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醉爱红楼读后感100字

醉爱红楼读后感100字

《醉爱红楼》是一本由芦哲峰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018-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醉爱红楼》读后感(一):醉爱红楼梦不醒 愁听长恨歌未休

《红楼梦》曾成为中国文学中使用最频繁、地位最显赫、最红的政治道具。而关于红楼的研究,更是在百年来无论遭受打击还是受到追捧,始终经久不衰

《红楼梦》最早只是在文人圈中流传,聊作士大夫的谈资。清朝嘉庆年间已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的说法。

前段时间才看了《红楼探玉》,一位名叫王一的金融学者横空出世,带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布局逻辑,偏偏对《红楼梦》这座巨型迷宫的蛛丝马迹进行侦探推理。

当《红楼梦》遇见阿加莎,读来颇具特色。

而今一位诗人、占星师的《醉爱红楼》又引起了我的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先去读了一些作者的诗,原因是他是一位诗人。想要解读他的作品,先从他的老本行看起。“每一段赫赫的人生,都有一个凄凉的收尾”。芦大的这句诗之精妙之处在于富含了哲理。

前有阿加莎式的红楼解读,现有散文随笔格局的红楼解析。诗人之所以被称为诗人,我想其最大的原因是他的感性之处—此间,看见了她熟悉的容颜,“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烟笼双眉,情凝双目是黛玉最为人所知的神态。一部红楼一个林黛玉,是宝玉永不挥散的粉色梦魇,也是千万读者的深情寄托。有的人为她的郁郁而终潸然泪下,有的人为她的顽固执着感到惋惜,更有的人对她的悲观忧郁心生厌恶。读完红楼,遇见黛玉,邂逅她浪漫而又忧伤的一生。

《醉爱红楼》读后感(二):此文献给少年宝玉

文/木叶

这个标题袭自余华的小说《此文献给少女杨柳》。 有朋自远方来,送之一本《中国现代小说史》。作者夏志清认为《药》中夏瑜是为纪念秋瑾。十几岁初读这篇小说时老师便指出夏家和那个华家对举便是“华夏”,老师说夏瑜暗指秋瑾我便记下了,别无多想。原来首先两个人的姓是相连的:“夏”—“秋”;名也同义,瑜者美玉,瑾者亦美玉也。东吴帅哥周瑜便字公瑾。 这倒也没太多可大惊小怪的,朋友接着说到中国那么多带王字旁的字,几乎均含有玉的意思,先人真是厉害,见识高、想象力强、记性也好,难怪仓颉造字时“鬼夜哭”,看来从此真的天机泄露了。问题是,我们今天堕落得分不清这些玉究竟有什么区别。 回到正题,当晚看见一篇酷帖,题目便狠狠吸引了我:贾宝玉原来叫贾珏! 就像不曾细究瑜瑾二字一样,我从未想过宝玉不过是个小名儿——同辈人都是叫珍、珠、琏、环、琮、瑞、璜、琼等,单字,且与玉有关。 宝玉一名兼具了宝钗之“宝”和黛玉之“玉”,暗示了三人间的情感纠葛。帖主芦哲峰的推论是这样的:主人公是“两块玉”——贾宝玉和林黛玉,此外,又有一位甄宝玉与贾宝玉相对,这又是“两块玉”。遂暗示了贾宝玉的名字就是“两块玉”。两玉为珏,那么,贾宝玉真正的族名就应是——贾珏。看到这里,我立马查字典,果然珏(瑴)意为合在一起的两块玉。 帖主的高见还在继续:在珏的前面加上了“假”姓,说明贾宝玉与林黛玉这“两块玉”最终并没有合在一起。而且,贾珏的谐音为“假爵”,即指爵位是假;谐音又为“假觉”,即指觉悟是假,真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我看得喜不自胜心惊肉跳人仰马翻——此帖的学术价值自有公论,我感兴趣的是颇多红学论文均可当小说看,或自命不凡或标新立异或“通过精确的计算/得出荒谬的结论”。而我今天偏要说这样好极,难得有那么几样东西中国人能毫不在乎洋人的看法而自得其乐痴心不改全力以赴,红学便是一例。

《醉爱红楼》读后感(三):又读《红楼梦》

第一次读红楼梦是高中的时候,暑假的时候语文老师布置了暑期阅读的作业。我上学的时候,所在的城市里还没有图书馆,可以借书的地方几乎没有。可以读的书其实真的不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网络,可以网上看电子书。短暂的一个月的暑假虽然天气闷热,但是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读书也成了一种排解无聊的方法。对于《红楼梦》在电视剧里看过改编的电视剧,所以看书虽然觉得原著的语言跟普通话有差异,但情节还是能读得通顺。当时最喜欢红楼梦里面结诗社写诗的那些章节。也为了黛玉的香消玉殒而伤心了好久。

十多年之后,我又一次读起了这本书,原因是陪孩子读,这次没有选择原著,而是挑选了一本经过改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了,但是大致的情节还是让我想起我的学生时代的时候,如今了解一本书有了更多更方便的方式,可以上网查找相关的介绍,可以通过音频的方式听,还可以看电子书,十几年我们的阅读方式被改变了很多。有名家的点评。突然羡慕起现在的孩子,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资源。

《醉爱红楼》就是这众多关于红楼梦解读的书,分别是红楼不了情、红楼众生相、红楼无限梦、红楼朝花集等等章节。作者的分析也比较独特,比如宝玉在红楼梦文中是以小名出现,他的族名是什么?黛玉幼年入贾府,入府时的年龄是多少?五行之中宝黛钗三人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贾府落难,卖巧姐的“狠舅奸兄”是谁?

