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读后感摘抄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读后感摘抄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是一本由(美)安迪•格鲁夫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8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读后感(一):一些底层的人性洞察,是长期不变的

一本90年代的经典管理学著作。看之前是有点忐忑的,预感因为行业和时代的局限,很多内容也许已经过时了。不过恰恰因为是怀着这种批判的心态,看完发现还是有一些收获,反而觉得不后悔花时间阅读。一些关于管理、组织的人性底层逻辑,这个移动互联网和AI的时代,依然适用。比如小到如何开会做决策,如何建立混合型的组织做“双重汇报”,如何绩效考核和做培训,即使是当下很多创业团队和互联网公司,都还是很有共鸣和可以参考的。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读后感(二):蛮不错的一本管理入门书籍

写的很直白,接地气,点赞,收获还是不少的。

格鲁夫,我一开始愣了下,这名字有点耳熟又想不起是谁了,后来看了下全名安迪格鲁夫,这不英特尔老总么。。。

里面有几点让我印象深刻:

1.拒绝传声筒,增加附加值。我以前有段时间也只是做了个传声筒,后来也被严肃批评了,逐渐意识到作为产品需要贡献出自己的价值。

2.及早发现,及早解决。从法尔科尼的管理法里可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形成标准逻辑是很重要的。

3.一对一的会议很重要,且应该让下属来准备提纲。充分了解下属并把握他们的工作

4.必须站在下属的立场看下属的工作,帮他设定衡量指标,找好对手并指定跑道

5.是否放权要取决于员工的工作成熟度

6.绩效评估必须得做

7.面试的一些技巧,标准化的题目+争取拉到共同有了解的话题上来获得有效信息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格鲁夫给新晋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上了一堂认知和实战课,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什么是管理,如何开展管理工作。

工作的产出包括有限的时间、可接受的质量以及可能的最低成本,部门内外经理人都需要协调和平衡这三方面。

工作的产出一定是目标导向,那么就需要一个有效的并且可度量的指标去评估产出的结果。指标完成和品质的检验可以用“海关监视器”和随机检验两种方法去验证。

经理人的时间要花大部分时间在信息收集上,这样才能做好决策。要把精力关注到高杠杆率的事情上,实际有价值的产出只有两三件事。

正向理解会议是管理工作必需的媒介,分为过程导向会议和任务导向会议。需要了解员工的工作成熟度,才可开好一对一的会议,进行不同程度的掌控。部门会议最理想的状态是员工主动,上司被动,让会议高效不偏离主题。

经理人的管理风格、控制模式以及绩效的评估,目的是为了让利润最大化,人效最高。好的经营管理,并无唯一的最优解。而是要随着下属的个人关心取向、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下属的工作成熟度灵活变化。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读后感(四):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每个职业经理人都应该看的一本书。

中层经理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在组织生产活动中承上启下。评判一个经理人是否合格,要考评中层经理人的绩效产出。

什么是经理人的产出?

作者给出的定义是:经理人的产出=他直接管辖部门的产出+他间接影响所及部门的产出。由此可知,提高经理人产出的方法是提高经理管辖的人或影响的人的产出之和。

有四个方法值得借鉴。

一是找到限制性步骤,也就是找到最关键的环节。搞定需时最长或最困难的点可以提升效率,增加产出。

二,找到高杠杆(同等成本付出收益最高)的工作。中国有句俗话,好钢用在刀刃上。

三,借助机器的帮助实现常规事务的自动化,例如管理软件。

四、对下属进行培训,传授知识、技能或价值观。下属能成长起来,其好处不言而喻。

除了提升工作效率的建议,作者关于管理的一些真知灼见也让人醍醐灌顶。比如说,如何做决策?“决策是由问题最近,而且最了解问题的人来制定”。如何把握好监管的度?“采用不定时抽查,并且对不同的下属使用不同的采样方法。至于抽查的频率,则应以员工对授权项目的熟悉度而定”。犹豫是否做某件事?作者的原则是“有什么事情如果我’今天‘做了,可以让’明天’更好,或者至少让’明天’不会更糟。”那就去做。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读后感(五):这才是最接地气的管理学基础呀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9.0

[美] 安迪·格鲁夫 / 2017 / 中信出版社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跟其他管理书籍不一样的是,管理方法工具方面并不多,但很核心也很接地气。虽略显啰嗦,但也还算通俗易懂。

书中提到一个很好的概念:“管理杠杆率”。怎么找出管理活动中的限制步骤?怎样提高管理杠杆率?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

虽然看起来管理工作复杂且有难度,但格鲁夫却在书中直接了当地指出最基础最核心的地方,同样也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比如,招聘与留人、规划、激励机制(升职加薪是最实在最直接最真诚最管用)等。

随着工作阅历的不断丰富,我想这本书应该会常读常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