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读后感100字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读后感100字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是一本由余光中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读后感(一):敢在时间里自焚,必在永恒里结晶

最早认识余光中先生,应该是小学时候,通过《乡愁》这首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如歌如诉,如怨如慕,却力透纸背,刻骨铭心。喜欢上现代诗,怕也是从《乡愁》这些诗开始的。

也大概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以为余光中是个诗人,这种刻板印象直至看了《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这本书。方知余光中先生诗皆上品,文也一流,通过这本书重新认识了先生,倒也是意外收获。

这本书并非余光中先生的文集,而是出版社的主意。作为个人来说,尽管书名实在不怎么中意,满满的鸡汤范,实在与先生的诗文气质扞格不入。好在余光中先生的文章好看耐看,所以“败絮”其外,“金玉”其中,诚之谓也。

余光中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散文家、翻译家、评论家,如其所言,一位“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本书所选取的文章正是展示了先生在这些方面的造诣,主要包括师友过从、诗论文论、谐趣文章等共二十八篇文章。

读完书中文章,更加佩服余光中先生的学问,文章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丝毫不见做作;谈古论今,横跨中西,十足大家风范。钦佩之余,倒是有几分找回了当初读钱钟书先生文章时的感觉。

余光中先生于2017年12月17日逝世,一代大家,就此陨落。但先生的诗词文章必将千古流芳。“敢在时间里自焚,必在永恒里结晶”,仅以先生的一句诗来拜祭先生。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读后感(二):自有月光

我从3.5号那天在回北京的高铁上开始看这本《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到今天差不多刚好一个周。每天晚上靠在床头看的时候,我室友看到我的脸都以为是腮红没卸干净。之前看二二酸酸的视频说,最深度的快乐其实是获得智慧,大概就是看余光中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吧。 对余光中的第一个印象是小学的《乡愁》,再后来是高中老师安利的他对李白的评价“月光还是李白的月光,九州一月还是李白的霜”。但是当时也并没有引起我的多少注意。是那天和丑宝一起逛书店,书的名字把我吸引了——《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写出这个文字的人该有怎样的气度和胸襟呀。 从书中了解到,余光中先生参与了台湾现代诗的发展,而他本人又并不喜欢生涩力求与读者产生共鸣,所以他的文风非常得讨喜。他写人是真得有一套。第一章写的都是一些他了解的台湾作家,看到写林海音最后的那段文字“故人不在,音容未可追”的感觉一上头,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他评诗也是入木三分,一句“我的心里猛虎细嗅蔷薇”,被他广泛牵引的人的内心、哲学、古诗词等诸多境界。 最后一章的趣文又不乏嘲弄和对生活的观察。当我看到他说不想当余光中的秘书时,让我想起来林徽因也曾抱怨过杂事对自己的困扰。看到最后一篇文章说要让世界停止三秒时,我还以为是什么虚无之境,没想到是作者对摄影的观察与思考。 余光中在我心里是真得可爱并充满气魄,他让我想起了木心,又让我想起了杨绛。我思索着大概是大家都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与细微中必有不可察的大智慧,才会如此吸引着我和那么多读者吧。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读后感(三):你拥有的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多很多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信很多人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乡愁》这首诗,我是在初中的课本上知道这首诗的,那个时候只是觉得这首诗虽然有一点点伤感,但是读起来却很好听,朗朗上口,同时也在惊叹作者可以把乡愁和邮票、船票、坟墓甚至是海峡联想在一起,但是对于作者呢,是一点都不了解的。直到后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他是写《乡愁》的作者叫余光中,好奇的我在网站上搜索了一下他,对他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余光中老先生是江苏南京人,20岁时随父母迁香港,25岁时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来呢又奔赴美国进修,获得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回国后担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后来又担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乡愁》就是余光中老先生漂泊异乡,游弋与海外回归中国后创造的,这首诗深刻的表达了余老先生爱国情深的感情,表达了对故乡、对祖国深深不舍的情怀,而《乡愁》这首诗也深深的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

在这本书里《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余老先生用他那博学、睿智、谐趣和犀利的文笔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一些经历。在辑一的第一篇文章里《第十七个诞辰》,余老先生写到为了完成叶珊的任务,不得不闭户下扃,大孵其豆芽了,这样描写不情愿给我的眼前一亮,不得不赞叹余老先生的文笔与思想。后来又回忆了他与《蓝星诗社》的故事,与钟鼎文、谭子豪、夏菁的故事。我们总说志同道合,物语类聚,人与群分,其实只要聊得来的人,哪怕有分歧也会接受对方的观点,并且慢慢磨合,最终成就团体的荣誉。

