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茶杯里的风暴读后感摘抄

茶杯里的风暴读后感摘抄

《茶杯里的风暴》是一本由【英】海伦•切尔斯基著作,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杯里的风暴》精选点评:

●不仅仅是百科知识的集合,作者还致力于让读者打开「知道」和「应用」之间的通道。「在这本书里,我所做的就是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与我们置身的广阔世界联系起来。」书中的每一章节都从一件日常小事开始,你或许见过这种事很多次(如水中的涟漪),却从没深入思考背后的东西;但是作者能在这些小事背后,挖掘出我们这个时代使用的重要科技——本书第5章就是个不错的例子,从海浪的涟漪谈起了「波」,在几个有趣的故事之间穿插着科普,不会显得枯燥,接着从「水波」开始,提及到了「光波」「无线电波」(附带了泰坦尼克号的相关事件),最后以「无线网络技术」收尾,知识层层递进,十分有趣。

●理工科的就不用读了,我们都了解。书里一半以上废话可以直接跳过

●比较浅显,事情讲得也有点凌乱

●HELLO WORLD!

●简洁而通用却又变化万端,物理大概就是宇宙留给人类最有趣的谜题吧。

●其实有点无聊,很多都没有把原理说清楚,也比较浅

●没看完准备送给亲戚家孩子

●emmm....看序言的时候还满怀期待的,结果期待意外太高……文笔显得略为啰嗦,例子从日常生活的细节观察出发,讨论和落点却与生活无关,显得无聊又枯燥……论脑洞和科学思维,不如看what if, 但读 what if 又不如就关注毕导的公众号……好吧好吧我更新一下短评,给多一颗星,还是有些有趣的想法的……

●看似平常的现象其实蕴含着大大的魅力~

●它不像相对论那么高大上,缺少烟火气;也不像十万个为什么那样琐碎,周旋在各种细碎问题之间。 《茶杯里的风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见微知大,让我们在崇拜星辰大海的同时,对身边的平凡琐事也产生了敬畏之心。

《茶杯里的风暴》读后感(一):欢迎来到物理学家的世界

读过的最好的物理类科普书,没有之一!

现在很多人一说科学就说什么“伟大的好奇心” ——以我之见,好奇心被高估了。可以激发和满足好奇心的事物多了,玄幻小说可以,恐怖片也可以,单纯的好奇心不能带我们走很远。

也许我们可以尝试一种更高级的思维。这个思维要求我们掌握高质量的知识,然后在不同的地方识别和应用这些知识。

尝试了这种思维,才能知道什么叫“知道”!

比如说,你知道热量是怎么回事儿,你也知道鸭子和人一样,是恒温动物。那你知道在冰水里游泳的鸭子,它们的脚为什么不怕冷吗?

再比如说,你学过有关气压随温度变化的知识,那你知道为什么爆米花受热只是膨胀、而不是炸得四分五裂呢?

我觉得完全可以把《茶杯里的风暴》这本书,当做一个思维训练手册。有些司空见惯的东西一旦细想,就会发现,我们的知识体系,其实千疮百孔。

种子发芽以后,为什么总是往上长呢?如果种子能识别哪个方向是向上,其中必定有一个什么机制能让它感受到重力!这个机制是什么呢?又或者,是因为光线总是从上方来吗?书里有答案。但其实在我看来重点不在于答案,而在于我们能不能提出这个问题。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会赞叹而提不出问题,我们就是个看热闹的。能提出关键问题,我们才算会看门道。掌握这个高级思维,我们学什么就都没有白学,我们才真的有可能用知识去改变世界。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一次晚上走路的时候只顾着仰望星空,一不小心掉进了坑里,有人嘲笑他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孔子专门研究经天纬地的大学问,老农民笑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看这些嘲笑也不见得没有道理 ——

仰望星空和大学问固然了不起,能在日常小事中看出门道来,才是真本事。

《茶杯里的风暴》读后感(二):敏锐的观察者和勤奋的思考家

《茶杯里的风暴》(STORM IN A TEACUP by Helen Czerski),给人一种宏大之感,又蕴含着一种由小见大的美学。初见这本书,是源于“原理”的推荐书单。作者的开篇,是一个短短的幽默,却又让我在微笑的同时也慢慢思考:

作为一个物理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学生,我也有着这样的疑问——“弄明白了又能干什么呢?”这其实关系着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要落地为实践生产中的技能。这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但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推荐序中,万维钢先生说:“仰望星空和大学问固然了不起,但是能在日常小事中看出门道,才是真本事!”

