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对岸的她》读后感1000字

《对岸的她》读后感1000字

《对岸的她》是一本由[日]角田光代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岸的她》精选点评:

●2029/3/24

●读完了第一本角田光代。还满适应她叙述的密度和节奏。这篇给人一种格外真实的感觉,明明其中描写的生活经历对我来说很隔膜。如果说结尾是晴空照进屋里,葵和鱼子出走的那一节就是城市霓虹流闪的光污染夜空。我们究竟知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又最终能独自或一同去向何方呢——

●全书角色刻画最出众的应该是葵的妈妈吧,在大城市里过得未必多好,但是回到老家小地方却只记得大城市的好,关于这方面的描写很生动。两条主线都比较细碎,小夜子、葵就像是彼此“对岸的她”,一个是家庭主妇,一个是大龄未婚未育的事业型女人,两个人在高中时期又是同样的被迫加入小团队,成为安全的大多数。鱼子是消失的少数。角田是典型的描写女性的作者,男人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修二的刻画比较脸谱化,木原这个角色也不是塑造得很好,处心积虑这样挖人,理由真的不够充足。喜欢原文这句话:小夜子终于明白了人为什么要长大,不是为了逃进生活,不是为了关上门,而是为了再一次的相遇,是为了选择相遇,为了自己能够走向选定的地点。

●第一次在微信读书上打了五星的小说。昨天刚看完的时候想着先缓一缓,等到今天缓过气来了再写评论吧,可是我发现对于这种事我可能一辈子都缓不过来。看多了角田光代容易让人恐婚恐育,比起在丈夫身边兢兢业业耗尽青春对方却毫不感激且视为理所当然,还是在海边吹风喝啤酒更加自在一点吧。对吧,鱼子?

●百合向!

●那么,我们要怎么再重新遇见。 --鱼子和葵

●鱼子 葵 小夜子 / “和你一起,我感觉自己什么都能做到呢。” 这种关系 / 长大为了相遇,为了自己能够走向选定的地点。

● “看着眼前的情景,小夜子终于明白了人为什么要长大。不是为了逃进生活,不是为了关上门,而是为了再一次的相遇,是为了选择相遇,为了自己能够走向选定的地点。”角田笔下当代都市女性之间友达以上、恋爱以下的亲密情感很纯粹、很微妙,还有一种直入人心的穿透力。主要人物的情感经历,对很多结婚生子的过来人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但像她这样能够把其内在纹理表现得如此细腻而清晰的作家却很罕见。

●【2019054】描写很细腻,说不出的感动

●很久没读过所有描写都刻意且生硬的文字了,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以及这真的是非常适合影视化的故事,讲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羁绊,就是非常适合几个包含大动作的画面去提炼概括出来,什么两个穿着高中制服的女生躺在溪水边看漫画啦,准备一起跳楼时候紧握的手的大特写啦诸如此类的。葵和鱼子的故事见怪不怪不功不过了,小叶子和葵的对照和影响就略显牵强了,也许是因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影响,绝对不只是”我看见了你“这么简单而已。

《对岸的她》读后感(一):感同身受

第一本角田光代。读到中间一度要放弃,作者罗列的那些生活细节,令我看不清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觉得书中角色对自己的感受把握不清晰,有种隔靴搔痒之感,读到接近结尾处,终于发力,无论是人物的情感还是故事本身。

作者对女性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探讨,令想起自己从童年时代到现在,这一路上遇到的每个知心密友,一路相遇一路走散。

有一种女性,像葵,鱼子和小夜子以及我,面对人生最大的支点就是来自同性好友的情感,感同身受。

了解心理学之后,知道自己这种心理诉求的源头,也了解怎样摆脱对这种情感的依赖和诉求,但只有自己知道,这么做只是因为人生路上不会一直都有鱼子,也不会那么幸运,在山穷水尽之时会出现个小夜子。

《对岸的她》读后感(二):关于逃避

可能比校霸话题更深远的是关于逃避:

“在她对这种努力感到厌烦的时候,交往了两年的修二恰好向她求婚了。小夜子几乎是同时答应了求婚和提交了辞职申请。原本认定小夜子即使结了婚也会继续工作的修二对她的辞职流露出了不满,小夜子则装作没发觉。” “自来到这个城市后,妈妈情绪常常变得消沉,已经换了好几个钟点工作。最近时不时地又开始向葵抱怨起来了。也许工作上一碰到不如意的事,就会清晰地唤起妈妈的记忆:她是为了女儿才回到这里的。”

还有,关于不逃避:

“倒不是觉得自己做成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可也确实改变了不少。曾经在公园间游走、郁郁寡欢的自己,先是想到要改变点什么,于是行动起来,白手起家,和一群女人商讨办法、交换意见,其间也重复过不少错误,但还是把清扫业务一点点建立起来了。这些经历和修二所说的有没有意义啦、能不能由别人代替啦之类的没有关系,在小夜子看来离得十万八千里远。”

