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是一本由乔丽华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读后感(一):生前被安排 身后被编排

这是通过别人的日记和信件拼凑起来的人生,除了蜗牛和遗物的自比,根本谈不上什么传记。 作者添加了很多自己的情感,作者认为朱安不识字,在信件中流露出对二先生接济的感谢之情,一定是代笔人周建人自己写的,那后期信件中对许广平表达的信任和感激怎么不会是代笔人擅自添加的呢?毕竟许给她的生活费不足,重视书籍胜过她,也从来没有没有让她见一见先生的后人海婴。鲁迅先生一生同期旧社会的妇女 只是嘴里说说的 连自己的原配也没能解救 ,到处抱怨,居然把不能生孩子赖在她先天不足上。许先生为保护鲁迅的文学遗产可以牺牲自己,自己有情怀是好的 但是凭什么牺牲别人?一个人的性命没有遗物重要,也是没有真的同情心。生前认定朱安缠足、不识字、乏味、没有主见的旧式妇女那样孤立着,嫌弃着,等她死了,却又按新时代人的思想随意安置她的遗骨。双重标准,随心所欲。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读后感(二):随笔

《朱安传》是kindle推给我的,作者大概是个女性,字里行间多是女性视角下感性的同情。朱安一生确是悲苦的,可惜她的悲苦很难找到责怪的对象,大抵只能归于那个时代,甚至只能归于自己。我曾经想过,既然鲁迅对其实施冷暴力,为什么不直接把她休弃,各人各寻前路。后来想想这只能令她更加痛苦,她也是决计不愿意离开的。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她早就把自己禁锢在三纲五常中,把自己作为“附属品”。无论是“礼物”还是“附属品”,都是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的,所以没了依靠,便是漂泊的一生。朱安的一生便是封建妇女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以史为镜,女性的自立与自强自是极为重要的。 记得高中的时候,我曾经摘抄过《诗经》中一首《褰裳》,对其中女子行为的大胆表示欣赏。当时老师给我的评论似乎是“女性依旧受到禁锢,《诗经》的时代还未到来”之类的句子。当时不以为意,现在想来确实值得深思。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读后感(三):杂记

因为家庭背景的关系,朱安应该怀有很多乡土的迷信,而这并不是她个人的错。鲁迅对朱安没有爱情,这并不让我特别反感。让我反感的是鲁迅明显不认为朱安也是一个可以被引导,有能力学习的人。朱安在鲁迅眼里是非人化的。

然而从朱安的言谈,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乡间女子,甚至可以说是乡绅女子。她有其率真,真诚的一面,也有其世俗的一面。她自比蜗牛的无奈与期许,她自比鲁迅遗物的一丝愤懑,她唯一一次出言问询还是关于鬼神的勇气与落寞(其实朱安的世界观里,这一句关于鬼神的问候就像先秦哲人笔下“如神在”的比喻,不过是一句开口搭话的句子,在朱安的世界里,关于7月祭祀的话题一定是属于天文历法,属于大学问,属于大先生才能知道的大学问吧,虽然,鲁迅可没有这份心去将心比心,于是朱安=谬甚。曾经读到过鲁迅关于幼年的周海婴不吃某种食物的杂记,主题大致是关于不应该小看哪怕是一个孩子的表现,每一种表现都有其缘由。审议为然。可惜,鲁迅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中国男子,他所希望启迪的应该是其他如周海婴一样的读书青年,而像朱安那样的乡间女子,并不属于...)

ps 绍兴的传统菜肴多霉,鲁迅、朱安都苦于胃病,总让我觉得,与其饮食有关。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读后感(四):《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时代的遗憾

读完这本书的一周后才决定写这个点评,但作为一个生长在百余年后的人,去评价上个世纪的人(与其是那样的一个旧式女性)的行为,似乎是不恰当的,我无法以现在普遍的角度去评论朱安当时选择的对错,又或是把她套到现代社会中加以抨击,那对她是极为不公的。而相比起后来陪伴在鲁迅先生身边的许广平及他的儿子周海婴,我们对他的原配夫人朱安似乎也所知甚少。 朱安的一生,在我看来无疑是痛苦而无奈的,但如今我们已无法得知她内心最真实的感想,可是这不仅仅是朱安一个人的悲剧,在同一时代的仍有千千万万在新旧时代交替中被历史抛弃的女性,在深受旧式封建时代的影响。抛开新文化运动中解放思想的领军人物,我们得以窥探到同时代的普通人,他们构成了的是那个社会的大多数,我们在了解该时代的同时不得不留意到他们。 世界是喧闹的,也是寂寞的。在喧闹的世界上,活跃着一些改天换地、运转乾坤的杰出人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屐痕,在历史的册页上镌刻了英武矫健的身影。在寂寞的世界里,也生存着许多渺小如蝼蚁的人们。他们自生自灭,来无痕,去无迹,随着时光流驶,像尘埃般迅速消失在大千世界。 鲁迅没有错,朱安也没有错,连累两人的是旧式封建社会下的包办婚姻,是新旧思想冲突下酿成的悲剧。而爱的前提是沟通,他们之间没有爱,而无爱的婚姻最使人难耐。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读后感(五):她的丈夫看着她一点点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坠落

随着女性越来越独立和看清事实能力的增强,以及时代里发生的种种事件,关于鲁迅的原配朱安,这个被时代绊倒的人,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她。

在朱安那个时代,太多即便没有做错什么,结果也不会好的女性如风中落叶般消亡。

小编以为,这本书更多的是让大众看到一些事实,看到朱安的境遇和她的选择,并不是让大众去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作者希望大众能理解那时的朱安,留有一点时间思考现在的女性和那时的女性有什么不同:

★如果是现在的你回到朱安那个年代,并代入朱安的境况,你能做出什么选择;

★如果那时的朱安来到2022年,她站在现在的角度和环境会如何看待那时的自己,会有什么想法。

当时的朱安拒绝了鲁迅提出的放足和读书两个提议,如果她同意,几年后是否可能与鲁迅和睦相处,生儿育女长相厮守?

如果朱安同意和鲁迅离婚,她会遇见什么可能性,会不会比坚持留下更好?

大众可以猜测,而朱安已经定格在过去。她不肯改变不肯离开,一生孤苦。

鲁迅被迫接受了朱安,一生相对无语,犹如眼中永远灰脚底永远的砂。

鲁迅没有去减轻朱安的悲剧浓度,朱安止步与和婆母相依为命。

其实在当下,也有很多女性在婚姻里选择了孩子,放弃了丈夫;也有很多丈夫选择了赚钱养家,把自己放逐于家庭之外。夫妻间无交流相看两厌。眼睁睁看着自己和对方一点点坠落。

这时和那时,鲁迅与朱安,她们和他们,似曾相识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说到底,还是人选择怎样活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