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原来清朝人这样生活读后感摘抄

原来清朝人这样生活读后感摘抄

《原来清朝人这样生活》是一本由崔敏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22-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原来清朝人这样生活》读后感(一):原来清朝人这样生活

清朝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人的生活和现代相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本《原来清朝人这样生活》通过通俗的文字,运用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展示了清朝人的衣食住行用和日常礼仪礼节,以皇室生活为主。

从吃上来看,清朝人同样以肉食与蔬菜为主,作者着重介绍了清朝的宴席种类,皇室可以组织的宴席种类多样,规模也更大,如乾隆皇帝的“千叟宴”,还有我们在影视剧中常看到的“满汉全席”。而普通民众则一般是在饭馆、饭铺吃饭,有钱人家可以去饭庄,当时最为流行的是“四四到底”的四四席。清朝时已经有了火锅,形式也和今天的差不多,宫廷火锅不仅继承了中原地区火锅的传统,还沿袭了早期满族人饮食的习惯。

从穿上来看,作者主要介绍了皇帝、官员、后宫妃嫔的服饰及其装饰设计。在建筑上,作者介绍的比较多,包括清代宫廷与官府的建筑风格,古典园林建筑(三山五园)的修建,清朝皇帝陵墓的选址,北京四合院的等级和规制等。在交通工具上,清朝已经有了自行车,末代皇帝溥仪竟然为了骑自行车,将宫门下的门槛给锯掉,颇为有趣。皇帝出行要乘坐“撵”,排场浩大;而普通百姓出门则多乘坐轿子或马车,南方则有船、滑竿等交通工具。

在婚姻礼俗方面,作者介绍了清代延续明朝的“三书六礼”的婚姻习俗、婚书的形式、满汉通婚的演变以及清代皇家办丧事的规矩,还有清朝人育儿、做寿、相见、赶庙会等等活动的礼俗,此外清朝也存在童养媳和缠足的陋习。清朝的庙会文化繁荣,最主要的主题是敬神上香、庙市交易和玩赏游戏。最后作者写了清朝人的社会生活,鼻烟壶、行酒令、瓷器、喝茶、看戏听书等等,娱乐方式多样。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且在每节后面搭配古诗词或是小故事来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即可对清代人衣食住行用以及日常礼仪有一定的了解。

《原来清朝人这样生活》读后感(二):私底下的清朝老百姓,好像和我们也没什么不同

清朝的王室贵族,一直都是电视剧里的常客,乾隆到底深爱着那个妃子,不同的电视剧有不同的解说,可能历史就是这样,是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看法,本书却用史料告诉了我们乾隆对富察皇后的款款深情,让我们想到了断发的那一场激烈冲突,原来即使是皇帝也不得不低头。

这本书从饮食起居、穿着服饰、建筑居住、出行游玩、婚丧嫁娶、日常礼俗、文艺活动七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时人们的生活百态。

普通人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换取日常的饮食,国家对人们的控制渗入了方方面面,不结婚也会被逼婚,冷兵器时代人口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达官贵人不用劳作也能够衣食无忧,八旗子弟祖上蒙阴生来便是最容易的道路,却也产生了对空虚人生的疑惑。当财产挥霍一空,又改满姓为汉姓,成为当初最看不起的那一类人。

历史的随机的,也是偶然的。如果不是某个官员的小妾一时心软放走了努尔哈赤,又怎么会有清军铁骑踏破山海关?

诸多的朝代,其实我最不喜欢清朝,可这又关清朝什么事情呢?无非是不赶巧,刚好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班岗,由他来站。

看完本书后,其实也并不像我印象中的那般无聊,清朝社会除了文字狱方面,不涉及精神文化这一块,其他方面一直都是多元的、近代的、开放的、时尚的,餐饮上有满汉全席、千叟宴,服饰上旗袍。各种文化制度都充满等级意识,图文花式大有讲究,祭祀礼节也有着统治者的深谋远虑。

作者在介绍完每一个细节后,都会详细地放上代表该生活方式的诗作和图画,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从而引发读者自己的思考,可谓是干货满满,旁征博引。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如果说有什么根本上的改变,大概就是现在没有人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威胁到你的生命健康权,所以,我们有了更多的自由去追求幸福。

《原来清朝人这样生活》读后感(三):带着烟火气的市井

清朝,作为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社会,虽然最后灭亡离我们才一百多年,但与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还是有天壤之别的。我们对其还是抱有很强的了解兴趣的,只不过普通老百姓仅能从影视剧中管中窥豹。 好在因为时间相聚并不遥远,各类资料文献、书籍图画甚至刚刚流行的摄影技术,都为我们留足了研究素材,使我们能全面且准确地知晓当时的人文风情。 当然不是谁都能接触到当时的文史资料,或者接触到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精力、能力去研读,而作者崔敏先生为我们做了这样的事。 崔敏先生从饮食、服饰、建筑、交通工具、婚俗葬礼、文化礼俗、文玩等七个方面介绍了清朝人的生活日常。当然,即便是同一件事,比如吃,普通老百姓和王公大臣、皇帝,还是完全不一样,制式、材料、品类、用具、场所等等,都有很大差异。 书中还引用了很多文人——多数就是清朝人——的诗句,这些文字准确地记载的清朝人当时的风土人情,或者前人与清朝相似的日常生活。 这些与他自己找到的史料互相应证,不仅增加了书的文学性,还增加了书的可读性。

书讲的是各类市井日常和风俗习惯,当然人物的涵盖面从普通老百姓到帝王家,这些不是像清宫剧一样,拍着脑袋想想拍拍的,都是基于作者对史料的充分研究,但讲这些史料知识串联一起,再并联陈列出来时,作者并没有像常规史书那般“正襟危坐”,而让语言“极端”地通俗易懂,同时为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期间还穿插了很多的小故事和传说,有时候还针对一些传说做一些推理和考证,比如满清人为什么不吃狗肉,这使书的可读性增加不少。 书中还对我们平时“见惯”的清朝事例做了纠正,而且是不着痕迹地。例如作者在清初就有剃头惯例,但那时把绝大多数头发都剃光的,只留铜钱大小面积的头发,梳一根细而小的辫子,而不是我们通常在影视剧里看到的一样剃一半留一半扎个大麻花辫子。作者还说,清初时你留着后来(清末)的那种辫子是要被砍头的。 书的每一小编章都短小精悍,却异常有趣,读来一点不累,却是如沐春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