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隋炀帝经典读后感有感

隋炀帝经典读后感有感

《隋炀帝》是一本由[美]熊存瑞(Victor Cunrui Xiong)著作,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6,页数:2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隋炀帝》读后感(一):《隋炀帝》——熊存瑞

说起隋炀帝,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暴君”,因为中国从古至今受儒家的影响深远,而儒家对暴君的定义包括两方面:一是皇帝独断专行,二是皇帝对社会资源的利用超出百姓能承受的限度。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隋炀帝都是符合这一定义的,但是作者却从大历史的纬度来更加辩证地看待隋炀帝的所作所为。 1.隋炀帝独断专行有其政治需要:(1)铲除贵族大臣是为了打击贵族和加强皇权,因为贵族大臣一直在讨论隋炀帝的错误;(2)绕过官员正常的任免程序,任命级别低的官员参与决策,是为了实现更高程度的集权。 2.隋炀帝对社会资源的无节制使用有其历史必然性:(1)修建大运河以沟通南北,是巩固统一的必然要求;(2)远征高句丽以消除地缘政治上的威胁,是维护稳定必需的战略决策。 换个角度来思考,得出的答案会很不一样,所以换位思考和独立思考很重要。

《隋炀帝》读后感(二):“千古一帝”哪里那么容易?

/闰闰

给隋炀帝翻案应该是不可能的了,虽说有后世出于各种原因给他抹黑,除非有新的考古发现,他的各种大工程上即可看出其部分性格缺陷和好大喜功的特点,导致大好江河拱手送人。此书前三章的第一部分叙述了隋炀帝从皇子到皇帝到最后的时光,大部分内容没有特别新意,只是有些大家关注的疑点做了剖析但并无定论(情理之中)。第二部分的角度换成了文帝以及炀帝的当朝改革,重点在炀帝部分,包括与文帝的差别以及后来唐的记录对比。分:洛阳与大运河,宫殿,官僚制度,教育、礼制、法律制度,宗教,经济制度,对外政策等。想起当时看完《明朝那些事儿》,找来《明史》一窥究竟,看完部分人物事件之后即放弃,因为后面大部分讲的各种制度,外加古文,实在无趣。此书的叙述在制度讲解上结合了时间,人物,还包括后世的考古,以及近现代大家们的分析,当一篇总结文,对于我而言可读性增强,但还是略显困难。

=====分割线=====

计划是短评的,结果字数写多了。

“千古一帝”哪里那么容易,秦始皇在数代的前人加上自身奋发才得以此名还被后世各种抹黑,且其身边的文官武官也和其相向而行。一统天下,开疆拓土,看来是所有帝王们的理想,至少三征高丽,不惜代价的做法,让炀帝的梦想加速破灭了。多线程,且在有限的生命时光中,他还真做了不少事情,但他身边的高管们的名字,我始终记不得几个,可能是因为接触太少的缘故吧。

《隋炀帝》读后感(三):皇帝与个人

若要论说中国封建王朝历代帝王功过得失,褒贬争论极端差异最大的隋炀帝大约永远会排在前三。隋朝又是一个和秦朝及其相似的王朝,都结束了纷争割据完全了大一统;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被后世历代王朝继承发扬;都因为国家工程以致内乱而亡于二世。炀:好内远礼、去礼远众、逆天虐民;不论正史和演义,炀帝似乎都是一个残暴荒淫的暴虐之君。本书作者熊存瑞,著名历史学者,主攻隋唐史,学术著作等身。历史烟尘,作者旨在透过历史走入隋朝,抛开偏见,从炀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等个人功过重估炀帝的历史地位,细说炀帝生平、时代和遗产,给读者呈现一个不一样的炀帝。

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生平、时代与遗产。第一部分讲述炀帝的历史生平,从皇子到太子最后称帝以及亡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面的炀帝,作为皇子时期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地方行政长官,不论是坐镇并州以及平定南陈,都完美的履行了自己的行政职能。夺嫡时期,野心的暴露,曲意逢迎,弑父杀君,烝母,这也是被后来学者所诟病的一面。登基之后,炀帝彻底作为皇帝和个人的两面,是本书着重评书的地方。

第二部分-时代与遗产,主要讲述炀帝当政期间的对于帝国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文化、外交活动等以及大运河,在当代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炀帝在执政前期,是一个精力及其旺盛且富有创新精神的改革者,同时又是一个充满野心的政治家,渴望成为秦皇汉武一样帝王。政治、军事、经济改革以及大运河的工程都为着战争服务,在执政后期,攻打高句丽,因为个人喜好无休止的大兴土木、挥霍浪费,造成帝国严重的经济负担,百姓流离,烽烟四起,帝国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炀帝能做的只是一再的逃避,逃避,一次次重大的决策失误,炀帝需要为隋朝的灭亡承担主要责任。隋朝灭亡之后,唐朝成为了炀帝在位期间各项制度以及大运河工程实际受益者,在炀帝改革的基础上,唐朝继承和发扬。三省六部官僚制度、科举制的划时代创新、大运河的交通枢纽,沟通南北,都泽被后世。

