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时光之魅读后感摘抄

时光之魅读后感摘抄

《时光之魅》是一本由何晓昕 / 罗隽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2018-8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光之魅》精选点评:

●这本书很推荐阅读,其中夹杂着作者的游历经历、对建筑的看法和情感娓娓道来,兼具专业性和文学性。读完后,我有种追逐作者脚步游走欧洲的冲动,用眼睛去扫描建筑的秩序,用心灵感受建筑的韵律,用皮肤与触摸建筑的质地。

●看完之后受益匪浅

●我读这本书 是以欧洲四国旅游攻略来读的~

●很不错的一本建筑书籍,读完很有感触,里面的小画都是作者手绘的,画的都很棒!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而没有灵魂的城市是乏味的。而文化就是城市与建筑的灵魂。中国过去的快速发展导致建筑设计的浮躁,城市进化的膨胀而缺乏人性与个性。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慢下来细细思考。借鉴别人的,发扬自己的。城市的建设是在一个个充满文化与人性化的设计中共同呈现的。

●很赞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这本书每次读的时候都有很多新的收获,特别喜欢作者描述英国人对废墟的崇尚,很多古老建筑成为废墟之后反而能散发更加深厚的韵味。让我不禁想到国内对传统历史建筑的保护,不一定要保护翻新,而是要用积极的态度去保护,修旧如旧,让人感受岁月历史对建筑的洗礼。欧洲人的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很多人一直觉得国外的建筑就是好,忽略了中国其实也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我们需要将眼光放在国内,学习欧洲人的方法,挖掘与保护这些建筑资源

●赞赞赞

●三星半

●写的还不错,还挺有个性,语言很直白通俗,没有bullshit。梳理了欧洲四国的建筑和城镇保护史,不像一般学术著作那样“死板”、“学究气”,读起来比较轻松,而且还有点评部分,虽然过于温和,不痛不痒。 不过,作者有添足之嫌,很多外文词汇,已经是比较公认的译名,作者偏偏搞一些自己的译名,而且还译不好,比如说“Grand Tour”被翻译为“大旅行”,“壮游”已经很贴切,而且文笔也好很多;那么著名的《大宪章》,被翻译为《至尊法》,拉斯金的《建筑的七盏明灯》,被翻译为《建筑之七灯》……

《时光之魅》读后感(一):《时光之魅》

整本书将冗杂的欧洲城市保护规划史进行了一个梳理和概括,不失为一本好书。

传统的方式讲历史给人刻板、无画面感的印象,但作者抓住意、法、英、德这四个在城镇保护发展成熟的国家发展历程的关键点,将这四个国家对待城镇建筑保护的思路串联起来。文中大量的资料来自于英文原著,史料价值很高。

以故事性方式介绍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将这些历史保留建筑分为单体、区域、城镇,规模由小到大,用典型案例将欧洲历史建筑的再保护和再利用。后面的点评带有作者的个人主义色彩,风趣幽默。

《时光之魅》读后感(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一个城市的发展与自身的文化与历史息息相关,时代在变化但这些称可之为根的东西才是城市性格的基础。

西方的城市发展史源远流长,毕竟是一本书所不能概全,作者结合自身游历,对证史料,从实际感受对城市发展进行阐述。于我而言,这部分读起来要远比后文的案例策略来的爽快,但终究规划学的书要给出观点,好在作者的思路清晰,通过几个案例以小见大,洋洋洒洒铺出了自己的设计观。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通过自身经历与文献研读,深刻思考出来的书,值得我们汲取养分。当今我国的诸多城市问题也许不仅在于对历史的研究,也有对文化的不了解导致的不自信。

好书

《时光之魅》读后感(三):欧洲城镇保护下对当代中国城市建设的反思

上篇以历史开篇,讲述作者在欧洲游学时对意、法、英、德四个国家的历史建筑、历史遗产的“前世今生”的研究,文字夹带史料略有繁杂,好在都是国人逻辑思维方式;下篇以欧洲实际城镇保护案例为主,批判性的语言直接从单体、区域、城镇的小范围到大范围写作思路慢慢展开,对我来说,是一本好的统筹规划的书。

书中的插画很有意思,作者罗隽想必是对生活有很高追求的一位建筑师,于是查了下他的资料,北京T3航站楼,鸟巢,水立方,都指导过设计,很佩服。

欧洲之所以发达,不是没有原因,前段时间看《权力的游戏》这部剧,发现欧洲人对人性剖析的很仔细,对建筑的理解也侧重于真实表达,这一点比中国某些地市,提出一个空的口号,不注重传统文化和当地的人文精神的做法强之百倍。

所以,这本书,我想在中国当代城市“千城一律”的状况下,对指导城市规划,建筑发展是有意义的!

《时光之魅》读后感(四):一部欧洲历史建筑保护史

本书的上部集合了意、法、英、德三国的历史建筑保护史,下部则针对单体建筑到城镇保护,举出了代表性很强的案例。以此为基础,作者完全可以扩写成一部保护史著作,却大题小作,仿佛只是在分析一些欧洲国家的保护例证。

对普通爱好者,该作的主要贡献有二:

一,梳理了保护思想的源流。上部将特定的建筑实例与建筑师、规划者的考量联系起来,并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一般爱好者,我着实惊叹于作者在挖掘历史背景上的用力之深,足可另立一部简明的欧洲近现代文化史。但作者实则关注的是,如何将保护思想的演变,置于具体的语境中来解读。这对于理解各类历建保护相关的宪章、宣言、文件等规范性文本相当必要。

二,实地查验了保护的结果。下部以当前的视角,观察历建保护的结果,得出了专业的、在地的见解。看似散文化的写作方式,实则也需要钻研文字材料、悉心勘察实地的变化,最后发表自己诚恳的意见。

如果一本书只介绍保护思想的现状,容易写成嚼之无味的法令,不能帮助读者的认识。若是市面上常见的游记,则常常只做历史的注释,然又限制于一时一地,对广阔区域和时代的演变也常常无能为力。这恰恰是本书的强项。

要谈缺点,则你很可能需要对着电脑看书,毕竟书中除了精彩的作者手绘,多数图片都不过两三寸余,好在作者都及时给出了图片的出处或网络链接。对多数热切的建筑、历史爱好者,自然也不成问题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