存在的。人们之所以歌颂某个东西,往往是因为缺乏。 许多我们今日常吃的菜品如大盘鸡等,其实发明只有十几年的时间。 这就是贴片面膜,在社交网络和各种新鲜卖点的攻势下,女性一次又一次地把它们贴在脸上,想象着更好的自己。 “延迟满足”其实就是通常说的放弃眼前诱惑的耐受力,虽然拗口但显然更准确。 对天性善于延迟满足的人来说,很多时候他们会把这个过程当成一种享受。 虽然专家未必能够准确区分两种葡萄酒,但他们的确产生了更多的高级认知加工活动。

一个观点,不一定对

7.1

黄章晋 / 2019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一个观点,不一定对》读后感(四):将千奇百怪的事情用认真的态度娓娓道来

中国有无数令人千奇百怪的事情,如果你是外国人,但是作为国人,一切习惯成自然,但这一切的自然都像手指甲边的皮刺,若有一天被挑起,你总会想弄去它,而不管付出多少代价。

大象公会就是这样的公众号,屡屡挑起你的皮刺,致力将千奇百怪的事情用认真的态度娓娓道来。

公众号的首要目标是粉丝,要有粉丝就要追热点,大象公会是一个永远会追热点的公众号,只不过它的热点与其他的公众号不一样,别的追热点都是星座、热点事件、明星出轨、电影娱乐、科技八卦等,而大象公会追的热点是万年不变的热点——中国人的好奇心。

满足中国人的好奇心的方法有好多种,例如说:

地域梗——湖南人为什么最爱嚼槟榔?

土话梗——湖北人为什么被叫作“九头鸟”?

异性梗——为什么中国女性热爱贴面膜?

现象梗——“武林高手”为什么爱劈砖?

一旦选题触及到了国人的好奇心,大象公会就会有一股狠劲,不像其他营销公众号一样,只说个表面,捞到了流量就跑,它是深度致力用科普和学术的力气来写一篇公众号文章。

例如说广东人为什么喜欢吃野味,采用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并不是因为野味有多高的营养价值,而是稀缺,比起食物本身,精英更在意的是价值符号,偏好可垄断的稀缺性产品,例如到现在,更令人追逐的不再是野味,而是类似更稀缺的食材,例如神户牛肉和怀石料理。

再如程序员为什么不注重着装,采用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并不是程序员没有时间和金钱去买西装,而是程序员的脑力劳动强度较大,对产品的不定期维护(升级功能,修正错误)显著延长了他们的加班时间,严重缺乏社交的时间和机会,沉重的工作压力导致许多程序员一直处于精神疲惫状态,顾不上保养自己的个人形象。反过来说,假如长期与世隔绝,那么即使你不是程序员,你的服饰品位味估计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跌落到和程序员一样的水平,甚至更糟。

最后最后,为什么大象公会可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文章写得活色生香,自成一派,这并非没有秘诀,就在于它搞懂了《文章吸引力的心理学原理》。

《一个观点,不一定对》读后感(五):新十万个为什么:4星|大象公会《一个观点,不一定对》

大象公会的34篇文章,大部分都能在公众号上找到原文。主要内容接近于十万个为什么,针对一些常见现象提出问题,给出比较深度的解答。

内容都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可信度我认为也比较高。每篇文章都给出作者名字,但是没有作者介绍,其中刘大可和吴松磊我知道,可以算科普作家。有几篇文章在公众号上的作者是大象公会,在书中则给出了具体的人名。

没标注每篇文章的发表时间,从公号上看最早发表时间是2014年。

跟公众号文章相比,书中删了一些图,内容做了一些删改,格式也有所调整,可能是为了节约纸,把一些比较短的段落合并成了较长的段落。

书的阅读体验不如网络版,一个是因为彩图在电脑上看更清晰,书上的相对太小且没法放大,另一个原因是网络版段落比较短。

原文有的在文末有广告,书中都去掉了。

总体评价4星,非常好。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从出现货币以后,中国古代长期有“上币”和“下币”的区分,前者用作赏赐、军费等大额支付,后者则供人们日常交易。《管子》中提到,先秦时期的上币是珠玉,中币是黄金,下币是刀布;秦代则以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汉武帝以后,全国通行五铢钱,上币则有“白金三品",白鹿皮等。P8

