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一样的文学史》读后感100字

《不一样的文学史》读后感100字

《不一样的文学史》是一本由[英]毛姆著作,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一样的文学史》精选点评:

●的确是不一样,有些八卦啊,但毛姆从来都没有让我失望。

●毛姆叔叔可真八卦哈哈哈哈

●没有一句废话,读的酣畅淋漓。我竟然在毛姆笔下爱上了又丑又自负的渣男——巴尔扎克!

●只看书名谁能想到作者是毛姆呢 不看内容谁又能想象到毛姆这么八卦呢

●哎哟。八卦即人性啊。

●他们像他们的作品一样不完美,也像他们的作品一样伟大。正如毛姆所说,“我们没有理由寄望一位作品令我们仰慕的作家必定是中规中矩的人。他的道德特性无助于也无损于作品的优劣。人生是小说作家的题材,为了诚实描写人生,他必须尽情参与人生的兴衰浮沉;只由钥匙孔窥视是学不了多少东西的。”(阅读时间:2019年3月7日-8日;自评:7.9;推荐指数:★★★★)

●当作几个文学巨匠的八卦来看还是可以,很少篇幅讨论对作品之所以为伟大作品的看法,大多是讨论所知的作者混乱私生活,但也客观陈述了人的多面性,即使人品巨烂但不妨碍创作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物。

●读来很轻松,就像在读名人轶事,毛姆选取讲诉的都是些有趣还偏“八卦”的事迹,其中还挟带自己幽默或机锋的评论,挺好玩儿。倒是确实感到了作为人和作为作家之间那种奇异的偏差,有点耐人寻味。

●毛姆实在太八卦了,诸位文豪在他笔下好像一点黑历史都没放过,司汤达还能更狼狈点吗?——陀思妥耶夫斯基还真能做到。

●推荐什么书不重要,重要的是八卦的素材,于细微处发现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作品,决定命运

《不一样的文学史》读后感(一):毛姆:对人性的好奇让你触摸伟大的灵魂

毛姆是对的。

据毛姆自己所说,考察作家生平,一方面是想从中感受到乐趣(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毛姆对人有多么好奇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读者,因为他认为了解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可以更好的理解作者的作品。在述说作者的生平和作者这个人时,毛姆大多参照大学教授或评论家写的标准传记中的知识和材料。

对人性的好奇是毛姆创作的不竭动力。因此,毛姆看人会更加立体,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剥离尘土后的偶像,而是平凡的血肉之躯,如你我一样。

即便最伟大的灵魂依然如此。童年和少年不幸的经历让毛姆对人性格外关注。面对身边人的种种举止,毛姆不止一次的想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经过毛姆独特的观察,伟大作家从神回归到了人。

《不一样的文学史》读后感(二):不一样的文学史

在公交上看完这本《不一样的文学史》,此刻自己的面目无比的可憎,自然而然看见周遭的人也一样心烦意乱...是焦虑与不安中看完这本书的...

《不一样的文学史》有一点点茨威格《人类群星璀璨时》,或也有点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味道...从全新的视角认识这些经典作品的作者...这些伟大的小说家一个个都被拉回了生活当中,他们几乎都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大抵只有托尔斯泰和福楼拜看过很多书,他们基本都没有超凡的智力,最伟大几个小说家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司汤达、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们同时代一度都不被那些文学评论家认可...他们中一些人不乏丑陋,秃顶,身体有着严重的缺陷 ,甚至品行低劣,荒淫好色,充满嫉妒心...这一切一切都不会影响他们的作品成为人类文学史上的经典,当然他们也有共性之处,常年笔耕不辍,他们都有着强烈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他们对周遭的环境与事物极其敏感,善于捕获与记录它们...

待续...

《不一样的文学史》读后感(三):作家眼中的世界十大小说家,作家毛姆应该没有读过红楼梦。

纳博科夫说过,如果把俄罗斯的作家比喻一样,他把全场的灯关了,然后打开一盏灯,亮了,如果这间漆黑的房间是当时的俄罗斯文学,一提到这个词,我想到了一个英语单词,desolate,荒凉的,令人绝望的,所以纳博科夫的比喻很恰当,著名作家就是会用metaphor,然后一盏灯亮了,哦,这是契科夫,哦,又亮了一盏,是普希金,然后他把窗帘拉开,刺眼的阳光从窗外冲洒进来,他大声说,哦,这就是托尔斯泰。

你觉得呢?

