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如何听爵士读后感摘抄

如何听爵士读后感摘抄

《如何听爵士》是一本由[美] 特德·焦亚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未读·艺术家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听爵士》读后感(一):爵士入门的好书

优秀的内容,优秀的翻译,读的过程中一怀疑这是一部文学作品,其中不乏很经典的句子。作者从一个专业的音乐人角度帮助业余爱好者全面的看待爵士乐,虽然内容简短但绝对精炼,能快速帮助理解爵士乐结构和分类,按照作者推荐的曲目反复听就能有进步。已经开始读作者的《爵士乐史》了。同样还买了《爵士乐如何思考》。

《如何听爵士》读后感(二):爵士是一种世界意志

刚刚脑袋里冒出一个想法,那就是似乎只能目及身处之地是西方人的通病了,就算是Ted Gioia这种理应思想包容性极强的音乐家也不例外。读完《如何听爵士》虽然受益匪浅,但也能感受到西方音乐家不可掩藏的傲慢。在整整一本书里(尤其是在书的结尾列出一百五十位优秀演奏家的情况下),连年轻的vijay iyer都有提及,却没有提到一位东方爵士演奏家。日本的爵士乐和美国基本上是同步在发展,1909 年就差不多有了自己的jazz band,东方音乐家说近一些尤其是日本的山下洋辅、铃木勲、渡边香津美,都是我认为在世界爵士历史上不可忽视的爵士乐演奏家,并且日本也是如今全世界爵士乐迷最多、爵士氛围最好的国家,甚至超过美国。要说爵士乐在美国诞生,但根源也是在非洲,作为没有文化根基的美国,其爵士历史都能称为文化瑰宝,移植到具有传统民族器乐的国度、与东方音乐融合的爵士乐难道不是更值得探讨吗?或许以他们自以为的音乐成就,是不屑于朝遥远的东方看一眼的,但恰恰也是这造成了他们某方面的缺失,无知者无畏。总得有个亚洲面孔的音乐家写本有趣的爵士著作才好。

《如何听爵士》读后感(三):艺术并不青睐人生,爱河用来堕落

因为要和研究院同事做一个关于爵士乐与城市的分享,再读《如何听爵士》这本其实已经写过书评的书。

新的阅读进程,是在聆听对应的音乐中进行的。书中提到的音乐,都能在iTunes上找到高品质的版本。边听边做读书笔记,然后进行阅读的扩展,还顺便看了错过的电影《生为蓝调 Born to Be Blue》。

电影讲述了年少成名的爵士音乐家切特•贝克吸毒堕落之后试图崛起的真实故事:被毒品缠绕,牙齿被打掉(对用嘴来吹小号的人,犹如吉他手被剁掉了手指),被父亲奚落(他送父亲自己的唱片,说发行了多少,希望获得父亲的认可,冷漠苛刻的父亲回他一句:但我没有让家庭蒙羞)。

人生落魄到谷底,重拾吹奏小号,卑微地求生,卑微地寻求演出机会。所幸有爱情滋润和音乐天赋垂青。可是等到重回殿堂的机会,却紧张得一塌糊涂,终于没能克制用毒品支撑自己走上舞台。

最后一曲,I've Never Been in Love Before(我从来没有恋爱过)。恋人在台下,听出了切特•贝克音乐中有毒品这个魔鬼的声音,以及告别的意味,毅然转身离去。整个音乐哀婉动人,切特•贝克唱出了人生的无助与绝望,令人潸然泪下。切特•贝克最终在欧洲巡演时,跳楼自杀于阿姆斯特丹。

看完我在豆瓣写了一句话评论:艺术并不青睐人生,爱河用来堕落。

的确,回顾这些爵士音乐家的人生,他们大多不够长寿。也许,爵士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太耗散人的灵魂与元气。

还是蒙田会生活:把工作做好,但不要做得太好。当然,这个太好,绝大多数人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也许更多人宁愿付出昂贵的代价,让生命浓缩,一尝巅峰滋味,如切特·贝克。

