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主教养》读后感锦集

《自主教养》读后感锦集

《自主教养》是一本由赵昱鲲著作,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主教养》读后感(一):养育,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

读书笔记: 1.养育,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 2.父母的责任不是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而是让他有能力自己应对瞬息万变的未来。 3.人生的本质在于过程,在于每天的日常生活,在于你身边的人,在于你做的每一件事。人生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充实。 3.生活给了我很多苦难,但我仍然站在这里。有人爱,有爱人。世界的复杂性曾让我愤怒,如今给我带来的是好奇。世界仍然让我不确定和困惑,但我可以给以善意。这是我的光荣和骄傲。我的孩子也将拥有这种力量。让他去经历这些苦难吧,我本来就无能为力。他的苦难会让我泪水盈眶,但那是他本来就应该经历的人生。苦难杀不死他,只会让他更强大。

《自主教养》读后感(二):《自主教养》最佳父母手册

这本书的作者很厉害,赵昱鲲,在美国一口气拿到了化学、计算机、心理学三个硕士。回国后就职于清华心理系。他学心理学,是师从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本书有足够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本书每一个点的可操作性极强。本书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父母心态调节。2,减少心理控制,满足孩子心理需求。3,转移不恰当动机,培养内部动机。4,培养价值观。1,身教大于言传前两章是从父母的心理建设开始,告诉你,你培养的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类,有他自己的喜好偏恶。不要焦虑,相信一个生命自己的节奏。什么两岁了还不会讲话啦,什么升小学了还不认识三百个字啦,别人家孩子某个阶段达到的水平,我必须得有,否则就焦虑,这是不对的。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言传身教,其中身教大于言传。2,看见孩子:理解他、懂他、帮他、爱他第三章和第五章讲的是第二部分。你的有些行为,是在对孩子PUA,也就是对孩子的心理控制。比方说有人的口头禅:

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有三大心理需求:自主、胜任和关系。自主感:规范孩子的行为的时候,四步走:

帮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获得“胜任”感:1,表扬努力而不是天赋 。我看到你刚才很认真呢!2,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这道题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这个解法真不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3,确认行为而不评判。“刚才家里来客人,我看到你主动去打招呼了。”关于第三部分培养内部动机,和第四部分培养价值感,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比如:是穷养儿富养女吗?如何让孩子爱上做家务?孩子犯错了该怎么惩罚?作者认为关小黑屋,责备,打骂都不对。孩子不知道为什么父母突然变脸了,比如他摔碗了,那就带着他捡起来,一起做卫生。让他承担事情本身的自然后果就行了。这样他就不会战战兢兢的躲避错误行为,而是理性思考利弊。惩罚激发的是外部动机,而责任心,激发的是孩子的整合动机。我就不做过多剧透啦,大家都去看书吧!说到这里,我又想起来我老公瞎买书,不看作者的,买了一本韩国网红写的破玩意儿,不值得我们浪费时间。赵昱鲲名门(马丁塞利格曼的学生)+正派(积极心理学派)出身,他的作品值得每位宝爸宝妈入手!

《自主教养》读后感(三):《自主教养》24句话

1、养育,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不要妄想把孩子塑造成你想要的样子,而要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我相信,这是帮助你从育儿焦虑中解脱的真正的父母之道。

2、儿童的大脑发育有个特点,就是主管情绪的那部分发展的很快,所以你看孩子喜怒哀乐的情绪一点不少,但是主管理智(理智冲动,决策、抑制冲动)的那部分发展很慢,要到20岁以后才发育成熟。所以孩子不听你讲道理很正常,因为他听不懂,而不是因为他要和你对着干。就像如果霍金给我讲天体物理,我也听不懂一样,并不是我不好好学,也不是我故意要惹霍金生气,而是我的能力达不到。

3、要求几岁的孩子严谨自律、懂事讲理,和孩子刚学会走路就要求他完成五公里越野一样,都属于揠苗助长,危害极大。

4、大脑的学习方式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几万年前老祖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打猎、采集、求偶、生育,而不是现在的写字、编程、弹钢琴、学英语。所以凡是与远古时期生活方式相关的问题,大脑就比较喜欢,也就是孩子们喜欢玩的东西。比如爬树、游泳、扔石子、玩泥巴、过家家、玩打仗游戏,还有傻乎乎的、好像毫无目的地到处疯跑——这些其实都是在学习如何解决远古时期作为一个成年人要面对的问题。从进化的角度看,学习的本质就是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