读完书,你就会发现,毛姆和纳博科夫在俄罗斯文学谁是老大这个问题上,意见一致。毛姆应该是深深爱着战争与和平这本书的,所以他开篇花了大篇章解释了,如果说选择的是最伟大作家,他会写巴尔扎克,而如果是最伟大作品,那只能而且必须把战争与和平放在第一名。原因有几点,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的宏伟蓝图和表现手法,几条线索交叉叙事,历史的真实和人物的虚拟,但是等等等等,这不就是红楼梦吗。而十大名作中没有一个中国作家也没有红楼梦这样的旷世奇作,只能说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不过也无妨,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内核其实跟我们很像,荒凉的,冰冷的,虚无的,这和红楼梦的好了歌也如出一辙,到底是入世好,还是出世好,到底人生的意义在何方?俄罗斯文学是哲学家的文学,中国的文学也是哲学家的文学,英国的文学是商业的文学,俏皮的文学,而美国没有文学。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俄罗斯和中国文学,还是有共通之处的。托尔斯泰借由女官的口吻,说了四大家族的兴衰,背景在普鲁士的战争、沙皇的伟大、俄罗斯帝国的衰败、欧洲的进攻,等等,听着怎么这么像四大家族在红楼梦中的翻版。毛姆应该读读红楼梦,或许大部分汉学家终其一生,也不能真正理解红楼梦,去看看红楼梦的翻译版本吧,有把晴雯翻译成妓女的,看到这我觉得很悲哀,也很窃喜,自己最好的东西,自己珍藏着,也无需外人懂。就像俄罗斯人才能真正看懂战争与和平吧,民族基因具有排他性,你生在哪长在哪,你就有这方水土抚育的文化基因,谁也别觉得遗憾,谁都只能有一种民族基因。而我最可怜的是青少年去了外国的那些人,成年了回母国,大部分人打着寻找母国文化的人,找不到了。而他也没有了这种唯一的基因,不过无妨,不耽误吃饭睡觉过一生。

所以我认为研究外国语言文学这个学科,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所以毛姆能把十大作家中的一个宝贵名额,给了同为老乡的傲慢与偏见的简奥斯丁,相信我,我也喜欢Mr Darcy,可我觉得这严重文不对题,题目不是明晃晃地世界十大小说家极其代表作吗。南美作家呢?非洲作家呢?不过不能怪他,他那个年代,还是俏皮话和商业文学在英国盛行的年代,而且我也很讨厌他代表了现在书店中的文学经典。oh no,真的不是这样,还有烂大街的大些俏皮话,月亮和六便士。我有佐证,耶鲁大学的文学经典课,大量涵盖俄罗斯文学,而古典的英伦文学,比重真的没有那么大,要我说爱尔兰的乔伊斯,才是英语英伦的代表。可以选择浪漫派,古典派,莎士比亚派,但是也要更加开阔眼界,看看世界是什么样的。八十年代爆发出的南美文学高峰,就是遗珠之憾,好在终于大白天下了。

但是,毛姆把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列入十大,这个我完全钦佩他的慧眼,也彻底臣服他的分析,emily bronte的灵魂内核和创作时候的内心世界,我觉得毛姆抓住了,grasp,而且是紧紧握住,可惜emily没有写自己的回忆录。一个有力量的人,一个孤僻的人,桀骜不驯这类词都不能形容,而是一个desolate的人,她生错国家了,应该生在俄罗斯。文学的本质,有一点点的冰冷,越冷的国家写的越好。当然你有一万条反驳,但是文学就是感觉,审美绝对主观,我真的是这么认为的。热带太热情了,太美好了,一切蒸蒸日上,文学需要沉淀,需要挖出冰层下的海洋,海明威不都说了吗,冰山理论。热带适合开开心心过一生。

去读罪与罚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绝望的冰冷的让人窒息,可就像开篇评论里写的,你难以放下,哪怕人性灰暗冰冷的令人窒息,你也难以放下。这是为什么呢?难以面对罢了。

但是我最羡慕巴尔扎克的一生:prolific,绝对的高产作家,最大的爱好是预支稿费装修房子,非常差的审美(毛姆打趣),穿的花里胡哨(英国人一贯看不上法国人的时尚,我看起来却很漂亮),还有最重要的,最好的作品永远是巴尔扎克财务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写出来的。以及,给了众多新新人类有志成为作家的安慰:文学很一般,语法更是错得太不应该,所以文学根本不是文字,而是如果表达,巴尔扎克善于“描绘人处于各种情景下的各种情绪,很微妙的情绪”,而他的叙事技巧浑然天成,没有后天加工,没有斧凿之力,你说气人不气人?

至于其他几位,司汤达、狄更斯等,一笔带过,我一笔带过,毛姆也一笔带过,不是他们不好,而是符合标准的好。而上面这三位,是令人绝望的开创,收起来文人相轻,还不是自己不是天才的宠儿。

托尔斯泰的第一本小说是,战争与和平。

巴尔扎克写的第一本小说,被所谓教授认为,还是转专业,别搞文学了。

嘻嘻,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吧。哪怕像emily那样绝望,但是深刻。深深篆刻下属于自我生命的文字,剩下的,交给宇宙和时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