作者在撰写本书过程中参考引用大量正史,对于正史的引用评说,存疑之处也进行了解读,透过本书让我们对于隋朝和炀帝,抛开了脸谱化的标签,有助于我们重新的认识并审视这个大功大过集于一生的帝王。

《隋炀帝》读后感(四):公允中正地评价隋炀帝

公允中正地评价隋炀帝

看到书名就想读,源于儿时的点滴印象。

记得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电视台在播放《唐太宗李世民》,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各种感情纠葛吸引着我。记忆中公主杨吉儿的父亲没有正面露脸,人物的梦里出现的也是没有脸的,朦朦胧胧的,羞见世人的样子。那时候,我在纳闷,一个皇帝的结局居然这么不体面。幸而那时候家里没有互联网,没有多余的书籍让我得到答案,所以我一直耿耿于怀,反复回味。

直到初中历史课,学到隋朝部分的时候,我才如醍醐灌顶,如梦初醒:原来隋炀帝是一个暴虐荒淫的皇帝,难怪会下场凄惨!可是同时我也记住了课本上对隋朝比较公允的评价: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和科举制度的选贤纳士,对后世都是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从主要从两大部分讲解隋炀帝的一生。第一部分“从皇子到皇帝”又分三章,讲述隋炀帝的地位得来。比较按时间顺序讲解,也很有故事性,比较好读。第二部分“隋炀帝治下的帝国”则讲述隋炀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等制度,分类讲解,所以没有严格按编年体来进行。当然,政治制度和礼法,尤其是宫殿布局这些知识,比较专业,读起来有些乏味。

本书后面有50多页的附录及征引文献等内容,可见作者学习查阅相当多的有关文献,使得书的内容比较科学严谨。

作者说:“炀帝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巨大的帝王。”我觉得颇为公允中正。纵观历史,弑父篡位、诛杀兄弟、烝母、亡国的帝王不在少数,可是即这几种暴行于一身的却也只有隋炀帝一人。这样看来评论家们对隋炀帝的“暴虐”的评价不足为怪。作者也对隋炀帝的诸多暴行详尽描述,如隋炀至黎民生死于不顾而大兴土木、三次东征高丽等任性行为。可是对一些史书中的夸张描写也进行了自己的怀疑:如隋炀帝巡视用的船的规模,对臣下的大肆奖赏等。

书中我印象深刻的一处是:隋炀帝让道士潘诞给她炼制长生不老药,道士要用童男童女的胆和髓来炼药,隋炀帝立刻斩杀了他。这一点看来,隋炀帝不昏庸,还有人性。

本书也公正的评价了隋炀帝的文采和政治方面的野心勃勃。可也正是这份自负,让他的王朝覆灭。但是也不能抹杀他的一些功绩对后世的影响。所以,本书绝对称得上公允中正。

《隋炀帝》读后感(五):亡国之君

亡国之君 读《隋炀帝》 ——听雪7801 说到亡国之君,历史上有名的,就有夏桀,商纣,隋炀帝。为啥有名,因为荒淫无度,横征暴敛,最后亡国。上学的时候历史书上都是这么说的,每个人都记得,这些都是枯燥无味的记忆,真正的历史是这样的吗?答案是,是的,但是历史又有其有趣的一面,那就是鲜活的。 看待历史的要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也是一样,功过要分明,我这里声明一下,不是要为谁翻案,是要公正的对待历史人物。由于对于夏桀,商纣王的具体历史书籍没有研读过不做评论,这里说的是隋炀帝,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帝王之路的。看了之后,真不愧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荒淫无度,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反正不好的词用给他就对了,为了当上太子,用尽了手段,诬陷,结盟诬陷,强制自己去做不愿做的事情,比如表现的,如一个好丈夫,有自制力,对父母恭顺,有礼。如果一个人能强制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他一定是个狠人,长达几年的去做,那他一定是有更大的图谋。皇帝,一个比黄金,美女都更大诱惑的这个词,因为有了皇帝这个称号之后,美女,黄金都不在话下,所以,弑父杀子,杀兄杀弟也不足为奇。隋炀帝杨广,这些都干了,可见皇帝这个词的魔力。 当文帝发现,杨广的不轨行为时,为时已晚,那时他以病重,且前太子的势力已经没有了,或者说基本没有了,没有人能与现太子杨广,想抗衡,登基之路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有一个弟弟很远,于是,他杀了他的父亲,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他兄弟,把前太子的儿子们全杀了,并且谁了他父亲的妃子,这是什么东西,我已经没有骂他的词语了。这些不孝,大逆不道行为本就为世人所不齿,无语! 说完他这些坏的流水的行为之后,看看他当权时期有什么作为,大运河,这个可是举世著名的工程,就是他,隋炀帝建造的,他本人还是非常聪明,好学,体力过人,能征惯战,好像这些词用在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人身上好像有什么不妥,确实他就是有这样的优点。再阴暗的人,也阳光的时候,他还亲自参与,完成了统一大业,三征高丽,最终还是在他的残暴统治下,人民造反了,正应了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就暴君的下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