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城下笔记》读后感精选

《城下笔记》读后感精选

《城下笔记》是一本由苏丰雷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城下笔记》精选点评:

●『青年诗人文丛』

●生活是什么?在作者苏丰雷看来,生活是一道道门槛,是一道道无时无刻不存在的门槛。因为它,他必须如一匹奔腾不已的驽马,无始无终地做着跳跃的动作。这跳跃很无奈,很痛苦,亦无比充实。 《城下笔记》是作者的一本随笔集。他是一个诗人,全书充满诗性的思考,对生活,对人生,对周遭的方方面面。 他是一个朴实的人,他的文字亦是朴实无华如散落草间的珍珠。 他是一个具有悲悯之心的人。他写《引诱》,他写一个漂亮爱慕他的小姑娘,几度几乎陷入这份情感里,却因为悲悯她人悲悯自我而清醒。 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今天是个0》,文章虽短,却值得一记。 这本随笔集有些篇目看起来就是日记,读罢,你会惊异于作者的勤思苦练。作为一个也爱写诗写散文的人来说,每读一篇,我没法不被作者的勤奋精神所感动。

●折射了生活在大城市中青年一代的困苦和迷惑,文字真诚,反映现实。

●如今,城市在拓展,生活的节奏一浪高过一浪,80后却正在退潮,脸上遗留的刀疤,却并未退却。反而,不再那么野心勃勃了,变得沉稳,如一把只顾低头干活的镰刀。我认识的苏丰雷,其为诗者。诗者,亦为提灯的人,他很少发朋友圈,很少晒诗,偶尔发出的,大约都是水滴筹,呼吁朋友们伸出援助之手,救人之

●诗人苏丰雷的随笔集《城下笔记》记录了一个来自皖地的北漂青年,在北京十多年的心灵行走轨迹。他以一个亲历者和旁观者的姿态,记录了他所经历的涌动着的五光十色的机械雾霾、强势崛起的房地产政治、逐渐式微的象牙塔灯火以及相依为命的诗歌之光……作为一个肉体的亲历者和一个思想的游离者,他以隐身“城下”的谦卑姿态和“悬浮”状态,睁开诗歌之眼,审示时代之魅,用年轻的笔讲述的这些有趣的感人的故事,构成了一个青年诗人在“城下”的丰富的生命成长史,对于更多的青年写作者具有同样的参照意义。

●新时代,代表懦弱的小知识分子(群体)的自我哀伤论调! 根据“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们尝试憎恶一下他们的懦弱吧!

●什么是“城下笔记”?读完全书后不难发现,“城下笔记”就是作者在北漂的过程中,在与北京这座城相处的过程中,在思索自己的生活中……留下的一篇篇“笔记”。 这一篇篇的文章,记录的不仅是作者的北漂生活,更有人间的人情冷暖。时代在变迁,将近十年的北漂生活,让作者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自己的渺小。 贫穷、自尊、业余爱好、工作……这些看似很平凡的字眼中,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细细思考的地方。读这本书,其实就是在跟着作者去思索人生。 当我们有了足够的阅历后,或许对书中作者的观点很是赞同,或许不屑一顾,但这些文字里蕴藏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足够打动我们久被尘埃覆盖的心❤!

●我会有意识地找一些不太出名的作者的书,因为期望值不高,所以不会失望,说不定还有惊喜。这本书的作者主要身份是诗人,我在网上搜了几首他的诗,不算精彩,但还读得下去。《城下笔记》是他的文集,我读后实在不敢恭维。书的内容和他的诗一样,从生活的细节出发,不厌其烦地讲一些有的没的。第一篇第一句话:“上班族正颠簸在路上,而我刚刚有幸成为其中一员。”难受得让我差点想把书扔掉。《城下笔记》收录了作者06年到15年的文章,我以为之后会好一些,不幸又失望了。整本书无论选题还是文笔,似乎都达不到出版的水平。全书我觉得最好的一篇是《大声说话即在贩卖故事》(这个标题也不通),可惜也高开低走。读这本书的最大价值是看到了一个人十年间的状态:生活在离公司不远的城中村,每天坐公交车上班,纠结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太过真实了。

《城下笔记》读后感(一):诗人回地的短评

苏丰雷的《城下笔记》,可以说是诗人十余年来的社会学观察日记,一部带着个体体温的诗性社会学散文。苏丰雷散文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仅以诗人的敏感,在粗砺、残酷的都市日常生存中,酿造和保守甘辛自知的灵魂汁液,而且,他非常关注他人在生活世界中的到来与远去,生息与光影,以及他们的灵魂状况的变化,呼应着严酷底层生存中,孤单社会个体的主体间性的呼吸与奥援,疏离与重建……因此而超越了那些一般意义下的散文体敷衍与写作。

