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跟着老子去修行的读后感大全

跟着老子去修行的读后感大全

《跟着老子去修行》是一本由杨煜萍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4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跟着老子去修行》读后感(一):《跟着老子去修行》:自知胜己,才能超越自我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话,我们很多人都知道。

杨煜萍在《跟着老子去修行》一书中,给我们做出了更深入的解释。

在书中,作者说道:“知人”就是了解别人,懂得别人。只有了解对方,懂对方,才可以拉近心灵的距离,消除误解,这样做的人当然是聪明人。 但是我们了解一个人也不可能了解他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就要抓重点,那么主要了解哪些呢? 第一,就是了解他人的优点,我们不能总是盯着别人的弱点和缺点,显示自己的傲慢,要经常看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有容人之心, 第二,就是了解他人的性情,这样有助于我们做事。比如说你去办急事,就不会去找慢性子的人,正所谓“夏虫不可语冰”,了解对方什么风格,什么脾气,什么想法,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找到对的人。 再说“自知”,能够做到自知的人是不容易的,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有一句话说:“人最难了解的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 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对自己高估,认为自己能力很强,认为自己这件事情可以做好,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所以了解自己的关键,是要了解自己的短板,了解自己的缺点,了解自己哪些事情是做不好的。 我们要经常内省,懂得反思,不要回避自己的缺点,不要忌讳别人的意见。 另外我们也要知道自己的优点,不要高估自己,不要误判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正确的认识,不傲慢,不妄为。 战胜别人的人,无疑是有力的,但是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胜人容易自胜难,王阳明曾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要多了解世界,多积累底气,克服心中的怯,克制心里的魔。 超越自我,改掉不健康的思维习惯,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摈弃不合理的诉求和不现实的想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把不顺眼的人看顺眼,把不顺心的事想顺心,自在豁达是战胜自己的一大步骤。

《跟着老子去修行》读后感(二):《道德经》中的做事方法,读懂后,将受用终身

《道德经》有言: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据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天尤。“

生活中,我们总会被琐碎的事务缠身,如何处理好这些事物,能够反应一个人的素养和层次。

曾有人说过,做事有三种境界,第一层用手做事,第二层用脑袋做事,第三层用心做事。

正如《道德经》中所说道的那样,用心做事的人,才能成大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水有三个特性:利他、不争和处众人之所恶。

其中,利他是指水为万物提供了好处,离开了水,任何植物都没办法生存;

不争,是指水给予了万物生命,滋养了万物,但它却不争这个功劳。同时,水安于现状,不管它是流入风光崎旎的江河海洋、鸟语花香的山涧溪流,还是流入水洼、臭水沟,它都能够适应环境。

人做事,也需同水一样,要”不争“

老子所说的“不争”,不是不争不抢,不去努力,而是要我们不以主观努力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情,要先找到做事的方法,再着手去做,成功水到渠成。

老子把如何做好一件事,放在了”据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七个”善“中。

我们可以将这七个”善“归纳为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层,做事的心境。

”据善地,心善渊“讲的就是做事时候的心境,要谦卑而有底蕴。

第二层,做事的言谈。

“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讲的是做事时候所需要的言谈举止,既要服务于大众,像天一样宽广,还要言而有信,有条有理,把事情办得妥当,体现出你办事的能力。

第三层,做事的时机。

“动善时”讲的是做事的时机,人应该在合适的时候才行动,不具备条件的时候就不要乱动,这就叫随势而动,因时而变。

总的来说,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要从内而外兼具:人品,正确的初心,能力和恰当的方法。

做到了上述三点,做一件事没有过失的时候,就只剩下一个方向:向前走。

”夫唯不争,故天尤。“就阐述了这样的道理:假若做事能够“争”在高明处,就没有过失,那我们剩下的只有进取。相反,如果过失多了,只能疲于补缺,忙于堵漏,失去了进取的心思和机会。

虽说做事的核心是”不争“,但当我们真的把握住了做事的心境、言谈和时机,就会发现这也是一种“争”的方法,无非他是“争”在了深厚的个人功底、充足的事前准备和过程的扎实务实上。

凡事不争,看似失多得少,吃亏受屈,但不尽然。

不纠结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事物,好好把握那些能改变的。

顺势而为,先接纳、再面对,最后有所作为,方能成事。

《跟着老子去修行》读后感(三):如果你真正拥有“水”的这三个特点,还怕过不好这一生?

