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七个被绞死的人》读后感精选

《七个被绞死的人》读后感精选

《七个被绞死的人》是一本由[俄] 安德烈耶夫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个被绞死的人》读后感(一):七个被绞死的人

一般人观点,“这是因为人家把死期吿诉了我,我知道了死期,所以我感到害怕。要是我啥也不知道,我就会消消停停地喝咖啡。其实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知道要死。一个人要是确切无误地知道自已在某日某时将要死去,他就会活不下去。” 最后,刺杀部长大人5个年轻人(3男2女)、强盗、杀人犯一同押往绞刑架予以处死。其中两人一组,在赴死面前,每个犯人都愿意搭伴而行,而不情愿孤单上路,恐怕是由于内心失落而承载不住那阴冷可怕的死亡孤单所带来的重量。

《七个被绞死的人》读后感(二):疯癫、死亡与希望

«七个被绞死的人»是安德烈耶夫的小说合集,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对于出身高贵的颓废派作家来说--我是卑鄙的现实主义者;对于现实主义的继承者来说--我又是可疑的象征主义作家。”“巴尔加莫特和加拉西卡”和“车站”,描写了小人物的温情,“瓦西里·菲维伊斯基的一生”描写了人生的苦难和虔诚宗教的归宿,“红笑”则用象征的手法,对战争的残酷和对人的摧残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控诉,“七个被绞死的人”刻画了面对死亡人们的心理百态,而“墙”则对黑暗的社会发出了最歇斯底里的呐喊……

安德烈耶夫的小说,基本都是描写的人的苦难和悲欢离合,非常厚重和压抑,写作手法夸张,文笔优美,尤其是人的内心思想的刻画极为深刻,让人直面心灵的深渊。鲁迅对其评价为“其文神秘幽深,自成一家”,“俄国作家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如他(安德烈耶夫)的创作一般,消融了内面世界与外面表现之差,而现出灵肉一致的境地”。安德烈耶夫的小说,从人的内心深处发出最歇斯底里、声嘶力竭的呐喊和控诉,让读者感到深入骨髓的恐惧和无边无际的黑暗,虽然他反对战争、对革命也抱有怀疑的态度,但可以看出,他对底层人民仍抱有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同时对社会向好的变革抱有深切的希望。

《七个被绞死的人》读后感(三):《沉默》篇

父亲足够理智聪明到思考女儿遗体脸上的伤疤由来和经火车碾压而完整保留的头颅,却足够愚蠢到认为把女儿的宝贝金丝雀留下来就表明女儿还活着。父亲足够爱女儿到细密地看她遗照和在女儿坟头呼天抢地痛不欲生,却足够恨她到在她生前对她毫无耐心极尽冷酷和讥讽。父亲足够关心女儿到他不想让她去阴森可怕的城市,想让她一直在自己庇护下成长,却足够不关心女儿到从不主动聊天对话并且在葬礼上只想着自己的尊严。 母亲是深爱女儿和丈夫的,但要么张口就是责备要么缄默无言。她想逃离这压抑生活但听到女儿死讯却四肢瘫痪,只能永世待在自己的黑暗里不见天日。 神父作为当地与上帝对话的人时刻维持自己神圣形象,面具戴久了也不分场合地作着上帝的使者,成为无私公正克己的法庭,此处也可看出宗教一些严苛教义对人性的束缚。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一连串的责问和乞求女儿的“你说呀!”,仿佛她是教会里前来祷告的人,仿佛那句话可以按下她话匣子的按钮,然后她一五一十讲述她独自冒险去城市里的经历,讲述她多愁善感细腻的少女内心,仿佛她说了他们就会认真倾听。但实际上她似乎也说了点,父母找她的那天晚上,她从床上坐起来微笑着说了一点然而神父却不记得女儿到底说了些什么,只留下一片茫然模糊。女儿身亡后,当神父与沉默的妻子的单向对话时,他变成了一头低吟吼叫的困兽,作彻底陷入虚无的垂死挣扎,他把死亡责任丢给自杀的女儿身上,但实际上他捶胸顿足于自己束手无策,无论在女儿生前或生后他依旧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女儿开口说话。之后神父去了女儿房间和墓地,终于能做到在语言表达上勉强放下威严架子的父亲收到女儿沉重的虚空答复。 短篇结尾重新细致描写母亲神态,与最开始的刻画进行对照,犹如看了场虚无主义的悲剧电影。深入骨髓的恐惧和无边无际的阴郁是《七个被绞杀的人》带给读者的感受,本短篇选自这本书。其余篇目也都格外漂亮,其实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这篇,而是叫《墙》的一篇,在即将结束写这篇分享时才想起来,那就以后再写吧~