《城下笔记》读后感(二):竟有一丝窥探的快感

我一般在深夜读书,因为白天的事务太多。待到吃完晚饭,打理好孩子睡觉,在灯下展开一本书徐徐读来,于是睡前的时光变得很受用。

最近阅读的这本《城下笔记》,竟让我有一丝快感,一丝窥探到别人生活与心理的快感。这本书是作者毕业后多年的记录,按时间排序,而记录的,是自己的生活与所见所想,这里面不乏剖析自己心理活动的文字——甚至还很多。我想,大约就是这类文字,让我产生了快感吧。

作者对于生活有一些纠结,我从中甚至看到了我的年轻时的影子,比如为了几块公交车钱的心理纠结,接到父亲电话的纠结,爱恋中的纠结。然而,作者也在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文字的比例明显小了。

文笔算是比较冷静的,有条理,但行文中有一些矫情,这大约是文艺青年的通病——据说作者是名诗人。然而,即便是这种不完美的文字,也忠实地记录下了作者过往的经历与思考。这类文字能留存在世间,大约也有它们的意义,不但是作者一人的记录,也是这个时代对一个群体的脚注。

《城下笔记》读后感(三):城下应该有些烟火味

说来惭愧自从接受《城下笔记》以来一直处于琐事忙碌状态。没有多少闲暇时间独立思考,所以没有来得及评论,感谢赠书!

日记可以是写给私人的或者写给他人的,这本书更多是写给他人的而不是自己的所锁碎生活,冷眼旁观看社会自己却没有好好的融入其中,有一种格格不入之态也许这样观察生活百态失去了许多生活中的趣味性。冬日孤芳自赏毕竟不是一种常态,总有夏季枝繁叶茂时。

比如《象棋》这篇作者是否也驻足了呢?“而一些技艺不那么出色的,则在一旁安安静静地观摩、学习。亦有个别技艺超群,又清高地不轻易出战”不知道我们都曾经属于哪一类,何曾想底层生活也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呢,如今呢很难发现这类棋牌对弈,更多的是手执手机观看视频并深陷其中。其实他们不是在棋局中寻找自我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只是一种智力消遣,居民生活的一种文化,就像路边的美食摊或者旧书摊文化相类似,存在就有其美好的存在,他们在某些精神支撑中不低头,不认输同样值得尊重!

城下笔记更应该下山来直接深入其中,感受一下人间烟火。

《城下笔记》读后感(四):张桃洲、卢文悦两位老师的短评

诗人苏丰雷的随笔集《城下笔记》记录了他十年间的生活日常与所思所感。“城下”,连同书中《山上笔记》的“山上”,显示了他观察、思考和书写时所处的位置。这是一位刚刚步入社会的当代青年的“惶然录”。他所历经的这十年正是中国社会文化出现大变化的时期,有时他被迎面遭遇的逼仄和匆促挤压得喘不过气来,但还能像卡夫卡所说的那样,“用一只手挡开点笼罩着的命运的绝望”,“用另一只手记下”零星浮现在脑海里的困惑与期冀。他沉入喧嚣的人群中,以自己的方式呈现了对这个时代的见证。——张桃洲(文学批评家)

这部笔记有着像书的封面一样流动的暖灰色文字,舒缓的忧郁中又透出些许的明亮,细碎的小事里夹杂着自语的唠叨。城下,自然有小人物的一层意思,有街巷从内心伸出体外的际遇、情绪,以及怪兽般高楼大厦折回心中的滋味和叹息。小人物褒义自己的尊严、理想、道德,用微弱的个体散射光和热。当然,褒义的还有行住吃睡间的烦恼、惶恐、迷茫和愤怒,还有爱。小人物记下这些就自足了,大事物乃至大词大话在这里都是不兼容的。这是一种相对于深沉深厚的“虚薄”,虚薄到透明,去了拿捏,素面众生,自己也自然地写出了自己。——卢文悦(剧作家、诗人)

《城下笔记》读后感(五):独自行走——《城下笔记》苏丰雷(短评)

我们的生活有很多,普通但是又深具哲理的事情。比如作者笔下的公交车的人间百态,比如说职场上的纵横跌宕,再比如说平常的街边琐事。其中无不透露着笔者对自己人生的思索。也许,我们在自己人生的开端之时就拥有着炉火般的热情梦想,但是,生活就好比突然下起的小雨,渐渐地炭火一点点熄灭了。大多数的人都被那股热情所引诱,没有去打开自己的心门,没有去诚实的面对自己。渐渐地他们都被炭火所产生的气体迷惑了,沉沦了。最终失去了自己最初的热情,仅仅剩下漫无目的行动。但是,作者好比其中某些特立独行的个体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冒险者那般,不喜欢温暖,更加享受自己对于梦的渴望而去追求实现的过程。但是,生活的现状也在促使着他不断地蜿蜒前行着。更多的,我会去思考。我们到底需要面对的事情是什么,自己的本心又是什么。当我们学会自我控制,学会在独自相处中,从清贫的人生中寻找到自己人生的曙光之时,也许你就或找到了自己前行的动力。这本书更多的是让我在作者的生活跨度之中,去寻找自己的路。

阿弥棋

2019年1月12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