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100字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100字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是一本由谢韩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精选点评:

●给儿子读

●不管以物质或精神的方式,若要让其进入孩子的身体或头脑,为人父母者都会如履薄冰。奶粉、疫苗,这些要入孩子之口的物质,固然以爆烈的汹汹之势早就透支了父母的关注,但与进入身体相比,更重要的,渗入并塑造孩子心灵的那些东西,我们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童书。对一本童书的最高赞誉只能是:我放心给自己的孩子看。大多数童书都当不起这个赞誉,而这本《讲给孩子的唐宋诗》我是愿意给的。当然首先是因为本书是作者讲给自己的孩子的——哪个母亲不愿意把最好的东西给自己的孩子?这人情之至就是最大的保障。而作者对古诗的讲解又那么熨帖,就像母亲对孩子需求的把握,是那么及时又准确。孟子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意思是君子若要有领导力和担当,应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他人。我想,这也是本书作者给我们讲诗时的状态。

●更喜欢孩子听了的发问和感受。

●买来讲给小朋友听的,意外非常好,我妈津津有味读了起来。

●温柔,体贴,诗心。

●这几天皮皮放假了,一起读来着,选诗很精当(诗选的选篇是很重要的),点评简明扼要,无赘言,也吻合孩子的耐心程度。

●最喜欢“下雪的”、“去朋友家见不到人”、和“可以和我一起回家吗”、以及“王安石”的。要把它送给以后当小学老师的表妹。

●这是一本让人感觉非常有爱的古诗书,有种温暖的味道。用浅白的语言讲述诗的内容、含义和相关的延伸。孩子可读,可理解。非常好,推荐给周围的妈妈。

●诗和画相映成趣,书中的画儿八成都临过,有些还不止一遍,但结合着此书的角度来看,体会更有一番滋味! 虽然是写给孩子的书,可作为我一个汉语言出身(自然是忘得差不多了)又勉强研了个美硕的职业山水搬砖工,也是很有收获呢……

●虽然没有孩子,毕竟可以给猫讲……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一):少见的有韵味的诗歌启蒙书。

本书很好地体贴到了给孩子看的需要。从内容编排到装帧设计,可以看到作者和编辑共同的努力。诗词的阅读体验首重情境,每首诗词的解读从孩子能理解的日常场景出发,篇幅短小,不会让他们觉得无趣。配图选择经典国画,方便孩子体验古诗词的意境与情趣,利于体悟唐宋山水众生在作品中的意趣。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名为给孩子看的诗歌读本。但多不是简单的文配图,就是上课式的讲解。归根到底,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的阅读现实,还有作者本身功力的问题。在这两点上,这本书解决得非常好。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二):唯一愿意跟孩子一起品读的唐宋诗书籍

孩子已经上二年级了,并不小了,从她 3 岁开始,我就在找古诗词集。说真的,我并不是一个好爸爸,因为我真的不愿意跟孩子一起读那些粗制滥造的书籍:要么,是上世纪城乡结合部审美;要么,唐诗的解读莫名其妙;更有甚者,还有把字都印刷错的。

直到我找到了这本《讲给孩子的唐宋诗》,真的被满满的诚意打动了。

淡雅、精美的印刷,摸起来厚实的用纸,尤其是插图的审美,带着中国风,仿佛跟着孩子一起进入了那个诗中的世界,也能一起感受千年前古人写诗时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每天晚上睡觉,都会拿着这本书,给孩子将一首诗,轻轻的读上五遍。慢慢的,孩子对诗的感觉越来越好,寒假一口气连背 21 首古诗。虽然背诗并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式,但确实让我觉得她慢慢开始对诗有感觉、有感知了。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三):目前读到的最符合“给孩子读”定位的唐宋诗赏析

近年来似乎很流行“给孩子读的……” “写给儿童的……”之类的书,但翻开一看,大多数都还是成人化比较重,有点忽悠的意思。而这本书的作者谢韩(没有大家名家的光环),却真的是在脚踏实地地为孩子讲述知识。她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用自己的古代文学的专长,给孩子讲诗歌,不在于琐碎地谈字词含义,而注重讲趣味和兴味,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学习热情,真正地在生活中持续为孩子提供文学鉴赏的滋养。

我本身是做文化教育的,也还比较关注作者的创作观、出发点。作者说:不要期望孩子因为读了诗,就会有什么改变,不要抱着功利心去读诗,它只是我们生活本身的一部分,并且一直是。这段话深得我心!正是要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在孩子的成长中慢慢地陪着,长久地陪着,不急不躁,成果自然就呈现了。孩子走得慢,学得笨拙,都没有关系,陪伴就是最好的成长助力。

这本书还没有读完,也还没开始和孩子分享,不过我相信这样的创作观和对诗歌的赏析方式,必定是孩子们喜爱的方式。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四):读中文系的妈妈讲的唐诗

古诗,一定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最美好的事物之一(“之一”二字都有可能是多余的)。这么好的东西,当然要传给下一代。但是,怎样传?怎样把古诗讲给孩子们听,其实是个颇费商量的大问题。