2:不过,在宋朝,白银还远远没有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北宋时期,即使官方全部垄断了银矿开采,全国每年的白银产量也不过20万两,加上定期的巨额外流,宋朝国内的白银相当稀少。P9

3:一两银子到底应该有多重,清朝各地的标准有着极大差别。即使是被政府用作标准的“库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各个部门的标准也有差异:海关有“关平",每两重37.68克;漕运有“漕平",每两重36.65克;在各城市中,有流行于长江流域的湖南“湘平”,每两重量相当于库平的8钱1分1厘7毫;北京“市平”则是每10两相当于库平的10两5钱。P13

4:为什么蜡烛不够流行?因为当时的蜡烛和今天的完全不同。今天的蜡烛由石蜡制成,是石油工业的产物,纯度很高、燃烧稳定、价格低廉。而古代的蜡烛往往是蜂蜡、白蜡与常温不熔的动物油脂混合而成,燃烧不稳定、极易熔化、烟气很重,且动物油脂往往会因变质发出难闻的气味。P16

5:甚至禁城宫殿的道路上都很少有灯火。唐宋时期,臣子们在夜间被召见时若能获赐以灯火送归,会被看作无上恩宠。整个宋代只有10人曾享受这种待遇,最著名的是苏东坡,其夜间被太皇太后和哲宗召见,临走时命人用“御前金莲烛”送归,传为美谈。P17

6:明清时期的宵禁制度依然严格,清代北京内城(大致是今天二环以内)的每条胡同口都有栅栏,其中皇城内116个,皇城外1199个。这些栅栏每晚闭锁,内城居民想要过夜生活也非常困难。今天灯火辉煌的北京,古代的夜里却是冷冷清清。P19

7:除元宵节外,绕过宵禁令的最简单办法,就是进入夜市区域后干脆彻夜不归,这样就不受宵禁令的限制了。通常内城的宵禁比外城严格得多,而城外通常无人巡夜,因此古代夜生活丰富的地点往往在大城市的外城中,或者干脆就在城外。例如北京的八大胡同,南京的秦淮河,杭州的北关,苏州的阊门外等。P19

8:砖窑构造的差别,则是因为不同的建筑发展方向——罗马早早发展出了成熟的砖石建筑,对砖的需求量非大型砖窑不能满足。当时大型砖窑穹顶造价极其昂贵,只能敞开窑顶。P23

9:红砖利于大量快速生产,青砖的质量则更胜一筹。两种烧砖技术很快在东西方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工艺传统,红砖建筑扩散到整个欧洲,青砖建筑则散布到包括日本、朝鲜在内的整个东亚文化圈,成分庭抗礼之势。P24

10:事实上,当代中国人熟悉的红砖并不是欧洲传统的纯黏土砖,而是“内燃砖”,一种诞生于时期、普及于1960年代的独特发明。所谓内燃砖,就是在制砖粘土中混入一些煤粉,让砖坯在窑内高温条件下内部燃烧而成的砖。1961年,建筑工程部热情洋溢地向全国推广这种新技术:P27

11:在普遍认为成熟的葡萄酒品鉴、咖啡杯测领域,已广泛使用了标准化流程,如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制定推广了SCAA评分表,以满分100分计,每种入选咖啡可得到30分起评分,评委将从7个方面,每项满分10分,来评定每种咖啡的等级。P33

12:研究表明,如果使用盲评的方式,选出最佳种类葡萄酒的结果和掷骰子差不多:评委们对同一款红酒多次评价的分数波动巨大(打分属于不同等级);评委之间一致性低(只有10%的评委判断一致);在一场比赛中获得最高荣誉的葡萄酒,在另一场中却表现不佳;被一部分评委推崇的红葡萄酒,在另一批评委那里得不到重视。P33

13:如此庞大的保有量会不会造成交通混乱?当然不会,因为摩托车的道路占用面积远小于汽车。正是因此,台北市政府为减轻汽车对道路交通的压力,甚至鼓励市民使用摩托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P40