《七个被绞死的人》读后感(四):《在地下室里》选读

他因为酗酒,丢掉了饭碗,失去了亲戚朋友,只好搬到地下室里,同小偷、妓女们住在一起,靠变卖最后的一点东西度日。 劳累的工作、内心的痛苦和伏特加酒,把他折磨得气息奄奄,全身没有一丝血色。死神已经像一只白天闭目养神、一到夜里就目光炯炯的灰色猛禽,紧紧守伺着他。死神白天躲藏在阴暗的角落里,晚上就悄悄地出来,久久地坐在他的床头,安安静静地、耐心地、顽强地坐着,直等到天明。拂晓最初一点亮光出现时,他就从被子下探出头来,脸色死白,一双眼睛像是受了伤害的野兽。房间里空空荡荡的,但他不像其他人,他不相信这种骗人的空虚。他疑虑重重地张望着各个角落,机灵地猛然朝背后瞥一眼,然后才用胳膊支起身子,仔细地、久久地凝视着那夜怎样随着黑暗渐渐地消散。而在这时,他看到了别的人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东西:一个灰色的、形态模糊的庞然大物摇摇晃晃地出现在他眼前,令人毛骨悚然。这是一个透明的庞然大物,笼罩了整个房间,它体内的一切仿佛只隔着层玻璃墙,毕露无遗。然而,现在他并不怕它,它正在离去,留下了冷彻骨髓的足迹。它要到下一个夜晚才来呢。 他又迷迷糊糊睡着了一会儿,做的梦荒诞而可怕。他梦见房间里一片煞白,白色的地板和白色的墙壁都被白光照得亮晶晶的,一条黑漆漆的蛇正从门缝里游进来。这蛇游着,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好像是在窃笑;它把又尖又扁的头贴到地板上,扭曲着身子,接着很快就游走,不知钻到哪儿去了,后来门缝中又露出蛇的扁平的黑鼻子,蛇身像一根黑色的条带伸展在地上。如此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又消失。有一次,他在梦中见到一件叫人开心的东西,于是笑了起来;但那笑声很古怪,又像是被压抑的号哭,又像是体内深处的某个地方在笑,又像是人已死去,躯壳已不能动弹,可灵魂却还在哭泣,叫人听了毛骨悚然。 渐渐地,他终于苏醒过来,听到了正在诞生的白昼的声音:过路人嘶哑的谈话声,远处开门的吱嘎声,看院人的扫帚扫除窗台上积雪的沙沙声,总之,他听到了大城市清晨醒来时的那种模糊不清的嘈杂声。而这时他最害怕的那件事也随之到来了:他无情地、清清楚楚地意识到,新的一天又要开始,自己过一会儿就得起身去为生活而斗争,而这是一种毫无胜利之望的斗争。

《七个被绞死的人》读后感(五):需振臂高呼,摇旗呐喊方可表达我读后的激动心情!安德烈耶夫—宝藏俄国大师

此乃惊为天人之作!又发现一位俄国宝藏作家,而就在不久之前竟从未听过其大名,深感惭愧的同时又万分庆幸,在年底终与此书相遇。

从翻开的第一页读到的第一篇里的第一个字开始便被深深吸引,不可自拔,强行自己一天只读三到四篇,因不舍快速将其读完,就像发现一个甚为喜爱的宝物般不忍撒手,总想着能让其在手中停留的时间再长一点再长一点。而不是早早收入柜中成为冰冷的藏品。享受手握着宝贝的温度,感受它所释放的能量以及给我的心带来的一次次悸动和冲击。

《沉默》中的那份沉默读到令我窒息,如被扼住了脖颈,无法出声亦无法呼吸,沉痛的撕裂、无声的鞭挞。

《红笑》中荒诞又疯狂的人们,呓语般的疯魔令我后背发凉,心生悲戚。战争的残酷,大地、天空都染上血的颜色,发人深省,其象征意境发挥到极致。

《墙》中那堵耸入天际之高墙以及墙里面的麻风病人之癫狂、呆滞、荒诞无不透着深深的讽刺。唯一清醒的“我”那无奈又悲凉的大声疾呼“灾难啊!……灾难啊……”响彻云霄,痛彻心扉。

在读到《巴尔加莫特和加拉西卡》的最后一句话时,有种与加拉西卡一起嚎啕痛哭的冲动!当你是如此渺小和卑微,常常遭人唾弃不受待见,突然被善意和充满了尊重对待时,那份莫大的感动和幸福瞬间降临时带来的心灵冲击何其震撼!只是阅读文字的我都被那股冲击力击中,瞬间湿了眼眶。其文字叙述功力何其了得!

《马赛曲》的开场是我的最爱,十足精彩的描述,瞬间就把主人公勾勒得栩栩如生,如真人现前般真实而灵动,惹人怜爱。

《在车站上》通篇只有五页的篇幅,竟能把车站上工作的宪兵之无聊情绪描写得丝丝入扣,连我都被那百无聊赖的氛围所感染,忍不住跟着主人公打上几个哈欠来。任何的风吹草动给他带来的莫名兴奋和乐趣也就变得如此的顺理成章了。

《在地下室里》那个颓废、无聊、迷茫的青年在一个新生婴儿面前获得的奇迹般的新生让人感动并雀跃,忍不住扔下手中书,为那个小小的新生命所带来的巨大能量振臂欢呼!为他给那间充满污浊空气的地下室带来的阵阵香气!

《七个被绞死的人》七个性格、背景、命运各不相同的人却在前往人生终点处交汇在一起,朝着同一方向前往刑场。面对同样的结局却展露出完全迥异的行为和意识,有黑暗有光明,它们彼此交织又彼此争斗。绝妙的叙述和精妙的故事结构读得酣畅淋漓,无以伦比的沉浸式阅读体验。

《瓦西里·菲维伊斯基的一生》颇有陀翁之风,让读者进入上帝的存在与否、信仰之力与崩塌、困难重重之境中。心绪随之绷紧或是剧烈波动,最终一曲悲歌告终,合卷后忍不住一声叹息。

《蛇讲述它是怎样长出毒牙的》如诗般的瑰丽,毒汁似是渗透纸页朝我袭来:“向我俯下身来。我爱你。你死吧。”迷醉般的缓缓拉上大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