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老子的心事》读后感100字

《老子的心事》读后感100字

《老子的心事》是一本由雪漠著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5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子的心事》读后感(一):痛苦,痛苦,痛苦!

痛苦,烦躁,暴怒,为什么?看完道德经后遗症?看完这本书两天了,整理完笔记以后再看教父,黄河青山,了不起的我,三本还不错的书完全看不进去啊我草草草。是时候开始做减法了。五一买了三十本书恐怕是浪费钱了,以后只能看佛教和道教的书了。唉。减法也很痛苦啊,莫过于剥皮抽筋。本以为看山看水到了第三重境界是极其恬淡舒适的,没想到是更加的痛苦在等着我,哈哈哈哈哈哈,涅槃吧。

《老子的心事》读后感(二):《老子的心事》第二辑

这是武威作家雪漠解读《道德经》的一部作品,整体语言风格偏向演讲形式,以通俗易懂的口语化方式对《道德经》的每句话都进行了充分解释,并结合古今中外案例和自身经历谈了感受和启示。 雪漠的知识太渊博了,各种历史典故随口就来,而且恰如其分,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基础和超群的记忆,这种写作是不可能的。遗憾的是作者举的自身例子太多,给人的感觉就像在卖弄,知识分子的沾沾自喜和自以为是一下子流露在了字里行间,难免让人觉得井底之蛙眼界窄。 雪漠讲的关于《道德经》的大道理太多了,以至于读完以后还是云里雾里,让人真正能记住的却不多,能够深入实践的更少。相比林语堂《老子的智慧》给人的震撼相差甚远,雪漠更像一个乡间小脚女人的絮叨,平常而啰嗦。 不过这本书能够给在社会大浪中拼搏的人一些安慰,让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通过调整思路来减少欲望带来的痛苦。 《老子的心事》这本书不薄,45万字,因为夹杂一些文言文,读起来是花时间的。

《老子的心事》读后感(三):浅谈“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的大名仰慕了很久,终于借助雪漠的书对其有了个了解。全书中最能击中我的一句话算是“无为而无不为”,琢磨良久,觉得其蕴含的两个层面的意思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层意思和书中的解释类似。“无为”代表一种做事的心态,即不怀功利心和对结果执念,去面对遇到的任何事情,不论大小和难易。 这种心态能让我们去除对结果的焦虑和恐慌,以更专注和轻松的心态,将更多的精力关注于做事的过程,反而会无往而不利。就像“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这句话讲的,《道德经》中的很多思想是相通的,现实生活中万事万物的道理也是想通的。至于工作、至于生活,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有太多的功利心,要无私奉献,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做成很多事情,才会有所成就。

第二层意思则纯粹属于个人见解。什么是无为,什么又是无不为,无为和无不为看似矛盾的两种行为,到底如何才能统一一体?以结果倒推,要做到无不为,这里的无为就一定不是真的无为,而是指顺势而为,即根据事物的自然规律做事,不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去人为干预事情的进程。人为干预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事情是做不成的;而如果凡是依规律办事,看似没有任何作为,但最终仍然会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里面关键的是要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也就是其中的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续的读书、学习、实践、总结、思考。

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心法,第二层是招式,倘若能够做到,则必能“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心事》读后感(四):道是宇宙万物的原力

其实关于老子,在现在传统教育里似乎比较少能看到,而他的继承人庄子倒是被更多学生所熟悉。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呢?一些教育家的总结是,和庄子相比,老子太玄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难理解。

大家知道,道德经的解读,至今仍旧存在着众多版本,其中多处连标点符号的断句,也存在不同说法。因此也导致大家对道德经的理解千差万别。道德经这部经典,就像老子本人一样,至今依旧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就像老子本人的身世,也众说纷纭。

老子最初是在一个国家的图书馆里工作,相当于图书管理员,因为目睹战国时期各国开始互相残杀,感到失望而辞职离去。有的说他最后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自此消失无踪。有的说他出关后去了印度,遇见一位王子,他传道给这位王子,也就是后来的释迦穆尼。也有的说他最后回了山东老家。

在作者看来,他更倾向于老子出了函谷关,并且还写到当时有位官员尹喜,因为知道老子要从函谷关通过,提前去函谷关做守门员等候他。传说老子快要到函谷关的那几天,尹喜观天象,看到紫色的云彩升起聚集,这就预示着有高人要到了。果不其然,几天后真的迎来了坐着青牛的老子。

尹喜求道心切,想让老子传道开悟他,但是大家都知道,道家和佛家一样,主张不可说。因为一说就错,语言是无法表达道的。所以老子不肯说。但尹喜也有办法,他是守关员,老子不传道他便不让他过函谷关。这样,迫于无奈,最后老子还是给他传道了。尹喜就把老子的话整理成一本书,也就是后来的道德经。

这套书中,作者从新的角度来讲述了道德经。很多研究者都是以解释的性质来讲述道德经的,但作者却主张从实用性的方面来讲述道德经。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要让大家在自己的人生中用到老子的道。

那么首先,什么是道?什么是名?作者解释道,道就是宇宙万物之间的一种原力,这种原力让整个宇宙不断地运转着。就像作者所说,米里面为什么生虫?虫子是怎么来的?虫子的细胞是什么组成的?追究到最后就是,最初的最初,我们可感受到的这个世间的一切从何而来?这些事物的源头,就是道。而名,就是事物诞生后万事万物的名相。而这个相,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众生相的相。

所以,在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当我们明白了老子的道与名的含义,就具备了修道的基础。修道就是去除以前眼界中的局限性,以此让我们的认知走向无限。作者对道德经的理解,足见深度与广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