14:和今天风靡各地的葵花籽不同,最早占领中国人口腔的是西瓜子。早在清末,法国传教士古伯察就发现,中国各地人民都在长时间、高密度地嗑瓜子,“你会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啮齿动物王国。”根据古伯察的记录,中国瓜农甚至让人们免费吃西瓜,只为了获取西瓜子出售。P48

15:随着1903年连接中俄的中东铁路通车,向日葵也被俄国人带入东北,葵花籽也因此在东北得名“毛嗑”(毛子磕)。P50

16:最近五年,中国袋装瓜子收入也增长了50%,但这正是瓜子市场剧烈萎缩的结果,由于瓜子消费需求不断减弱,不足以支撑遍地铺开的现炒零售方式,原来消费场景只限于列车和开会的袋装瓜子,终于成为瓜子的主流消费方式。P53

17:也就是说,乾隆的诗之所以只顾叙事说理而不顾描写意境,甚至把每天的批奏折的感想写成流水账,正是学习杜甫「诗史」的成果。P59

18:事实正好相反:东南亚才是所有类风油精产品的起源地,产自新加坡的鹰标风油精,是今天中国流行的风油精的源头。P63

19:早在Borden公司成立50年前,就有一款和风油精同样使用薄荷脑和冬青油作为核心成分的产品风靡东南亚——虎标万金油。P63

20:在万金油问世百余年后的今天,靠刺激性作用来止痒的药油早已成为过时产品。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早就研制出一大批利用抗组胺或类固醇成分来达成真正的止痒、消炎作用的药膏,并占据了止痒药的主流市场。只是在欧洲,安全无害的局部麻醉剂更流行。P65

21:没错,中国人越来越流行嗜辣,本质上只是大众饮食文化传播普遍现象中的一个子现象,而非全貌,它其实可以这样概括:大众饮食文化的传播和流行方向,总是劳务输出地区向劳务输入地区,而劳务输入地区的饮食却很难在劳务输出地区大面积流行。P68

22:吃辣防潮去湿折射的其实是中国传统哲学,而印度人认为辛辣可以调身体、养肠胃之类,折射的则是印度哲学。印度有些说法与中国正好相反,比如姜的刺激性之于毛发的关系,中国人认为涂抹姜可以刺激毛发生长,而印度女性涂抹姜黄的一个功能,则是为了抑制毛发。P73

23:中餐的整体评价标准似乎与西餐评价标准的变迁并不同步,而且中国并未出现显著的口味阶级差别——如果只吃中餐,在北京月薪三千和月薪三万的人,吃的东西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二三线城市更是如此。P76

24:虽然各地历史文化街区都主张自己历史悠久,但它们成为今天的旅游街,要晚到1990年代后期,与土地财政的兴起、大规模城市改造以及1995年实行的双休日制度是同一时期。P82

25:也就是说,中国旅游业的支柱,并不是嫌弃旅游街的大城市中产和文艺青年,而是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的普通大众。从并不富裕的他们手里套出足够利润,远不如想象中容易。P84

26:不同之处在于,旅游业成熟的国家,游客消费能力远强于中国,人流量则少得多,商家更有维持行业生态的意识,愿意更认真的对待消费者。而且,通过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达国家还可以塑造极具特色的地方品牌,以对抗同质化的无聊。P87

27:中国语言史的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在大规模人口重建或者移民时,即使移民迁出地比较集中,迁入地形成的新方言也不一定是迁出地方言,而是优势的共通语。最明显的例子是东北地区的移民源头以山东省居多,但最终成形的东北方言的底子仍然是共通语北京方言,只有少数特征与山东方言近似,P112

28:真正造成大量伤亡,往往是由于战术落后于武器的发展。一旦战术与武器系统合拍,伤亡便大幅度减少。P183

29:同时,人员密集度不断下降,让伤亡人数锐减。著名军史专家杜普伊曾做过统计,虽然对大规模军事编队的杀伤力提高到原来的2000倍,但现实中士兵分散率提高了4000倍,远远超过了武器进步的范围。P185

30:王国政府最初想用铁路加强国内各地间的联系,但意大利此时的工业能力并不允许大规模建设。于是,意大利选择了另一条危险的道路:他们希望以天生不足的军队为工具,用对外战争挑起民众的国家意识,强化民族认同。P236

全文完

2018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

2018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

2018读过评过的400多本书

本号810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更多毒舌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