5、对于一两岁、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在一起不交流、各玩各的并不是因为孩子性格内向,而是这一年龄段的正常表现,发展心理学称其为“平行游戏阶段”,是从单独有戏到社交游戏的过渡。

6、无论你怎样焦虑,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

7、一个人的成就就是由他的天赋、努力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其中父母的因素只是环境因素的一小部分,社会风气(万民追捧陈景润还是读书无用论)、老师(从小学到研究生,可能还包括培训班)、同学(比如没过很多学校里成绩好的学生会被排挤甚至欺凌)、运气或者说机会(这也很重要),都会对他所取得的成就有重要影响。

8、很多父母只顾沉溺于“我在付出”的快感,而没有考虑因此给孩子带来的心理负担。

9、孩子要的,不是完美地父母,而是正常的父母。

10、我们不仅仅要让孩子知道如何做一件事,更重要是让他知道为什么做这件事,但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

11、你总是否定孩子的感受,他就会琢磨自己是不是不正常、有问题,这会导致他压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怀疑自己的价值,进而导致他不够自信,也无法形成独立的自我,以后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在心理上彻底依附父母,要么产生更多的叛逆行为。

12、我们应该退一步,把什么才算好的决定权,留给孩子,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

13、如果有一个人帮了你,但是他有回报的要求,那你对他是感恩呢,还是感觉欠债呢?

14、用激发孩子内疚的方法控制孩子,虽然经常会很有效,但却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贬低其自我价值。

15、真正的乐观不是避免让孩子遭受挫折,而是让孩子明白“挫折来的时候,我有能力改变它。”

16、我建议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不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在惩罚他,因此就不会愤怒或者害怕,更有可能进行例行的思考。

17、给孩子道歉要注意,不要找借口,不要用物质贿赂孩子,不要逼孩子接受。

18、要让孩子认识到,公平不等于一模一样。

19、孩子抢别人玩具,不是因为他坏,而是因为他不知道这个 东西不是他的。他把它一把抢过来,是为了通过占有物品体验自我的存在感。孩子的玩具被别人抢了也不反抗,并不一定说明他胆小怕事,而更可能是他没有建立物品所有权的概念,不知道这个东西属于自己的。

20、为什么有些孩子不乐于分享?

原因之一就是小时候他们的东西经常被大人强迫分给别人,所以下次他们拿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必须得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害怕又被别人抢走了。如果在一开始你就坚决捍卫他的物品所有权,他就能明白:“哦,这个东西是我的,谁也抢不走,抢走也还会回来”这样他以后反而会更乐于分享。

21、在干预孩子的行为时,不要有太多的道德审判,要教给孩子如何社交。

22、“理由要正面”是说我们在劝说一个孩子建立一个规范的时候,要用正面的理由。比如,你想让孩子早点睡,不能说“你不早点睡,第二天就起不来,上学就会迟到,老师就会批评你”而应该说:“你要是早点睡了,第二天一天都由力气,就会玩的更开心了。”

23、如果父亲在孩子4-8随时能施加积极影响,孩子在6年后智商会更高。另外有一项研究发现,父亲参与度越高,孩子成绩就越好。与父亲关系亲密的青少年自尊水平更高,行为问题更少,心理也更健康,更少抑郁,而且这种现象对于女孩子尤其明显。

24、如果一定要我为育儿定个目标的话,那就是:当孩子成年之后,无论他是否成功,我希望他有爱好,能爱别人,知道什么有价值,知道自己的人生如何度过。

对这本书有更多想探讨的,可以扫码加我微信。

《自主教养》读后感(四):让孩子过自己喜欢的人生

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说句子了,我们家的娃还没开口呢,要不要去看医生,好焦虑。别人家的孩子报了五个兴趣班,我们一定不能少于五个,好焦虑。感觉从宝宝出生开始,父母就开始焦虑。那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不焦虑呢?