《如何听爵士》读后感(四):爵士的魅力

爵士乐在日常的生活中其实并不是十分常见的,因为年轻人大都喜欢流行音乐,而老年人则喜欢一些朗朗上口的容易一些的音乐。对于我而言,吸引我的并不仅仅是爵士乐的多变灵活,还有就是我的家庭对我的熏陶。我小的时候经常去二姑家玩,二姑是个音乐老师,她的家里有着无数张唱片和海报,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认识爵士的。小的时候只是喜欢听,也很少问二姑相关的知识,以至于直到现在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听众。这本《如何听爵士》是一本让我第一次融入到爵士乐的世界中去的契机,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有专业的知识,也有很多欣赏爵士乐的技巧。

在我的心中,好像爵士乐永远都不会过时,因为这种旋律适用于所有人。虽然都能听出好听来,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出来为什么好听,这就和人们在面对一件艺术品时的反应一样。如果说没有一个正确的途径,想要自己去琢磨透爵士乐是很难的,当然也不是不可能。这本书直接把所有问题都融合在一起,可以让已经喜欢上爵士乐的人更加了解它,也能让还没怎么接触过它的人开始喜欢上它。

爵士乐在西方的存在完全不同于我们多家,这就像是咖啡喝茶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爵士乐都是来自于外国。所以说当一首爵士乐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它是爵士乐,所以听不出来什么异样。如果不告诉我们这是一首爵士乐的话,问题就来了,如何去坚定它是不是爵士乐。在书中作者给出了明确的解答,比如说一般的爵士乐会运用布鲁斯音阶,还有其独有的和弦等等。因为在此之前我也研究过钢琴和吉他,所以说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很有兴趣,结合自己本来就知道的知识,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释放情绪的方式,不仅仅是听,我有的时候也会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旋律。去深入了解它只是为了更加融入创作者的心境,去品味每一个细节的动人之处。也只有了解了其中的知识之后,才能够跟人去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尤其是遇到一个跟自己一样也喜欢爵士,并且都能够聊得来的人的时候,我相信这更会促成一对交心的好朋友。

《如何听爵士》读后感(五):爵士的魅力

爵士乐在日常的生活中其实并不是十分常见的,因为年轻人大都喜欢流行音乐,而老年人则喜欢一些朗朗上口的容易一些的音乐。对于我而言,吸引我的并不仅仅是爵士乐的多变灵活,还有就是我的家庭对我的熏陶。我小的时候经常去二姑家玩,二姑是个音乐老师,她的家里有着无数张唱片和海报,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认识爵士的。小的时候只是喜欢听,也很少问二姑相关的知识,以至于直到现在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听众。这本《如何听爵士》是一本让我第一次融入到爵士乐的世界中去的契机,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有专业的知识,也有很多欣赏爵士乐的技巧。

在我的心中,好像爵士乐永远都不会过时,因为这种旋律适用于所有人。虽然都能听出好听来,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出来为什么好听,这就和人们在面对一件艺术品时的反应一样。如果说没有一个正确的途径,想要自己去琢磨透爵士乐是很难的,当然也不是不可能。这本书直接把所有问题都融合在一起,可以让已经喜欢上爵士乐的人更加了解它,也能让还没怎么接触过它的人开始喜欢上它。

爵士乐在西方的存在完全不同于我们多家,这就像是咖啡喝茶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爵士乐都是来自于外国。所以说当一首爵士乐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它是爵士乐,所以听不出来什么异样。如果不告诉我们这是一首爵士乐的话,问题就来了,如何去坚定它是不是爵士乐。在书中作者给出了明确的解答,比如说一般的爵士乐会运用布鲁斯音阶,还有其独有的和弦等等。因为在此之前我也研究过钢琴和吉他,所以说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很有兴趣,结合自己本来就知道的知识,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释放情绪的方式,不仅仅是听,我有的时候也会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旋律。去深入了解它只是为了更加融入创作者的心境,去品味每一个细节的动人之处。也只有了解了其中的知识之后,才能够跟人去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尤其是遇到一个跟自己一样也喜欢爵士,并且都能够聊得来的人的时候,我相信这更会促成一对交心的好朋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