关于红楼梦有着我们永远也看不完说不完的事情,这些文字里面既有学者的分析,又有读者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眼中的红楼都是不同的,而相同的是对于这部小说的喜爱。

《醉爱红楼》读后感(四):心里的《红楼梦》

作者:晏子

《红楼梦》是我心中一座神圣的殿堂。我一直在努力用心去感知、体味个中的博大与细腻。虽然也很爱看红学研究论著,自己却没有尝试过。记得大学时最爱看《红楼梦学刊》,《红楼梦》研究的选修课也是必上的,结课论文却没有做,总觉得写不出自己的真正感受。倒是曾经写过几首小令,都在岁月里淡去,只记得半阙:……怡红柳长,潇湘竹细,可惜了千古情意。休矣,无缘只合、今世对面分连理,三生梦里难相遇。嗟吁,相怜空有意,恨无回天力!

近日,红学研究又有升温之势。周汝昌老先生旧作翻新,刘心武更是横空出世。还看到芦哲峰先生不少颇有创见的红学谈论。我很钦佩人家能够把《红楼梦》读得这么精、这么细,每一个字都千百遍端详过,琢磨过。也许,我真是很浅陋粗疏,十几遍、几十遍地读下来,看到的无非还是字面上的那点东西。《冰山上的来客》中怎么说的?——眼睛后面还后眼睛。

在这些研究者看来,《红楼梦》不是小说,倒像是张藏宝图。他们能够从片言只语中、从一个对联中、从一首诗作中、从一个名字的字形、读音中,悟出重大的玄机,甚至是直指皇权更迭的宫闱巨变。曹雪芹也不是文学家,有点像预言家或者测字先生。汉语言文字的特点,给文字游戏爱好者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打个比方吧,本来是一件非常优美的锦绣服装,被剪成碎片,作了织锦样本,甚至还被拼成其他的图案,说这才能体现出材质本身特色。面对这样的新作,我说不出是陌生、奇怪还是伤心,只有目瞪口呆的份儿了。

我不想去探究曹雪芹的身世,不想猜度什么真正的结局。在我,《红楼梦》永远是一部小说,一部曾经让我默默流泪、感动无名的文学作品,一部曾经对我的思维、审美甚至语言习惯产生绝大影响经典之作。在我,《红楼梦》不是摆在眼前的、嘴边的,是放在心里的。

鲁迅先生说得好,在一部《红楼梦》中:“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对红楼梦的欣赏角度或研究方法,实在反映着每个人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审美(如果还把读《红楼》作为审美的话)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个人的体验。

《醉爱红楼》读后感(五):红楼梦一场

四大名著里面,《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看过两遍,《西游记》只看过不到一半,《红楼梦》算是看过几章吧,电视剧的话《西游记》看过好几遍,《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看过一遍,《红楼梦》看过几段。《红楼梦》是四大名著里面,我接触的最少的,每次只要一翻开,看不多少内容,就感觉看不下去了,但是她应该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了。因为研究《红楼梦》,有了一门学问,即红学,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 我对于《红楼梦》印象最深的就是葬花吟,刘姥姥进大观园和元妃省亲这几段了,是我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带我们看了这几段的电视剧,并着重的讲了这几段。 《红楼梦》的作者及回数也是众说纷纭,我手中的是岳麓书社版的,作者写着曹雪芹与高鹗。大众对于后四十回的评价,始终低于前八十回,随着新的手抄本的发现,在数位红学界人士的努力之下,高鹗不用在被黑锅了。“补”不一定是续写的意思,也有可能是整理啊。200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为无名氏,程伟元,高鹗是整理者。 一直以来都说书中的人物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不过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没有什么人能置身事外,我们参与,却无力反抗,就只能去顺从,我们中国人不就是这样逆来顺受吗?生活终究是要过下去的。 《醉爱红楼》是红学会会员芦哲峰的作品,是一部解析《红楼梦》的作品,作者以现代人的眼光,通过书中细微小事,经过自己的细心考证,得出了我们看到的内容。尤其是作者以全书给出的唯一一个生肖——兔,结合书的写作背景,为我们推断出了《红楼梦年表》,不管这份年表以后被不被推翻,这也是一种资料,从什么角度研究,研究如何,被什么推翻或者被什么验证等等。 《红楼梦年表》一章,让我对《红楼梦》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有了眉目,以我的阅历与脑力,看这种史诗巨作,只能看看故事,真细下来看,是看不出什么来的,每当看到别人读一本书后,感想,分析等洋洋洒洒数万字的时候,我心中想着,我们看的是一本书吗? 等什么时候工作不忙的时候,我会从头到尾看一遍《红楼梦》的,书放在那里不看,就是浪费,我的《红楼梦》纸张已经泛黄了,浪费了这么长时间,也该被我重新翻开了。 《醉爱红楼》只有薄薄的一小本,看的不尽兴,意犹未尽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