那么《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这本书就是从根本上回答这个问题的。

作者赵昱鲲,在美国一口气拿下化学、计算机、心理学三个硕士学位,因执着于对人生意义和幸福问题的追问,师从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学习、传播积极心理学。针对中国父母普遍存在的养育焦虑,倡导激发孩子自驱力的自主教养。

那么怎么做到自主教养呢?

第一,要想清楚为什么育儿。

作者认为,养育,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不要把孩子塑造成你想要的样子,而要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是从育儿焦虑中解脱的真正父母之道。

第二,哪些做法会破坏孩子的自主性。

用心理控制的方法养育孩子。

① 否认感受。比如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这在心理学上叫否认感受,就是通过否认孩子表达出来的感受,从心理学控制孩子。

我们不应该否认孩子的感受,因为感受是孩子内心自然产生的,它没有对错。我们可以规范孩子的行为,矫正孩子的想法,但是对孩子的感受,只有接纳。接纳之后,再解决问题,也会更容易。

② 压制思考:我还不是为了你好。

我们中国的父母,经常会用一句“我是为你好”,就宣称辩论获胜利,好像只要动机是为孩子好,那方法和逻辑一定是错的。这样确实可以让孩子暂时听你的话,但从长远看,代价是孩子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价值观和自主的判断,只能来自于独立思考。

③ 激发内疚: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

对孩子历数自己的付出;不是孩子的错,却让孩子以为是他引起的,要他负责。比如对孩子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了”;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内疚。这些都会激发孩子的内疚。

④ 用奖赏、惩罚规范孩子的行为。

如果用奖赏、惩罚是在用外部动机驱动孩子。最好的办法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第三,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自我决定论认为,人有三大基本心理需求:自主、胜任和关系。

怎么让孩子感觉到自主感,就是让孩子有掌控感,让他们尽可能自主的做事。比如说,刷牙这件事,孩子很可能不喜欢,我们就可以用心理学的四步曲法:

第一,接纳他的情绪;

承认刷牙确实不是愉快的体验。

第二,向他解释为什么必须做这件事;

比如,可以带孩子参加牙齿公益活动,让他认识到不刷牙,牙是会坏的。

第三,提供人际支持;

可以和孩子一起刷牙,一是,让他认识到这件事没有那么可怕。二是,可以和他一挤牙膏,一起刷牙。

第四,提供有限的选择。比如可以选择,用哪一个牙膏,爸爸陪着,还是妈妈陪着。

孩子有了自主感,再怎么从自主感向胜任感过度呢?以兴趣班为例子,到底是坚持重要,还是兴趣重要呢。

答案是,都重要。

问题是,刚开始,尤其是幼儿时期,要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种刺激,让他有充分的自由度去尝试、犯错、选择,慢慢的发现自己的兴趣,而一旦确立之后,孩子已经在这条路上努力很久了,父母就得注意培养他们坚持了。这样他们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的越来越好,也就会发展处胜任感了。

关系,主要是指大人要对孩子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不论发生什么,孩子有什么样的情绪,都要先接纳他的情绪,然后寻求解决的办法。

比如说,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第一,提供人际支持。认可孩子的情绪,你可以说:“哦,你现在是不是生气的”“哦,我看你有点难过是吗?”要让孩子知道,你是站在他这一边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时,是最需要父母的爱的。“不许打人,你再打人我就不要你了。”“怎么这么脆落,一说就哭了。”

孩子的情感储存的比较好的孩子,有更好的抗挫力。

第二,帮助孩子理性分析。

要孩子看到希望,而不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本质上有问题。

第三,要着手帮孩子解决问题。

比如说,孩子抢别人玩具,不是他品行不好,而是他不知道不会使用其他办法。所以他正在经历这个挫折,你要帮他克服这个挫折。

自主教养并不容易,尤其孩子还小的时候,它需要你克制自己本能的情绪反应和环境压力,解决问题也慢,但是它却从根本上解决育儿问题,且越往后越容易,你会收获一个自觉、讲理、友善、蓬勃的孩子,一个真正爱你的孩子,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