古人自己,在这方面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思之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说白了就是让孩子们自己读,往死里读,最好能全部背下来——总之就是让他们自生自灭,等着天才们自己从泥潭中挣扎而出。鲁迅向先生请教“怪哉”是怎么回事,惹得先生不高兴,但这不正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地方吗?古代许多诗人都是到了一定年龄才“幡然悔悟,折节读书”的,恐怕和那时候生硬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时间是不会给每个人折节的机会的。

所以古诗不仅应该讲,还应该好好讲。专家学者们的注释之作讲得很透彻,可惜求之过深,不适合儿童;常见的“儿童读唐诗”又嫌太简略,别说小朋友,连大朋友都未必读得懂。最好有那么一个懂古诗,又能不求甚解;很会讲,又不矜奇炫博的人,将自己的理解,用孩子们的话娓娓道来,不像是老师,而更像是小伙伴在随口交谈——假如这个人还是个妈妈,那就更好了。(爸爸去哪儿了?)

想不到,这本《讲给孩子的唐宋诗》几乎满足了上述所有条件。作者是中山大学古典文学硕士,知识结构足以深处浅出把每首诗都讲透;而本书的写作源于给上幼儿园的儿子打发无聊时间,每一句古诗都用作者自己的话以非常浅显的方式讲解出来,每首古诗都配上一个妈妈对子女的闲聊,所以让儿童听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虽然遣词造句尽量以儿童为预想听众,但成书时显然还是煞费苦心的:作者先按照自己的体悟先定一个有趣的题目,然后每个题目选两首简单的诗来讲,如开篇“不想起床的春天”,选了孟浩然的《春晓》和杜甫的《春夜喜雨》;“美味的鲈鱼”则从唐郑谷的《淮上渔者》选到了宋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这种打破过去选本时间顺序、类型顺序的编排方法,无疑是非常适合儿童的,因为那些什么朝代啊、背景啊、格律啊,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无意义的存在,他们只要记得古诗本身说了什么,就再好不过了。另外,书中还配上了精心挑选的彩色古画,与诗歌内容大多能呼应起来,真是古色古香,相映成趣。

不管家长自己对古诗有没有什么研究,这都是一部可以让家长可以放心偷懒的的唐诗选本(本书宋诗选得不多);不仅小朋友,以前没认真读、没读懂古诗的大朋友,估计也能从中发现,原来唐诗是如此美好的。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五):最初的温柔和美丽

文/了了(清华大学博士,前枣读主编,一个4岁女孩的母亲)

收到《讲给孩子的唐宋诗》,很是惊艳。装帧排版,舒适妥帖。插图古色古香,印制精美。再读内容,更添欣喜。

作者以妈妈的直觉,选择那些温柔的、美丽的、清新的诗歌,来进行讲解。没有中年人“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欲言又止,没有“早岁那只世事艰”的叹息,只有美丽的节令、路上的风景、流转的时光,以及淡淡的忧伤和思念。那幼儿的眼睛,尚且明亮、清楚,那幼儿的心灵,尚且纯白、干净,那幼儿的成长,尚未经风雨。而作者所选的这些诗歌,这些生命中的欢欣和淡淡的怅惘,正宜于讲给这样稚嫩的生命来听。

而作者的态度,也是温柔的。仿佛见到一个妈妈,正柔声慢语地一边给孩子读诗,一边指着眼前的风景,说,孩子,你看,这就是“一雨池塘水面平”。它的意思是“刚刚下了一场雨,池塘的水面显得很明净呀。就像一面磨好的镜子一样,映照出屋檐和梁柱。”而孩子,正用清澈的眼睛好奇地张望。这种讲解,清楚明了,孩子听的懂,而诗味并未消失。作者谢韩的讲解,兼顾了晓畅和诗情。比如讲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峨嵋山月歌》,直接说是它们分别是“白天坐快船的诗”和“晚上坐快船的诗”。二者并举,作者有裁汰的眼光,晓畅明快,有删繁就简的功力。

有时候想,为什么要给孩子读诗呢?

最开始是因为孩子天然喜欢韵文,哪怕并不懂其中的意思。念着念着,她就记住了,跟着学。功利一点,主流好古。背点诗词,也许可以提高语文成绩。

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说得好,"诗歌让人的心灵更加敏锐、充盈,去感知万事万物的变化,有更为深远宽广的视野,而不汲汲于眼前的得失。"这是读诗最好的理由。哪怕她背了又忘,哪怕她将来并不能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哪怕她当时只能赞叹一声“夕阳真美”,以至于被某鸡汤文视作人生的低一层次,但只要发自于心,便是有了诗意的眼,诗意的心灵。读诗,不是为了炫耀,修心而已。

不知为何,读此书,常常想起傅天琳的一首诗的前半段,

让我们回到三岁吧

回到三岁的小牙齿去

那是大地的第一茬新米

语言洁白,粒粒清香

回到三岁的小脚丫去

那是最细嫩的历史

印满多汁的红樱桃

三岁的翅膀在天上飞啊飞

还没有完全变为双臂

三岁的肉肉有股神秘的芳香

还没有完全由花朵变为人

虽然不能够永远停驻这些生命初萌的温柔和美丽,但至少,可以尽可能地以温柔和美丽来呵护他们,并把这些温柔和美丽种在他们的心里。这大约也是作者的心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