对于余老先生对现代诗的讲解,我本是一知半解的,只是觉得他的文笔很好,给我营造了一种很专业、很文学的氛围。每次看完他的写作,听完他的故事,我都有一种很想耐心读懂他的每一个字的冲动,以前也度过沈从文、杨绛先生的作品,这一次对余光中老先生产生了很崇拜的感情,而我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也许这就是他的文字带给我的感染力。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读后感(四):打卡#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

看到书名的时候,首先想起的倒是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里面的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正如月亮也有自己阴暗的一面一样,每个人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

既要面对自己心底的猛虎,也要细嗅手中的蔷薇。

所以,读完了余光中先生的诗歌,短暂的换换文风来看看散文和杂文吧。

正像我们一直推崇艺术的百花齐放一样,艺术从来没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一说”,光中先生想必,即是大家,也是杂家。

不安分于诗歌的艺术的手,也是可以在散文的世界里挥洒笔墨的。

文人的世界,有了太多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是文人自成一派的风趣。

文人用戏谑的手法化身口诛笔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英文大文豪莎士比亚展开了一场跨越国家、跨越年龄、跨越文化、跨越价值观的对谈。

在这里,余光中先生化身为一位介绍莎士比亚来中国讲学的人,当然吗,这个身份是虚构哒。

荒诞夸张的笔法,这位讲学的人奔走于学府和官署之间,舌敝唇焦,费尽心机,却没有将莎士比亚足以充栋的四十部著作介绍出去。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文化机构的人嫌弃莎士比亚学历太低,哈哈哈你也想不到莎士比亚只有中学程度吧,又不通外文,甚至也没有一篇能拿得出手的论文。

虽然当时,不过现在很多年过去了情况也并没有好转,甚至愈演愈烈。

现在时下仍然有许多人漠视真才实学,盲目推崇所谓的学术背景和高学历。

诙谐幽默的文字下隐藏的是作者的担忧和慨叹,这种新奇特的角度在现在看来也依旧是标新立异。

私以为,相比于我们都有目共睹的余光中在诗歌上的才华,杂文和散文在则将先生在中文学的造诣更添层次。

文字中包含了是对现实世界的沉思和反省,更多的是更深层的自省。

传统、现代,东方、西方,写作手法和语言驾驭的融合,确为大家经典之作,值得收藏。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读后感(五):拥有一切的文人余光中

- 说起余光中,我们第一个反应想到的是哪首课本上的《乡愁》,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上学时即使是不懂诗不知愁的我也能感觉到他心中那抹浓得化不开的思念。长大了,离家几千公里工作,虽然有了飞机等等很快的交通工具,花上两天的时间就能到家,可是每一次回家都遏制不住自己兴中的那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冲动,这时候我才能品味出余光中《乡愁》中的那种愁绪。我们都知道余光中是一名诗人,我们不知道的是,除了诗人之外,余光中还是一名散文家。《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切》收录的既是余光中先生的二十八篇散文作品。在这部著作中,余光中先生尽显老一代文人的幽默风趣,嬉笑怒骂间为我们带来他一生的经历“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切”。让我禁不住怀念他们这一辈的纯文人! 二十八篇散文中一共又分为了三辑,其一是“师友过从”,其二是“诗论文论”,其三是“谐趣文章”作为老一辈的文学先行者,每个人都对文字有着不同的理解,余光中也不例外,在它看来,写诗作文就是要吐出自己内心的情怀,如果你在写作的时候没有一腔写作的欲望,那你写出来的东西如何能够打动别人?就像是无病呻吟,看着就假。读余光中的文字,你也会随着感受他心情的变化。你能都看到无论是写诗还是作文,余光中都是发自内心的去写的,就像一名铸剑师,他的心中有一团火,将内心的情感烧红捶打,然后打将出一把锋利的宝剑,在别人的眼中,余光中肆意挥洒,何等洒脱,可是你能从他的文字中能感受得到他对于文字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那是一种锤炼的过程!也是这个过程让他的文字有一种“醇”的感觉。 除了诗人、散文家的头衔,余光中也学贯中西,还是评论家、翻译家。他不仅从国学中去寻找诗文的道路,还从外国文学作品中寻找答案,一如“猛虎与蔷薇”。看似没有关系的两个极端,就这么自然而然的结合到了一起。写诗也好、作文也罢,都是将人的复杂性、多样性表现出来,这其中不乏“猛虎”与“蔷薇”。 余光中对于文学是怀有极为崇敬的情怀的。“给莎翁的信”就写出了余光中对于那些文化机构部门不懂文学,不懂文章的“老爷们”的不满。想想吧,类似“哈姆雷特脚有鸡眼考”才能入得了这些文化部大员的法眼!《哈姆雷特》不是著作,脚有鸡眼考反倒是学术著作,想想余光中的文字还真是独道老辣!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内容虽然各异,却体现出了余光中的博学与谐趣犀利。生活,创作又何尝不是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切?又何尝不是无所不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