《对岸的她》读后感(三):怎么对待生活的真相

这是一本太过安静的散文日记,开篇从主妇小夜子的细碎日常开始进入,随着女儿明里的沉闷、丈夫的寡淡和婆婆的嘲讽,小夜子开始厌烦这样的日子。她决定要给自己一个希望,在招聘的契机下,小夜子和葵一见如故。于此,文章算是进入正轨,作者围绕着小夜子三点一线的工作、葵成长的痕迹不停的转换。叙事逐渐被放的缓慢,女孩的心思被描写的细腻真实又可怕。葵害怕着被“小团队”疏远,所以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朋友鱼子的感情,她们曾经一起梦想过未来的美好,却因为可怕的现状坠入黑暗,双双自杀却幸运还生,最后两人再无联系。小夜子无法兼顾工作与家庭,丈夫的嘲讽、婆婆的埋怨、明里的苦恼扑面而来,她不知道自己的坚持的意义在哪里。三位女性的生活幻想盘踞在她们各自心底深处,经历着青春的心态消散的过程,到头来不理解自己的社交为什么会有说不清的不畅快。

生命中总会有一些时刻,在某一个点上,所有的欲望与代价会达成平衡,而后,继续下去的仍是生活。文末,小夜子向对岸的葵和鱼子招了招手,在点题的同时也似乎表达出了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味:我们所做的改变是想让自己试图回到曾经梦想的人,但是琐碎生活的羁绊会一步一步将你拉扯进寂寞空洞的无底深渊,此刻方才清算了我们改变自己该付出的代价。小夜子看着对岸的的葵,彷佛也看到了过去茫然的自己。时光转换,“她”也站在对岸,看着现在的你。我们为什么要长大?在探索的过程中,作者选择用平淡地文笔来诉说,可是生活不只是软绵绵黏糊糊的黄昏,那被作者尽力埋藏在平静下的暴风雪式的手法是日本文学最大特点,仿佛一切都没有裂痕,可是一切都无处可逃。

《对岸的她》读后感(四):连接两岸的桥梁

“女人和女人之间,友情会成立吗?”Yes。角田回答的很干脆。起初,是从《厌女》上看到了这本书才去阅读的,看的过程中却时不时地感到烦躁。小夜子的日常,让我想到《坡道上的家》,负责挣钱用加班逃避家庭的丈夫,对儿媳的一言一行冷嘲热讽指指点点的婆婆,什么都不懂但是哭起来会发出很大“噪声”的女儿,主妇就这样陷落在孤立无援的境地里。

成为家庭主妇后就辞去了工作,重返职场的第一份工作可以说是保洁,小夜子的重返职场之旅不可谓不艰难。在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最后拿到终于签下2份合同的时候,我不禁为她感到开心。小夜子对待人和事物都非常的认真,柔和的好像春风。工作也非常的负责。不过,这样的小夜子却对葵说出了刺耳的话,恶意明明白白地表露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很吃惊。

书中用了现代和过去两条平行线索,现代线是小夜子和葵的相逢,回忆线是鱼子和葵的过去。

葵和鱼子的高中时代,简直是动漫里的青春,作者用轻快的笔触描绘了一片晴朗的天空,等到葵发现了鱼子的空洞之处时,两个人的未来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最终因为种种因素分道扬镳。曾经因为父亲出租车司机的身份而感到羞耻的葵,和鱼子坐在车里,进行了漫长的告别,然后就再也没有遇见过。

小夜子的出现,仿佛是成年鱼子重新回到了葵的身边。在两个人成为partner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这次相遇。

等待等待再等待

我和你好比两条岸

中间隔着一江水

走了很长很长的路,小夜子和葵相遇了,两个人的生命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为她们感到高兴。

《对岸的她》读后感(五):女性成长是自我的命题,而不是完美的救赎

这本书是买南京先锋书店盲盒开出的小说,在一个月后我姗姗读完了。

和朋友聊到,最近读书不再喜欢那些宏大的叙事。比起激荡人心的悲歌史诗,我更想读到触手可及的日常。这样的取向也有让我更喜欢这本书一点。

葵让我想起很多个时候的自己。

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自觉拒绝成为父母那样时,会开始向外寻找参照。而那个渴望趋近的,由衷喜欢的对象其实就是“理想我”的投射—— 尽管葵觉得鱼子说话的样子吵闹,不合群,但这个总是积极活跃,且在群体中置身事外的女孩,蕴含了她关于理想自己的寄望。

校园霸凌让葵害怕群体里复杂的权力构成,她有自己温怯中庸的生存之道;家庭中母亲总在一味强调自己的牺牲并充满怨责,而父亲是时常缺位的。这些都在挤压着葵的孤独。

——如果像鱼子一样生活在爱里就好了。

葵一厢情愿地想象着,有着理想人格的鱼子,一定也有着她渴望的出身与成长经历。

好像离实现人生圆满,差的仅只是命运的一个“如果”。

我喜欢这个故事,不只是在那些女孩委婉缜密的心思上的共情,我更喜欢作者的设计,不是安排一个完美女性出现,就此实现女孩们的“救赎”。作者是通过一层一层“人设”的打破,让等待援助的女孩自觉洞察到,在理想形象的背后,每个人都身处于自己的困境,孤独并不是置身人群就可以消解,灵魂的孱弱也并非是与人结伴就可以终结——“好像和她在一起我什么都能干成”,不是的,不要从对他人的幻想和寄望里汲取力量。

就像鱼子之于葵,葵之于小夜子,“理想我”出现的意义,不在于替她清扫障碍解决人生一切问题,而是让那个孤独内抑的女孩终于有了“探索自我”的勇气。

她想要趋近的彼岸女孩,其实自始至终都是她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