物理是一本基于实验的科学,物理来源于生活。用物理去认识生活、改善生活,是一件有趣且了不起的一件事。本书从爆米花开始讲起,引出了第一个物理定律,“气体定律”。并在不断地思考其他的气体现象,如抹香鲸、马德堡半球和蒸汽机。在一个又一个的实验背后,隐藏的是体积、温度和压强的关系(虽然这个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近乎显然的关系)。海伦的角色,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从日常生活中攫取一些片段,来启发我们思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向上的火苗窥探重力,从清洁的肥皂泡探究表面张力,从如何倒番茄酱与每秒喘息三次的狗探寻平衡,从水波到无线电波,从鸭子的脚认识热学,从星体间的围绕与旋转探究角动量……

虽然书中的数据和计算公式着实太少,不能完全的展现出物理的魅力(可能是为了书的销量的问题,因为霍金曾言:“每增加一个数学公式,书的销量救赎减少一半!”),但是海伦对于生活观察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品质是令人称赞的。物理可以很艰深晦涩,但是物理本身与生活的关系紧密。物理既让生活变得清晰和有趣了起来,也让学知识的人感受到理性的力量和与生活对话的温情。

照这么看来,物理也可以是一个草根科学!

《茶杯里的风暴》读后感(三):好看,推荐

11.《茶杯里的风暴---用日常之物揭开万物之理》

【英】海伦.切尔斯基著 阳曦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3.23读完

作为一个典型的物理渣渣,对于物理方面力哪,磁啊,波啊、电啊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因为中学时代饱受物理成绩拖后腿的束缚,被那些试题卷子搞的头大,以至于成年之后也很反感物理方面的知识。这周时间略有闲暇,于是挑战一本群书《茶杯里的风暴》—用日常之物揭开万物之理,没想到竟然能很通畅的在一周时间里看完,此处应配惊喜脸。

作者是就职于伦敦大学学院的女物理学家,还是烹饪爱好者、体育运动爱好者,各项运动都很优秀,她从生活中的随处可见的现象中挖掘出物理学的奇妙之处,让我这受过仅有的中学物理知识的人可以看懂百分之八九十,会觉得:唉哟,还挺有意思的,原来事情的本质是这样的。

看看目录里的章节名称就会觉得让人兴趣盎然:抹香鲸与福卡恰面包---都遵循气体定律;咖啡渍液滴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水分子在乐此不疲的玩碰撞车;番茄酱流动和蜗牛的黏液是相同原理—剪切稀化;海豚的声波与“泰坦尼克号“发出的无线电波本质一样;鸭嘴兽与海上电池一样利用电流传感捕食;秤砣称重与伦敦桥升降是一个原理;泳镜里的雾气是水分子表面张力结果;在寒冷的河流里游动的鸭子脚爪不感觉冰冷是逆流热交换的结果;种子发芽向上生长,而根系笔直向下是因为重力;涂满黄油的面包那面总是掉落到地面是因为面包片重力起关键因素……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件件小事都藏着精巧的物理学密码,在科学的视角中,一切平凡的事物都妙趣横生。

更重要的是,本文行文流畅生动,简洁精到,翻译也不错,能读到那种典型的英式幽默。这种通过一个通俗易懂,充满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小故事,非常自然引入物理学本质的书其实很适合读给孩子听,或者推荐给孩子读。但是娃现在比较对我的安利无感。曾经中学时期被物理虐遍千万次,如果能有作者这样的物理老师授课,可能也会培养出一个热爱物理的人吧。(只是想想)想起去年看过的讲述美国物理学家费曼的书,也是妙趣横生,幽默风趣,大物理学家很擅长深入浅出的从平常事物发掘于蕴含物理实质。

《茶杯里的风暴》读后感(四):致-茶杯里的风暴

致-茶杯里的风暴

2018. 11.01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正是一个繁忙的午后。

如海伦所言,明白万物道理后看待世界的方式都会有所改变。

为什么做出来的面包好吃?因为里面有空气。那是不是只要发酵出来的空气就行了呢?不是的,和面的过程中加入外面的空气才能让面包做的好。连做面包这种事情,在自然的物体里都是不分彼此的,我们人却又常常很狭隘,凡事分个对错,分彼此的阵营。

2018.11.02

我坐在这里,巍然不动。在我看不见的世界里,喜马拉雅山和安第斯山也在进行角逐,虽然最后还是地球引力赢了。换句话说,我每长的多一斤肉,在地球眼里就是加大马力的砝码吗?

2018.11.03

看过足够多的高山流水,微小的世界除了生物书上的几幅细胞照片,好像也就没有了吧?