“上善若水”,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金句了,很多人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艺名,又文艺又温柔;还有人把这句用来警示自己,可是大家真的能深刻感悟这句话的内涵吗? “上善若水”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这是老子用水来比作道,提供给大家一些符合“道”的做事准则和方式。水在道家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水具有几个可贵的特质,如果人可以做到像水一样,自然也是符合道家的精神。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节奏太快,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急功近利、浮躁不堪,甚至抑郁忧愁,但如果我们能悟出道的规律,并认真修行,是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心境、事业顺遂的。 杨煜萍所著的《跟着老子去修行》这本书,就是对《道德经》的解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去理解《道德经》,在道家思想中汲取到重要的精华,做事方法符合了“道”的规律,自然会轻松顺利,并取得好的成果。 一、从“水”的特质中看到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接着前面说水,为什么老子要把水比作道,我们先来看看水有什么特质,在道家思想中占有这么重要的位置。 根据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可以这样理解:水是个好东西,有三点特质:第一利万物、第二不争、第三待在大家不喜欢的地方,这和“道”的特质是差不多的。 利万物,我们容易理解,放眼大自然,任何动植物离开水都没有办法生存,水是给万物提供好处甚至是生命的,这就是利万物;不争,水利了万物,却不争功劳,也不争位置,它该去哪就去哪,顺流而下、顺应自然。至于第三点待在大家不喜欢的地方,这里另有所指。 大家应该听过一句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这里的“低处”就是大家都不喜欢的地方,这里所说的水的特质是“处下”。 那么根据水的特质,我们可以看出,老子倡导做人应该像“水”一样,对他人有利、不争名利地位与处下的态度。 而我们在现实中,我们却看遍了这样的戏码:为了自己的那点利益,可以不顾一切,损人利益,一争高低,削尖了脑袋往上爬。我们看似为自己的人生努力一搏,却未必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把自己活得很不堪,甚至失去了原则与底线。 我们不妨跟着老子的思想走,试着用“道”的思想做人,用“道”的规律做事,也许我们会遇到另一番天地。 二、像水一样去处事,你想要的效果自然会显现 当然,老子的这种看似很消极的人生状态,并不是让我们不作为,碌碌无为的活一生,他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做事方法。因此《道德经》中关于这一点还有后半段的内容是说处事方法,原文是这样:“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 接下来,老子分别从内心、言谈举止和做事的动机三个方面,来告诉我们:内心要谦卑,还要有底蕴,这是我们应该有的心境;做事时,应该服务大众,像天一样宽广,要言而有信,做事还要有条理性,有办事能力;并要掌握做事的时机,在合适的时候才行动,不要妄动,这要求我们随势而动,因时而变。 而有很多人对老子的思想有误解,因为道家的思想太无为,是一种佛系的人生态度,并不适应当今社会。而本书作者也说,这是因为有些人没有深刻理解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老子并不是倡导不进取,而是不强求,不妄为,只要我们修心,积累自己的底蕴,这些都准备好了,想要的效果就会出现,这是自然而然的事。老子重点强调的是,多修练自身,让自己变得强大,包括自己内心和办事能力,尽自己所有加倍努力,再把握好时机,这样就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想没有效果都很难。 比如在我们的事业生涯中,相比较把心思花费在打击竞争对手上,夯实自己的专业能力,更能让我们快速发展;相比较把精力放在怎么取悦领导来保得地位上,多做为整个集体有利的事情,会更快的赢得大家的认可;相比较每天瞎折腾,不如先让自己能力强大,抓准时机,一击即中。 当你用对了方法,没有白走的路程,而偏离了方法,可能一切都会是徒劳,可能还会是损人害己,毕竟“道”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影响整个天地自然的存在,顺应了其中的规律,才会让我们做事更顺利。 对于苦于理解不透《道德经》的伙伴们,可以在这本《跟着老子去修行》中,跟随着作者的解读和思路,更透彻的理解“道”。不仅在处事方面,比如修心、管理、人际关系等各种人生体系方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对应的方法,哪怕只能汲取其中几点精髓,都将对我们的人生产生质的改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