嗯,于是我买了一台显微镜。雪花有不同的造型,据说连喜悦的眼泪和悲伤的眼泪都有不一样的形态。我想亲眼看一看。

2018. 11.04

下午时分,我又翻开这本书。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生活在时间尺度的中间地带,所有有时候,你很难认真去思考这个尺度以外的事情。这里要说的不光是现在与过去的区别,还包括现在这个词的确切定义:它可以指此时此刻,也可以指最近几年。极快和极慢的事件需要的观察视角当然大相径庭,但这样的区别与实务发生变化的方式无关,只与变化的速度有关。还有,变化的结果是什么呢?所谓的结果通常指的是某种平衡的状态。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事物将永远保持原有状态,因为她没有变化的理由。最后,没有力,也没有运动,所有事物达到平衡,整个物理世界终将走向唯一注定的命运:平衡。

这段话我觉得十分有趣。这是一个科学家站在物质的世界评定的未来的结局。在物理学家眼中,这世界仿佛就是走的慢些。书中说到一个伟大事物的发明在我们看起来都是那么快,那么理所当然,实际上呢,蒸汽机到现在的车子,所历经的时间却要几百年之久。如果我们是一颗石头,一棵树,我们眼中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2018.11.05

今天看的内容让我学到了世界上没有叫做海鸥的鸟,打过来的波浪也不是来自远方的水,还有我听不到的鲸鱼海豚的叫声,我看不见的长短波长。

想起来这本书一开始,海伦和她的祖母说她在研究原子结构,她祖母说研究透了又能干啥呢?

是啊,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高中物理都没有考及格过,我知道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我想了想,确实是没有用,但是很有趣。

最后,我用我多年的寻找客户的本事,在网上找到海伦的代理人邮箱,给她发了一封邮件,和她说,thanks for explain the world in easy way.

《茶杯里的风暴》读后感(五):茶杯里的风暴,也许一本书可以打开新物理世界的大门

收到这本书是朋友的推荐,以前的确很少看物理类的科普,作为一个文科生,但既然看了就想稍微写点东西,先不说外包装很精美,和的确出品优良吧!来说说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什么。

作者是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伦敦大学物理学家,研究海洋泡沫和气候变化的,给《华尔街》杂志写科普专栏,参与BBC科普节目制作……看到这里我觉得第一本科普书籍认真阅读献给这本,大概是值了。

外国人都爱写一句:此书献给XXX…海伦献给父母,说祖母听说她研究原子结构,老人家很惊讶来了句“哦,弄明白了又能干啥呢?”

这让我瞬间想起前阵子我们读书群一周年朗读会我分享的内容,来自小王波《沉默的大多数》里《智慧与国学》片段,欧几里德讲几何学,有学生问“这学问能带来什么好处?”过了很多年法拉第发明了电磁感应展示给别人看,有位贵妇问“这又有什么用?”当时法拉第说的是:“刚生出来的小孩又有什么用?”

海伦就祖母这个问题的感想是:“这个问题提得好”

而王小波以及欧几里德,法拉第,以及我都觉得这些问题浅薄,问学问的好处以及问读书的用处就如同凡人什么事儿都直接问能得到的利益和好处,太过功利利益化,没意思,是无趣的灵魂…但此时我想,也许这些问题并非毫无用处。这本书也许会给我们普通平凡的非物理专业人士带来一些新的感受。

这就相当于我们虽然身处于人世间,但非常多的道理我们并不懂,比如一杯茶你搅动之间会发生什么,你看不见的气体都含有什么元素?你穿着的运动衫为何在黑夜里可以闪光?海鸥真的存在吗?还有多种多样生活中的细节和现象你明白是什么原理吗?

统统母鸡!但是通过看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对于理科的贫瘠,就像不懂科学物理知识,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只是我,大家都应该涉猎很多不同的范围,文学也要看,物理也要看,经济也要看,涉猎的多了,自然就头脑风暴更有内容,就如同这世界上居然没有一种鸟真的叫海鸥,你能相信吗???

这本书的规划也非常有条理,章节分为 气体定律 ,重力, 表面张力和黏度, 从水波到无线网络 ,原子,平衡,旋转,不同的视角等等去切入,而且作者的文笔非常之优美,别看是一本物理书,但是描写起景色来一点都不逊色小说家,而且举例子都特别贴合我们生活中的,比如鸭子脚会不会冷?为什么在那么冰冷的水里游水鸭子脚却不冷呢?

我印象最深的是用火箭送信那一段,真的太逗了,真的敢于研究的人是不怕任何人眼光的,敢于研究,实验,就像我同样羡慕外国人的研究精神,他们可以在外面做各种创新实验,而不会有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大家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才可以创造出更多不同的东西。这也是我爱读书的原因,希望你看到这一段也有所收获~~~虽然写的有些杂乱,但都是心里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